“這孔融,還真是……”


    看著遠去的孔融,胡敏不禁有些失望地搖了搖頭,感慨起來。


    相比胡敏的惆悵,孫觀卻是笑了起來,說道:“嘿!這個北海孔融,他也許是不知道,主公手下的這四千來人都是青壯,哪裏有什麽老弱病殘?至於說將軍……嘿嘿!”


    “呿!就你知道的多!”


    輕聲斥責著孫觀,韓言隨手拿起了手邊的一個杯子,向著孫觀的身上砸去。


    孫觀伸手接住了韓言扔向自己的杯子,輕輕放在一邊,滿臉嬉笑地看著韓言,絲毫沒有因為韓言的責備而心生不滿。


    沒錯,韓言手下的這四千人根本就沒有老弱!要知道,這四千人可是韓言收編的‘泰山賊’,能有這種稱號的,裏麵怎麽可能有什麽老弱?說這些話無非就是誆一下孔融,讓他少些戒備之心罷了。


    至於說不留將軍的話,韓言也是另有打算。說起來,韓言現在手下亮在明麵上的將軍也就是黃忠、孫觀、昌豨還有尹禮四人,不過還有一個糜芳是孔融不知道的。此次出征,韓言已經已經決定了將糜芳留在劇縣,看管這裏的一切事物。


    “子方現在在哪裏?”


    想到就辦,一有了決定,韓言立刻轉頭,看向了一邊的胡敏。


    “這個,五天之前子方他奉主公您的命令外出采辦軍械了,雖然說這附近不少的地方能買到,但是為了隱蔽性行事,不被孔北海發現,他可能是跑到更遠一些的地方去了。”稍微思索了一下,胡敏立刻給出了答案,“不過子方應該也跑不了多遠,這兩天應該也快迴……”


    還沒等胡敏的話說完,門外已經響起了一個洪亮的聲音,“主公!子方迴來了!”


    “這可真是,說子方,子方到啊!”


    看著一隻腳已經邁進門的糜芳,韓言很是感慨,自從上次自己派糜芳迴南城報信到現在,每次隻要想找糜芳,他一定會在自己話音未落的時候出現,還真是奇了怪了。


    “是啊!說子方,子方到啊!哈哈哈哈!”


    黃忠點點頭,重複了一遍韓言的話,緊跟著大聲笑了起來。


    “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


    接二連三的,屋內的人都開始笑了起來。


    “你們這一個個的是怎麽了?我臉上有什麽東西嗎?你們都笑。”


    看著開懷大笑的幾個人,糜芳有些不解地撓了撓後腦勺,十分茫然地說道。


    “沒什麽沒什麽,子方……好了,都別笑了!”


    止住笑容的韓言想要開口說話,但是身邊的黃忠等人還在笑,因此嗬斥起幾人來。


    “噗!”


    “哈!”


    被韓言一頓說,黃忠等人立刻憋起氣來,想要止住笑意。


    等著黃忠等人已經安靜下來,韓言也不去看他們那漲得通紅的臉,直接看向了糜芳,“子方啊!你這趟出去,有什麽收獲沒有?”


    “這個……請主公降罪!”


    被韓言問起自己這趟出去的收獲,糜芳臉上的迷茫一掃而空,緊接著單膝下跪,向韓言請起罪來。


    “可是軍械沒有門路?”


    一看糜芳的模樣,韓言立刻就明白過來,不過這些都在韓言的預料之內,因此也沒有太過驚訝。


    “是!這四千人的軍械實在是太過龐大,周邊幾處大多都提供不了多少,而能提供的勢必不能瞞過孔北海,因此……望主公降罪!”


    糜芳抱拳拱手,越說話頭越低,直到低到了自己的臂彎之內,聲音也有些黯淡了。


    看見糜芳這幅樣子,本來還有些笑意的黃忠等人已然換上了一副嚴肅的麵容。


    “嗯!我知道了!”點了點頭,韓言的右手輕輕地在自己的靠椅上敲打起來,“軍械的事情我來想辦法,這個子方你不用太過心急了,不過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你去辦,不知道,你能不能辦好呢?”


    “但憑主公吩咐!”


