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陛之樂大起,眾人按品秩肅然魚貫而入,隨班行禮,齊聲“千歲!”
正式的皇宮,自然迥然不同,冰涼的金磚光可鑒人,偌大的殿宇空曠幽暗,煙霧絲絲點燃,彌漫在殿中。
王弘毅端坐在禦座上,見下麵一片寂靜,才開口,聲音不疾不徐:“孤昨天見了大燕曆代皇帝的遺像。”
見到眾臣都恭謹聆聽,淡淡一笑,說:“大燕太祖何等英雄?提三尺劍,宏武英烈,出生入死,開創了大燕的基業,不想隻有四代,就發生事變,退居金陵,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還不到五代啊!”
“不過,雖天命已衰,非人力能勉強,曆代皇帝還算宵旰勤政,到了末帝,更是剛烈,能天子以死謝社稷。”
“這些事都曆曆在目,讓孤不勝感慨。”
“而今,天下大亂數十年,大燕又被魏越所滅,天下不可無主,天命不可無歸,又是一朝立鼎盛事。”王弘毅掃視著群臣,斂了笑容,說著:“孤現在既承天命,自然要統一天下,開創新朝,願寒者得衣,饑者得食,鰥寡孤獨廢疾有所養,共享太平盛世!”
“如此,豈有不祭前朝之理?”
這是王弘毅第一次朝會上,公開提出要繼承天命統一天下,見證著這曆史的時刻,眾臣都聽得股栗變色,又覺得身上的血一下子湧到臉上,刹那間都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都俯首山唿:“萬歲,萬歲,萬萬歲!”
“孤雖承天命,此時卻還不稱萬歲——功業未成,何以千秋萬代?”王弘毅徐徐掃過眾臣,說著:“不過凡事預者立,不預者廢,孤卻要建官立製,建立內閣,以應天命。”
頃時鍾呂馨鐺齊鳴,百官叩頭,一個太監跪接了聖旨,又到前麵站定,徐徐展開,開始明示聖旨。
大殿內,除了這個洪亮卻有些尖銳的聲音,再無聲響傳來。所有人都在屏住唿吸,認真的傾聽著這道旨意。
“……孤建製,立首相為正一品,輔助君主,治理陰陽。”
“……從一品,左右副丞、樞密使……”
“……正二品,參知政事、大將軍……”
“……立王彥為左副丞,虞昭為右副丞,李顯和李剛為參知政事。”
雖然說沒有首相,但是這幾人將共同建立內閣,成為第一批入閣的大臣。
“……丁虎臣為從一品樞密使,入內閣議軍國大事。”
武官的丁虎臣本來隻是跪著,和往常一樣隻是聽一聽。
身為武將出身,在很多殿上議事的事情上插不上嘴,可今天聽著,就聽到內侍提到了自己的名字。
丁虎臣微微一怔,抬起頭,正好對上了王弘毅看向他的目光。
王弘毅坐在上麵微笑著,還點了點頭,丁虎臣立刻從這目光中感受到信任和沉甸甸的分量,雖然這時聖旨還沒有完成,但是感覺到身後凝聚在自己背上的目光多了許多。
不由心劇烈的跳動起來,全身一陣陣汗流出,雖位到樞密使,可內閣的職位,這豈是武人能坐著?
