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迴
茅棚是由質地堅韌的茅草與鬆木搭起來的,秦英剛見證了太一殿的落成,如今看這樣簡單的構造,不禁在心裏疑惑這茅棚是否結實,若風起雨淋,會不會散了架漏了水。
那個人隨手推開了門,讓她和身後的兩個小尾巴進來。
茅棚裏沒有點燈燭等物,於是光線顯得有些昏暗,秦英低下頭看著腳尖,以防自己不留神碰到什麽東西。格局空間很是逼仄,她照葫蘆畫瓢似的和那個人一樣,在看不出本來模樣的小幾處盤坐下來,看他用火石點起了瓦盆裏的一團火。
雖然是夏天的傍晚,不過這終南山的孤峰之巔還是寒冷刺骨的。
轉眼兩道人在門口左顧右盼了一會兒,被那個人大聲喝了句,才磨磨蹭蹭地進了茅棚,圍坐在她的手側。
“你們三個是從哪裏來的?”那個人用著極為不善的目光瞧著她,口吻惡劣地問道。
“從長安城來。”她報上自己的名帖後抬起臉,深深注視了他一眼,緊接著錯開眸子。因為長相相近,秦英與他對視之時,竟有種顧影銅鏡的感覺。
剛才他點火時,秦英發現他的手指骨節上沒有皺紋,表麵充盈著光澤。而且他的頭發如墨漆黑,眼眸發亮炯炯有神——難道還真是得道之人?
隨即秦英搖了搖頭,在心裏自嘲道:“真正的高人意氣平和,如何會這樣講話呢。他若是修行到了返老還童之境,也隻是功夫到了而心沒到。”
那個人哼了一聲,冷冷瞥她一眼之後傲慢道:“長安城那些一竅不通的廢物如今出息了,不僅自己謀求名利,竟然還容許你這樣沒有半分道行的人擁觀為主。”
起初他看到長相與自己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秦英,心底有點兒慌神,隻好用惱怒與不屑,強作鎮定粉飾太平。
兩個道人聽他不僅把長安城所有名頭響亮的道人罵了一遍,還把秦英貶低到如此地步,都覺得氣血一陣陣地上湧。觀主隻能由他們說不是。其他人置喙秦英,那是絕對不能行的。
她餘光看兩個道人激動起來,擺手讓他們全先淡定著。也不搭話,隻是耐心地把玩著手裏的一枚銅錢。她想看看那個人的心氣究竟是不是比天還高。
之後他有些咄咄逼人地道:“既然是出世的修道者,為何要在紅塵濁世中沽名釣譽?虧你我恰好同名同姓,我以你這種背道之徒為恥。”
秦英眨了眨眼,她真沒想到歐陽大人還會與脾氣如此古怪的道士有不淺的交情。她還沒對他說什麽呢,就挨了頓冷嘲熱諷。將手中銅錢拍到了小幾上,秦英泰然笑道:“不嚐遍世間喜怒哀樂,怎知出世之真味?何況我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兩袖清風就問心無愧。”
兩個道人此時聽罷,都不約而同地在心裏叫了聲好!觀主的犀利言辭當真無與倫比。
那個人看著她,目光深沉好像陷入了思索。他一直覺得修行隻能在於避世的方外,但她剛才所說,“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是不是意味著修行不僅在於方外,也可在於方內?