    聽到自己另有任命,糜芳立刻就抬起了頭,神情激動地說道。


    “嗯!是這樣,不日我將與孔北海前往洛陽,到時候這裏會留下兩千人,而這兩千人需要有人帶領,不知道,子方你能不能做好這件事呢?”


    沒有理會糜芳這灼熱的目光,韓言自顧自地說著事情。


    等到韓言說完,糜芳雙眼之中那絲灼熱已然完全消散,剩下的,隻有那望不到邊的失落。


    等了好一會,韓言依舊沒有等到糜芳的迴話,眉毛不由得開始皺成了一團,“子方!你能不能做好這件事!”


    “能!”


    幾乎是牙縫裏麵擠出來的一個字,糜芳說完之後,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嗯!這樣,你外出辦事也已經很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揮揮手,韓言眉間的陰霾稍微消散了一些,也不再理會滿臉苦悶的糜芳,閉上眼睛養起神來。


    “是!子方告退!”


    就像是失去了靈魂的木偶一般,糜芳的動作說不出的板滯。


    韓言閉目養神,自然也就沒有人敢開口多說什麽。一直等到糜芳離開之後,這才有些忍不住了。


    “公子,這樣是不是有些過了?”


    滿含憂慮地看了眼糜芳離去的方向,黃忠很是擔心現在糜芳的狀態。


    “過了?有什麽過了?”


    韓言緩緩地睜開了雙眼,神情說不出的疲憊。


    “唉!主公,方才子方迴來,明明可以好好解釋一番,為何……為何……”


    長長地歎了口氣,對於韓言剛才的行為,胡敏也很是不解。不過為臣下者,質疑上官一直都是一個大忌,因此胡敏也沒敢把話說得太明白。


    不過,韓言卻是明白眾人心中都是在想些什麽,無非是覺得自己有些苛責糜芳了。但是,韓言畢竟已經不是之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半大小子了,有些事情不是說想怎麽做就能怎麽做的,就像剛才的對待糜芳的態度。


    之前糜芳每次離開辦事的時候都是信誓旦旦地跟韓言保證著,而借住糜家在青、徐二州的人脈,糜芳每次都能做得很好。但是,這次的事情明顯是超出了糜芳的能力範圍,如果說在徐州的話說不準還能容易一些,青州之內糜芳就有些力不從心了。而為了給糜芳長個教訓,讓他心甘情願留下看守這兩千人,再加上給在座眾人都提個醒,韓言也是不得不這樣做。


    不過,這些話韓言卻是不能說的。


    右手扶著額頭,韓言抬起左手來拿手點指在座的眾人,開口說道:“今天隻不過是子方趕上了,從今往後不管是誰,做事之前要好好思量一下。如果說力有未逮,那便不要隨便誇口,而一旦說出口來,那就必須要做到,如若不然,那不管結果如何,受罰是免不了的。你們都懂了嗎?”


    “是!”


    答應一聲,本來要以‘軍械已有供應’來為糜芳辯解的孫觀也不說話了。


    “嗯!接下來的幾天裏你們負責整肅手下的將士,選出一千忠於職守的人來交到糜芳的手上……”


    見已經沒有人有異議了,韓言開始布置起接下來的任務來。


    “一千?不是兩千嗎?”


    不等韓言說完,黃忠滿含疑惑地開口,打斷了韓言的話。


    “另外一千,想必主公是想從青州刺史那裏調來的人裏麵出吧?”


    深深地看了韓言一眼,胡敏立刻就猜出了韓言的想法,於是開口替韓言向黃忠等人解釋起來。


    “不錯!那一千人勢必要從青州刺史派過來的人裏麵出!”認同地點點頭,韓言開口為幾人解釋起來,“如果兩千人完全從我們這邊出的話,那相當於青州刺史出兵五千,孔融出兵三千,我們兩千,那到時候真到了緊急的時候,我們未必能掌控住青州的這些人。但是如果從青州刺史派來的人裏麵抽調以前,那麽就是青州刺史四千,孔融和我們各三千……”


    說到最後一句,韓言閉口不說了,不過,尹禮卻是適時地開口補充道:“如此一來,我們畢竟能夠靠著孔融來壓服青州刺史的那四千人,並且還能跟不受孔融的鉗製!”


    “不錯!正是如此!”