這代表的不僅僅信任,更有著王上對武人的認可。
“……秘文閣為正三品,設領班大臣,官號秘書閣大學士,入閣議事。”
現在就有六人了,等有了首相,就有著七到九人,這內閣就足夠了。
這時,南方局麵安定下來,可以說楚王的根基穩固,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班子,已不足以管理全境,建立內閣,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郡之上改州為省,目前南方轄九省,東益省(四川)、西益省(雲南)、楚北省(湖北)、楚南省(湖南)、西交省(廣西)、東交省(廣東)、直隸(江蘇)、東楊省、西陽省,省之州牧是布政使,正三品……”
“省部以下三年一任,內閣五年一任,任滿後,自動辭官等候推舉,非特旨隻得連任二任。”古代有政治帝王心術,位高權重不可取,要位高而權虛,位低而權重,但是王弘毅才不理這套,這浪費大量氣運,他就直接宣布內閣五年一任,最多二任,不得連任就可。
“……建禦史台,長官禦史中丞,正四品……”
禦史中丞正四品,禦史大夫是正五品,殿侍禦史和監察禦史都是正六品,司諫是正七品,正言是從七品。
這大部分就是王弘毅按照宋朝來設,這些人官品雖低,卻可彈劾高官,甚至批評君主,隻是凡是彈劾,按例必須將奏疏的“副本”遞送此人,決不隱瞞。
當然,按照最重要的重用,實際上是君主打擊內閣的工具,按製內閣成員受到禦史中丞的彈劾,就必須上書請辭宰相之位,申請出外,同時杜門不出,不再上朝,以示待罪之意。
皇帝就可任免宰相了。
宋朝當然不是法治社會,但是經過曆代的編纂,規定詳密,所謂“事為之防,曲為之製”,任何政務大致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例可援,並且裏麵必須存在著彈姓和伸縮餘地。
這就是王弘毅現在的目的。
“臣遵旨!”旨意宣讀後,被提到的名字的大臣都立刻出列,拜倒領旨。
王弘毅感受到氣運一陣激烈的波動,隻見淡紫色的氣運,立刻加到二品以上者身上,而青色氣運加到了三四品的官員上,黃色氣運自然是五六品郡級官。
頓時,整個鼎器波動著,一股股氣運支出,一股股氣運收獲,在重組之中,激烈的忙碌起來。
這是對官製的最後完善,以後就算稱帝,也不過是修修補補了。
“各省官員,都由廷議,先籌備,祭祀完畢,再公布天下,所劃分省治,孤自有決斷,汝等不必再議……”雖有些省現在人口稀少,但隻要解決了瘟疫和吸血蟲的問題,不需要多少年就可發展起來。
這就君主專斷了。
散朝後,王弘毅步出大殿,在殿門口有人服侍著,乘輿而行。
昨天剛剛下過一場雨,除了走廊,泥土浸的濕潤,宮中一眼望去,樹木都是一片綠色,這時陽光燦爛,映照著大地,乘輿在走廊中穿行,陽光從濃密的枝葉間灑落,斑斑點點灑下。
王弘毅突然之間有了興趣,說著:“下輿,孤要步行。”
穿著高齒屐在細碎光斑裏穿行,走廊都是幽靜,屐聲清脆,王弘毅深深唿吸,感覺愜意,自己現在才是二十二歲,就有這樣大基業,以後統一天下,必不滿三十,單是這點,就是千古一帝。
這樣想著,王弘毅不禁有些興奮,擺動大袖,繼續穿行,隻見陽光燦爛,不知名的鳥在枝椏和殿堂中啾啾而鳴,心情大快。
太監不敢直接隨行,又不敢遠離,遙遙跟在後麵,隻有侍書隻差了幾步,侍書是他身邊一個心腹內侍,年紀二十,當初在蜀王宮中,就已經伺候,對王弘毅十分忠勤,有些事情,不用刻意避著此人。
當然王弘毅立鐵律,太監有一言參政,或泄露內廷言語,處分隻有一條:棍子齊下,打不斷氣兒隻管打,直到打死。
王弘毅從蜀國公到現在,已經打死七個太監,其中還有不少是跟了幾年的老人,這血淋淋的事實,使太監都不敢參政和泄露。
王弘毅沿走廊,趨步到了慈寧宮,就遠遠聽到殿中笑語喧鬧,就知王後正在和太後談著笑。
到殿門口,就聽王後說著:“太後,你現在精神好了,我就放心了,王上英明神武,曆代難及,現在才打下南方,等打下整個天下,您要享皇太後這個福呢!”
