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迴
李承乾無語了一瞬,忍住摸頭的手轉為敲爆栗的動作,不動聲色地收迴來道:“……你不是每天都在上朝嗎?這等大事還會不清楚?”
秦英哼哼唧唧小聲答道:“除了陛下道有關端午宮宴的安排,我現在都自動屏蔽他們爭論的。再者說早朝上的太早了,我愛犯春困,時常偷偷摸摸地在後麵打瞌睡。”
隻見對方長長歎了一口氣道:“下次我要上書阿耶,建議他把常議朝會的官員都設為五品以上,不含你們這些個不上不下的五品。”
上朝的意義不就在於集思廣益嗎?
五品官員占了常議的大半,然而他們基本上全程當著榆木腦袋,不主動答話也不主動發言,隻會在幾個肱骨諫言後恩恩稱是,做著平凡的附庸。
朝會要他們有何用,不如一刀給他們革出其外。
退一步而言,李承乾也不想讓秦英參與國事。
縱然秦英有天賦也有能力,可她女扮男裝混在廟堂中,實在是太危險了。她月事來了,過不了幾年便會生出變化,遲早暴露真實性別。
秦英知道他是故意激自己的,也不怎麽生氣,隻是笑眼彎彎地順著他調侃道:“那你不若上書陛下,讓他給所有人再晉一道半道官階的職位。”如今三品是最上的頭銜,一品二品都是虛的。五品便相當於前朝的三品了。
李承乾斜斜睨了她一眼道:“你想得倒是挺美的。”
兩者插科打諢了番,才真正地說到主題上去。
“今年阿耶不是想要去封禪泰山嗎?你和魏征一句句地堵了阿耶的心思,之後適逢河南河北數州有大水。阿耶去是絕對去不成的了。”李承乾低下頭瀏覽著書卷,嘴上卻不停地念叨,最後還補了一句刀,“你倆真是烏鴉嘴啊。”
秦英在心裏翻了一個白眼兒:水災和他們有甚關係,殿下現在就是牽強附會強詞奪理。不過他所說也有點兒道理。她本來就有不好的預感,才不顧自己人微言輕,出麵阻止陛下,幸好有魏征站在自己這頭,否則她攔陛下有心而無力。
李承乾一目十行地閱著資料,一邊繼續道:“因為東邊生了水患,所以陛下在州府縣城設了義倉。最近禮部尚書在小朝會抱怨,戶部的開支有些緊張了。我在幫著阿耶想擴充國庫的法子。不過開國的時日尚短,整個皇宮節衣縮食,也湊不出足夠賑災的錢。”
現在是貞觀六年春夏之交,除了貞觀五年沒有天災外,每年大災小災都是連綿的,任憑多麽充盈的國庫也吃不消,何況李唐前兩三年剛與******打完了硬仗。
她聞言皺起了眉頭,一下子便想到了高宜在戶部度支部,任著書筆小吏的官職。高宜是高句麗人,他隱藏身份混在李唐之中,又費盡心力地進了官員編製,隻怕不是吃吃一個月不足一兩的俸祿,就能心滿意足的吧?他身後還有一股巨大的勢力……
沉默了好一會兒,秦英才緩聲問道:“賬目逐條逐目地核對了嗎?”
他搖搖頭道:“度支部謄寫的冊子都在高尚書那裏,阿耶還沒有過目,如何會輪得到我來管。”
秦英摸著下巴想了想,決定把高句麗細作潛進李唐的消息告訴李承乾:“你記不記得今年春闈之前,有個叫高宜的舉子在我西華觀常住。”
“他不是最先看到西華觀內,有明經科卷子試題的人嗎?”李承乾接口道,隱沒了自己吃味於高宜的事實。高宜在西華觀常住的期間,秦英可是每天都去他廂房下棋。
要曉得李承乾自己都沒有和秦英切磋過幾盤棋藝呢。
秦英深吸一口氣道:“要小心這個人。我西華觀的那張明經科帛書試題,很有可能是他自己放出來的,為了引起朝堂的軒然大波,順便構陷我一個偷題的罪名。”
“他竟然和你有冤仇?你又為何與他走得那麽近?”李承乾瞪大了眼眸,仿佛不敢相信似的看著她。
她心累地扶著衣襟領口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過我這最後也沒有撈到什麽好處。我估摸著度支部的賬冊有點兒問題,義倉未必周轉不開。我們暫時做兩手打算好了。一邊查賬冊內容是否與國庫開支屬實,一邊找些省銅板的法子。”
他認同了她的建議後問道:“高宜自己得了明經科的題目,為何又要抖出來?既然在李唐官製裏安插了人脈,為何自己又要陷入其中,他偽造度支部帳冊,到底是想要做什麽?”
