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迴
酉時三刻,秦英和簪花娘子來到了兩儀殿。
簪花娘子和早來的禮部、工部大人們周旋去了,她的交際一向廣闊,就連李淳風有的時候都感慨,她作為世家之女,性格這樣外露實在不好。
秦英則站在一角,眼眸落在那些教坊女處,很久都未曾眨眼。
不知過了多久,教坊使袖著手來到秦英的身邊,先對她做了一禮道:“秦大人,這曲《清商伎》較之從前若何?”
他和秦英初見是在長樂坊的西教坊。那時秦英在跟著梅三娘來教坊報備,坐在眾位小廝的之間,灰色的短打布衣將她裝扮地本來是毫不起眼,不過她在梅三娘受眾人質疑時發聲,臉上那堅定的維護神色,剛好吸引了教坊使的目光。
教坊使記住了秦英,卻不曾想到這人其實大有本領,最後甚至能憑借著為太子祈福的由頭,從九品的藥藏局侍醫,一躍而上變為六品的翰林院醫待詔。
第二次見到秦英,是在大理寺的門前。他去旁聽自家不省心小輩的審,秦英也是堂上聽審之一。原本以為秦英在皇宮做了兩個多月的官,至少為人處世會變得圓滑一些,起碼不像西教坊時為人強出頭,但他發現秦英骨子裏的性情,根本沒有變化。
當看秦英坐在堂上,有條不紊地用三寸不爛之舌顛倒是非,他不知道她是少年無畏,還是信心滿滿,才不怕承擔萬一失敗的後果。
教坊使從此就深深記得了,秦英是個不好相與的硬茬兒。
不過這樣鋒芒畢露的人,就像那帶刺的花。越是帶著危險的氣息,越是誘惑人去采擷。
教坊使似乎知道秦英在借曲抒懷,便起了這樣的話頭。
秦英的眼眸淡淡地收迴來,對教坊使迴了禮道:“秦某不才,隻識梅三娘之玉琯。”
“兩年前的上巳節,梅三娘在曲江上一曲成名。一代佳人才紅火了不久就香消玉損,真讓人惋惜不已。”他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所說,語調坦然。好像梅三娘從未在教坊吹過琯,從未做過他的屬下。
她看了他一眼,沒有接話。梅三娘的下落除了平康坊鍾露閣的鴇母和藝妓,還有秦英蕭皇後那邊,再沒有知情者了。坊間皆傳聞梅琯病故,而梅三娘也沒有去到外麵采買東西,這誤會也未被澄清。
教坊使的眼繞著大殿轉了一圈,幽幽道:“宴會還有半刻就開始了,秦大人準備落座何席?”他很想和秦英相交,不僅是因為秦英這個人對他胃口,還因為她曾經在堂上勇敢出言,間接救下了他家小輩。
“最下首的角落。”秦英伸手指了一下,眼光竟是一點也不往他這裏流連,疏離地拜了一下她道,“秦某先行而去,教坊使且尋他人交言。”
教坊使又一次地冷臉貼上熱屁·股,多少有些尷尬,迴拜告別轉身之時,就看到了太子殿下麵色不怎麽好地站在後麵。
“殿下。”他不厭其煩恭恭敬敬地拜禮道。
秦英掛著沒有表情的麵孔,跟著喚了句殿下。她早就察覺到李承乾在附近,目光灼灼地瞧著這邊的情景,秦英不知怎麽地,就刻意地和教坊使保持了距離,沒有言笑晏晏。不然以她那百無禁忌的自來熟性格,早就和這個舊識打成一片了。
“嗯。”麵色冷峻的太子殿下微微點頭,走上前幾步就拉住了秦英的手腕,把她硬生生地拽到宴會上首的席位,“坐到我旁邊來。”他先撩開了淺黃色的禮服坐下吩咐道。
她觀察了一番大殿,見沒有人注意此處,內心的羞赧才按下去幾分。秦英揉著發痛的手腕道,“秦某在翰林院任職,應該和同僚待在一起。”
“行官翰林院罷了,分清主次。”他抬頭看著還站著的她道。
秦英本來就是個性格剛強的,遇到這樣霸道的製約,那寧折不彎的脾氣也上來了。她毫不示弱地道:“那麽九品侍醫的秦某,根本沒有資格參加國宴。”
李承乾一隻手置在下巴處,無奈地搖了搖頭歎息。今天阿耶正式宴請新羅遣唐使,並且賜下種種封賞,這一席國宴豈是鬧著玩的。而秦英偏偏是愛惹麻煩的,讓她坐在自己看不到的下頭,指不定就生出什麽禍端。
他看秦英像根木頭似的直挺挺地戳在身邊,從袖子裏拿出一張帛書遞給她道:“你這位子是我從陛下那裏求來的,陛下明令準予。”
她低頭去看,隻見上麵龍飛鳳舞的幾行字,確實是陛下的飛白,最後的落款還有印璽。這手書可以仿寫造假,但這四方的紅痕……秦英不敢去想,李承乾費盡心思地偷偷往這帛書上蓋章的場景。
