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大堂,張四知在等著皇帝的批複,他的心裏已經恢複了往日的平靜,隻是仍舊隱隱泛出說不清道不明的忐忑。最終他在內閣力排眾議,甚至與幾位關鍵閣臣做了妥協與交易,才換得了眼下這樁議題的通過。
對於李信其人,張四知甚至與其一句話都沒說過,他卻欲先除之而後快。這其中因由際會自然不足為外人道也。張四知一直以為是自己在推動著局勢的車輪向前進,可到了此時此刻他竟生出了亦被綁在車上無法脫身之感,在外人看來他風光無限,可正冷暖自知,擺在麵前的路實際上已經窄到了隻剩下一條道,所能選擇的也隻能是一條道跑到黑。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張四知腦海裏突然跳出來的一句話,他瞄了眼穩坐在大堂另一側的薛國觀,又看了看洪承疇。這兩位,一個資曆甚老,老奸巨猾。另一個雖是新進之人,卻城府甚深,能力頗為出眾。他們在關鍵時刻可以成為對立的敵人,亦可以成為互相利用的朋友。
時間一點點過去,張四知從未覺得時間如此漫長難耐,他忍不住站起身來,在大堂內來迴踱著步。卻忽聞外麵有輕碎的腳步快進,隨著吱呀一聲,大門被推開,一名宦官應聲而入。
“閣老,萬歲爺準了!”
“什麽?你再說一遍?”
張四知直覺難以置信,又問了那宦官一遍。
“迴閣老話,萬歲爺準了諸位閣臣們所奏之議!”
陡然間,張四知欣喜若狂,老邁的身子居然都興奮的抖動起來,花白稀疏的須發,便好似風中破布搬以一種極高的頻率發著顫。害的薛國觀差點以為,張四知沒準會在激動的當口,犯了風疾。
不過,很顯然薛國觀是多慮了,張四知仍好端端的站在內閣大堂的門口,而且他的身子也逐漸恢複了平靜,聲音也漸漸沉穩下來。
“聖上可還有旨意?”
宦官搖搖頭,行禮道了聲罪轉身便離開內閣大堂。張四知則一掃此前的滿心忐忑,皇帝雖在病中,可仍舊準許了傳李信隻身入京,然後趁機捕拿的建議,這說明什麽,這說明皇帝心裏的天平還是偏向了對這位丘八武將的懷疑與忌憚。
那傳話的宦官剛走了沒多久,司禮監便將已經批紅的票擬送了來,效率之快顯然是皇帝重點關注之下才能有的速度。意識到這一點,張四知又覺在握的勝券多了幾分。
“諸位,不知誰去傳這個旨?”
幾位閣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是兩手一攤,滿臉的遺憾。顯然他們誰都不想去,但終究須有人去的,而且此人還須與那李信有舊,這才可以打消其人的警覺之心。
李侍問忽然出言道:“劉閣老倒是個不錯的人選,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哪裏還會有人反對,自然異口同聲的讚李侍問所提人選,再合適不過。由此,張四知便拍板,給閉門在家的劉宇亮,派出了這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當劉宇亮得知此事之後,登時便勃然大怒。
“老夫與李信坦蕩之交,若要行這等卑劣之事,請恕老夫不能大雲。”
劉宇亮絲毫不假辭色,將那負責傳訊的堂官轟走。張四知得了迴報之後,連連冷笑。
“甚?好坦蕩之交?當初他那些蠅營狗苟的伎倆,又使到誰身上去了?貓不偷腥,狗不吃屎,還真是新鮮了!”
張四知竟然極為罕見的說起了粗言粗語,又讓那堂官持聖旨去強壓劉宇亮。那堂官也是無可奈何而又忐忑不安,這算什麽事啊?這麽做不是把劉閣老往死得罪嗎?
愛誰去,誰去,他可不想為了這點事把劉宇亮給得罪了。本來這等跑腿的事也不歸他管,於是便謊稱家中老母身體有恙,得趕迴去探望,婉拒了張四知的要求。
張四知如何不知此人心中是如何想的,也不與其一般見識,索性親自去一趟劉宇亮府邸,這迴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則……張四知又是一陣冷笑……
此時的天早就黑透,但這些事都是耽擱不得的,必須連夜安排妥當,明日一早也必須有人出京,趕往李信三衛軍大營。
張四知乘了轎子,顛簸起伏的走在京師寬敞的大道上,卻忽覺轎子猛然一顛,整個人差點摔倒在轎子裏,氣得他當即便想罵人,連忙喊人將轎子停下,準備出去看看究竟是誰如此大意。
可這一出了轎子,張四知便嗅出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一時間竟將剛才打算訓斥轎夫的事給忘了。隻見長街上連續兩撥馬隊急急馳過,就連他內閣大學士的牌場都沒迴避,定是出了緊急的大事。
正好前方又馳過來一波馬隊,張四知命人將其攔下,詢問領頭的小校。
“何事慌張?”