她正說著,見王弘毅跨進殿來,住了口,緩緩起身福禮,而別人都齊齊跪下清安。
王弘毅說:“罷了,起來吧!”
上前給母親行禮,又笑的問著:“母後,王後,聊什麽呢,這麽高興?”
太後滿麵是笑,一抬手,說:“今天精神好多了,我們在說你,說你又給哀家的宮中添了人,加了月給,哀家覺得有些過分了。”
“母後,你是我的母親,享受這些本是國體,有什麽過分呢?”王弘毅說著,看氣色果比之前好了些。
王弘毅心下大安,陪著太後聊了幾句。
“這宮中啊,未免太冷清了,我兒可有打算再選一些人進來?”聊著聊著,太後忽問了這一句。
宋心悠麵色如常的給太後捶著肩,沒有說話。
王弘毅怔了一下,笑的說著:“母後,魏越在時,選過一批秀女,還沒有一年,要是再選,外麵不知如何議論呢,這事過個一兩年再說吧。”
太後點點頭:“也好,不能讓兒背了罵名。”
又拍拍宋心悠的手,溫言說:“王後你管著整個後宮,辛苦你了,不過這開枝散葉之事,可是半點馬虎不得,你要更加費心才是。”
現在太後的思想不一樣了,雖有三女,二個兒子,但是還認為太少了。
“……請母後放心,臣妾一定盡心去辦。”宋心悠恭敬的說著。
太後滿意的點點頭,又轉開話題,談起了別的事,王弘毅見了,在心裏微微歎氣。
太後的意思,他明白,時不時的總會有一些貴婦來向太後請安,話裏話外無不是透著這些意思。
自己宮中,宮妃連王後,隻有寥寥三個,秀女選進來,是充當女官居多,這是有人在表達不滿麽?
他的眼眸微微的眯起來。
王後宋心悠看著無事,在二人退出後,王弘毅拉著她的手,說:“王後,前幾曰事務繁忙,不曾與你說過幾句話,這幾曰孤會去你那裏。”
聞聽此言,宋心悠微紅,點了點頭。
(未完待續)
正式的皇宮,自然迥然不同,冰涼的金磚光可鑒人,偌大的殿宇空曠幽暗,煙霧絲絲點燃,彌漫在殿中。
王弘毅端坐在禦座上,見下麵一片寂靜,才開口,聲音不疾不徐:“孤昨天見了大燕曆代皇帝的遺像。”
見到眾臣都恭謹聆聽,淡淡一笑,說:“大燕太祖何等英雄?提三尺劍,宏武英烈,出生入死,開創了大燕的基業,不想隻有四代,就發生事變,退居金陵,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還不到五代啊!”
“不過,雖天命已衰,非人力能勉強,曆代皇帝還算宵旰勤政,到了末帝,更是剛烈,能天子以死謝社稷。”
“這些事都曆曆在目,讓孤不勝感慨。”
“而今,天下大亂數十年,大燕又被魏越所滅,天下不可無主,天命不可無歸,又是一朝立鼎盛事。”王弘毅掃視著群臣,斂了笑容,說著:“孤現在既承天命,自然要統一天下,開創新朝,願寒者得衣,饑者得食,鰥寡孤獨廢疾有所養,共享太平盛世!”
“如此,豈有不祭前朝之理?”
這是王弘毅第一次朝會上,公開提出要繼承天命統一天下,見證著這曆史的時刻,眾臣都聽得股栗變色,又覺得身上的血一下子湧到臉上,刹那間都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都俯首山唿:“萬歲,萬歲,萬萬歲!”
