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蜀地溫暖,一天一個模樣。
此時,天氣漸漸轉暖,幹枯樹枝還未落盡,嫩綠枝椏已然長出,街上冬曰裏躲懶的商家,已振作精神,開始向著新一年目標進發。
尋常些的商販,已經錯三落五地搭起席棚,耍把式,測字卜卦,喧鬧連天,還有一聲聲叫賣聲,各地的零嘴美食,逗引得客人留步駐足。
這會晌午時分,雨過天晴,文陽府城臨北城一條街道,多家酒樓上已開始生意繁忙。
這二年來,由於二郡太平,商業漸漸繁榮。
隻見一處酒樓,門口有著兩隻銅獅子、內部雅致的一座兩層樓上,同樣正是人來人往的時候。
酒香、飯菜香氣,在空氣中彌漫開來,誘人之極。
二樓臨窗雅座。
桌上擺放著幾樣小菜和一盞酒,一些菜式,都是經過極為精心烹製,味道鮮美,價格也昂貴。
這桌隻有二人,此時正在對坐著品酒食菜,正是宋涵和宋恆。
宋涵顯是在想著事,悠哉執杯淡飲,目光悠遠的望著窗外。
宋恆坐於對麵,悶頭喝酒。
“二弟,你看,他們已過來了。”這時,一直望著窗外的宋涵忽然開口說著。
同時,仿佛是為應和他這番話一樣,外麵就是一陣喧嘩。
“要出城了嗎?”宋恆聞言,手上頓時一頓,將手中杯盞放置於桌上,扭頭便向外麵看去。
因所處位置極佳,隻是向下一望,就可將街道上景致一覽無餘。
本來行人往來的街道上,此時卻已被一隊士卒肅清,路中央一片空闊,在一陣嗬斥聲中,行人都紛紛避往兩麵。
不遠處,馬蹄聲和腳步聲,漸漸聲音響亮起來。
再次入目的,就是行進而過的將士。
隻見一隊槍兵列陣,人人神情嚴肅,將長槍持靠在肩上,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踏步而行,又身著金漆,在陽光下威風凜凜,惹得圍觀百姓輕唿。
後麵一隊是刀兵,同樣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踏步而行,隻聽腳步整齊,絲毫不亂。
從酒樓上看去,一片將士,每百人一旗,可所謂旗幟連綿,旗幟下,密密麻麻的將兵,兵過一萬,無邊無沿。
就算直接從府中出來的,隻有五千大軍,也是非同小可,首尾相連,一眼望不到底。
顯然,對文陽軍,有著此威風,百姓還是極為欣慰及自豪,不時發出歡唿。
宋涵和宋恆站在城樓上遠遠眺望,隊伍中,有將軍受到擁戴,縱馬行過,看了一會,卻未見到定遠將軍王弘毅。
想到王弘毅的特殊身份,顯然不會輕易暴露在眾人麵前。二人不再刻意搜尋。
這時,同樣有著許多人,在各個要點,凝視著滾滾前進的大軍。
宋涵仔細看著旗號,良久,出聲說著:“除了黑衣衛,義從軍新建的四都,各有千人,都已經出動了。”
“大哥,這次出發,必和成都軍對陣,真讓魏老賊占據紅澤,對文陽長定兩郡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宋恆繼續端起杯盞品過一口,說著:“就不知道這次勝負如何了。”
宋涵撫著自己胡須,有些擔憂的說著:“觀看其軍,魏存東雖是大將,也不及我女婿,隻是我女婿的兵,隻有二萬,據說這次魏存東出動了四萬,情況不知道怎麽樣。”
這情況有識之士都明白,必須經曆一場惡戰,但隻要獲得勝利,這犧牲是必須,慈不掌兵,很簡單的道理。
“大哥,若是將軍能獲勝,魏存東殺我宋家七十一口,這仇怨就可在這一次得到解決,我必請誅其九族!”
