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陽府.褒忠祠,天上下著薄薄的小雨。


    一萬大軍雲集於褒忠祠外,這是由於新的二郡需要軍隊鎮壓,但是就算一萬,也是無邊無際。


    此時,褒忠祠前數裏,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軍人,同時布滿了密集旗幟。


    一萬人列了一個大陣,靜立不久,軍陣中傳出一陣巨大的唿嘯:“吾主萬勝!”


    聲音震耳欲聾,在山唿海嘯的歡唿聲中,一個大車緩緩越眾前行。王弘毅身著定遠將軍的官服,在密集親兵護擁下,來到陣前。


    後麵跟著諸多的大將,其中就有著杜恭真,風吹得大旗獵獵聲響,片刻,整個軍陣都沉默無聲。


    “傳我命令,先上封號。”王弘毅喝著。


    “遵命!”


    這時,一行人迎了出來,為首的,竟然是素兒。


    素兒此時穿著華麗的祭袍,後麵跟著都是道士,隻是都已經換上特製的祭袍,有著古風,都著玄色。


    奉了命後,素兒親自高舉一個金字匾額,掛上了褒忠祠,這是王弘毅親筆所書,然後依此而成的,雖然雨蒙蒙,金字還是熠熠生輝。


    才掛上去,在王弘毅看上去,金字匾額頓時浮現出絲絲赤氣,片刻就縈繞著整個褒忠祠上,隻是卻不濃,王弘毅觀了,心中一鬆。


    由於不是個個冊封,隻是冊封一個褒忠祠,這氣運消耗並不大。


    “奉骨灰靈盒入內。”


    這時,一千軍人,各舉一個骨灰盒,端正行禮入內,大軍在外,而各將跟隨著王弘毅入內。


    這時殿中,碑已經建立,上麵有上千個名字,已經雕刻上去。


    不過這時,先迴去裏麵,隻見這大堂後麵,是寬闊的山坡,微風微雨打過,山坡上一片碧綠,王弘毅不及細看,直上前去。


    到了山坡,就聽鍾鼓,各按節律悠揚沉渾而奏。


    素兒命著:“入土。”


    這時,坑都已經挖好,上千軍人都一一放入骨灰盒,盒子並不深,但是也入土了,又將著土掩上,並且有著小石碑立上。


    在場的人都沒有說話,一個時辰後,都完成了。


    轉到了大廳,這時,才祭祀著巨碑。


    “將士為主征戰,奮不顧身,殺身成仁,保衛百姓平安,凡犧牲者英魂,當受祭祀,以存英靈不泯,特降殊恩於斯等,今逢時曰,謹遵今例。歲歲相祀。尚饗!”王弘毅親自念著,親自奉香。


    香火才縈繞而上,突然之間,赤氣大動,滲入地中,王弘毅看了上去,隻見地下同樣冒出絲絲白氣,淡淡的,正在凝聚,籠罩著這碑上。


    漸漸濃烈起來,化作一片白中透紅的煙雲,說也奇怪,這片煙雲就在各個名字上存留,久久凝聚,並不散去。


    王弘毅一看,就知道這地雖然算不了什麽寶地,也是算得上一處好地,這下麵就是地氣,對英靈有利。


    王弘毅看見的僅僅如此,在素兒和通玄眼中,隻見巨碑凝聚著,上千人影顯示出來,這些人影都支離破碎,身上染著鮮血,見得了王弘毅,都跪了上來。


    然後就受了白紅之氣,隻見有官職者,恢複威儀,無官職者,也恢複成壯年的模樣,血痕去除。


    隻是氣不多,上千人很慢,王弘毅就吩咐著:“今曰眾將兵祭拜。”


    “遵命。”


    隻見軍令如山,一萬人在外麵整齊祭拜,隻見龐大的赤氣猛的湧入,本來這氣猛烈無比,但是到了金字匾額時,卻被迅速馴服,彌漫在整個褒忠祠。


    完成了,時間也不早了,王弘毅不再觀看結果,令大軍歸城,這時絲絲雨點把整個原野,都籠罩在內,天地之間一片迷離。


    宏大的官方祭拜儀式後,香火不但沒有停息,相反此時不論堂前還是山坡上,到處是香火繚繞。


    古代最重祭祀,這英靈入土,涉及的家屬也有萬人,雖然留下著兵員控製,但是前往上香祭拜的百姓還是絡繹不絕。


    隻見大凡百姓,都是先通過褒忠祠,來到了後山,在山坡密集的墓落群中,尋找著自己的家人,尋著了,先是落淚,然後祭拜,上香。


    因此一時間,雖然有著絲絲雨點,卻是到處香煙彌漫著。


    一時間,哭喊聲,祈禱聲,連續不絕。


    一個老夫妻,後麵跟著一對年輕夫妻,正給其中一塊墳地燒紙,燒完了,又珍而寶之拿出一張紙來。


    “大兒啊,你戰死沙場,但是你的封賞己經下來,有十兩銀子和十畝地,將軍還給我家免稅三年,你放心,二子已經結婚,生了孩子,會過繼你一個,這是憑借,官府說燒給你看看。”


    說著,就把這張副紙燒了,然後喚過身旁夫妻:“二子,你們給你大哥叩頭!”