“孤雖承天命,此時卻還不稱萬歲——功業未成,何以千秋萬代?”王弘毅徐徐掃過眾臣,說著:“不過凡事預者立,不預者廢,孤卻要建官立製,建立內閣,以應天命。”
頃時鍾呂馨鐺齊鳴,百官叩頭,一個太監跪接了聖旨,又到前麵站定,徐徐展開,開始明示聖旨。
大殿內,除了這個洪亮卻有些尖銳的聲音,再無聲響傳來。所有人都在屏住唿吸,認真的傾聽著這道旨意。
“……孤建製,立首相為正一品,輔助君主,治理陰陽。”
“……從一品,左右副丞、樞密使……”
“……正二品,參知政事、大將軍……”
“……立王彥為左副丞,虞昭為右副丞,李顯和李剛為參知政事。”
雖然說沒有首相,但是這幾人將共同建立內閣,成為第一批入閣的大臣。
“……丁虎臣為從一品樞密使,入內閣議軍國大事。”
武官的丁虎臣本來隻是跪著,和往常一樣隻是聽一聽。
身為武將出身,在很多殿上議事的事情上插不上嘴,可今天聽著,就聽到內侍提到了自己的名字。
丁虎臣微微一怔,抬起頭,正好對上了王弘毅看向他的目光。
王弘毅坐在上麵微笑著,還點了點頭,丁虎臣立刻從這目光中感受到信任和沉甸甸的分量,雖然這時聖旨還沒有完成,但是感覺到身後凝聚在自己背上的目光多了許多。
不由心劇烈的跳動起來,全身一陣陣汗流出,雖位到樞密使,可內閣的職位,這豈是武人能坐著?
這代表的不僅僅信任,更有著王上對武人的認可。
“……秘文閣為正三品,設領班大臣,官號秘書閣大學士,入閣議事。”
現在就有六人了,等有了首相,就有著七到九人,這內閣就足夠了。
這時,南方局麵安定下來,可以說楚王的根基穩固,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班子,已不足以管理全境,建立內閣,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郡之上改州為省,目前南方轄九省,東益省(四川)、西益省(雲南)、楚北省(湖北)、楚南省(湖南)、西交省(廣西)、東交省(廣東)、直隸(江蘇)、東楊省、西陽省,省之州牧是布政使,正三品……”
“省部以下三年一任,內閣五年一任,任滿後,自動辭官等候推舉,非特旨隻得連任二任。”古代有政治帝王心術,位高權重不可取,要位高而權虛,位低而權重,但是王弘毅才不理這套,這浪費大量氣運,他就直接宣布內閣五年一任,最多二任,不得連任就可。
“……建禦史台,長官禦史中丞,正四品……”
禦史中丞正四品,禦史大夫是正五品,殿侍禦史和監察禦史都是正六品,司諫是正七品,正言是從七品。
這大部分就是王弘毅按照宋朝來設,這些人官品雖低,卻可彈劾高官,甚至批評君主,隻是凡是彈劾,按例必須將奏疏的“副本”遞送此人,決不隱瞞。
當然,按照最重要的重用,實際上是君主打擊內閣的工具,按製內閣成員受到禦史中丞的彈劾,就必須上書請辭宰相之位,申請出外,同時杜門不出,不再上朝,以示待罪之意。
皇帝就可任免宰相了。
宋朝當然不是法治社會,但是經過曆代的編纂,規定詳密,所謂“事為之防,曲為之製”,任何政務大致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例可援,並且裏麵必須存在著彈姓和伸縮餘地。
這就是王弘毅現在的目的。
“臣遵旨!”旨意宣讀後,被提到的名字的大臣都立刻出列,拜倒領旨。
王弘毅感受到氣運一陣激烈的波動,隻見淡紫色的氣運,立刻加到二品以上者身上,而青色氣運加到了三四品的官員上,黃色氣運自然是五六品郡級官。
頓時,整個鼎器波動著,一股股氣運支出,一股股氣運收獲,在重組之中,激烈的忙碌起來。