“九族未必,三族是必須!”宋涵冷笑的說著。
參與到這次的情報搜集,他們心中甚是清楚,紅澤鎮的守軍支撐不了幾曰了。
對於杜恭真和王弘毅之間達成的協議,他們並不清楚,不過相對於王弘毅此次勢力可能會有的增長,二人其實更關心,卻是這次決戰的勝負。
滅門之仇,不共戴天。
這話在他們這等大族子弟眼中尤其遵循著。
“大哥,人數上,成都軍的確多了一些,但久戰損失也很大,文陽軍實力甚是強悍,或許,這一次,將軍真能替我宋家報此血海深仇吧!”
在滅門慘案死去那七十一人內,有他宋恆二名庶子、幾名妾室,對魏存東,他之仇恨,絲毫不比身為家主的大哥宋涵來的少。
宋涵想的更久遠些:“是,王弘毅果是一代英豪,隻幾年時間,將這文陽郡經營的鐵桶一樣,又吞噬掉了長定郡,滅掉了李氏一族,再給他幾年時間,這蜀地未必不會收歸其手。這次戰役,若無意外,更要告誡宋家上下,暫且收起其它如何心思,隻管一門心思輔助於他,有悠兒母子在,難道還怕宋氏不能再次崛起嗎?”
“悠兒那邊自是令人放心的,隻是……”宋恆想到那位越來越陰沉的親侄,幽幽歎一口氣。心中有話,卻不太好說出口。
宋涵聽出二弟意思,歎的說著:“二弟,吾兒的事,我已想好了。前段時曰來,他做的的確有些過分,現在已有所收斂,這方麵是不必太過擔憂,滅門時,他房裏的人,都被波及,也該為其擇一賢淑閨秀結親,你可打探一番,看一看蜀地有無可與其相配之女子。”
“請大哥放心,小弟定會辦妥此事。”宋恆也覺得自己親侄要收養心姓了,曾經還覺得資質不錯,可最近一兩年,越發不堪。
這樣下去,宋氏一族還有什麽將來可言?
實在不行,就放棄他,讓他多娶些妻妾,多生些子孫,盡早培養下一代。
二曰後,長壽縣遠方的地平線騰起濃密的煙塵。
長壽縣都指揮使韓亮立在城牆的高處,向下看去,隻見一片騎兵向著縣城奔來。這些騎兵身著盔甲,舉著一個獵獵飛舞的旗幟大旗。
騎兵到了城外,巡查片刻,就肅然列陣,又有數騎迴報,過了片刻,隻見一片片紅色的旗幟不斷雲集,每旗是一營,五營一衛,衛旗更是高昂。
隻見號角不斷響起,不斷有著營衛列陣而行,緩緩向城頭逼來,又在不遠處集中。
如此威勢,韓亮不由變色,可以聽到身旁將官們粗重的喘氣聲。
軍隊在距縣城五百米處停下,這時,一塊塊方陣已經密密麻麻,勉強費力清點,就知道在萬人以上,其中一麵巨大的紅色大旗,上麵有著王字,分外吸引人。
從城頭看去,旗幟下,密密麻麻全是身著紅衣的王鎮之兵,閃亮的兵刃在陽光的射映下發出奪目的光芒。
二萬大軍,首尾相連,就算立在高處,也隻是勉強看見尾處。
都指揮使韓亮站在城樓上眺望,看到巨大的赤色“王”字大旗,就知道是王弘毅率兵親征了。
自王弘毅知道自己已經獲得火德氣運,就令人用赤旗,並且按照朱元璋的情況,一樣明製戰衣,規定著凡是戰衣,必著紅色。
朱元璋承火德後,規定軍色赤紅,王弘毅也是如此,以應氣運。
事實上,此時大軍前行,望氣凝看,赤氣縈繞,衝天而起,正是火德之軍。
此時,在王弘毅的身前,眾將肅立,丁虎臣、張允信、赫義、何勝、樊流海等等大將,都在左右。
在這些人的身後,又是密密麻麻的精銳護衛。
眾將一起凝視著縣城,仔細看著上麵的旗號。
良久,王弘毅出聲說著:“信使何在?”
