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議繼續,杜恭真聽著凜然,這次不僅僅是軍隊動員,六司和地方都在動員,特別是吏司,已經直接從府丞縣丞為核心,新舊官吏混合,抽出了足足五十套班子,跟隨大軍侯命。
可以說,一旦攻下,如果得降官配合,立刻可以接管占領的郡縣,就算沒有降官配合,有一衛兵配合,一套完整的班子,隻需半個月就可平定掌控新縣新郡。
這種布置隻是稍微說一下,就使杜恭真這種人立刻覺出厲害之處,心中“轟”的一下,就想著一念:“自古未有之策也!”
地區上,白手起家者,除了劉邦就是朱元璋,別的都是有根基有家世才當上皇帝,那起義軍和門閥有啥區別呢?
實際上就二點,一就是更卒營,二就是派出去的班子。
縱觀曆史上起義軍,都是烏合之眾,兵員良莠不齊,更有著部曲不聽號令,實際上隻要有著更卒營專門訓練降兵,再供應軍隊,不但提高了主將控製力,並且最多三月就使降兵亂兵變成正規軍,解決了軍隊上的問題。
第二點就是官僚班子,起義軍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領導班子,因此占領了無法統治,必須依靠著當地官紳,而當地官紳卻誰會投靠起義軍?
其實解決之道,在體製內早就有,隻要占領一縣,形成了領導班子,學會了統治經驗,那時就把縣丞為核心,新舊官吏混合,形成新縣的班子,以後不斷複製增值就是。
當然吸取當地郡縣的官僚和士大夫是必須,不過這樣依靠姓就非常弱了。
古代打下一地,能一年內消化平定,就已經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待遇了,非經營三十年以上不能獲得這個威望和待遇。
有的占領地,反複三四年都無法實際掌握,但有這影子官僚,配合軍隊,無論什麽郡縣一年內平定是正常的事。
這就是說,這二策一出,就等於聖王的待遇,一年後實力就倍增,豈不使他凜然?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這點,當眾將帶著甲衣退出後,王弘毅看了一眼張攸之,點點頭說:“難為你了,這千頭萬緒,辛苦了。”
聽王弘毅這樣讚許,張攸之心中一熱,自得知計劃後,多少不眠之夜,辛苦籌劃積累的憊累頓時化為烏有,深深一躬,暗啞著嗓子說:“這是主公英明,主公宵旰勤政,雄才大略,自蜀平定後,就未雨綢繆,布下這樣的好棋,臣又豈敢怠忽玩職?主公待我如此厚愛,臣敢不勉效誠以死?”
王弘毅笑笑:“這是由衷之言,孤心裏明白,不過你們都年輕,孤倒更嘉許你們長遠計,平時多休息,我們君臣風雲際會,是一段奇緣,孤更期待能善始善終,給皇皇青史留段佳話,這話不多說了,你記得就是。”
張攸之聽得心裏發熱,迴著:“是!”
這時,王從門在外麵求見,王弘毅微微一笑,吩咐:“進來罷。”
王弘毅坐了主座上,這時有著太監將茶水捧上來。
王弘毅接杯,示意張攸之就座,又讓著王從門起身,說著:“你的事辦的怎麽樣了?”
王從門身穿正六品官服,官名是“錦衣直指禦史”,當下稟告的說著:“主公,按照主公的吩咐,荊州和關中的網絡已經初建,隻是要刺探要情,還需要時曰。”
王弘毅沉吟一會,說著:“現在就要辦,我現在是蜀國公,影響還不是太大,若是以後稱王,隻怕天下都會警惕,安插細作就不容易了,這時你們要不局限這幾州,天下都要安插細作。”
“現在百戶是正九品,負責一個郡,孤再在上麵設千戶,負責一州,正七品,以後每州都派一個代理千戶,能幹下去就晉升千戶,你以後的衙門,也要提升到正五品。”
王從門叩頭應著:“臣謝恩,就算拚了命,也要為主公安插天下!”
王弘毅微微一笑:“如此甚好。”
下一步,就看自己的氣運了。
二曰後“將軍,大事不妙!”梁川郡城,一個衛將跑進將軍府,得到通稟的大將許稟,不禁皺起眉頭來。
“出了何事?竟然如此驚慌?”許稟喝問的說著。
“將軍,大事不妙了!下官剛剛接到情報,五萬蜀軍在王弘毅率領下,麵向漢中,兵逼我郡啊!”
“你說什麽!五萬蜀軍已快到漢中?莫非他是想攻打關中不成?快,快傳書信給大帥知曉!”
“是,將軍!”
“立刻傳我命令,關閉四城!同時,調派三營人馬給我守在城頭!庫裏滾木焦油給我調出來!絕不能讓蜀軍攻進城來!”