“我活了百多年還從未聽過你這樣的高談闊論。”那個人終於露出了謙懇態度,模樣與秦英的平淡麵孔更加相似。
她抿著嘴勾起了一道弧度。不等她開口迴答,身邊就有兩個道人七嘴八舌喋喋不休,把她的種種事跡講了個遍。從她為太子殿下祈福,到她為前朝亡魂祭祀,再到她在觀內開設義診置辦義坊。
那個人每聽一個故事,便要嘖嘖稱歎一句:“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反複強調,讓她的耳朵都磨起了繭子。仔細聽完那個人就對她表現出了欽慕,“能在世間眾人皆迷惘混沌之時做到這些事,你就算沒有任何修為,也是能稱得上出神入化的真人了。”
她聞言耳根都泛起了紅,連連做禮道:“您是謬讚於我了。”真人可是對修行者最高的評價了。她如今擔不起,恐怕未來也擔不起。
這時候的她忽然想到了,兩年前師傅寧封子著意讓她下山去,他大概就是讓她去修世間法吧?可惜師傅寧封子好像沒有料到,她會在世間丟了所有修為,如今與凡俗無二。
“將出世之心化為常在,便是最好的修行。”那個人道,卻知自己此生是走在這條身心出世的路上,再迴不了頭了。低聲感歎了一句,那個人之後問她,是如何得知自己所在的。
秦英如實迴答道:“我和歐陽大人初見時,他將我誤認成了您,這才有了我前來拜訪的契機。”
那個人聽到她談吐謹慎、舉止不俗的風姿,不禁又將她高看了一些。
言語往來不過片刻,倆人就已經做了相見恨晚的至交。
夜幕降臨在這片山頭,那個人邀請秦英和兩道人留宿在此。不過秦英看這間茅棚一張木板榻,堆些生活之物就已經很是狹窄了,便道他們三者還是露宿在外比較好。
那個人沒能留他們過夜,心中有些惋惜。臨別前和她多聊了兩句,提及自己的境界已經卡在了化神的瓶頸上遲遲不進,問她該如何是好。
她沉默了半晌才道,不如下山去看看方外的一切。然而若想入世,不合於俗的性子必然是要改的。
因她說的是自己切身之感悟,聽起來格外使人信服。就連身後的兩個道人都一度以為,他們的觀主過去也是隱居深山老林的避世之人。但轉念想秦英如此精於世故,恐怕浸·淫在俗世已久了,和隱居避世之類實在搭不上邊兒。
那個人聽她如此道,難得與她開起了玩笑:“你就不怕我下山入世,做出欺世盜名之事,壞了你好容易拿到的清名?”
“若真是欺世盜名之輩,你我便以後在長安城一較高下了。”秦英不以為意地道。誰知一句成讖,將她原本順風順水的未來攪得一塌糊塗。不過那時候她想到過去,隻剩一聲無奈歎息。
夜色如水,更深露重。秦英修為散盡受不得寒氣侵襲,便主張連夜下山。道人唯秦英是瞻,便答應了她,完全忘記他們在白日登山時抱怨連天。
(未完待續。)
茅棚是由質地堅韌的茅草與鬆木搭起來的,秦英剛見證了太一殿的落成,如今看這樣簡單的構造,不禁在心裏疑惑這茅棚是否結實,若風起雨淋,會不會散了架漏了水。
那個人隨手推開了門,讓她和身後的兩個小尾巴進來。
茅棚裏沒有點燈燭等物,於是光線顯得有些昏暗,秦英低下頭看著腳尖,以防自己不留神碰到什麽東西。格局空間很是逼仄,她照葫蘆畫瓢似的和那個人一樣,在看不出本來模樣的小幾處盤坐下來,看他用火石點起了瓦盆裏的一團火。
雖然是夏天的傍晚,不過這終南山的孤峰之巔還是寒冷刺骨的。
轉眼兩道人在門口左顧右盼了一會兒,被那個人大聲喝了句,才磨磨蹭蹭地進了茅棚,圍坐在她的手側。
“你們三個是從哪裏來的?”那個人用著極為不善的目光瞧著她,口吻惡劣地問道。
“從長安城來。”她報上自己的名帖後抬起臉,深深注視了他一眼,緊接著錯開眸子。因為長相相近,秦英與他對視之時,竟有種顧影銅鏡的感覺。
剛才他點火時,秦英發現他的手指骨節上沒有皺紋,表麵充盈著光澤。而且他的頭發如墨漆黑,眼眸發亮炯炯有神——難道還真是得道之人?