小校自然識得內閣大學士的排場,又見閣老親自動問,當即便激動不已。
“迴閣老話,李征西迴來了,方提督令京中戒備皆按戰時處置,小人們有命在身,請恕不能久留!”
什麽?李信迴來了?張四知隻覺得腦中嗡的一聲,便下意識的以為李信已經反了。“他,他帶了多少兵馬迴來?聖上可知此事?”
那小校職級低微,又豈能知道這些事,口稱不知。
“小人不在城上過來,從家中得了命令,便急急趕了過來……”
看著那小校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張四知忽然緊了緊身上的官袍,隻覺得身上發冷。
“走,迴內閣去!”
轎夫詫異問道:“老爺不去尋那劉閣老的晦氣了?”
此時不提便罷,提起來張四知氣便不打一處來,將那轎夫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還去個屁,再多嘴就滾迴老家去!”
那轎夫嚇的失魂落魄,自家老爺雖然官當的大,但是對他們這些下人仆從也從來都是和顏悅色,似今日這等近似於咆哮的狀態卻是從未有過,聽說老爺又讓他滾迴老家去,更是悲從中來,都說宰相門房六品官,就是跟著老爺抬轎,也是威風極了,若是被趕迴家去,這輩子還能抬起頭來做人嗎?趕緊,跪在地上乞求張四知開恩。
張四知並不是真要將他的轎夫趕迴老家去,不過是氣急敗壞之下口不擇言而已,便又扔下一句。
“少說廢話,趕緊抬老夫迴紫禁城!”
聽張四知如此說,那轎夫如蒙大赦,趕忙擦了把臉上的鼻涕眼淚,千恩萬謝。張四知被那轎夫弄的不耐煩了,也不加理會,催促他們趕忙抬轎去紫禁城。
張四知一路上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到的內閣大堂,到了大堂之後便已經發覺幾位本來已經還家的閣臣也一個個又迴來了。他也不虛應寒暄,進門便道:“諸位是都知道了消息?”
“閣老快拿個主意吧,那李信突然還京,不知有何意圖,若是果真反了,聖上,聖上……”
李侍問說這話的時候已經帶了哭腔,他與張四知一樣,亦是以為李信已經反了,此番來說不定是搞什麽清君側,誅奸臣的戲碼。不過,他比張四知想的更遠一些,皇帝本來就是因為李信一事病倒了,如果得知李信已經反了,豈不要氣的發瘋?
張四知呆立當場,毫不猶豫的道:“這等大事,你我豈能決斷?必須交給天子聖裁。”
“兩位閣老莫慌,現在連具體形勢如何都還不清楚,如何進宮奏對。不如等等,想來報信之人頃刻便到!”
薛國觀從旁插話,李侍問大以為是,張四知自然也清楚,如此什麽都不知道就進宮去見皇帝,不是嫌自己命長了嗎?果不其然,京營提督派出的信使很快就來到了內閣大堂,向內閣幾位大臣詳細敘述今晚之事的詳細經過。
聽完那信使的詳細敘述,李侍問當即便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竟是如此,老夫,老夫還以為……”話到此處,後麵的話卻終是沒說出來,不過心中亦是驚駭不已,此前一直以為李信反了,誰又能想到,此子居然隻身匹馬來到了京師,居然還想搞什麽負荊請罪的戲碼,這迴聖上的病怕是要好了。
想到這裏,李侍問有意無意的看了一眼張四知,暗道李信這一招實在是狠,如此以來張四知的所有招數都被化解於無形,他忽然有種同情眼前這老頭子的感覺。想盡了一切辦法,到頭來還是功虧一簣。
很顯然,張四知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到了這個時候,他牙關一咬住,斷然下令。
“請帶話給方公,老夫這就著五城兵馬司去京營提督衙門提人,李信是聖旨捉拿的要犯,不能有半分遲疑閃失!”
誰知那京營提督方正化派來的信使卻滿臉的驚訝,說道:“閣老何出此言啊?剛剛萬歲爺的聖旨已經發了下來,說是召李信入宮覲見!”