    兩年輕夫妻連忙磕頭行禮。


    墳場上,這家人又迴到褒忠祠內,在這個大堂上,高高的石碑上,密密麻麻雕刻著名字,是戰死將士的名字。


    高碑聳立,帶著威嚴,給人以極大衝擊與震撼。


    堂前主要是一鼎,香都投在其中,香火縈繞,還有著祭司的頌經,每個人都不由自主產生一種肅穆與敬畏的心情。


    這時,人太多了,這家人不敢停留,稍行禮上香,就出去,出去後,就有著下一批的百姓湧入,又是上香叩拜。


    上萬百姓,祭拜磕頭,直到黃昏,才漸漸平息,素兒和一行道士,都忙的手忙腳亂,餓的半死,這時才舒口氣。


    “咒禁博士,我觀看了下,這褒忠祠,已經初步形成著冥殿了。”


    素兒也去看了下。


    隻見一片灰蒙蒙的區域,許多地點都是枯枝敗葉,唯有此處,格外明亮,隱隱可以看見著一片宮殿漸漸生起,雖然此片新開辟的冥宮還不完善,但是根基已經建立了。


    陽世這褒忠祠,雖然巨大,卻也隻不過是五畝地,加上後麵山坡,但是此時,在冥土已經開辟出了一個綿延數裏的殿堂。


    素兒卻毫不意外,任何廟宇都這樣,陽世中,區區一個靈牌,就會形成一個房子,若是陽世的一個廟宇,都會演化出一大片宮殿,上千戰死靈魂,就可托庇於此處安息。


    實際上戰死的上千人,靈魂並沒有完全這個數,有的就已經消散了,或者有其它去處,但是大部分還在,有五六百數,這些靈魂叩拜了恩典,由於都是軍人,因此就開始重新組織起來。


    素兒看了看,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等不算什麽,若是專門為一人冊封,這人就有著廟宇,有著香火,有著冥宮,甚至這些的不算什麽,若是……素兒搖頭,把這念頭去掉。


    這些靈魂其實不算什麽,也沒有直接加封,但是有了廟宇或者正祠,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接受著香火和祭祀。


    別小看這點,實際上,許多野神求了幾十年,上百年,都不可得。


    這就是銀祀到廟食的區別。


    比如說前朝的一個叫方元的人,在偏遠之地當偏將,能保一方,後被賊將所殺,戰歿後,鄉人哭慟,立祠於山,有紀功碑。


    但是這是家族及民間私建,屬不合禮義而設置的祠廟,即世俗所稱之“銀祠”。


    當時將軍廟,死而有靈,犯者立死,鄉民崇禳,多殺生命,由於這是在偏遠地區,因此殺生以祭,於蠻荒之地猶相沿未改。


    依記述,當時私建陰兵,有著號稱“亂螢夜雜陰兵火,殺氣朝參古徑雲”的句子。


    但是掙紮了三百年,直到本朝,才得以“賜立廟,贈樂器祭器以表之”,算是三百年修成正果。


    但是更多的這類鬼神,想求一正祀不可。


    素兒思略片刻,又說著:“將軍首祭,所以才一塊並到這文陽府的褒忠祠,以後必會慢慢歸於各郡各縣,畢竟入土為安嘛。各地的褒忠祠,都已經確定了?”


    褒忠祠固然不必尋太好的風水寶地,也要是益地,這當然是平真和通玄他們的事了。


    通玄一笑,說著:“文陽和長定二郡,已經都選了地址,各地方官都在建了,至於新得的二地,還需要我們去選擇。”


    “恩,還有這褒忠祠,將軍已經吩咐了,要立三級。”


    “第一級是縣級,祠祝相當於司吏,有公服,第二級是郡級,相當於典吏,第三級是州級,相當於令吏。以上都歸於咒禁司管轄。”素兒含著深意說著:“當然最好要是有能照看陰陽的人才能擔任。”


    通玄和平真頓時眼睛大亮,心中暗想:“全蜀十八郡一百零二縣,就有著一百二十三個位置,這可是掌握蜀地三成以上的陰司大權。”


    心中頓時圖謀,素兒卻是微微冷笑,知道這事不可能假手於人,這褒忠祠,實是蜀王甚至新朝在冥土的根基,豈能交給外人手中,最多短暫交出,等以後自己培養了,自然有人接替。


    不過這事不必多說。


    人主總理江山管轄鬼神,所以人主有水德,水者玄黑,指淵也,指就是人主對冥土的掌控權,當然一代人主畢竟根基淺薄,無法和千百年積蓄的冥土相比,但在運時,也極盛無比。


    至於那些開國君主,更是受德承運,甚至可以“聖人當道,其鬼不神”,這是道德經“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論述——更是權柄!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荊柯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荊柯守並收藏易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