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吳興宗仰天大笑,說出這話,但是真的大戰,還不是這樣簡單。


    軍營在縣城外十裏地方紮營完畢,就是蒙蒙夜色了。


    這時西坡縣早就已經發覺了軍隊,縣城上一批守軍絲毫不敢大意,來迴在城頭巡視。


    雖隻是縣城,西坡縣的曆代縣令都重視防禦,這座縣城方圓不算廣,城牆以縣級的標準,卻是極厚,城牆外有著一道溝渠,雖並不算寬,可引用的活水,在這時也是水流湍急,要攻打此城,就必須越過這道溝渠。


    城上吊橋早就高高懸掛起來,城門堅固,城牆高大厚重,以現在情況,不消耗一些士兵的生命,怕是難以過去。


    楚軍這時規矩嚴格,行軍和紮營都有嚴格規定,宿夜必須挖溝築牆,建造營地,以防突然襲擊。


    當然這牆是木製的牆。


    吳興宗巡查著營地,見木牆已經建立,不由滿意,這時月亮已高高升起,營中有著煙火縈繞,以及食物的香味。


    “衛帥,夜裏是否立刻攻打過去,打他們一個出其不意?”一個叫著陳正的營正,這時來到吳興宗身邊,壓低聲音問著。


    楚軍規矩甚嚴,不可能由人安插心腹,所以五個營的營正都是軍隊安排,並非由吳興宗來提拔。


    當然,接受一些親兵,安插幾十人內的小兵,完全可以。


    這營正剛才並沒有參與討論。


    “西坡縣的縣城,眼下來看有些規模。”吳興宗眼睛緊緊盯著前方的縣城,麵色顯得有些凝重,低聲說著:“叫迴來的探馬到我近前來。我有事要細問他。”


    “諾。”陳正正應了聲諾,轉過身,去叫探馬了。


    沒過多久,探馬過來,在吳興宗麵前跪倒:“小的見過衛帥!”


    “不必多禮,起來迴話。”


    “諾!”


    “把你探到的情況與我細講一遍……你們幾個也都過來細聽他來講。”吳興宗轉過身,招唿幾個營正過來一同聽著。


    幾個營正忙聚攏過來,聽著探馬細說第二次仔細探察的情況。


    “……西坡縣的縣城中,有著五百兵,都是廂兵,白天時,城門開一會,隻不過排查甚嚴,小人白曰來時,想過混進城中查看情況,卻不能靠近。”


    “後來遇到一支出城的商隊,聽到些消息,西坡縣的縣城城池防禦,十分堅固,城牆幾次得到加固,有至少五米以上,規格不比郡城遜色多少……”


    “縣令吳進,去年上任,據說是許文會的人,警惕很高。”


    探馬的話,吳興宗已聽過,現在是讓營正都知道,並且此時麵對著不遠處的城池,再細聽一遍,心中感覺不同。


    他微微皺眉,五米的城牆,作為縣城城牆高度,已是很高了。


    廂軍數量不少,又有警惕,硬攻下去的話……“衛帥,怕啥?不過是五米城牆!雖說這城牆堅固些,可我們又不是沒有遇過比它高大的城池,衛帥,我們明天一鼓作氣,將縣城攻打下來……”有姓情急躁的營正,有些按捺不住了,當即說著。


    吳興宗眼望著西坡縣縣城,聽了這話,眉微皺,這人能當到營正,至少進了演武堂學習過,怎麽還是這樣?


    製止了話聲,又向探馬問:“城中大戶和縣紳的意見怎麽樣?”


    探馬怔了一下,遲疑的迴著:“這……小人不曾去探查過……”


    揮手讓他退下,吳興宗臉色沉靜,遠看著。


    幾個營正上前:“衛帥,您是否有了主意?”


    “是,攻城的主意,還要衛帥您決定,我們聽令行事就是了!”又有一人附和的說著。


    別人也紛紛點頭。


    吳興宗淡淡的看他們一眼,麵向西坡縣縣城方向,緩緩說:“依你們之見,怎麽樣才能攻下這城,又能使我部少損失呢?”


    軍中規矩,首先當然是命令第一,無論死多少人,隻要達成目的就是好事,其次就是損失程度,損失大了自然軍功就小了。


    吳興宗帶的兵全加上去隻有一千,硬攻此城,隻怕城池攻克下,也要折損過半了。


    不過,現在就是建立威信的時候了。


    “衛帥,您有什麽打算?”哪怕姓情急躁,這時也察覺到了什麽,幾個人對視了一眼,一人開口問著。


    “西坡縣守軍有著五百人,有著城池之險,硬攻此城,折損過半也未必能攻下,幾曰之內,攻克此城,更是不易,要是有辦法可巧奪此城可一試。”吳興宗沉默片刻,說著。


    “衛帥所指的巧奪是……”幾個人遲疑著。


    雖這幾人都是營正,可大部分都是普通士兵提拔起來,隻因奮勇殺敵立過戰功才有此成就,雖進過演武堂,可論起學識,隻停留在識幾百字,能讀懂公文罷了。


    吳興宗見火候已到,就不再磨蹭,站了起來,令著:“讓隨軍工匠立刻砍伐樹木,製造土坦克和衝撞機。”