“高宜不是李唐人,而是高句麗大宰輔的兒子。他過來擾亂李唐上下的視聽,這對於東邊半島三個國家的局勢必然有利。”秦英思索了一下總結道。關於他的所作所為,秦英已然深入考慮過很多次了。得出的論點不過如此。
好好的一個端午,偏偏有兩個不識花月風趣的人,將它過成了個正兒八經的小型會議。
等李承乾迴過神來,秦英施禮正準備離開。
他扯過秦英的一邊衣袖,親了親她的額頭,把她鬢角一些碎發攏到邊上,才默默目送她出去。
“晚上的宮宴再見了。”秦英合上殿門時還對他擠了擠眉眼。
聊完正事,他們心情都比較沉重。笑容都是敷衍在外表的。可她想要逗逗他。
秦英出顯德殿沒走三五步,便“偶然”遇到了長孫皇後的貼身侍婢小箏。
“秦大人所來是為的何事?”小箏俯身施禮道,話語卻不如動作那麽有禮貌。
“診脈,想看看殿下是否需要在宴間忌口,免得上錯的菜肴膳食。”秦英扯謊不打草稿,麵不改色地拿剛對守衛們說過的話語重說一遍,準備糊弄小箏。
對方慧眼如炬地識破她的雕蟲小技,卻識情識趣地沒有點出來,再一施禮便朝她告退了。小箏的身份不如秦英高,但是背後有大樹好乘涼,她沒有必要待秦英如此的,純粹是個人習慣所致了。
小箏在東宮轉悠了兩圈,便去顯德殿看望李承乾。
(未完待續。)
李承乾無語了一瞬,忍住摸頭的手轉為敲爆栗的動作,不動聲色地收迴來道:“……你不是每天都在上朝嗎?這等大事還會不清楚?”
秦英哼哼唧唧小聲答道:“除了陛下道有關端午宮宴的安排,我現在都自動屏蔽他們爭論的。再者說早朝上的太早了,我愛犯春困,時常偷偷摸摸地在後麵打瞌睡。”
隻見對方長長歎了一口氣道:“下次我要上書阿耶,建議他把常議朝會的官員都設為五品以上,不含你們這些個不上不下的五品。”
上朝的意義不就在於集思廣益嗎?
五品官員占了常議的大半,然而他們基本上全程當著榆木腦袋,不主動答話也不主動發言,隻會在幾個肱骨諫言後恩恩稱是,做著平凡的附庸。
朝會要他們有何用,不如一刀給他們革出其外。
退一步而言,李承乾也不想讓秦英參與國事。
縱然秦英有天賦也有能力,可她女扮男裝混在廟堂中,實在是太危險了。她月事來了,過不了幾年便會生出變化,遲早暴露真實性別。
秦英知道他是故意激自己的,也不怎麽生氣,隻是笑眼彎彎地順著他調侃道:“那你不若上書陛下,讓他給所有人再晉一道半道官階的職位。”如今三品是最上的頭銜,一品二品都是虛的。五品便相當於前朝的三品了。
李承乾斜斜睨了她一眼道:“你想得倒是挺美的。”
兩者插科打諢了番,才真正地說到主題上去。
“今年阿耶不是想要去封禪泰山嗎?你和魏征一句句地堵了阿耶的心思,之後適逢河南河北數州有大水。阿耶去是絕對去不成的了。”李承乾低下頭瀏覽著書卷,嘴上卻不停地念叨,最後還補了一句刀,“你倆真是烏鴉嘴啊。”
秦英在心裏翻了一個白眼兒:水災和他們有甚關係,殿下現在就是牽強附會強詞奪理。不過他所說也有點兒道理。她本來就有不好的預感,才不顧自己人微言輕,出麵阻止陛下,幸好有魏征站在自己這頭,否則她攔陛下有心而無力。
李承乾一目十行地閱著資料,一邊繼續道:“因為東邊生了水患,所以陛下在州府縣城設了義倉。最近禮部尚書在小朝會抱怨,戶部的開支有些緊張了。我在幫著阿耶想擴充國庫的法子。不過開國的時日尚短,整個皇宮節衣縮食,也湊不出足夠賑災的錢。”
現在是貞觀六年春夏之交,除了貞觀五年沒有天災外,每年大災小災都是連綿的,任憑多麽充盈的國庫也吃不消,何況李唐前兩三年剛與******打完了硬仗。
她聞言皺起了眉頭,一下子便想到了高宜在戶部度支部,任著書筆小吏的官職。高宜是高句麗人,他隱藏身份混在李唐之中,又費盡心力地進了官員編製,隻怕不是吃吃一個月不足一兩的俸祿,就能心滿意足的吧?他身後還有一股巨大的勢力……
沉默了好一會兒,秦英才緩聲問道:“賬目逐條逐目地核對了嗎?”
