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已經由常州府返迴了龍潭軍營,一如常州知府王有珍所願,他將滯留在江陰的一千三衛軍留了下來,以幫助他防禦海寇的進攻。同時他又下令其他滯留在各府縣的三衛軍就近協助當地官府,防禦有可能到來的海寇。
遭遇襲擊的蘇州府也有一隻千餘人的隊伍在常熟。可惜,海寇襲擊了太倉,希望下一次襲擊海寇會撞到三衛軍的槍口上。在處理完了軍營中的事務後,李信又馬不停蹄去了南京,因為幾乎在他抵達龍潭軍營的同時,孫鉁的信使也到了。
當李信得知,他的三衛軍已經得到了留都的授權,可以在南直隸除南京城意外,進行各種均是行動。不過他已經一點都不感到意外了,事情到了這步田地,若南京城中的老頑固們還在拚命的限製三衛軍才奇怪呢。
李信不搬到南京城中,平時也甚少到南京城中,其主要原因也是不想過分刺激這些老頑固們,以避免激發他們更加強烈的敵視態度。
“任務很艱巨!你隻交給我一個實底,能否保證從明天開始,南直隸江南五府不再遭受海寇的劫掠?”
孫鉁麵色嚴肅,態度也有幾分急躁。隻是由於身體虛弱的緣故,說起話來帶著幾分有氣無力的模樣。這一點其實在他來南京的路上就已經思考過了,因此毫不遲疑的迴答了孫鉁。
“世事無絕對,如果斬釘截鐵的說可以保證,這不現實!”聽到李信如此迴答,孫鉁的臉上流露出了些許的失望,卻聽李信繼續說道:“但是,我可以保證,三衛軍會竭盡所能,保護江南五府的百姓不受海寇劫掠!”
這是句極為切實的話,孫鉁麵色轉而又有幾分欣慰。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有什麽困難盡管提出來,現在南京城中的老家夥們,都好說話的緊!”
好說話三個字被孫鉁加強了語氣,自然是另有深意。李信道:“能有甚難處,海寇大船再快還能快過了戰馬去?隻要他還在長江水道內,便一刻也逃脫不掉三衛軍的監視!”
原來,李信專門抽調斥候遊騎,專門在龍潭到鬆江府之間沿著長江南岸跟蹤海寇船隊的行蹤,不論到了何處隻須一騎快馬就可以將消息送往各地。如此快速反應,就算讓海寇們成功登陸,也占不到大便宜去。
孫鉁聽了李信的這個法子,不由得連連讚歎,這樣一來,他心下總算稍稍安定了一些。
“還可以責令長江沿岸準備烽火,一旦有警燃燒烽火示警,可作為快速反應的輔助!”
李信嘿嘿一笑,這種事是地方衛所的職分,他自然不好越俎代庖。孫鉁則為南直隸巡撫,名義上統管一省的軍政,由他來下令最合適不過。隨即,李信又提出了籌備海軍一事,孫鉁自然全力支持,隻是負責兵備的朱運才官職差遣還沒有落實,雖然有他李信的交代,可沒有名義辦起差事來自然不會得心應手。
言下之意,請孫鉁盡快將朱運才的事也一並落實了,俗話說皇帝還不差餓兵呢,哪有用著人家,答應人家的事又做不到的道理呢?說起來這事的始作俑者還非孫鉁莫屬,他那一日許是過於自信,便一口應下了,豈料熊明遇、高宏圖都紛紛反對,此事也隻好暫且擱置。
“朱運才的事我一直都在留心,隻是機會還未成熟,先等等,快了!”
孫鉁很少說這等模棱兩可的話,李信又不好再繼續追問他到底在等什麽,總歸等就等吧。這一等就又等來了一個壞消息,由福建返迴的信使,帶來了福建總兵鄭芝龍的親筆手書。當然,他委婉的拒絕了南京的調令,聲稱在福建兩廣等地與紅毛番打的厲害,實在無暇分身。而且鄭芝龍還明確的指出來,哪些打著他旗號的海寇**成就是占據台灣的荷蘭人。
並聲言,這些人海上功夫了得,到了路上卻都是軟腳雞,隻要防禦得當,也不會讓這些來自荷蘭的紅毛番占了便宜去。兵部尚書高宏圖閱畢手書之後,指斥鄭芝龍擁兵自重,見死不救,此等人物早晚必成尾大不掉之患。
但是,生氣歸生氣,眼前的問題總得解決不是?所謂求人不如求己,孫鉁趁機將李信組建海軍的方案提了出來,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雖然對此頗為讚同,但還是將頭搖的和貨郎鼓一樣。
“戶部沒錢去置辦艦隻,縱然有心也無力啊!”他雙手一攤做無可奈何狀。
孫鉁等的就是鄭三俊這句話,“鎮虜侯隻要一官半職,卻不許戶部出資……”
政事堂內的幾位老臣眼睛都是一亮,如果不用戶部出錢,可是再好不過了。他們都知道李信手裏現在有的是銀子。
“別說一官半職了,就算兩職三職,隻要可以護的南京水道安全都許得!”
