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探聽到的消息果然不是空穴來風,過了不到半月功夫,天子中使果然乘船抵達了南京。這在大運河自革左五營流寇手中完全收迴以後,來自北京的傳旨欽差還是第一次抵達南京。
大明天子朱由檢甚至連大戰後的封賞一字一句都沒有提及,就算這次傳旨賜婚,也僅僅是一筆帶過 ,其用心已經昭然若揭。
在眾目睽睽之下,李信麵色如常的領旨謝恩。那位宦官在與李信寒暄了幾句之後,又作態左右顧盼了一陣,問道:“不知高公何在啊?”
這個高公自然指的就是監軍江西、湖廣的高時明。
當初黃梅賊肆虐江西湖廣,又逢封地在上饒的淮王謀反。所以朱由檢便令一向有知兵之名的高時明到江西湖廣去監軍。豈知,高時明到了南京以後便與李信坑瀣一氣,罔顧監軍職責。而今南北漕運恢複之後,朱由檢對擁兵自重的李信投鼠忌器,處置起高時明這個皇帝家奴來卻不會有半分手軟。
這位傳旨的中使有此一問,恭候的一眾官員們立即就明白,這位一向眼高於頂的大太監要倒黴了。但是,很多人心中也劃著疑問,畢竟誰都知道高時明與鎮虜侯的關係不一般,誰知道鎮虜侯會不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保他一保。
李信淡然一笑:“也是不巧,中使有所不知,高公近日以來身染沉屙,已經臥床不起了!”
傳旨的宦官眉毛不經意間挑了兩下,笑道:“萬歲爺臨來時還交代了,數年不見甚是思念呢,隻不知高公還有沒有這個福分呢!”
如此明顯的暗示誰還聽不明白,隻這高時明也算乖覺,病的還真是時候。眾官員們一片竊竊私語,這時才有人猛然記了起來,早在半月之前,一向高調出入於秦淮河畔的大宦官不就突然的銷聲匿跡了嗎?難不成那時他就已經聞到了風聲?
陡然醒轉過來的官員們,這時再望向互相打著哈哈的鎮虜侯與那傳旨宦官時,眼睛裏則充滿了疑慮和不解。
當然,官員們看的是高時明的笑話,不過那傳旨宦官的主要目標卻是鎮虜侯。說實話,現在這些官員個頂個都是鎮虜侯主政江南後一手提拔上來的,可說自身利益與之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當然不希望鎮虜侯奉命北上與新樂公主完婚。
但是,鎮虜侯有那個膽子敢於抗命不歸嗎?
大婚之期定在三月,鎮虜侯至少有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
傳旨的宦官在參加完百官迎候的儀式之後,便向李信告罪前往高時明於南京城中的居所而去。天子家奴之間,自有他們的一套路數,與外廷官員們還有很大的不同。
當晚,鎮虜侯府邸便門庭若市,遞信拜訪者絡繹不絕。偏偏李信還不閉門謝客,竟來者一概不拒。
上至鄭三俊這種政事堂的元老,下至可以和李信說的上話的府縣,堂司官員。而後甚至連三衛軍軍中的一些要員都紛紛登門而來。
其主旨隻有一個,那就是探聽李信的口風,並勸阻他北上與新樂公主完婚。
“豈不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鎮虜侯切不可以身犯險啊!”
身為南京文官中,李信第一心腹的陳文柄聲淚俱下的勸說著。
李信反而卻微笑著安慰陳文柄,“陳府尊何須杞人憂天,兔死狗烹的事,絕不可能發生在李某人身上。”
陳文柄聞言後目光中流露出一絲驚喜一絲興奮,趕緊抬袖子在臉上胡亂抹了兩把。“鎮虜侯可是下決心留在南京,不北上還京了?”
李信反問道:“陳府尊給李信一個抗旨的理由?”
麵對如此反問,陳文柄不知該如何迴答,隻愣了半晌說不出半個字來。
與陳文柄一同入見的還有米琰,米琰奉調將前往漢城任指揮使,在出發之前自然要返迴南京述職,正好就趕上了天子中使傳旨的當口。
米琰向來多謀敢斷,見陳文柄還是那副唯唯諾諾的窩囊樣子,便不屑的冷笑了兩聲。
“陳府尊如何出得起主意,卻抗不下罪名?”
繼而,他又轉向李信,“鎮虜侯何妨學一學那高時明,在府中躺上個一年半載,北京城的天子還能有何華說?”
李信不置可否,卻將守按在桌案的一封書信上,然後又將這封書信緩緩的推到了米琰麵前。
“元長先看了再說話!”
米琰拿起桌上的書信,將信紙攤開,看了幾眼後便不由得眉頭緊皺,眼睛裏怒火洶湧。
“好一個田複珍,鎮虜侯竟也做了東郭先生,喂出一條餓狼來!”