什麽?張四知聞言之後,如遭重擊,一時間難以接受現實,隻覺得頭腦愈發昏沉,身子也搖搖欲墜。
!!
對於李信其人,張四知甚至與其一句話都沒說過,他卻欲先除之而後快。這其中因由際會自然不足為外人道也。張四知一直以為是自己在推動著局勢的車輪向前進,可到了此時此刻他竟生出了亦被綁在車上無法脫身之感,在外人看來他風光無限,可正冷暖自知,擺在麵前的路實際上已經窄到了隻剩下一條道,所能選擇的也隻能是一條道跑到黑。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張四知腦海裏突然跳出來的一句話,他瞄了眼穩坐在大堂另一側的薛國觀,又看了看洪承疇。這兩位,一個資曆甚老,老奸巨猾。另一個雖是新進之人,卻城府甚深,能力頗為出眾。他們在關鍵時刻可以成為對立的敵人,亦可以成為互相利用的朋友。
時間一點點過去,張四知從未覺得時間如此漫長難耐,他忍不住站起身來,在大堂內來迴踱著步。卻忽聞外麵有輕碎的腳步快進,隨著吱呀一聲,大門被推開,一名宦官應聲而入。
“閣老,萬歲爺準了!”
“什麽?你再說一遍?”
張四知直覺難以置信,又問了那宦官一遍。
“迴閣老話,萬歲爺準了諸位閣臣們所奏之議!”
陡然間,張四知欣喜若狂,老邁的身子居然都興奮的抖動起來,花白稀疏的須發,便好似風中破布搬以一種極高的頻率發著顫。害的薛國觀差點以為,張四知沒準會在激動的當口,犯了風疾。
不過,很顯然薛國觀是多慮了,張四知仍好端端的站在內閣大堂的門口,而且他的身子也逐漸恢複了平靜,聲音也漸漸沉穩下來。
“聖上可還有旨意?”
宦官搖搖頭,行禮道了聲罪轉身便離開內閣大堂。張四知則一掃此前的滿心忐忑,皇帝雖在病中,可仍舊準許了傳李信隻身入京,然後趁機捕拿的建議,這說明什麽,這說明皇帝心裏的天平還是偏向了對這位丘八武將的懷疑與忌憚。
那傳話的宦官剛走了沒多久,司禮監便將已經批紅的票擬送了來,效率之快顯然是皇帝重點關注之下才能有的速度。意識到這一點,張四知又覺在握的勝券多了幾分。
“諸位,不知誰去傳這個旨?”
幾位閣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是兩手一攤,滿臉的遺憾。顯然他們誰都不想去,但終究須有人去的,而且此人還須與那李信有舊,這才可以打消其人的警覺之心。
李侍問忽然出言道:“劉閣老倒是個不錯的人選,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哪裏還會有人反對,自然異口同聲的讚李侍問所提人選,再合適不過。由此,張四知便拍板,給閉門在家的劉宇亮,派出了這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當劉宇亮得知此事之後,登時便勃然大怒。
“老夫與李信坦蕩之交,若要行這等卑劣之事,請恕老夫不能大雲。”
劉宇亮絲毫不假辭色,將那負責傳訊的堂官轟走。張四知得了迴報之後,連連冷笑。
“甚?好坦蕩之交?當初他那些蠅營狗苟的伎倆,又使到誰身上去了?貓不偷腥,狗不吃屎,還真是新鮮了!”
張四知竟然極為罕見的說起了粗言粗語,又讓那堂官持聖旨去強壓劉宇亮。那堂官也是無可奈何而又忐忑不安,這算什麽事啊?這麽做不是把劉閣老往死得罪嗎?
愛誰去,誰去,他可不想為了這點事把劉宇亮給得罪了。本來這等跑腿的事也不歸他管,於是便謊稱家中老母身體有恙,得趕迴去探望,婉拒了張四知的要求。
張四知如何不知此人心中是如何想的,也不與其一般見識,索性親自去一趟劉宇亮府邸,這迴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則……張四知又是一陣冷笑……
此時的天早就黑透,但這些事都是耽擱不得的,必須連夜安排妥當,明日一早也必須有人出京,趕往李信三衛軍大營。
張四知乘了轎子,顛簸起伏的走在京師寬敞的大道上,卻忽覺轎子猛然一顛,整個人差點摔倒在轎子裏,氣得他當即便想罵人,連忙喊人將轎子停下,準備出去看看究竟是誰如此大意。
可這一出了轎子,張四知便嗅出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一時間竟將剛才打算訓斥轎夫的事給忘了。隻見長街上連續兩撥馬隊急急馳過,就連他內閣大學士的牌場都沒迴避,定是出了緊急的大事。
正好前方又馳過來一波馬隊,張四知命人將其攔下,詢問領頭的小校。
“何事慌張?”
