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迴
第二天秦英和自己沒請假前一樣,卯時就起榻了。雖然她被大怒不已的禮部尚書從祠部郎中貶為了副官員外郎,但也不意味著早上可以不去參朝。
祠部郎中是從五品上,員外郎是從五品下。這官職名稱和品階上下有所區別,可還都是在五品間晃悠。秦英對職官的升降表示很淡定。上輩子她就經曆過兩三次小小的浮沉,最後她什麽都沒做,就看一切風平浪靜了。這輩子想來也需要太操心,做好她分內的事就好了。
當時祭祀幾十萬亡魂後,陛下加封她了這個官職,本來是想給她個雞肋啃啃,誰知道她確確實實地戴著高帽掌了那部分的權。陛下一出言就是不可挽迴的,禮部原來的那些人就算對秦英有意見,也隻能是在背後提提,當著她的麵大氣都不敢出。
然而她請假去終南山訪道,一走就是月餘,員外郎頂替她完成了郎中的事情,她這個空降而來的人,也是時候拍拍腚讓個位子了。
梅三娘為秦英束發時,看她心不在焉的樣子,喚了她幾聲才得到迴應,便嬌嗔著問道:“你在想什麽?”
“在想朝中事。”秦英望著鏡裏的自己隨口道。
她也不在意秦英說的那麽漫不經心,輕輕點頭應聲道:“昨晚我在自己的廂房裏發現了幾張帛書,上麵記著好多字,應該是你換衣袍時無意拉下的,好生帶著再別丟了。”用一根銀簪子固定了梁冠和發髻,梅三娘從袖子裏拿出帛書交給秦英。
秦英捏著尚存她餘溫的帛書微笑了一下:“多謝。”言罷起身走出廂房,迎著橙紅色的晨光往前院去了。
梅三娘站在廂房門口望著她漸漸遠去的身影,腦海裏忽然掠過了昨夜燈火晦暗時一瞥而見的那道兩寸多長的傷。她失去了渾身力氣,跪坐在廊外,淚已是蓄滿了眼眶。
秦英沒有迴頭也就不知梅三娘哭了。到宅門叫車夫把車駕牽出來,她熟練地扶著車緣踏上橫木,低頭進了車廂,在短短的途中眯著眼養神。等會她要迎接久違的朝會,還要麵對久違的同僚。
不知同僚知道她因為曠工久了而被貶官,會現出什麽樣的表情?大概是想笑又要強忍著的樣子吧。
車駕沒一會兒就進了橫街,秦英從車廂中鑽出來,姿態從容地走了幾十步才站定於宮門之前。她腰間沒有佩戴魚符,宮門守衛月餘不曾見秦英也記不住臉。這下她也就無法被放進宮來。昨天禮部尚書收了她的魚符就是在故意整她。
她看出了大人的心思,卻沒有開口點破,隻是恭敬地交給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她知道自己不受禮部上上下下的歡迎,可她偏要在禮部做他們的眼中釘。
禮部和之前她在的任何一個官署乃是雲泥之別,她如今不握緊機會,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她要在禮部混出個名堂。讓過去那些輕視自己的大人們未來都啞口無言。
“秦大人今天忘帶了魚袋子?”侯君集的聲音從後麵傳來。
她懶得迴頭假惺惺地對他做禮,等他的步子跟上了自己的位子,才轉眸迴了一句:“秦某在等人而已。”
侯君集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茬兒,此時皮笑肉不笑地迴答:“早朝可是快要開了,秦大人要等的人還沒來嗎?不如和某一起走。”他往那些守衛麵前一站,便比腰間的魚符還管用。京城的守衛乃是由侯君集一手訓練的,他們都認識最高長官的臉。
秦英淡淡地嗯了一聲,昂首闊步地跟在侯君集的後麵進去了。
雖然是狐假虎威,守衛卻也不敢攔她。畢竟他們都看到侯君集主動攀談上秦英了。侯君集可是正三品的兵部尚書,會和無名小卒說話嗎?隻是這樣一想,他們望著秦英五尺身量的目光就多了些敬畏。
此時的兩儀殿廊下已經零零散散地站了一些人。
秦英早就離開了侯君集的“庇佑”,走到了禮部尚書的右邊,向著衣食父母般的尚書大人施了一禮,才進同僚的圈子裏站著。禮部尚書點了點頭算是迴應,將目光賺到了旁處,好像對秦英仍有氣沒撒出來。
同僚們見尚書大人這種態度,隱約覺得秦英這祠部郎中的位子是做到頭了。禮部官員並不多,卻剛好是個肥缺。職官相比其他官署很閑。主掌祭祀醫卜僧冠圖籍科考邦交禮宴,聽起來神秘其實沒有多少實事要做,每次都要和底下各個官署聯手。
而且禮部職官的任免並不需要驚動陛下,尚書大人就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幾個禮部的各部長官副官寒暄的話聲沒斷,目光相對了一瞬間,在心裏就有了副計較。
侯君集信步走到了自己的手下身邊,往遠處聚著的禮部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
有些天生敏感的長官副官覺得如芒在背,肩膀抖了抖還是無法克製住戰栗。
隻有秦英毫無畏懼地順著他的目光瞪了迴去。
過去她還是九品侍醫的時候,和他差了整整六品,就敢在大庭廣眾下出言頂撞他;如今她已經是五品官員了,和他僅僅差兩品,她怎麽會因他的一道目光便心生害怕?