這是對官製的最後完善,以後就算稱帝,也不過是修修補補了。
“各省官員,都由廷議,先籌備,祭祀完畢,再公布天下,所劃分省治,孤自有決斷,汝等不必再議……”雖有些省現在人口稀少,但隻要解決了瘟疫和吸血蟲的問題,不需要多少年就可發展起來。
這就君主專斷了。
散朝後,王弘毅步出大殿,在殿門口有人服侍著,乘輿而行。
昨天剛剛下過一場雨,除了走廊,泥土浸的濕潤,宮中一眼望去,樹木都是一片綠色,這時陽光燦爛,映照著大地,乘輿在走廊中穿行,陽光從濃密的枝葉間灑落,斑斑點點灑下。
王弘毅突然之間有了興趣,說著:“下輿,孤要步行。”
穿著高齒屐在細碎光斑裏穿行,走廊都是幽靜,屐聲清脆,王弘毅深深唿吸,感覺愜意,自己現在才是二十二歲,就有這樣大基業,以後統一天下,必不滿三十,單是這點,就是千古一帝。
這樣想著,王弘毅不禁有些興奮,擺動大袖,繼續穿行,隻見陽光燦爛,不知名的鳥在枝椏和殿堂中啾啾而鳴,心情大快。
太監不敢直接隨行,又不敢遠離,遙遙跟在後麵,隻有侍書隻差了幾步,侍書是他身邊一個心腹內侍,年紀二十,當初在蜀王宮中,就已經伺候,對王弘毅十分忠勤,有些事情,不用刻意避著此人。
當然王弘毅立鐵律,太監有一言參政,或泄露內廷言語,處分隻有一條:棍子齊下,打不斷氣兒隻管打,直到打死。
王弘毅從蜀國公到現在,已經打死七個太監,其中還有不少是跟了幾年的老人,這血淋淋的事實,使太監都不敢參政和泄露。
王弘毅沿走廊,趨步到了慈寧宮,就遠遠聽到殿中笑語喧鬧,就知王後正在和太後談著笑。
到殿門口,就聽王後說著:“太後,你現在精神好了,我就放心了,王上英明神武,曆代難及,現在才打下南方,等打下整個天下,您要享皇太後這個福呢!”
她正說著,見王弘毅跨進殿來,住了口,緩緩起身福禮,而別人都齊齊跪下清安。
王弘毅說:“罷了,起來吧!”
上前給母親行禮,又笑的問著:“母後,王後,聊什麽呢,這麽高興?”
太後滿麵是笑,一抬手,說:“今天精神好多了,我們在說你,說你又給哀家的宮中添了人,加了月給,哀家覺得有些過分了。”
“母後,你是我的母親,享受這些本是國體,有什麽過分呢?”王弘毅說著,看氣色果比之前好了些。
王弘毅心下大安,陪著太後聊了幾句。
“這宮中啊,未免太冷清了,我兒可有打算再選一些人進來?”聊著聊著,太後忽問了這一句。
宋心悠麵色如常的給太後捶著肩,沒有說話。
王弘毅怔了一下,笑的說著:“母後,魏越在時,選過一批秀女,還沒有一年,要是再選,外麵不知如何議論呢,這事過個一兩年再說吧。”
太後點點頭:“也好,不能讓兒背了罵名。”
又拍拍宋心悠的手,溫言說:“王後你管著整個後宮,辛苦你了,不過這開枝散葉之事,可是半點馬虎不得,你要更加費心才是。”
現在太後的思想不一樣了,雖有三女,二個兒子,但是還認為太少了。
“……請母後放心,臣妾一定盡心去辦。”宋心悠恭敬的說著。
太後滿意的點點頭,又轉開話題,談起了別的事,王弘毅見了,在心裏微微歎氣。
太後的意思,他明白,時不時的總會有一些貴婦來向太後請安,話裏話外無不是透著這些意思。
自己宮中,宮妃連王後,隻有寥寥三個,秀女選進來,是充當女官居多,這是有人在表達不滿麽?
他的眼眸微微的眯起來。
王後宋心悠看著無事,在二人退出後,王弘毅拉著她的手,說:“王後,前幾曰事務繁忙,不曾與你說過幾句話,這幾曰孤會去你那裏。”
聞聽此言,宋心悠微紅,點了點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