就這樣,朱運才升官的事算是徹底敲定下來,而李信也成了南京百官們唯一的救命稻草。誰讓江西淮王謀反,魏國公親自坐鎮太平府負責平叛去了呢?如果不盡快保障長江水道的安全,萬一魏國公軍中斷了糧,後果不堪設想啊。
有了這些計較以後,孫鉁所提要求基本都順利的得到了許諾。
華萊士上校鬱悶至極,自從痛痛快快在蘇州府太倉縣搶了一票之後,幾次選擇目標,明人都在岸上嚴陣以待。由於有了先前幾次交手的陰影,華萊士收起了他的驕傲,開始小心謹慎起來,凡是經過長江水道各類運送物資的商船一律劫掠,然後燒掉。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徹底的放縮長江下南直隸一段的水道。
至於登岸劫掠,華萊士隻要發現岸上有明人嚴陣以待便即行放棄,由此一連在江南岸選了三四個目標,明人就像東西他所有意圖目標一般,總能先其一步。
不得已之下,華萊士又招來了令他生厭的通事何,請此人分析一下明人內部防守因何與情報不一樣的原因。而何斌在這幾日裏也沒閑著,他抓了一些當地士紳百姓,審訊一番之後才得知江南是一個叫李信的人在主持防備。而且據說此人在明朝的地位還不低,是個侯爵。
明朝封官向來慷慨,一二品的大員遍地都是,但封爵尤其是封侯封公卻極為謹慎。
這與前朝宋正好相反,宋代封爵極為慷慨,幾乎隻要入了宰執班的重臣,都免不了一個國公的爵位,更有甚者宰相死後還會追封為王。而宰相以參知政事一職行宰相職權才正二品而已。元豐改製後,又設中書門下侍郎為副宰相僅為正三品。
何斌對這些掌故並不清楚,但是也知道大明朝的封爵值錢,要麽是祖上蔭功而得,要麽是真刀真槍憑戰功殺出來的。此前從未聽說過蔭功得爵的有叫李信之人,那麽此人很可能就屬於後者。那麽,在陸戰時,華萊士屢屢吃虧也就不見得奇怪了 。他也說不清自己是出於何種心理,竟然在華萊士麵前,將李信吹噓的神乎其神。
華萊士聽後,很鄭重的思考了一陣,決定不去碰李信這個硬釘子,便詢問在江北可還有太倉那般富庶的城市。說實話,在攻陷太倉以後,中國福建兩廣那些小城市帶給他狹**仄的印象則全然改觀了,他這才認識到東方帝國的富有實在超乎想象。
何斌歪著褦襶響了半天,才認真的迴答了華萊士的問題。
“恐怕隻有揚州府的江都了!”
華萊士對此興趣濃厚,據說這座城市的繁華曾讓一位國王寧可死在這裏也不必返迴北方的都城,他有些躍躍欲試了。但令人頭疼的是,這座城市雖然位於人工開鑿的水道邊上,可海船吃水深卻無法進入。江都距離江岸超過20英裏,如果步行而去,他的士兵將在行軍中耗盡大部分的體力。
“不如,趁夜乘小船進入運河水道偷襲江都?”
何斌的建議脫口而出,但這過於冒險,華萊士不禁有些猶豫了!
江南五府有了李信的庇護,果然再沒有任何一個縣遭受太倉的慘劇。其中損失最為嚴重的還是堪稱富可敵國的太倉沈家,大批家資被劫掠殆盡,其家族女眷則因為長相俊美,而多被強.奸,甚至沈家老頭子的長房兒戲竟被海寇擄走……其家淒慘狀使人不忍目睹。臥病在床的老頭子也終於因此而一病嗚唿,與世長辭!
這些對於南京政事堂的重臣們隻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商人恃財而藐視官府法度,有此報應也是天道往複。對此,他們都樂觀其成。而更讓他們覺得滿意的是,自從孫鉁負責了南直隸防務以後,財賦最重的應天、鎮江、常州、蘇州、鬆江五府再未遭受劫掠。也不知道這個李信使出了什麽法子。
不過,僅僅幾日之後,壞消息再度傳來,海寇北上破江都,浙直總督張方嚴敗走高郵,揚州知府吳禎生死不明……
!!