何況秦英從沒在私底下做過害他的事,反倒是他陰了自己不少次。都說壞事做多了便會事事不順,她要看看侯君集能不能受這份報應!
開朝的鍾聲敲響了,禮部尚書轉頭見到秦英臉上那堅定若鐵的神色,一時有些詫異。
文武兩班朝臣按著順序進殿。
秦英站在自己昔日的副官身後,心想自己今天跪坐的時候有人擋著陛下的視線,腰背終於可以稍微彎彎了。平常她前麵是年邁的尚書大人,佝僂著腰背和她差不多高,而副官就不一樣了。
早朝照例是幾個善於上書的朝臣挨個陳情或者爭辯。秦英像別人似的低著頭,不看到底是誰人講話,隻是憑借餘光判斷誰人出席跪在了殿央。她維持著端坐的姿勢,聽地不耐煩了心中默默道,每次上朝其實就是擺個背景,還不如在家多睡會兒覺呢。(未完待續。)
第二天秦英和自己沒請假前一樣,卯時就起榻了。雖然她被大怒不已的禮部尚書從祠部郎中貶為了副官員外郎,但也不意味著早上可以不去參朝。
祠部郎中是從五品上,員外郎是從五品下。這官職名稱和品階上下有所區別,可還都是在五品間晃悠。秦英對職官的升降表示很淡定。上輩子她就經曆過兩三次小小的浮沉,最後她什麽都沒做,就看一切風平浪靜了。這輩子想來也需要太操心,做好她分內的事就好了。
當時祭祀幾十萬亡魂後,陛下加封她了這個官職,本來是想給她個雞肋啃啃,誰知道她確確實實地戴著高帽掌了那部分的權。陛下一出言就是不可挽迴的,禮部原來的那些人就算對秦英有意見,也隻能是在背後提提,當著她的麵大氣都不敢出。
然而她請假去終南山訪道,一走就是月餘,員外郎頂替她完成了郎中的事情,她這個空降而來的人,也是時候拍拍腚讓個位子了。
梅三娘為秦英束發時,看她心不在焉的樣子,喚了她幾聲才得到迴應,便嬌嗔著問道:“你在想什麽?”