閉上眼坐在他的右手側,秦英恨不得能鑽到小幾底下去。因為這時宴會即將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落座,並且把複雜的目光投在上首的這些有限席位。
上首的席位除了身著黃服的皇子皇女,就是三省六部、文武兩班的重臣了,他們的紅紫官服無比統一和諧。而秦英身置其間,她那一身昭顯著九品階位的青色官服,很是紮眼。
李世民坐在最上首中間,和右側首位的長孫皇後對望一眼,臉拉得更長了。顯然是對李承乾的荒唐行為,表示深深地不悅。
李承乾退燒後花了一天時間,抄完孟子的那篇文章,差自己信任的宮侍送到了禦書房,並且傳了話道,秦英就算沒有被選上參與國宴的翰林院待詔,但作為太子侍醫,也是能進兩儀殿的。
一向聖明的陛下聽聞長子昨天發燒,心軟了下來,於是就為秦英親手寫了宴帖,仿佛妥協般還加蓋了印璽,之後讓那宮侍原封不動地送迴東宮。
而秦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帖子,到底是怎麽來的。
宴會的時辰剛好到了。鍾鼓聲嘩然大作。安公公立在陛下身邊,尖聲道:“新羅遣唐使攜貢來朝,吾李唐貴為上國,應擺東道主之筵席,誠邀外國之使與李唐君臣共樂。”
秦英默默地轉頭巴望著斜對麵坐的外國遣唐使們。他們看起來和唐人差不多,都是黃色皮膚和黑色眼睛,不過衣襟製式和唐人不一樣。
安公公代李世民宣了一篇長長的稿子,之後李世民舉起酒盞,從左至右地對著眾人轉了一周,慢慢飲下朗聲道:“開宴——”
就像是早就練習了千百遍,大家極有默契地一手端起麵前的杯子,一手的長袖掩住了麵喝盡杯子裏的清澈酒液。
秦英上輩子和這輩子都沒有喝過酒。空腹下酒本來就容易醉,對毫無經驗的她來說,這一小杯就足矣放倒她了。不過腦袋暈暈乎乎的,卻還能保持基本神誌。
她強撐著自己的靈台清明,一邊用筷子夾菜入口,一邊看簪花娘子、了緣師和歐陽大人,他們分別在新羅遣唐使的麵前,獻上了李唐引以為豪的花道、茶藝與書法。(未完待續。)
酉時三刻,秦英和簪花娘子來到了兩儀殿。
簪花娘子和早來的禮部、工部大人們周旋去了,她的交際一向廣闊,就連李淳風有的時候都感慨,她作為世家之女,性格這樣外露實在不好。
秦英則站在一角,眼眸落在那些教坊女處,很久都未曾眨眼。
不知過了多久,教坊使袖著手來到秦英的身邊,先對她做了一禮道:“秦大人,這曲《清商伎》較之從前若何?”
他和秦英初見是在長樂坊的西教坊。那時秦英在跟著梅三娘來教坊報備,坐在眾位小廝的之間,灰色的短打布衣將她裝扮地本來是毫不起眼,不過她在梅三娘受眾人質疑時發聲,臉上那堅定的維護神色,剛好吸引了教坊使的目光。
教坊使記住了秦英,卻不曾想到這人其實大有本領,最後甚至能憑借著為太子祈福的由頭,從九品的藥藏局侍醫,一躍而上變為六品的翰林院醫待詔。
第二次見到秦英,是在大理寺的門前。他去旁聽自家不省心小輩的審,秦英也是堂上聽審之一。原本以為秦英在皇宮做了兩個多月的官,至少為人處世會變得圓滑一些,起碼不像西教坊時為人強出頭,但他發現秦英骨子裏的性情,根本沒有變化。
當看秦英坐在堂上,有條不紊地用三寸不爛之舌顛倒是非,他不知道她是少年無畏,還是信心滿滿,才不怕承擔萬一失敗的後果。
教坊使從此就深深記得了,秦英是個不好相與的硬茬兒。
不過這樣鋒芒畢露的人,就像那帶刺的花。越是帶著危險的氣息,越是誘惑人去采擷。
教坊使似乎知道秦英在借曲抒懷,便起了這樣的話頭。
秦英的眼眸淡淡地收迴來,對教坊使迴了禮道:“秦某不才,隻識梅三娘之玉琯。”
“兩年前的上巳節,梅三娘在曲江上一曲成名。一代佳人才紅火了不久就香消玉損,真讓人惋惜不已。”他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所說,語調坦然。好像梅三娘從未在教坊吹過琯,從未做過他的屬下。
她看了他一眼,沒有接話。梅三娘的下落除了平康坊鍾露閣的鴇母和藝妓,還有秦英蕭皇後那邊,再沒有知情者了。坊間皆傳聞梅琯病故,而梅三娘也沒有去到外麵采買東西,這誤會也未被澄清。