“是!將軍!”城中調兵遣將同時,幾隻鴿子,相繼從城中飛起,向著遠方飛去。
關中,大帥府,郭文通的書房外麵,一個文官匆忙進來:“報,信鴿傳信,蜀軍已到了漢中,足有五萬。”
郭文通打開書信,展開觀看,臉色平靜,實際上,在成都的細作也稟告了這事。
不過信鴿,是他與各城守將互相聯絡的方式,隻有對方有要事奏稟他時,才會用此方式,進一步說明了情況的緊急。
片刻,手一鬆,書信飄落至桌麵。
“來人!”很快,一聲大喊從書房內傳出:“傳令下去,城中所有七品以上官員,都到議事廳,半個時辰不到,斬!”
“諾!”
荊州,太守府。
“這個消息可是真的?王弘毅率領五萬大軍,已趕至漢中?”鄭平原聽到這個消息,臉色大變,追問道。
“是,主公!這是咱們派去漢中的人送迴的情報!王弘毅親率大軍五萬,已到達漢中,他接下來定是要去攻打關中!”
聽到匯報,鄭平原臉色變幻多時,哈哈大笑。
“王弘毅果然是要攻打關中!且不說郭文通曾在他手裏吃過虧,便是不曾吃過虧,隻憑關中如此險要之地,王弘毅沒有放任不理的道理!”鄭平原本還有些擔心王弘毅會先來攻打他的荊州,聽到這個情報後,不由鬆了口氣。
隻要王弘毅進攻關中,與郭文通交手,便是一場惡戰,王弘毅平定蜀地固實力雄厚,郭文通在關中亦是紮根甚深,二人都是強者,就是最後分出一個勝負來,勝利那方,必會損失不小,到時荊州必可一統,或許最後贏家會是他鄭平原也未可知!
“吩咐下去,密切注意漢中方向!若有戰事,隨時報與我知!”
“諾!”
十曰後,吳越遠方的地平線騰起濃密的煙塵,一片片大軍繼續行軍。
遠處數騎滾滾奔來,一人數馬,騰起一片煙塵,奔到一杆大旗下,滾鞍落馬,喊著:“我是金陵信使,求見大王。”
“什麽?蜀軍五萬,已到達漢中?”片刻後,大傘下吳王魏越知道了信使帶來的消息,不由一怔。
魏越雖貴為吳王,還是身著沉重鎧甲策於馬上,在他身後,聚集的盡是精銳親兵。
吳王魏越先不作聲,遠望遠方,良久,緩緩出聲:“關中那邊,可有反應?”
“殿下,關中已傳迴情報,蜀軍五萬大軍一至漢中,關中震恐,郭文通急令軍隊進行集中,將人馬匯合在一處,怕是同樣要親率大軍迎敵!”
“哈哈!這樣說,這份關中地圖,王弘毅終是派上用場了!”魏越笑著,在他看來,偌大一塊肥肉擺於麵前,王弘毅又怎會視而不見?
隻是,他沒想到王弘毅會這樣快率兵出征。
“出兵竟選在這時,王弘毅還真是急不可耐啊!不過怕是要打郭文通一個措手不及?王弘毅謀劃這一戰,應是有一段時曰了,以前還真是小瞧了他!”
“殿下,這是大好事,如此就無後顧之憂了!”有人說著。
吳王魏越笑著:“不錯,孤入夏前,必平定五鎮,待他們打的兩敗俱傷之時,再商議此事。”
吳越尚未完全平定,雖大勢已定,可對於魏越來說,對外擴張還為時過早。
他需要好好清理一下轄地勢力,讓自己能站的更穩一些。
目前對他來說,這些才是最緊要。
因此不希望王弘毅對荊州下手,這樣的話,就會直接威脅到吳越,使本來趨向穩定的吳越之地立刻暗流湧動,再也無法清理,對魏越很是不利。
蜀軍舉動,很快在周邊傳開。
得到消息都認為,這是王弘毅進一步擴張的開始。
不光是吳王魏越,和荊州鄭平原,比鄰荊州的勢力,在得到蜀軍進駐漢中消息後,也不由鬆了一口氣。
漢中緊鄰著關中秦川之地,五萬大軍在此駐守,不是要進攻關中之地,又是為什麽?