信中所言,山西十萬新軍,已經開赴河南,然後又轉進江西湖廣北部,擺出了一副咄咄逼人的態勢。仿佛隻要李信稍有異動,他們便會揮師過江,然後順流而下直搗南京。
“山西新軍如何能與我江南新軍相比?”
米琰所指的新軍是已經換裝了線膛遂發槍,使用新編製的新軍,而山西新軍,如所料不錯當還是裝備滑膛燧發槍以及使用長槍火槍混編為主的戰術方陣。
山西在這幾年間究竟練出了多少新軍,一直多有傳言,最初的消息是說田複珍在太原府招募山民訓練了五萬新軍,後來又有人帶迴消息,說是田複珍在皇帝的支持下厲兵秣馬,一共訓練了二十萬新軍。
二十萬這個數字,讓聞者五部驚駭。須知大明雖然號稱擁兵百萬,但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那不到二十萬的遼東邊軍,以及規模一直維持在十萬人以內的三衛軍。
田複珍數年之間竟不聲不響的訓練出了二十萬新軍來,哪能讓人小覷得了?再說,田複珍當初作為李信的頭號心腹,對他那一套知之甚深,練出來的新軍自然與數年前的三衛軍當也是不堪伯仲。
如此一來,朝廷便有了兵力上的優勢。再者,李自成又被楊嗣昌從河南打到了陝西,隻要楊嗣昌堵住潼關,任憑李自成在陝西那片已經窮的直掉渣的土地上如何折騰,還能反出幾滴水花來?
再說陝甘一帶還有沈王和左良玉的軍隊,他們又豈會坐視李自成於他們爭搶地盤?因此,楊嗣昌穩定住中原局麵之後,大明天子朱由檢便急不可耐的將矛頭直指江南。
江南乃財賦重地,係大明命脈所在,又豈能容忍擁兵自重的軍閥手中留的久留?
米琰雖然喊打,喊殺,但終究還是心虛了。
近一年前,黃勝舉家遷徙南京,給了米琰很深的觸動,須知黃家在大同府根深蒂固,既然做了舉家遷徙的決定,那就已經是舍棄根基破釜沉舟了。
同時,米琰也由此嗅出了一絲絲不同尋常的味道,直至現在,他自然知道黃勝心中所想的是什麽,這一點與他心底裏一直隱隱發酵著的東西也不謀而合。
不過,黃勝帶來的關於田複珍的消息,則更讓米琰咋舌。
黃勝所言,外界傳聞的,山西練就新軍五萬亦或是十萬的消息都不屬實。真實情況是,朱由檢親自由內帑中撥付餉銀,並招募十萬昌平子弟送往山西,交由田複珍一並訓練,所得之數最終是三十萬。
三十萬這個數字太過匪夷所思,人們想懷疑,奈何這個消息是出自黃勝之口,而黃勝又絕非那種恣意妄言之人。
如果鎮虜侯果真抗命不歸,大明天子朱由檢一旦發怒起來,命山西新軍渡江南下,三衛軍誠然不怕戰爭,但難免也會拚個兩敗俱傷吧!
想到如此種種,連一貫殺伐決斷的米琰都猶豫了,彷徨了,不知該如何建議了!
隻有李信,仍舊一副無所謂的模樣,隻笑著避開了話題。
“馬上就要赴任漢城了,元長的心思和精力,要多放在那邊。南京有這麽多的將領幕僚,難不成還能壞了事?”
米琰眯起了眼睛,隻覺得看不懂鎮虜侯了。若在以往,鎮虜侯是何等的殺伐決斷,進退自如,今日卻隻會說些遮遮掩掩的話來,實在急死人也!
米琰索性便一咬牙追問道:“鎮虜侯隻給卑下交個實底,大明天子的詔命,究竟奉也不奉?否則米琰就算到了漢城又如何能安心任事?”
李信聽罷,哈哈大笑,從椅子上起身,來到米琰麵前,又踱了幾步,這才一字一頓的迴答道:“天子詔命,豈有不奉之禮?單單是臥榻旁虎視眈眈的十萬山西軍,這趟虎穴也必須走上一走!”
說到最後,李信臉上笑容盡去,已經是一片肅殺之色。
見此情景,又聞聽此言,米琰反而卻鬆了一口氣。
“鎮虜侯既然心有成竹,倒是米琰孟浪了!”說罷告罪一聲,便大踏步的去了,將愣在一旁的陳文柄弄的滿頭霧水,不知米琰因何竟心下放鬆的去了,明明是鎮虜侯在發昏話,要去北京城鑽皇帝為他設好的套子……
“鎮虜侯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米琰不也說了,像,像高時明那樣,裝病,裝病……”
李信隻嗬嗬笑,說著過幾日一切盡會明朗,便端茶送客了!
