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路之上,突然出現二十幾架馬車,車上都拉著沉重的貨物,緩緩而來,如此龐大的車隊,絕對是稀罕物。為首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商人,他騎在一匹青馬上麵,不時向四周望去,僅有的一隻眼睛閃爍著警惕的光。


    此人名叫衛學彥,他的父親和叔叔都是被蒙古人掠去的奴隸,後來張恪幾次進攻草原,將他們的家人都救了出來。由於年紀大了,衛學彥的父親沒法加入軍隊,他隻能在草原上經營牧場。


    靠著勤勞和汗水,收入越來越多,幾年時間就成了小康之家。這段時間也正是衛學彥從骨瘦如柴的少年變成青年的時間。


    他還記得第一個冬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烤肉,要知道在蒙古人的手下,他們連看的份兒都沒有。


    從那之後,衛學彥對義州兵就有了一種近乎崇拜的虔誠,終於仗著騎術過硬,在十八歲的時候,成為了一名騎兵。


    義州兵的騎兵可不同尋常,他們每個人至少要配置三匹戰馬,其中至少兩匹隨時都能拉出去參戰。


    而且每個騎兵還配置板甲,手銃,騎槍,馬刀,弓箭,匕首……光從這些裝備就能清楚看到騎兵要求隻嚴格。


    經過殘酷的訓練,衛學彥第一次參加戰鬥,就趕上了光複遼東,從遼陽一直打到了沈陽,短短的時間,一個菜鳥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戰士。他至少砍下了五顆建奴的人頭。戰功赫赫。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他會成為一名低級軍官,然後不斷擢升,如果幸運的話。或許會成為副將和參將。有機會獨當一麵,就有可能成為總兵,完成小兵的逆襲。


    不過老天不作美,衛學彥在最後一戰的時候,左眼被弓箭射中。變成了獨眼龍。他隻能離開軍隊,迴到了家中。


    那段日子簡直是衛學彥一生當中的噩夢,他突然覺得什麽都變成了黑色,喝酒撒潑,打罵妻子,甚至和父親叫嚷,長長氣得母親以淚洗麵。


    差不多兩個月時間,突然有人找到了他的家裏,說是王爺下令讓大家重迴軍營。


    從平遼公,變成了安東王。張恪位極人臣,可是他卻成了獨眼龍,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就是最殘酷的寫照!


    衛學彥的心裏並不平衡,可是出於軍人的本能,他帶著滿肚子的疑問,迴到了軍營。


    令他驚奇的是不光是他,相當多的老兵都聚集在一起,據說是安東王下了命令,要讓大家退伍。


    天可憐見。多少人都是在軍營混了大半輩子,什麽都不會,讓他們離開,還不如殺了他們。怨氣之大。簡直可以想象,麵對著他們,衛學彥甚至覺得自己不算太倒黴,至少他還年輕,還有希望。


    曆朝曆代,麵對百戰老兵都沒有什麽好辦法。要麽就是不停征戰,把他們消耗一空,要麽就是放在邊疆,屯田戍邊,還有就是杯酒釋兵權,總而言之,逃不過飛鳥盡良弓藏的命運,各種流言也在老兵中間傳播。


    大家都在猜測,張恪究竟要怎麽處置大家。


    在眾人都憂心忡忡的時候,有一群穿著長衫深衣的文人走進了軍營,以往老兵學習的是作戰技能,這一次他們則是要學習生存的本事。


    遼東缺少大量的底層官吏,這些老兵本來就有文化基礎,隻要願意,經過半年的學習,會寫公文,會計算,同統計,通過考試,就可以進入各級官府,充當小吏,由於是軍人出身,他們還享有優先的晉升權力。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當官,因此還有技能培訓課程,可以去軍民的作坊充當工人,也能夠維持生計。


    如果連工人都不想做,還可以在無人區分到土地,充當牧場主和農場主,隻要耕種十年,土地就歸他們所有。


    所有老兵弄清楚了張恪的安排之後,幾乎無人不落淚,這幫哪怕刀斧加身都不會皺眉的漢子,全都哭得稀裏嘩啦。


    他們終於明白了,王爺心裏記著大家夥,想著大家夥,隻要有王爺在,就不會讓大家吃虧。


    很快老兵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了各自不同的職業,接受不同的培訓。不光是要讓他們掌握技能,還要讓大家適應從軍人變成平民的過程,避免承受不住強烈的落差。畢竟就算在後世,很多退伍士兵也是大問題。