    點著頭,韓言看向了尹禮,雖然說後者的武力不怎樣,但是這算計人的功夫可是沒幾個人能比他強了。


    “那……如果青州刺史的人和孔融聯合起來呢?”


    沉默了許久的昌豨,突然的開口了,而且一開口就指出了一個隱患。


    “這個啊,那就要等著陳宮來了再說了。”


    輕輕攏了攏鬢角的碎發,韓言毫不在意這個潛在的隱患,或者說,是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擔憂。


    孔融與青州刺史派來的人聯合,有沒有這個可能?


    有,但是在韓言看來這個可能並不是很大。畢竟孔融在北海的這段時間並不是很得人心,除了他手下的那些賓客之外,就算是縣吏氏儀等人也都多多少少有些不滿,這樣的一個人被聯合的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讓韓言並不是很擔心。另外,陳宮本身就是青州刺史焦和府上的賓客,有陳宮在,青州的這些人能掀起大浪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至於說那萬中才出現的一,韓言已經做好的打算,隻不過現在不願意提罷了。


    三天的時間轉眼即過,遠遠超出韓言預計的,陳宮帶著整整萬餘人的糧草軍械從青州城的方向趕了迴來。


    在離城二十餘裏的地方截住了陳宮所帶的隊伍,韓言望著那看不到尾的運糧隊伍久久無言。緊接著,在韓言的建議之下,包括陳宮在內的所有人馬,全部都屯在了離劇縣以西二十五裏的一個小山穀之內,等待著來日韓言的召喚。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洛陽之內傳出了消息,新帝登基,改年號為永漢。元月開始,便是永漢元年元月。緊接著,似乎是為了對抗橋瑁所發的檄文,彰顯自己的權勢,董卓強勢任命劉虞為大司馬,封公孫瓚為薊侯並拜、奮武將軍。


    另外的,遼西傳過來了消息,說是叛國外逃的錢中山太守張純為其手下王政所殺,人頭送與劉虞作為了進位之後獻給朝廷的第一件大禮。


    而在這段時間裏,韓言悄悄地將陳宮帶來的一半軍械暗地裏送到了自己的軍中,將那四千人裝備了起來。再之後,除了給南城的蔡琰等人送過去幾封書信之外,韓言再也就沒什麽動作了。當然,韓言並沒有在書信裏麵寫任何要出征的內容,就連負責送信的人也已經被換成了跟著糜芳跑過好幾次的五明驥。如此一來,韓言倒也必想蔡琰會不會擔心自己了。


    眼看著元月已經過了快一半了,孔融也終於坐不住了。


    就在元月十七的晚上,孔融宴請韓言,約定了第二天出兵。韓言算算時間,差不多遠道而來的人也差不多快到洛陽附近了,因此便答應了孔融的提議,稍稍飲了一些酒便告辭迴去布置了。


    至於說後來孔融和韓言一同離開劇縣,等到看見了青州刺史派來的那些人之後是什麽表情,韓言已然沒工夫去注意了,更重要的信息,已經從洛陽那邊傳過來了。


    相比於韓言的磨磨蹭蹭,已經有很多人趕到了司隸,這其中,以袁家兄弟袁紹和袁術最為顯眼。


    袁術離開洛陽的時間,比韓言還要早那麽幾天,而與韓言離開洛陽之後的無所事事相比,袁術則是悄無聲息地組織起了一隻三萬人的隊伍。而袁紹,也不過是憑借著袁家的名號,勉強湊夠了三萬人之數。


    而此次事件的發起人橋瑁,也已經帶著兩萬人趕到的兗州酸棗。除了橋瑁之外,屯駐在酸棗的還有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及其胞弟廣陵太守張超、濟北相鮑信、袁紹的堂兄山塘太守袁遺還有典軍校尉曹操。


    至於說其餘的人,袁紹和河內太守王匡屯駐河內,袁術屯駐魯陽,豫州刺史孔伷、陳國相許瑒屯駐潁川,冀州牧韓馥屯河內,潁川太守李旻屯潁川……


    陸陸續續的,還有不少的人正在往洛陽這邊趕,而現在,韓言已經帶著人到了酸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豎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俆若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俆若林並收藏三國之豎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