隨即秦英搖了搖頭,在心裏自嘲道:“真正的高人意氣平和,如何會這樣講話呢。他若是修行到了返老還童之境,也隻是功夫到了而心沒到。”
那個人哼了一聲,冷冷瞥她一眼之後傲慢道:“長安城那些一竅不通的廢物如今出息了,不僅自己謀求名利,竟然還容許你這樣沒有半分道行的人擁觀為主。”
起初他看到長相與自己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秦英,心底有點兒慌神,隻好用惱怒與不屑,強作鎮定粉飾太平。
兩個道人聽他不僅把長安城所有名頭響亮的道人罵了一遍,還把秦英貶低到如此地步,都覺得氣血一陣陣地上湧。觀主隻能由他們說不是。其他人置喙秦英,那是絕對不能行的。
她餘光看兩個道人激動起來,擺手讓他們全先淡定著。也不搭話,隻是耐心地把玩著手裏的一枚銅錢。她想看看那個人的心氣究竟是不是比天還高。
之後他有些咄咄逼人地道:“既然是出世的修道者,為何要在紅塵濁世中沽名釣譽?虧你我恰好同名同姓,我以你這種背道之徒為恥。”
秦英眨了眨眼,她真沒想到歐陽大人還會與脾氣如此古怪的道士有不淺的交情。她還沒對他說什麽呢,就挨了頓冷嘲熱諷。將手中銅錢拍到了小幾上,秦英泰然笑道:“不嚐遍世間喜怒哀樂,怎知出世之真味?何況我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兩袖清風就問心無愧。”
兩個道人此時聽罷,都不約而同地在心裏叫了聲好!觀主的犀利言辭當真無與倫比。
那個人看著她,目光深沉好像陷入了思索。他一直覺得修行隻能在於避世的方外,但她剛才所說,“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是不是意味著修行不僅在於方外,也可在於方內?
“我活了百多年還從未聽過你這樣的高談闊論。”那個人終於露出了謙懇態度,模樣與秦英的平淡麵孔更加相似。
她抿著嘴勾起了一道弧度。不等她開口迴答,身邊就有兩個道人七嘴八舌喋喋不休,把她的種種事跡講了個遍。從她為太子殿下祈福,到她為前朝亡魂祭祀,再到她在觀內開設義診置辦義坊。
那個人每聽一個故事,便要嘖嘖稱歎一句:“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反複強調,讓她的耳朵都磨起了繭子。仔細聽完那個人就對她表現出了欽慕,“能在世間眾人皆迷惘混沌之時做到這些事,你就算沒有任何修為,也是能稱得上出神入化的真人了。”
她聞言耳根都泛起了紅,連連做禮道:“您是謬讚於我了。”真人可是對修行者最高的評價了。她如今擔不起,恐怕未來也擔不起。
這時候的她忽然想到了,兩年前師傅寧封子著意讓她下山去,他大概就是讓她去修世間法吧?可惜師傅寧封子好像沒有料到,她會在世間丟了所有修為,如今與凡俗無二。
“將出世之心化為常在,便是最好的修行。”那個人道,卻知自己此生是走在這條身心出世的路上,再迴不了頭了。低聲感歎了一句,那個人之後問她,是如何得知自己所在的。
秦英如實迴答道:“我和歐陽大人初見時,他將我誤認成了您,這才有了我前來拜訪的契機。”
那個人聽到她談吐謹慎、舉止不俗的風姿,不禁又將她高看了一些。
言語往來不過片刻,倆人就已經做了相見恨晚的至交。
夜幕降臨在這片山頭,那個人邀請秦英和兩道人留宿在此。不過秦英看這間茅棚一張木板榻,堆些生活之物就已經很是狹窄了,便道他們三者還是露宿在外比較好。
那個人沒能留他們過夜,心中有些惋惜。臨別前和她多聊了兩句,提及自己的境界已經卡在了化神的瓶頸上遲遲不進,問她該如何是好。
她沉默了半晌才道,不如下山去看看方外的一切。然而若想入世,不合於俗的性子必然是要改的。
因她說的是自己切身之感悟,聽起來格外使人信服。就連身後的兩個道人都一度以為,他們的觀主過去也是隱居深山老林的避世之人。但轉念想秦英如此精於世故,恐怕浸·淫在俗世已久了,和隱居避世之類實在搭不上邊兒。
那個人聽她如此道,難得與她開起了玩笑:“你就不怕我下山入世,做出欺世盜名之事,壞了你好容易拿到的清名?”
“若真是欺世盜名之輩,你我便以後在長安城一較高下了。”秦英不以為意地道。誰知一句成讖,將她原本順風順水的未來攪得一塌糊塗。不過那時候她想到過去,隻剩一聲無奈歎息。
夜色如水,更深露重。秦英修為散盡受不得寒氣侵襲,便主張連夜下山。道人唯秦英是瞻,便答應了她,完全忘記他們在白日登山時抱怨連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