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迴
自從秦英收治了一個在觀內昏厥的小兒,西華觀裏總有各種慕名而來的患者求診。起初秦英是不願意搶坊間赤腳郎中的生意的,便推說自己事情繁多應接不暇。
然而那些個得了疑難雜症的患者,早就對坊間郎中的三腳貓功夫嗤之以鼻,現在就覺得過去給太子祈過福診過疾的秦英,遠遠比赤腳郎中醫術高明,每日都要上門拜訪,今天若是等不到秦英,明天繼續在道觀裏苦等。
看瞧這方外的道門就要變成方內的醫署,秦英有些哭笑不得。每天下午她都不敢走側門了,生怕那些患者真把自己堵著。身為觀主的她隻能從最偏僻的角門進來。讓她的麵子要往哪裏擱,話說出去都沒人會同情她吧。
她麵對這排山倒海的人場,還強撐著淡定了幾天,然而底下的道人都在竊竊私語,觀主如今要作何是好。是繼續無視做那清高的觀主,還是幹脆做那坐診的郎中。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些道人不甘寂寞地壓起了賭注。秦英沒有給他們發月俸,沒有錢做賭的他們就起了別的法子做賭,比如誰賭輸了就誰來做觀內的各種掃灑雜務。
秦英被蒙在鼓裏毫不知情,地下賭局擺了整整兩天,才開起盤。
因為秦英終於對外宣稱自己今後下午都在西華觀的客堂坐診。而且不收任何診金。
道人有一大半都是早早看清了秦英的大方習性,都覺得觀主若不攬上事端就不是觀主,於是都壓中了,白白省下兩天的雜使差務。
坊間傳聞西華觀的觀主秦英要坐診,西市東市的茶館賓客皆是嘩然。有的說秦英是吃飽了沒事幹撐得慌,有的說秦英是妙手仁心準備懸壺濟世。
秦英從旁處得知別人對自己的評判,隻是付之一笑並不迴應。
她從申正坐診到酉正,限製診脈二十人。西華觀中香客來來往往的,後來就有三四成是來專找秦英瞧病的了。什麽頭疼腦熱什麽中風骨傷,秦英這些天都見了一個遍兒。
西華觀出了一個義診的觀主,倒讓某些善於謀財的不法之人看到了商機。
沒過多久,西華觀周圍興了好幾條倒賣藥材的巷子。
因為秦英診脈以後一般是給患者開方子。
觀內並不儲存藥草,得了方子的患者要去東西市抓藥,總的來說很不方便。於是有人見狀私自在坊內開了黑藥鋪子。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崇化坊接二連三地興起了股邪風。
秦英得知崇化坊裏生了這種事端,扣起了茶盞笑道,他們的貪心必然會害了自己。
不出秦英所料,巡城守衛聽到坊間的風聞,很快在崇化坊徹底抄了一番。他們進入幾條有問題的巷子,把所有門院全圍起來,挨個搜查,接著取締了非法賣藥的鋪子,那些掌櫃還沒坐收多少紅利,就被搜地虧了老本兒。冒險做了違法亂紀的事,隻能承擔這樣的後果。
長安城在雍州府治下,巡城守衛是歸州府來管的。
前腳巡城守衛走了,後腳雍州府尹把秦英請到自己府上喝茶。
府尹忌憚著秦英的官身,也沒有重言秦英義診幹擾了坊市秩序,隻是婉轉對她笑道:“坊市相隔,不能僭越。然你們道觀乃是方外之地,不如我把黑鋪的藥材交給你,由道觀來主持藥材流通,得來的毛利我們三七來開。”說著他的語氣故意留了餘地。
秦英聽到這充滿了銅臭味的商談,神色看起來有些不悅。
府尹原以為秦英要和自己談毛利如何分,隻聽她沉著麵孔道:“秦某連診金都分文不取,更不會收不義之財。”
府尹尷尬了一瞬間,訕訕道:“在下忘記秦大人出身方外,是朝官中難得一見的清流。藥材堆放在府內白瞎了也是一大禍事。還是全交給大人任憑處理吧。”他這是想借花獻佛,來套秦英的近乎兒。
她看了府尹冒汗的鼻尖一眼,沒有說話,隻把一張肅臉拉地很長。