教坊使的眼繞著大殿轉了一圈,幽幽道:“宴會還有半刻就開始了,秦大人準備落座何席?”他很想和秦英相交,不僅是因為秦英這個人對他胃口,還因為她曾經在堂上勇敢出言,間接救下了他家小輩。
“最下首的角落。”秦英伸手指了一下,眼光竟是一點也不往他這裏流連,疏離地拜了一下她道,“秦某先行而去,教坊使且尋他人交言。”
教坊使又一次地冷臉貼上熱屁·股,多少有些尷尬,迴拜告別轉身之時,就看到了太子殿下麵色不怎麽好地站在後麵。
“殿下。”他不厭其煩恭恭敬敬地拜禮道。
秦英掛著沒有表情的麵孔,跟著喚了句殿下。她早就察覺到李承乾在附近,目光灼灼地瞧著這邊的情景,秦英不知怎麽地,就刻意地和教坊使保持了距離,沒有言笑晏晏。不然以她那百無禁忌的自來熟性格,早就和這個舊識打成一片了。
“嗯。”麵色冷峻的太子殿下微微點頭,走上前幾步就拉住了秦英的手腕,把她硬生生地拽到宴會上首的席位,“坐到我旁邊來。”他先撩開了淺黃色的禮服坐下吩咐道。
她觀察了一番大殿,見沒有人注意此處,內心的羞赧才按下去幾分。秦英揉著發痛的手腕道,“秦某在翰林院任職,應該和同僚待在一起。”
“行官翰林院罷了,分清主次。”他抬頭看著還站著的她道。
秦英本來就是個性格剛強的,遇到這樣霸道的製約,那寧折不彎的脾氣也上來了。她毫不示弱地道:“那麽九品侍醫的秦某,根本沒有資格參加國宴。”
李承乾一隻手置在下巴處,無奈地搖了搖頭歎息。今天阿耶正式宴請新羅遣唐使,並且賜下種種封賞,這一席國宴豈是鬧著玩的。而秦英偏偏是愛惹麻煩的,讓她坐在自己看不到的下頭,指不定就生出什麽禍端。
他看秦英像根木頭似的直挺挺地戳在身邊,從袖子裏拿出一張帛書遞給她道:“你這位子是我從陛下那裏求來的,陛下明令準予。”
她低頭去看,隻見上麵龍飛鳳舞的幾行字,確實是陛下的飛白,最後的落款還有印璽。這手書可以仿寫造假,但這四方的紅痕……秦英不敢去想,李承乾費盡心思地偷偷往這帛書上蓋章的場景。
閉上眼坐在他的右手側,秦英恨不得能鑽到小幾底下去。因為這時宴會即將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落座,並且把複雜的目光投在上首的這些有限席位。
上首的席位除了身著黃服的皇子皇女,就是三省六部、文武兩班的重臣了,他們的紅紫官服無比統一和諧。而秦英身置其間,她那一身昭顯著九品階位的青色官服,很是紮眼。
李世民坐在最上首中間,和右側首位的長孫皇後對望一眼,臉拉得更長了。顯然是對李承乾的荒唐行為,表示深深地不悅。
李承乾退燒後花了一天時間,抄完孟子的那篇文章,差自己信任的宮侍送到了禦書房,並且傳了話道,秦英就算沒有被選上參與國宴的翰林院待詔,但作為太子侍醫,也是能進兩儀殿的。
一向聖明的陛下聽聞長子昨天發燒,心軟了下來,於是就為秦英親手寫了宴帖,仿佛妥協般還加蓋了印璽,之後讓那宮侍原封不動地送迴東宮。
而秦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帖子,到底是怎麽來的。
宴會的時辰剛好到了。鍾鼓聲嘩然大作。安公公立在陛下身邊,尖聲道:“新羅遣唐使攜貢來朝,吾李唐貴為上國,應擺東道主之筵席,誠邀外國之使與李唐君臣共樂。”
秦英默默地轉頭巴望著斜對麵坐的外國遣唐使們。他們看起來和唐人差不多,都是黃色皮膚和黑色眼睛,不過衣襟製式和唐人不一樣。
安公公代李世民宣了一篇長長的稿子,之後李世民舉起酒盞,從左至右地對著眾人轉了一周,慢慢飲下朗聲道:“開宴——”
就像是早就練習了千百遍,大家極有默契地一手端起麵前的杯子,一手的長袖掩住了麵喝盡杯子裏的清澈酒液。
秦英上輩子和這輩子都沒有喝過酒。空腹下酒本來就容易醉,對毫無經驗的她來說,這一小杯就足矣放倒她了。不過腦袋暈暈乎乎的,卻還能保持基本神誌。
她強撐著自己的靈台清明,一邊用筷子夾菜入口,一邊看簪花娘子、了緣師和歐陽大人,他們分別在新羅遣唐使的麵前,獻上了李唐引以為豪的花道、茶藝與書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