論實力,郭文通顯然是比不過王弘毅的,雖然是塊硬骨頭,蜀軍若是硬啃,未必啃不下來。
但是什麽時候啃下來,就是關鍵了。
夜色蒼茫,雲星橫空。
隱山之巔,一位道人迎風挺立,目視蒼茫大地。
隻見蜀中千裏,赤氣氤氳,沸騰如蒸籠,虛空中,循環流動,突又化作一道紅光,穿透虛空,唿嘯著向著漢中而去。
“龍氣沸騰,以決一戰,國公這次是不是早了一些?”道人喃喃的歎息著。
(未完待續)
可以說,一旦攻下,如果得降官配合,立刻可以接管占領的郡縣,就算沒有降官配合,有一衛兵配合,一套完整的班子,隻需半個月就可平定掌控新縣新郡。
這種布置隻是稍微說一下,就使杜恭真這種人立刻覺出厲害之處,心中“轟”的一下,就想著一念:“自古未有之策也!”
地區上,白手起家者,除了劉邦就是朱元璋,別的都是有根基有家世才當上皇帝,那起義軍和門閥有啥區別呢?
實際上就二點,一就是更卒營,二就是派出去的班子。
縱觀曆史上起義軍,都是烏合之眾,兵員良莠不齊,更有著部曲不聽號令,實際上隻要有著更卒營專門訓練降兵,再供應軍隊,不但提高了主將控製力,並且最多三月就使降兵亂兵變成正規軍,解決了軍隊上的問題。
第二點就是官僚班子,起義軍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領導班子,因此占領了無法統治,必須依靠著當地官紳,而當地官紳卻誰會投靠起義軍?
其實解決之道,在體製內早就有,隻要占領一縣,形成了領導班子,學會了統治經驗,那時就把縣丞為核心,新舊官吏混合,形成新縣的班子,以後不斷複製增值就是。
當然吸取當地郡縣的官僚和士大夫是必須,不過這樣依靠姓就非常弱了。
古代打下一地,能一年內消化平定,就已經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待遇了,非經營三十年以上不能獲得這個威望和待遇。
有的占領地,反複三四年都無法實際掌握,但有這影子官僚,配合軍隊,無論什麽郡縣一年內平定是正常的事。
這就是說,這二策一出,就等於聖王的待遇,一年後實力就倍增,豈不使他凜然?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這點,當眾將帶著甲衣退出後,王弘毅看了一眼張攸之,點點頭說:“難為你了,這千頭萬緒,辛苦了。”
聽王弘毅這樣讚許,張攸之心中一熱,自得知計劃後,多少不眠之夜,辛苦籌劃積累的憊累頓時化為烏有,深深一躬,暗啞著嗓子說:“這是主公英明,主公宵旰勤政,雄才大略,自蜀平定後,就未雨綢繆,布下這樣的好棋,臣又豈敢怠忽玩職?主公待我如此厚愛,臣敢不勉效誠以死?”
王弘毅笑笑:“這是由衷之言,孤心裏明白,不過你們都年輕,孤倒更嘉許你們長遠計,平時多休息,我們君臣風雲際會,是一段奇緣,孤更期待能善始善終,給皇皇青史留段佳話,這話不多說了,你記得就是。”
張攸之聽得心裏發熱,迴著:“是!”
這時,王從門在外麵求見,王弘毅微微一笑,吩咐:“進來罷。”
王弘毅坐了主座上,這時有著太監將茶水捧上來。
王弘毅接杯,示意張攸之就座,又讓著王從門起身,說著:“你的事辦的怎麽樣了?”
王從門身穿正六品官服,官名是“錦衣直指禦史”,當下稟告的說著:“主公,按照主公的吩咐,荊州和關中的網絡已經初建,隻是要刺探要情,還需要時曰。”
王弘毅沉吟一會,說著:“現在就要辦,我現在是蜀國公,影響還不是太大,若是以後稱王,隻怕天下都會警惕,安插細作就不容易了,這時你們要不局限這幾州,天下都要安插細作。”
“現在百戶是正九品,負責一個郡,孤再在上麵設千戶,負責一州,正七品,以後每州都派一個代理千戶,能幹下去就晉升千戶,你以後的衙門,也要提升到正五品。”
王從門叩頭應著:“臣謝恩,就算拚了命,也要為主公安插天下!”
王弘毅微微一笑:“如此甚好。”
下一步,就看自己的氣運了。
二曰後“將軍,大事不妙!”梁川郡城,一個衛將跑進將軍府,得到通稟的大將許稟,不禁皺起眉頭來。
“出了何事?竟然如此驚慌?”許稟喝問的說著。
“將軍,大事不妙了!下官剛剛接到情報,五萬蜀軍在王弘毅率領下,麵向漢中,兵逼我郡啊!”
“你說什麽!五萬蜀軍已快到漢中?莫非他是想攻打關中不成?快,快傳書信給大帥知曉!”
“是,將軍!”
“立刻傳我命令,關閉四城!同時,調派三營人馬給我守在城頭!庫裏滾木焦油給我調出來!絕不能讓蜀軍攻進城來!”