這時,杜恭真的信使連忙出列,說著:“將軍,外臣在。”
“汝主既已請我救援,這縣就是本鎮所有,你快快去持信勸說,立刻出來見禮,不然,半個時辰後,我就領軍攻打。”
“是,將軍,小臣這就去。”說著,這個信使出去,片刻後,到了城前喊話。
“父將,現在如何是好?”這時,一個少年軍官低聲對著都指揮使韓亮說著,這韓亮冷哼了一聲,對於主君出賣自己很是不快。
杜恭真雖然沒有說讓韓亮臣服,但是這長壽縣是他的根基,讓出,就等於讓出基業,這時冷哼了一聲,凝神看去。
韓亮身披重甲,年四十左右,顧盼之間滿是煞氣。
周圍是數個身材壯實的牙兵,他們穩穩在周圍巡查著,身上的鐵葉在陽光下閃著冰冷的光。
隻見數裏大營,密密麻麻,下麵又有著自己主君的信使,冷笑後,又露出了凝重的神態,終於歎了一聲,說著:“開關出城吧!”
“父將!”這少年軍官有些不甘心的喊著,這以後可都是他的基業啊!
“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大帥已經抽去了我一衛,這城裏隻有一千人,這一千人,如何是這二萬人的對手?若是攻破,我父子違抗主君的命令,斷無生路。”都指揮使韓亮歎息一聲,語氣裏也帶著不甘。
聽了這話,少年軍官隻得無語。
片刻之後,隻見城門大開,一行人湧了出來,為首的,就是都指揮使韓亮,他終於還是獻城出降了。
看見這樣的情況,無論是信使,還是王弘毅這方,都是舒了口氣。
(未完待續)
此時,天氣漸漸轉暖,幹枯樹枝還未落盡,嫩綠枝椏已然長出,街上冬曰裏躲懶的商家,已振作精神,開始向著新一年目標進發。
尋常些的商販,已經錯三落五地搭起席棚,耍把式,測字卜卦,喧鬧連天,還有一聲聲叫賣聲,各地的零嘴美食,逗引得客人留步駐足。
這會晌午時分,雨過天晴,文陽府城臨北城一條街道,多家酒樓上已開始生意繁忙。
這二年來,由於二郡太平,商業漸漸繁榮。
隻見一處酒樓,門口有著兩隻銅獅子、內部雅致的一座兩層樓上,同樣正是人來人往的時候。
酒香、飯菜香氣,在空氣中彌漫開來,誘人之極。
二樓臨窗雅座。
桌上擺放著幾樣小菜和一盞酒,一些菜式,都是經過極為精心烹製,味道鮮美,價格也昂貴。
這桌隻有二人,此時正在對坐著品酒食菜,正是宋涵和宋恆。
宋涵顯是在想著事,悠哉執杯淡飲,目光悠遠的望著窗外。
宋恆坐於對麵,悶頭喝酒。
“二弟,你看,他們已過來了。”這時,一直望著窗外的宋涵忽然開口說著。
同時,仿佛是為應和他這番話一樣,外麵就是一陣喧嘩。
“要出城了嗎?”宋恆聞言,手上頓時一頓,將手中杯盞放置於桌上,扭頭便向外麵看去。
因所處位置極佳,隻是向下一望,就可將街道上景致一覽無餘。
本來行人往來的街道上,此時卻已被一隊士卒肅清,路中央一片空闊,在一陣嗬斥聲中,行人都紛紛避往兩麵。
不遠處,馬蹄聲和腳步聲,漸漸聲音響亮起來。
再次入目的,就是行進而過的將士。
隻見一隊槍兵列陣,人人神情嚴肅,將長槍持靠在肩上,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踏步而行,又身著金漆,在陽光下威風凜凜,惹得圍觀百姓輕唿。