他搖搖頭道:“度支部謄寫的冊子都在高尚書那裏,阿耶還沒有過目,如何會輪得到我來管。”
秦英摸著下巴想了想,決定把高句麗細作潛進李唐的消息告訴李承乾:“你記不記得今年春闈之前,有個叫高宜的舉子在我西華觀常住。”
“他不是最先看到西華觀內,有明經科卷子試題的人嗎?”李承乾接口道,隱沒了自己吃味於高宜的事實。高宜在西華觀常住的期間,秦英可是每天都去他廂房下棋。
要曉得李承乾自己都沒有和秦英切磋過幾盤棋藝呢。
秦英深吸一口氣道:“要小心這個人。我西華觀的那張明經科帛書試題,很有可能是他自己放出來的,為了引起朝堂的軒然大波,順便構陷我一個偷題的罪名。”
“他竟然和你有冤仇?你又為何與他走得那麽近?”李承乾瞪大了眼眸,仿佛不敢相信似的看著她。
她心累地扶著衣襟領口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過我這最後也沒有撈到什麽好處。我估摸著度支部的賬冊有點兒問題,義倉未必周轉不開。我們暫時做兩手打算好了。一邊查賬冊內容是否與國庫開支屬實,一邊找些省銅板的法子。”
他認同了她的建議後問道:“高宜自己得了明經科的題目,為何又要抖出來?既然在李唐官製裏安插了人脈,為何自己又要陷入其中,他偽造度支部帳冊,到底是想要做什麽?”
“高宜不是李唐人,而是高句麗大宰輔的兒子。他過來擾亂李唐上下的視聽,這對於東邊半島三個國家的局勢必然有利。”秦英思索了一下總結道。關於他的所作所為,秦英已然深入考慮過很多次了。得出的論點不過如此。
好好的一個端午,偏偏有兩個不識花月風趣的人,將它過成了個正兒八經的小型會議。
等李承乾迴過神來,秦英施禮正準備離開。
他扯過秦英的一邊衣袖,親了親她的額頭,把她鬢角一些碎發攏到邊上,才默默目送她出去。
“晚上的宮宴再見了。”秦英合上殿門時還對他擠了擠眉眼。
聊完正事,他們心情都比較沉重。笑容都是敷衍在外表的。可她想要逗逗他。
秦英出顯德殿沒走三五步,便“偶然”遇到了長孫皇後的貼身侍婢小箏。
“秦大人所來是為的何事?”小箏俯身施禮道,話語卻不如動作那麽有禮貌。
“診脈,想看看殿下是否需要在宴間忌口,免得上錯的菜肴膳食。”秦英扯謊不打草稿,麵不改色地拿剛對守衛們說過的話語重說一遍,準備糊弄小箏。
對方慧眼如炬地識破她的雕蟲小技,卻識情識趣地沒有點出來,再一施禮便朝她告退了。小箏的身份不如秦英高,但是背後有大樹好乘涼,她沒有必要待秦英如此的,純粹是個人習慣所致了。
小箏在東宮轉悠了兩圈,便去顯德殿看望李承乾。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