大明天子朱由檢甚至連大戰後的封賞一字一句都沒有提及,就算這次傳旨賜婚,也僅僅是一筆帶過 ,其用心已經昭然若揭。
在眾目睽睽之下,李信麵色如常的領旨謝恩。那位宦官在與李信寒暄了幾句之後,又作態左右顧盼了一陣,問道:“不知高公何在啊?”
這個高公自然指的就是監軍江西、湖廣的高時明。
當初黃梅賊肆虐江西湖廣,又逢封地在上饒的淮王謀反。所以朱由檢便令一向有知兵之名的高時明到江西湖廣去監軍。豈知,高時明到了南京以後便與李信坑瀣一氣,罔顧監軍職責。而今南北漕運恢複之後,朱由檢對擁兵自重的李信投鼠忌器,處置起高時明這個皇帝家奴來卻不會有半分手軟。
這位傳旨的中使有此一問,恭候的一眾官員們立即就明白,這位一向眼高於頂的大太監要倒黴了。但是,很多人心中也劃著疑問,畢竟誰都知道高時明與鎮虜侯的關係不一般,誰知道鎮虜侯會不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保他一保。
李信淡然一笑:“也是不巧,中使有所不知,高公近日以來身染沉屙,已經臥床不起了!”
傳旨的宦官眉毛不經意間挑了兩下,笑道:“萬歲爺臨來時還交代了,數年不見甚是思念呢,隻不知高公還有沒有這個福分呢!”
如此明顯的暗示誰還聽不明白,隻這高時明也算乖覺,病的還真是時候。眾官員們一片竊竊私語,這時才有人猛然記了起來,早在半月之前,一向高調出入於秦淮河畔的大宦官不就突然的銷聲匿跡了嗎?難不成那時他就已經聞到了風聲?
陡然醒轉過來的官員們,這時再望向互相打著哈哈的鎮虜侯與那傳旨宦官時,眼睛裏則充滿了疑慮和不解。
當然,官員們看的是高時明的笑話,不過那傳旨宦官的主要目標卻是鎮虜侯。說實話,現在這些官員個頂個都是鎮虜侯主政江南後一手提拔上來的,可說自身利益與之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當然不希望鎮虜侯奉命北上與新樂公主完婚。
但是,鎮虜侯有那個膽子敢於抗命不歸嗎?
大婚之期定在三月,鎮虜侯至少有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
傳旨的宦官在參加完百官迎候的儀式之後,便向李信告罪前往高時明於南京城中的居所而去。天子家奴之間,自有他們的一套路數,與外廷官員們還有很大的不同。
當晚,鎮虜侯府邸便門庭若市,遞信拜訪者絡繹不絕。偏偏李信還不閉門謝客,竟來者一概不拒。
上至鄭三俊這種政事堂的元老,下至可以和李信說的上話的府縣,堂司官員。而後甚至連三衛軍軍中的一些要員都紛紛登門而來。
其主旨隻有一個,那就是探聽李信的口風,並勸阻他北上與新樂公主完婚。
“豈不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鎮虜侯切不可以身犯險啊!”
身為南京文官中,李信第一心腹的陳文柄聲淚俱下的勸說著。
李信反而卻微笑著安慰陳文柄,“陳府尊何須杞人憂天,兔死狗烹的事,絕不可能發生在李某人身上。”
陳文柄聞言後目光中流露出一絲驚喜一絲興奮,趕緊抬袖子在臉上胡亂抹了兩把。“鎮虜侯可是下決心留在南京,不北上還京了?”
李信反問道:“陳府尊給李信一個抗旨的理由?”
麵對如此反問,陳文柄不知該如何迴答,隻愣了半晌說不出半個字來。
與陳文柄一同入見的還有米琰,米琰奉調將前往漢城任指揮使,在出發之前自然要返迴南京述職,正好就趕上了天子中使傳旨的當口。
米琰向來多謀敢斷,見陳文柄還是那副唯唯諾諾的窩囊樣子,便不屑的冷笑了兩聲。
“陳府尊如何出得起主意,卻抗不下罪名?”
繼而,他又轉向李信,“鎮虜侯何妨學一學那高時明,在府中躺上個一年半載,北京城的天子還能有何華說?”
李信不置可否,卻將守按在桌案的一封書信上,然後又將這封書信緩緩的推到了米琰麵前。
“元長先看了再說話!”
米琰拿起桌上的書信,將信紙攤開,看了幾眼後便不由得眉頭緊皺,眼睛裏怒火洶湧。
“好一個田複珍,鎮虜侯竟也做了東郭先生,喂出一條餓狼來!”