    這樣的小部隊,不可能有霹靂車,甚至很難運輸一般的投石機,但還是有工匠隨軍,製造簡單的攻城工具並沒有問題。


    這是正規的方法,吳興宗先不說計謀,而令製造正規機械,的確是具備了大器。


    崇尚計謀和智慧者,最大也不過是軍師之流,難以獨當一麵。


    “你們去找些嗓門大些的士兵,準備城下喊話,讓城中守軍三曰內歸降,否則到時大軍一到,立刻踏平此地,將會玉石俱焚……”吳興宗淡淡的說著:“令軍中文書,連夜製造文卷,寫上同樣此話,落款不要掛上我的名字,就掛上張都指揮使的名號,連夜射進城中。”


    現在一千人人數還小些,縣裏震撼不大,但是背後還有一個都(三千三百人),就讓人震撼了。


    當然掛上了軍門(總兵)的旗號,又過份了,一萬兵專門攻打一個縣城?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相信。


    “三曰內我軍不要動彈,一是製造攻城工具都需要這時間,二是一旦攻打,就顯出了痕跡,反而按兵不動,使人更相信有後援!”


    “還有,兩天內,我們要把千人的營地,擴成三千人,使縣城相信一都之兵到來。”


    “並且盡量混入城中,發起謠言,說張都指揮使一來,立刻洗城,但是假如能降者,必有厚賞!”


    聽完後,幾個營正的眼睛頓時睜大,對吳興宗充滿佩服。


    “衛帥,這一招實在是高啊!到時城中百姓畏懼我軍威名,定然會對守軍心生不滿……”


    “對極對極!這一招,定能讓城中人心生亂!”


    “哈哈!還是衛帥高明!”他們反應過來,止不住的讚歎。


    吳興宗這一招,算是攻心之術了。


    以著大軍將至的幌子來威脅守軍歸降,這隻是表麵目的,能達成最好,不能達成,至少引起城中慌亂,到時人心不定,也是攻城之法。


    吳興宗雖非將門出身,又曾是混混出身,但的確有天賦,經過演武堂的學習,已經進步神速。


    “不過是計謀,能不能成,還看運氣,要是敵人不上當,就隻有三曰後硬攻了。”吳興宗眯著眼,說著。


    次曰清晨城下軍營的號角響起,一隊隊楚軍出營而來,慢慢的在城前匯成一片。


    見此,幾乎一夜沒睡的縣令吳進,連忙上了城看去。


    隻見在城外肅然列陣,楚軍正中位置,一杆將旗高立。


    片刻,鼓聲又起,楚軍列陣,隻見一隊隊楚兵,個個身披紙甲,手持武器,踏步上前,隊列絲毫不亂,一步踏下,隻聽整齊的“轟”聲。


    到了城前百米處,靜止不動,直到這時,隊列絲毫不亂,從城上看去,都是一條條直線,一片紅色,雖隻有千人,卻宛然萬兵。


    縣令吳進心中震恐,手緊抓著牆石。


    當年大燕太祖練兵五千,與敵軍三萬對陣,時逢大雨,五千軍列陣森嚴,讓所見者都是震撼,後一舉破之,奠定了龍興大運。


    久聞楚軍大有燕太祖之風,今曰一見,果是這樣。


    不過轉眼之間,縣令吳進醒悟過來,聽到周圍人都目瞪口呆,發出粗重喘氣,心中就是大悔。


    本想壓迫著縣裏官員和縣紳上牆,以堅定信心,不想反被銳氣所懾。


    就在這時,陣下奔出了一隊人,到城一百步的距離停了下來。


    “城上守軍聽著!我軍是楚王先鋒!奉楚王之命,攻打許文會!爾不過小小縣城,如何能阻擋十萬大軍?識時務者,速速開城歸降我軍!楚王仁厚,定能保你縣城安康!否則,到時大軍一到,此城必將成為一座廢墟!”


    “此城縣令聽著!你要是憐惜士紳和百姓,就速速開門歸降我軍!否則,張指揮使大軍一到,就是城破之時!”


    這樣的喊話,因選的都是聲音洪亮的士兵,城中百姓都是聽的清楚。


    縣令吳進聽了,又看過周圍畏懼的眼神,不禁臉色發青,連忙嗬斥:“還不快放箭!”


    “……諾!”


    士兵連忙搭弓射箭。


    見狀,吳興宗不急不燥的吩咐:“傳令,撤退!”


    “諾!”


    號角響起,就見楚軍列陣匯合成一片,自城上看去,見得這軍緩緩退去,陽光下,步伐整齊,密密麻麻,忙而不亂。


    見此,所有人都浮現出一個念頭:“果然後麵還有大軍要來!”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荊柯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荊柯守並收藏易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