小校自然識得內閣大學士的排場,又見閣老親自動問,當即便激動不已。
“迴閣老話,李征西迴來了,方提督令京中戒備皆按戰時處置,小人們有命在身,請恕不能久留!”
什麽?李信迴來了?張四知隻覺得腦中嗡的一聲,便下意識的以為李信已經反了。“他,他帶了多少兵馬迴來?聖上可知此事?”
那小校職級低微,又豈能知道這些事,口稱不知。
“小人不在城上過來,從家中得了命令,便急急趕了過來……”
看著那小校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張四知忽然緊了緊身上的官袍,隻覺得身上發冷。
“走,迴內閣去!”
轎夫詫異問道:“老爺不去尋那劉閣老的晦氣了?”
此時不提便罷,提起來張四知氣便不打一處來,將那轎夫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還去個屁,再多嘴就滾迴老家去!”
那轎夫嚇的失魂落魄,自家老爺雖然官當的大,但是對他們這些下人仆從也從來都是和顏悅色,似今日這等近似於咆哮的狀態卻是從未有過,聽說老爺又讓他滾迴老家去,更是悲從中來,都說宰相門房六品官,就是跟著老爺抬轎,也是威風極了,若是被趕迴家去,這輩子還能抬起頭來做人嗎?趕緊,跪在地上乞求張四知開恩。
張四知並不是真要將他的轎夫趕迴老家去,不過是氣急敗壞之下口不擇言而已,便又扔下一句。
“少說廢話,趕緊抬老夫迴紫禁城!”
聽張四知如此說,那轎夫如蒙大赦,趕忙擦了把臉上的鼻涕眼淚,千恩萬謝。張四知被那轎夫弄的不耐煩了,也不加理會,催促他們趕忙抬轎去紫禁城。
張四知一路上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到的內閣大堂,到了大堂之後便已經發覺幾位本來已經還家的閣臣也一個個又迴來了。他也不虛應寒暄,進門便道:“諸位是都知道了消息?”
“閣老快拿個主意吧,那李信突然還京,不知有何意圖,若是果真反了,聖上,聖上……”
李侍問說這話的時候已經帶了哭腔,他與張四知一樣,亦是以為李信已經反了,此番來說不定是搞什麽清君側,誅奸臣的戲碼。不過,他比張四知想的更遠一些,皇帝本來就是因為李信一事病倒了,如果得知李信已經反了,豈不要氣的發瘋?
張四知呆立當場,毫不猶豫的道:“這等大事,你我豈能決斷?必須交給天子聖裁。”
“兩位閣老莫慌,現在連具體形勢如何都還不清楚,如何進宮奏對。不如等等,想來報信之人頃刻便到!”
薛國觀從旁插話,李侍問大以為是,張四知自然也清楚,如此什麽都不知道就進宮去見皇帝,不是嫌自己命長了嗎?果不其然,京營提督派出的信使很快就來到了內閣大堂,向內閣幾位大臣詳細敘述今晚之事的詳細經過。
聽完那信使的詳細敘述,李侍問當即便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竟是如此,老夫,老夫還以為……”話到此處,後麵的話卻終是沒說出來,不過心中亦是驚駭不已,此前一直以為李信反了,誰又能想到,此子居然隻身匹馬來到了京師,居然還想搞什麽負荊請罪的戲碼,這迴聖上的病怕是要好了。
想到這裏,李侍問有意無意的看了一眼張四知,暗道李信這一招實在是狠,如此以來張四知的所有招數都被化解於無形,他忽然有種同情眼前這老頭子的感覺。想盡了一切辦法,到頭來還是功虧一簣。
很顯然,張四知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到了這個時候,他牙關一咬住,斷然下令。
“請帶話給方公,老夫這就著五城兵馬司去京營提督衙門提人,李信是聖旨捉拿的要犯,不能有半分遲疑閃失!”
誰知那京營提督方正化派來的信使卻滿臉的驚訝,說道:“閣老何出此言啊?剛剛萬歲爺的聖旨已經發了下來,說是召李信入宮覲見!”
什麽?張四知聞言之後,如遭重擊,一時間難以接受現實,隻覺得頭腦愈發昏沉,身子也搖搖欲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