遭遇襲擊的蘇州府也有一隻千餘人的隊伍在常熟。可惜,海寇襲擊了太倉,希望下一次襲擊海寇會撞到三衛軍的槍口上。在處理完了軍營中的事務後,李信又馬不停蹄去了南京,因為幾乎在他抵達龍潭軍營的同時,孫鉁的信使也到了。
當李信得知,他的三衛軍已經得到了留都的授權,可以在南直隸除南京城意外,進行各種均是行動。不過他已經一點都不感到意外了,事情到了這步田地,若南京城中的老頑固們還在拚命的限製三衛軍才奇怪呢。
李信不搬到南京城中,平時也甚少到南京城中,其主要原因也是不想過分刺激這些老頑固們,以避免激發他們更加強烈的敵視態度。
“任務很艱巨!你隻交給我一個實底,能否保證從明天開始,南直隸江南五府不再遭受海寇的劫掠?”
孫鉁麵色嚴肅,態度也有幾分急躁。隻是由於身體虛弱的緣故,說起話來帶著幾分有氣無力的模樣。這一點其實在他來南京的路上就已經思考過了,因此毫不遲疑的迴答了孫鉁。
“世事無絕對,如果斬釘截鐵的說可以保證,這不現實!”聽到李信如此迴答,孫鉁的臉上流露出了些許的失望,卻聽李信繼續說道:“但是,我可以保證,三衛軍會竭盡所能,保護江南五府的百姓不受海寇劫掠!”
這是句極為切實的話,孫鉁麵色轉而又有幾分欣慰。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有什麽困難盡管提出來,現在南京城中的老家夥們,都好說話的緊!”
好說話三個字被孫鉁加強了語氣,自然是另有深意。李信道:“能有甚難處,海寇大船再快還能快過了戰馬去?隻要他還在長江水道內,便一刻也逃脫不掉三衛軍的監視!”
原來,李信專門抽調斥候遊騎,專門在龍潭到鬆江府之間沿著長江南岸跟蹤海寇船隊的行蹤,不論到了何處隻須一騎快馬就可以將消息送往各地。如此快速反應,就算讓海寇們成功登陸,也占不到大便宜去。
孫鉁聽了李信的這個法子,不由得連連讚歎,這樣一來,他心下總算稍稍安定了一些。
“還可以責令長江沿岸準備烽火,一旦有警燃燒烽火示警,可作為快速反應的輔助!”
李信嘿嘿一笑,這種事是地方衛所的職分,他自然不好越俎代庖。孫鉁則為南直隸巡撫,名義上統管一省的軍政,由他來下令最合適不過。隨即,李信又提出了籌備海軍一事,孫鉁自然全力支持,隻是負責兵備的朱運才官職差遣還沒有落實,雖然有他李信的交代,可沒有名義辦起差事來自然不會得心應手。
言下之意,請孫鉁盡快將朱運才的事也一並落實了,俗話說皇帝還不差餓兵呢,哪有用著人家,答應人家的事又做不到的道理呢?說起來這事的始作俑者還非孫鉁莫屬,他那一日許是過於自信,便一口應下了,豈料熊明遇、高宏圖都紛紛反對,此事也隻好暫且擱置。
“朱運才的事我一直都在留心,隻是機會還未成熟,先等等,快了!”
孫鉁很少說這等模棱兩可的話,李信又不好再繼續追問他到底在等什麽,總歸等就等吧。這一等就又等來了一個壞消息,由福建返迴的信使,帶來了福建總兵鄭芝龍的親筆手書。當然,他委婉的拒絕了南京的調令,聲稱在福建兩廣等地與紅毛番打的厲害,實在無暇分身。而且鄭芝龍還明確的指出來,哪些打著他旗號的海寇**成就是占據台灣的荷蘭人。
並聲言,這些人海上功夫了得,到了路上卻都是軟腳雞,隻要防禦得當,也不會讓這些來自荷蘭的紅毛番占了便宜去。兵部尚書高宏圖閱畢手書之後,指斥鄭芝龍擁兵自重,見死不救,此等人物早晚必成尾大不掉之患。
但是,生氣歸生氣,眼前的問題總得解決不是?所謂求人不如求己,孫鉁趁機將李信組建海軍的方案提了出來,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雖然對此頗為讚同,但還是將頭搖的和貨郎鼓一樣。
“戶部沒錢去置辦艦隻,縱然有心也無力啊!”他雙手一攤做無可奈何狀。
孫鉁等的就是鄭三俊這句話,“鎮虜侯隻要一官半職,卻不許戶部出資……”
政事堂內的幾位老臣眼睛都是一亮,如果不用戶部出錢,可是再好不過了。他們都知道李信手裏現在有的是銀子。
“別說一官半職了,就算兩職三職,隻要可以護的南京水道安全都許得!”