府尹用帕子擦了擦臉上不存在的汗意,道:“以後在下不與秦大人提這種勾當了。”
她用鼻子哼了一聲算是應允了他。她既要拿那些黑鋪的藥材,也要在府尹麵前做出清正廉潔高潔傲岸的樣子。這是故意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坐車前去雍州府的秦英,迴去時卻帶著一隊守衛和好幾車的藥材。這讓道人們都大吃一驚,有膽子大的問秦英是如何讓府尹讓出藥材的。秦英挑眉道,這是官場仕途間的秘密。
讓道人們幫著守衛,把這些藥箱搬進後院的廂房屯起來,秦英走進客堂準備等會義診。
這天下午她就讓每個到來的患者,在道人的幫助下拿了三天的藥。
晚上道人在私下抱怨,觀主秦英絲毫沒有人性。記得以前的觀主不管他們,他們放任自流也就不修行了。現在的觀主把他們的時間全占滿了,一個人連軸轉都忙不太過來,他們就算想修行也沒轍。
秦英做的是不賺錢的事,財源卻是滾滾而來。隨著西華觀聲名煊赫,每天到觀裏祈福問疾的王公勳貴老母親不計其數。她們信仰虔誠就體現在錢這一字上。每次一來,就往功德箱裏投十幾貫錢,都不帶心疼的。
事實總是最無可辯駁的了。道人看觀主這樣受人信服愛戴,碎碎念也隻能咽進肚子。
這時王太醫署令,聽聞過去的藥藏局侍醫,當今的西華觀觀主,秦英在坊間連著做了幾番豪闊之事,便有意與她合作開辦義坊。
義坊是坊間的道觀寺廟與皇宮的太醫署聯手而為的,如今長安城中正缺義坊,太醫署看中了秦英的心腸與能力,便把橄欖枝拋給了秦英。
秦英接到了邀請,在第二天進宮參加早朝以後,沒有立刻出宮,而是轉道去了太醫署,和王太醫署令暢談了一次。
她知道自己過去的上司林太醫和王太醫不對付,言語便十分謹慎,但她試探了一下覺得王太醫的提議可行,兩個人約定好了,就在一紙契約上簽了字。
(未完待續。)
自從秦英收治了一個在觀內昏厥的小兒,西華觀裏總有各種慕名而來的患者求診。起初秦英是不願意搶坊間赤腳郎中的生意的,便推說自己事情繁多應接不暇。
然而那些個得了疑難雜症的患者,早就對坊間郎中的三腳貓功夫嗤之以鼻,現在就覺得過去給太子祈過福診過疾的秦英,遠遠比赤腳郎中醫術高明,每日都要上門拜訪,今天若是等不到秦英,明天繼續在道觀裏苦等。
看瞧這方外的道門就要變成方內的醫署,秦英有些哭笑不得。每天下午她都不敢走側門了,生怕那些患者真把自己堵著。身為觀主的她隻能從最偏僻的角門進來。讓她的麵子要往哪裏擱,話說出去都沒人會同情她吧。
她麵對這排山倒海的人場,還強撐著淡定了幾天,然而底下的道人都在竊竊私語,觀主如今要作何是好。是繼續無視做那清高的觀主,還是幹脆做那坐診的郎中。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些道人不甘寂寞地壓起了賭注。秦英沒有給他們發月俸,沒有錢做賭的他們就起了別的法子做賭,比如誰賭輸了就誰來做觀內的各種掃灑雜務。
秦英被蒙在鼓裏毫不知情,地下賭局擺了整整兩天,才開起盤。
因為秦英終於對外宣稱自己今後下午都在西華觀的客堂坐診。而且不收任何診金。
道人有一大半都是早早看清了秦英的大方習性,都覺得觀主若不攬上事端就不是觀主,於是都壓中了,白白省下兩天的雜使差務。
坊間傳聞西華觀的觀主秦英要坐診,西市東市的茶館賓客皆是嘩然。有的說秦英是吃飽了沒事幹撐得慌,有的說秦英是妙手仁心準備懸壺濟世。
秦英從旁處得知別人對自己的評判,隻是付之一笑並不迴應。
她從申正坐診到酉正,限製診脈二十人。西華觀中香客來來往往的,後來就有三四成是來專找秦英瞧病的了。什麽頭疼腦熱什麽中風骨傷,秦英這些天都見了一個遍兒。