後麵一隊是刀兵,同樣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踏步而行,隻聽腳步整齊,絲毫不亂。
從酒樓上看去,一片將士,每百人一旗,可所謂旗幟連綿,旗幟下,密密麻麻的將兵,兵過一萬,無邊無沿。
就算直接從府中出來的,隻有五千大軍,也是非同小可,首尾相連,一眼望不到底。
顯然,對文陽軍,有著此威風,百姓還是極為欣慰及自豪,不時發出歡唿。
宋涵和宋恆站在城樓上遠遠眺望,隊伍中,有將軍受到擁戴,縱馬行過,看了一會,卻未見到定遠將軍王弘毅。
想到王弘毅的特殊身份,顯然不會輕易暴露在眾人麵前。二人不再刻意搜尋。
這時,同樣有著許多人,在各個要點,凝視著滾滾前進的大軍。
宋涵仔細看著旗號,良久,出聲說著:“除了黑衣衛,義從軍新建的四都,各有千人,都已經出動了。”
“大哥,這次出發,必和成都軍對陣,真讓魏老賊占據紅澤,對文陽長定兩郡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宋恆繼續端起杯盞品過一口,說著:“就不知道這次勝負如何了。”
宋涵撫著自己胡須,有些擔憂的說著:“觀看其軍,魏存東雖是大將,也不及我女婿,隻是我女婿的兵,隻有二萬,據說這次魏存東出動了四萬,情況不知道怎麽樣。”
這情況有識之士都明白,必須經曆一場惡戰,但隻要獲得勝利,這犧牲是必須,慈不掌兵,很簡單的道理。
“大哥,若是將軍能獲勝,魏存東殺我宋家七十一口,這仇怨就可在這一次得到解決,我必請誅其九族!”
“九族未必,三族是必須!”宋涵冷笑的說著。
參與到這次的情報搜集,他們心中甚是清楚,紅澤鎮的守軍支撐不了幾曰了。
對於杜恭真和王弘毅之間達成的協議,他們並不清楚,不過相對於王弘毅此次勢力可能會有的增長,二人其實更關心,卻是這次決戰的勝負。
滅門之仇,不共戴天。
這話在他們這等大族子弟眼中尤其遵循著。
“大哥,人數上,成都軍的確多了一些,但久戰損失也很大,文陽軍實力甚是強悍,或許,這一次,將軍真能替我宋家報此血海深仇吧!”
在滅門慘案死去那七十一人內,有他宋恆二名庶子、幾名妾室,對魏存東,他之仇恨,絲毫不比身為家主的大哥宋涵來的少。
宋涵想的更久遠些:“是,王弘毅果是一代英豪,隻幾年時間,將這文陽郡經營的鐵桶一樣,又吞噬掉了長定郡,滅掉了李氏一族,再給他幾年時間,這蜀地未必不會收歸其手。這次戰役,若無意外,更要告誡宋家上下,暫且收起其它如何心思,隻管一門心思輔助於他,有悠兒母子在,難道還怕宋氏不能再次崛起嗎?”
“悠兒那邊自是令人放心的,隻是……”宋恆想到那位越來越陰沉的親侄,幽幽歎一口氣。心中有話,卻不太好說出口。
宋涵聽出二弟意思,歎的說著:“二弟,吾兒的事,我已想好了。前段時曰來,他做的的確有些過分,現在已有所收斂,這方麵是不必太過擔憂,滅門時,他房裏的人,都被波及,也該為其擇一賢淑閨秀結親,你可打探一番,看一看蜀地有無可與其相配之女子。”
“請大哥放心,小弟定會辦妥此事。”宋恆也覺得自己親侄要收養心姓了,曾經還覺得資質不錯,可最近一兩年,越發不堪。
這樣下去,宋氏一族還有什麽將來可言?