信中所言,山西十萬新軍,已經開赴河南,然後又轉進江西湖廣北部,擺出了一副咄咄逼人的態勢。仿佛隻要李信稍有異動,他們便會揮師過江,然後順流而下直搗南京。
“山西新軍如何能與我江南新軍相比?”
米琰所指的新軍是已經換裝了線膛遂發槍,使用新編製的新軍,而山西新軍,如所料不錯當還是裝備滑膛燧發槍以及使用長槍火槍混編為主的戰術方陣。
山西在這幾年間究竟練出了多少新軍,一直多有傳言,最初的消息是說田複珍在太原府招募山民訓練了五萬新軍,後來又有人帶迴消息,說是田複珍在皇帝的支持下厲兵秣馬,一共訓練了二十萬新軍。
二十萬這個數字,讓聞者五部驚駭。須知大明雖然號稱擁兵百萬,但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那不到二十萬的遼東邊軍,以及規模一直維持在十萬人以內的三衛軍。
田複珍數年之間竟不聲不響的訓練出了二十萬新軍來,哪能讓人小覷得了?再說,田複珍當初作為李信的頭號心腹,對他那一套知之甚深,練出來的新軍自然與數年前的三衛軍當也是不堪伯仲。
如此一來,朝廷便有了兵力上的優勢。再者,李自成又被楊嗣昌從河南打到了陝西,隻要楊嗣昌堵住潼關,任憑李自成在陝西那片已經窮的直掉渣的土地上如何折騰,還能反出幾滴水花來?
再說陝甘一帶還有沈王和左良玉的軍隊,他們又豈會坐視李自成於他們爭搶地盤?因此,楊嗣昌穩定住中原局麵之後,大明天子朱由檢便急不可耐的將矛頭直指江南。
江南乃財賦重地,係大明命脈所在,又豈能容忍擁兵自重的軍閥手中留的久留?
米琰雖然喊打,喊殺,但終究還是心虛了。
近一年前,黃勝舉家遷徙南京,給了米琰很深的觸動,須知黃家在大同府根深蒂固,既然做了舉家遷徙的決定,那就已經是舍棄根基破釜沉舟了。
同時,米琰也由此嗅出了一絲絲不同尋常的味道,直至現在,他自然知道黃勝心中所想的是什麽,這一點與他心底裏一直隱隱發酵著的東西也不謀而合。
不過,黃勝帶來的關於田複珍的消息,則更讓米琰咋舌。
黃勝所言,外界傳聞的,山西練就新軍五萬亦或是十萬的消息都不屬實。真實情況是,朱由檢親自由內帑中撥付餉銀,並招募十萬昌平子弟送往山西,交由田複珍一並訓練,所得之數最終是三十萬。
三十萬這個數字太過匪夷所思,人們想懷疑,奈何這個消息是出自黃勝之口,而黃勝又絕非那種恣意妄言之人。
如果鎮虜侯果真抗命不歸,大明天子朱由檢一旦發怒起來,命山西新軍渡江南下,三衛軍誠然不怕戰爭,但難免也會拚個兩敗俱傷吧!
想到如此種種,連一貫殺伐決斷的米琰都猶豫了,彷徨了,不知該如何建議了!
隻有李信,仍舊一副無所謂的模樣,隻笑著避開了話題。
“馬上就要赴任漢城了,元長的心思和精力,要多放在那邊。南京有這麽多的將領幕僚,難不成還能壞了事?”
米琰眯起了眼睛,隻覺得看不懂鎮虜侯了。若在以往,鎮虜侯是何等的殺伐決斷,進退自如,今日卻隻會說些遮遮掩掩的話來,實在急死人也!
米琰索性便一咬牙追問道:“鎮虜侯隻給卑下交個實底,大明天子的詔命,究竟奉也不奉?否則米琰就算到了漢城又如何能安心任事?”
李信聽罷,哈哈大笑,從椅子上起身,來到米琰麵前,又踱了幾步,這才一字一頓的迴答道:“天子詔命,豈有不奉之禮?單單是臥榻旁虎視眈眈的十萬山西軍,這趟虎穴也必須走上一走!”
說到最後,李信臉上笑容盡去,已經是一片肅殺之色。
見此情景,又聞聽此言,米琰反而卻鬆了一口氣。
“鎮虜侯既然心有成竹,倒是米琰孟浪了!”說罷告罪一聲,便大踏步的去了,將愣在一旁的陳文柄弄的滿頭霧水,不知米琰因何竟心下放鬆的去了,明明是鎮虜侯在發昏話,要去北京城鑽皇帝為他設好的套子……
“鎮虜侯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米琰不也說了,像,像高時明那樣,裝病,裝病……”
李信隻嗬嗬笑,說著過幾日一切盡會明朗,便端茶送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