西華觀出了一個義診的觀主,倒讓某些善於謀財的不法之人看到了商機。
沒過多久,西華觀周圍興了好幾條倒賣藥材的巷子。
因為秦英診脈以後一般是給患者開方子。
觀內並不儲存藥草,得了方子的患者要去東西市抓藥,總的來說很不方便。於是有人見狀私自在坊內開了黑藥鋪子。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崇化坊接二連三地興起了股邪風。
秦英得知崇化坊裏生了這種事端,扣起了茶盞笑道,他們的貪心必然會害了自己。
不出秦英所料,巡城守衛聽到坊間的風聞,很快在崇化坊徹底抄了一番。他們進入幾條有問題的巷子,把所有門院全圍起來,挨個搜查,接著取締了非法賣藥的鋪子,那些掌櫃還沒坐收多少紅利,就被搜地虧了老本兒。冒險做了違法亂紀的事,隻能承擔這樣的後果。
長安城在雍州府治下,巡城守衛是歸州府來管的。
前腳巡城守衛走了,後腳雍州府尹把秦英請到自己府上喝茶。
府尹忌憚著秦英的官身,也沒有重言秦英義診幹擾了坊市秩序,隻是婉轉對她笑道:“坊市相隔,不能僭越。然你們道觀乃是方外之地,不如我把黑鋪的藥材交給你,由道觀來主持藥材流通,得來的毛利我們三七來開。”說著他的語氣故意留了餘地。
秦英聽到這充滿了銅臭味的商談,神色看起來有些不悅。
府尹原以為秦英要和自己談毛利如何分,隻聽她沉著麵孔道:“秦某連診金都分文不取,更不會收不義之財。”
府尹尷尬了一瞬間,訕訕道:“在下忘記秦大人出身方外,是朝官中難得一見的清流。藥材堆放在府內白瞎了也是一大禍事。還是全交給大人任憑處理吧。”他這是想借花獻佛,來套秦英的近乎兒。
她看了府尹冒汗的鼻尖一眼,沒有說話,隻把一張肅臉拉地很長。
府尹用帕子擦了擦臉上不存在的汗意,道:“以後在下不與秦大人提這種勾當了。”
她用鼻子哼了一聲算是應允了他。她既要拿那些黑鋪的藥材,也要在府尹麵前做出清正廉潔高潔傲岸的樣子。這是故意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坐車前去雍州府的秦英,迴去時卻帶著一隊守衛和好幾車的藥材。這讓道人們都大吃一驚,有膽子大的問秦英是如何讓府尹讓出藥材的。秦英挑眉道,這是官場仕途間的秘密。
讓道人們幫著守衛,把這些藥箱搬進後院的廂房屯起來,秦英走進客堂準備等會義診。
這天下午她就讓每個到來的患者,在道人的幫助下拿了三天的藥。
晚上道人在私下抱怨,觀主秦英絲毫沒有人性。記得以前的觀主不管他們,他們放任自流也就不修行了。現在的觀主把他們的時間全占滿了,一個人連軸轉都忙不太過來,他們就算想修行也沒轍。
秦英做的是不賺錢的事,財源卻是滾滾而來。隨著西華觀聲名煊赫,每天到觀裏祈福問疾的王公勳貴老母親不計其數。她們信仰虔誠就體現在錢這一字上。每次一來,就往功德箱裏投十幾貫錢,都不帶心疼的。
事實總是最無可辯駁的了。道人看觀主這樣受人信服愛戴,碎碎念也隻能咽進肚子。
這時王太醫署令,聽聞過去的藥藏局侍醫,當今的西華觀觀主,秦英在坊間連著做了幾番豪闊之事,便有意與她合作開辦義坊。
義坊是坊間的道觀寺廟與皇宮的太醫署聯手而為的,如今長安城中正缺義坊,太醫署看中了秦英的心腸與能力,便把橄欖枝拋給了秦英。
秦英接到了邀請,在第二天進宮參加早朝以後,沒有立刻出宮,而是轉道去了太醫署,和王太醫署令暢談了一次。
她知道自己過去的上司林太醫和王太醫不對付,言語便十分謹慎,但她試探了一下覺得王太醫的提議可行,兩個人約定好了,就在一紙契約上簽了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