“在想朝中事。”秦英望著鏡裏的自己隨口道。
她也不在意秦英說的那麽漫不經心,輕輕點頭應聲道:“昨晚我在自己的廂房裏發現了幾張帛書,上麵記著好多字,應該是你換衣袍時無意拉下的,好生帶著再別丟了。”用一根銀簪子固定了梁冠和發髻,梅三娘從袖子裏拿出帛書交給秦英。
秦英捏著尚存她餘溫的帛書微笑了一下:“多謝。”言罷起身走出廂房,迎著橙紅色的晨光往前院去了。
梅三娘站在廂房門口望著她漸漸遠去的身影,腦海裏忽然掠過了昨夜燈火晦暗時一瞥而見的那道兩寸多長的傷。她失去了渾身力氣,跪坐在廊外,淚已是蓄滿了眼眶。
秦英沒有迴頭也就不知梅三娘哭了。到宅門叫車夫把車駕牽出來,她熟練地扶著車緣踏上橫木,低頭進了車廂,在短短的途中眯著眼養神。等會她要迎接久違的朝會,還要麵對久違的同僚。
不知同僚知道她因為曠工久了而被貶官,會現出什麽樣的表情?大概是想笑又要強忍著的樣子吧。
車駕沒一會兒就進了橫街,秦英從車廂中鑽出來,姿態從容地走了幾十步才站定於宮門之前。她腰間沒有佩戴魚符,宮門守衛月餘不曾見秦英也記不住臉。這下她也就無法被放進宮來。昨天禮部尚書收了她的魚符就是在故意整她。
她看出了大人的心思,卻沒有開口點破,隻是恭敬地交給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她知道自己不受禮部上上下下的歡迎,可她偏要在禮部做他們的眼中釘。
禮部和之前她在的任何一個官署乃是雲泥之別,她如今不握緊機會,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她要在禮部混出個名堂。讓過去那些輕視自己的大人們未來都啞口無言。
“秦大人今天忘帶了魚袋子?”侯君集的聲音從後麵傳來。
她懶得迴頭假惺惺地對他做禮,等他的步子跟上了自己的位子,才轉眸迴了一句:“秦某在等人而已。”
侯君集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茬兒,此時皮笑肉不笑地迴答:“早朝可是快要開了,秦大人要等的人還沒來嗎?不如和某一起走。”他往那些守衛麵前一站,便比腰間的魚符還管用。京城的守衛乃是由侯君集一手訓練的,他們都認識最高長官的臉。
秦英淡淡地嗯了一聲,昂首闊步地跟在侯君集的後麵進去了。
雖然是狐假虎威,守衛卻也不敢攔她。畢竟他們都看到侯君集主動攀談上秦英了。侯君集可是正三品的兵部尚書,會和無名小卒說話嗎?隻是這樣一想,他們望著秦英五尺身量的目光就多了些敬畏。
此時的兩儀殿廊下已經零零散散地站了一些人。
秦英早就離開了侯君集的“庇佑”,走到了禮部尚書的右邊,向著衣食父母般的尚書大人施了一禮,才進同僚的圈子裏站著。禮部尚書點了點頭算是迴應,將目光賺到了旁處,好像對秦英仍有氣沒撒出來。
同僚們見尚書大人這種態度,隱約覺得秦英這祠部郎中的位子是做到頭了。禮部官員並不多,卻剛好是個肥缺。職官相比其他官署很閑。主掌祭祀醫卜僧冠圖籍科考邦交禮宴,聽起來神秘其實沒有多少實事要做,每次都要和底下各個官署聯手。
而且禮部職官的任免並不需要驚動陛下,尚書大人就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幾個禮部的各部長官副官寒暄的話聲沒斷,目光相對了一瞬間,在心裏就有了副計較。
侯君集信步走到了自己的手下身邊,往遠處聚著的禮部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
有些天生敏感的長官副官覺得如芒在背,肩膀抖了抖還是無法克製住戰栗。
隻有秦英毫無畏懼地順著他的目光瞪了迴去。
過去她還是九品侍醫的時候,和他差了整整六品,就敢在大庭廣眾下出言頂撞他;如今她已經是五品官員了,和他僅僅差兩品,她怎麽會因他的一道目光便心生害怕?
何況秦英從沒在私底下做過害他的事,反倒是他陰了自己不少次。都說壞事做多了便會事事不順,她要看看侯君集能不能受這份報應!
開朝的鍾聲敲響了,禮部尚書轉頭見到秦英臉上那堅定若鐵的神色,一時有些詫異。
文武兩班朝臣按著順序進殿。
秦英站在自己昔日的副官身後,心想自己今天跪坐的時候有人擋著陛下的視線,腰背終於可以稍微彎彎了。平常她前麵是年邁的尚書大人,佝僂著腰背和她差不多高,而副官就不一樣了。
早朝照例是幾個善於上書的朝臣挨個陳情或者爭辯。秦英像別人似的低著頭,不看到底是誰人講話,隻是憑借餘光判斷誰人出席跪在了殿央。她維持著端坐的姿勢,聽地不耐煩了心中默默道,每次上朝其實就是擺個背景,還不如在家多睡會兒覺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