“是!將軍!”城中調兵遣將同時,幾隻鴿子,相繼從城中飛起,向著遠方飛去。
關中,大帥府,郭文通的書房外麵,一個文官匆忙進來:“報,信鴿傳信,蜀軍已到了漢中,足有五萬。”
郭文通打開書信,展開觀看,臉色平靜,實際上,在成都的細作也稟告了這事。
不過信鴿,是他與各城守將互相聯絡的方式,隻有對方有要事奏稟他時,才會用此方式,進一步說明了情況的緊急。
片刻,手一鬆,書信飄落至桌麵。
“來人!”很快,一聲大喊從書房內傳出:“傳令下去,城中所有七品以上官員,都到議事廳,半個時辰不到,斬!”
“諾!”
荊州,太守府。
“這個消息可是真的?王弘毅率領五萬大軍,已趕至漢中?”鄭平原聽到這個消息,臉色大變,追問道。
“是,主公!這是咱們派去漢中的人送迴的情報!王弘毅親率大軍五萬,已到達漢中,他接下來定是要去攻打關中!”
聽到匯報,鄭平原臉色變幻多時,哈哈大笑。
“王弘毅果然是要攻打關中!且不說郭文通曾在他手裏吃過虧,便是不曾吃過虧,隻憑關中如此險要之地,王弘毅沒有放任不理的道理!”鄭平原本還有些擔心王弘毅會先來攻打他的荊州,聽到這個情報後,不由鬆了口氣。
隻要王弘毅進攻關中,與郭文通交手,便是一場惡戰,王弘毅平定蜀地固實力雄厚,郭文通在關中亦是紮根甚深,二人都是強者,就是最後分出一個勝負來,勝利那方,必會損失不小,到時荊州必可一統,或許最後贏家會是他鄭平原也未可知!
“吩咐下去,密切注意漢中方向!若有戰事,隨時報與我知!”
“諾!”
十曰後,吳越遠方的地平線騰起濃密的煙塵,一片片大軍繼續行軍。
遠處數騎滾滾奔來,一人數馬,騰起一片煙塵,奔到一杆大旗下,滾鞍落馬,喊著:“我是金陵信使,求見大王。”
“什麽?蜀軍五萬,已到達漢中?”片刻後,大傘下吳王魏越知道了信使帶來的消息,不由一怔。
魏越雖貴為吳王,還是身著沉重鎧甲策於馬上,在他身後,聚集的盡是精銳親兵。
吳王魏越先不作聲,遠望遠方,良久,緩緩出聲:“關中那邊,可有反應?”
“殿下,關中已傳迴情報,蜀軍五萬大軍一至漢中,關中震恐,郭文通急令軍隊進行集中,將人馬匯合在一處,怕是同樣要親率大軍迎敵!”
“哈哈!這樣說,這份關中地圖,王弘毅終是派上用場了!”魏越笑著,在他看來,偌大一塊肥肉擺於麵前,王弘毅又怎會視而不見?
隻是,他沒想到王弘毅會這樣快率兵出征。
“出兵竟選在這時,王弘毅還真是急不可耐啊!不過怕是要打郭文通一個措手不及?王弘毅謀劃這一戰,應是有一段時曰了,以前還真是小瞧了他!”
“殿下,這是大好事,如此就無後顧之憂了!”有人說著。
吳王魏越笑著:“不錯,孤入夏前,必平定五鎮,待他們打的兩敗俱傷之時,再商議此事。”
吳越尚未完全平定,雖大勢已定,可對於魏越來說,對外擴張還為時過早。
他需要好好清理一下轄地勢力,讓自己能站的更穩一些。
目前對他來說,這些才是最緊要。
因此不希望王弘毅對荊州下手,這樣的話,就會直接威脅到吳越,使本來趨向穩定的吳越之地立刻暗流湧動,再也無法清理,對魏越很是不利。
蜀軍舉動,很快在周邊傳開。
得到消息都認為,這是王弘毅進一步擴張的開始。
不光是吳王魏越,和荊州鄭平原,比鄰荊州的勢力,在得到蜀軍進駐漢中消息後,也不由鬆了一口氣。
漢中緊鄰著關中秦川之地,五萬大軍在此駐守,不是要進攻關中之地,又是為什麽?
論實力,郭文通顯然是比不過王弘毅的,雖然是塊硬骨頭,蜀軍若是硬啃,未必啃不下來。
但是什麽時候啃下來,就是關鍵了。
夜色蒼茫,雲星橫空。
隱山之巔,一位道人迎風挺立,目視蒼茫大地。
隻見蜀中千裏,赤氣氤氳,沸騰如蒸籠,虛空中,循環流動,突又化作一道紅光,穿透虛空,唿嘯著向著漢中而去。
“龍氣沸騰,以決一戰,國公這次是不是早了一些?”道人喃喃的歎息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