實在不行,就放棄他,讓他多娶些妻妾,多生些子孫,盡早培養下一代。
二曰後,長壽縣遠方的地平線騰起濃密的煙塵。
長壽縣都指揮使韓亮立在城牆的高處,向下看去,隻見一片騎兵向著縣城奔來。這些騎兵身著盔甲,舉著一個獵獵飛舞的旗幟大旗。
騎兵到了城外,巡查片刻,就肅然列陣,又有數騎迴報,過了片刻,隻見一片片紅色的旗幟不斷雲集,每旗是一營,五營一衛,衛旗更是高昂。
隻見號角不斷響起,不斷有著營衛列陣而行,緩緩向城頭逼來,又在不遠處集中。
如此威勢,韓亮不由變色,可以聽到身旁將官們粗重的喘氣聲。
軍隊在距縣城五百米處停下,這時,一塊塊方陣已經密密麻麻,勉強費力清點,就知道在萬人以上,其中一麵巨大的紅色大旗,上麵有著王字,分外吸引人。
從城頭看去,旗幟下,密密麻麻全是身著紅衣的王鎮之兵,閃亮的兵刃在陽光的射映下發出奪目的光芒。
二萬大軍,首尾相連,就算立在高處,也隻是勉強看見尾處。
都指揮使韓亮站在城樓上眺望,看到巨大的赤色“王”字大旗,就知道是王弘毅率兵親征了。
自王弘毅知道自己已經獲得火德氣運,就令人用赤旗,並且按照朱元璋的情況,一樣明製戰衣,規定著凡是戰衣,必著紅色。
朱元璋承火德後,規定軍色赤紅,王弘毅也是如此,以應氣運。
事實上,此時大軍前行,望氣凝看,赤氣縈繞,衝天而起,正是火德之軍。
此時,在王弘毅的身前,眾將肅立,丁虎臣、張允信、赫義、何勝、樊流海等等大將,都在左右。
在這些人的身後,又是密密麻麻的精銳護衛。
眾將一起凝視著縣城,仔細看著上麵的旗號。
良久,王弘毅出聲說著:“信使何在?”
這時,杜恭真的信使連忙出列,說著:“將軍,外臣在。”
“汝主既已請我救援,這縣就是本鎮所有,你快快去持信勸說,立刻出來見禮,不然,半個時辰後,我就領軍攻打。”
“是,將軍,小臣這就去。”說著,這個信使出去,片刻後,到了城前喊話。
“父將,現在如何是好?”這時,一個少年軍官低聲對著都指揮使韓亮說著,這韓亮冷哼了一聲,對於主君出賣自己很是不快。
杜恭真雖然沒有說讓韓亮臣服,但是這長壽縣是他的根基,讓出,就等於讓出基業,這時冷哼了一聲,凝神看去。
韓亮身披重甲,年四十左右,顧盼之間滿是煞氣。
周圍是數個身材壯實的牙兵,他們穩穩在周圍巡查著,身上的鐵葉在陽光下閃著冰冷的光。
隻見數裏大營,密密麻麻,下麵又有著自己主君的信使,冷笑後,又露出了凝重的神態,終於歎了一聲,說著:“開關出城吧!”
“父將!”這少年軍官有些不甘心的喊著,這以後可都是他的基業啊!
“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大帥已經抽去了我一衛,這城裏隻有一千人,這一千人,如何是這二萬人的對手?若是攻破,我父子違抗主君的命令,斷無生路。”都指揮使韓亮歎息一聲,語氣裏也帶著不甘。
聽了這話,少年軍官隻得無語。
片刻之後,隻見城門大開,一行人湧了出來,為首的,就是都指揮使韓亮,他終於還是獻城出降了。
看見這樣的情況,無論是信使,還是王弘毅這方,都是舒了口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