就這樣,朱運才升官的事算是徹底敲定下來,而李信也成了南京百官們唯一的救命稻草。誰讓江西淮王謀反,魏國公親自坐鎮太平府負責平叛去了呢?如果不盡快保障長江水道的安全,萬一魏國公軍中斷了糧,後果不堪設想啊。
有了這些計較以後,孫鉁所提要求基本都順利的得到了許諾。
華萊士上校鬱悶至極,自從痛痛快快在蘇州府太倉縣搶了一票之後,幾次選擇目標,明人都在岸上嚴陣以待。由於有了先前幾次交手的陰影,華萊士收起了他的驕傲,開始小心謹慎起來,凡是經過長江水道各類運送物資的商船一律劫掠,然後燒掉。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徹底的放縮長江下南直隸一段的水道。
至於登岸劫掠,華萊士隻要發現岸上有明人嚴陣以待便即行放棄,由此一連在江南岸選了三四個目標,明人就像東西他所有意圖目標一般,總能先其一步。
不得已之下,華萊士又招來了令他生厭的通事何,請此人分析一下明人內部防守因何與情報不一樣的原因。而何斌在這幾日裏也沒閑著,他抓了一些當地士紳百姓,審訊一番之後才得知江南是一個叫李信的人在主持防備。而且據說此人在明朝的地位還不低,是個侯爵。
明朝封官向來慷慨,一二品的大員遍地都是,但封爵尤其是封侯封公卻極為謹慎。
這與前朝宋正好相反,宋代封爵極為慷慨,幾乎隻要入了宰執班的重臣,都免不了一個國公的爵位,更有甚者宰相死後還會追封為王。而宰相以參知政事一職行宰相職權才正二品而已。元豐改製後,又設中書門下侍郎為副宰相僅為正三品。
何斌對這些掌故並不清楚,但是也知道大明朝的封爵值錢,要麽是祖上蔭功而得,要麽是真刀真槍憑戰功殺出來的。此前從未聽說過蔭功得爵的有叫李信之人,那麽此人很可能就屬於後者。那麽,在陸戰時,華萊士屢屢吃虧也就不見得奇怪了 。他也說不清自己是出於何種心理,竟然在華萊士麵前,將李信吹噓的神乎其神。
華萊士聽後,很鄭重的思考了一陣,決定不去碰李信這個硬釘子,便詢問在江北可還有太倉那般富庶的城市。說實話,在攻陷太倉以後,中國福建兩廣那些小城市帶給他狹**仄的印象則全然改觀了,他這才認識到東方帝國的富有實在超乎想象。
何斌歪著褦襶響了半天,才認真的迴答了華萊士的問題。
“恐怕隻有揚州府的江都了!”
華萊士對此興趣濃厚,據說這座城市的繁華曾讓一位國王寧可死在這裏也不必返迴北方的都城,他有些躍躍欲試了。但令人頭疼的是,這座城市雖然位於人工開鑿的水道邊上,可海船吃水深卻無法進入。江都距離江岸超過20英裏,如果步行而去,他的士兵將在行軍中耗盡大部分的體力。
“不如,趁夜乘小船進入運河水道偷襲江都?”
何斌的建議脫口而出,但這過於冒險,華萊士不禁有些猶豫了!
江南五府有了李信的庇護,果然再沒有任何一個縣遭受太倉的慘劇。其中損失最為嚴重的還是堪稱富可敵國的太倉沈家,大批家資被劫掠殆盡,其家族女眷則因為長相俊美,而多被強.奸,甚至沈家老頭子的長房兒戲竟被海寇擄走……其家淒慘狀使人不忍目睹。臥病在床的老頭子也終於因此而一病嗚唿,與世長辭!
這些對於南京政事堂的重臣們隻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商人恃財而藐視官府法度,有此報應也是天道往複。對此,他們都樂觀其成。而更讓他們覺得滿意的是,自從孫鉁負責了南直隸防務以後,財賦最重的應天、鎮江、常州、蘇州、鬆江五府再未遭受劫掠。也不知道這個李信使出了什麽法子。
不過,僅僅幾日之後,壞消息再度傳來,海寇北上破江都,浙直總督張方嚴敗走高郵,揚州知府吳禎生死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