    正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算老兵之中,也有一些不安分的,衛學彥就是其中之一。對於張恪的安排他感動的五體投地,隻是心裏隱隱有個聲音告訴他,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琢磨,衛學彥和一些老兵越來越關注所謂的通識課程。


    在這些課程裏麵,有天文曆法,有海外風物,有各地的民情,還講解大航海的知識,介紹西方各國的情況,不時有傳教士過來,講述他們漂洋過海的經曆。


    瞬間衛學彥就被迷住了,他第一次知道大明隻是世界的一個角落,第一次知道茫茫的海洋有無數的商機,西洋人已經走在了東方的前麵,他們成為了海上的征服者……


    此時此刻,衛學彥終於明白了他要做的事情。


    沒等培訓結束,衛學彥就把通過軍工得來的田地賣掉,又從家裏借了二百兩銀子,然後在義州采購了一批刀劍,搭乘一艘商船,前往了朝鮮。


    張恪對於普通刀劍,長槍,弓箭一類的武器並不禁止,百姓可以隨意佩戴,一些獵戶,甚至靠近草原的住戶是可以購買火繩槍的,此舉也是為了提高民眾的尚武精神。


    衛學彥帶著第一批武器,到了朝鮮,出乎他的預料。朝鮮對這些格外推崇。


    大量的文武官員,甚至是讀書的士子都來購買。


    原因很簡單,他們知道義州兵消滅了窮兇極惡的建奴,已經把義州兵當成了天兵天將。天兵天將用的神兵利器,哪能不受推崇。就算是隨身佩戴也是好的。


    第一次貿易就迎來了出乎預料的成功,衛學彥足足賺了三千兩銀子,甚至比起老爹幾年辛苦積攢的家底兒還要多好幾倍!


    他倍受鼓舞,從此之後。穿梭在朝鮮和倭國之間,大肆買賣武器,從最初的冷兵器,發展到了後來,甚至出售火繩槍,還有一些火炮。


    難道他不擔心這麽幹會產生資敵的效果,會被請去喝茶嗎?衛學彥一點不擔心,事實上他們進行的軍火貿易後麵都是義州兵在支持。


    若是不然,他們也沒法弄到那麽多火器。


    大肆進行軍火貿易,其實是張恪吸取後世經驗的措施。


    有人擔心把武器賣出去。就會被別人偷學技術。不過張恪清楚,隻要有心,就算封鎖也沒有什麽作用。


    相反,把一些落後的武器拋售出去,換來豐厚的利潤,就能夠滋養軍工係統,生產出技術更先進的武器。


    而且軍火貿易還能左右一國的局勢,操控勢力的消長,絕對是一本萬利的好事情。最要緊的一點,張恪擁有自信。就算讓周邊的國家學,他們也僅能得到一點皮毛,根本構不成威脅。


    沒有幾年的時間,衛學彥不光積攢了上百萬兩的家產。而且還成了不少達官顯貴爭相巴結的對象。從朝鮮到倭國,還有草原部落,甚至他都把生意做到了林丹汗的頭上。


    隨著流寇勢力越來越大,他們也成為了衛學彥的大客戶。


    幾次流寇搶劫了城池之後,把府庫的銀子搬出來,一半發給了手下人。一半送到了衛學彥的手裏。


    想要武器嗎,想要糧食嗎,想要情報嗎,隻要有銀子,沒有做不到的。


    靠著先進的武器,流寇竟然打了好幾個勝仗,楊嗣昌苦心經營的十麵埋伏,天羅地網,竟然被打得七零八落,漏洞遍地,惹得崇禎對他越來越不滿。


    漸漸的,楊嗣昌手下的大將也看出了異樣,身為朝廷官軍,武器竟然比不上一群烏合之眾,簡直豈有此理!


    這時候,衛學彥又找上了他們,很簡單,想要武器嗎,隻要出銀子,保證能得到更好的。不少將領一想,他們固然沒法給所有部下都換上新裝備,但是光是給家丁換裝卻是足夠了。


    遼東的盔甲,刀劍,火銃,就連高大的混血戰馬也賣給了這些將領。隻是這種事情沒法公開戳破,大家隻能心照不宣,欺上不瞞下而已。


    衛學彥帶著車隊大搖大擺過了開封,向著洛陽進發。


    根據情報,在半個月之前,流寇的主力殺到了河南,包括高迎祥、李自成、羅汝才等等,一共十幾股之多。


    同時明軍的主力也在快速集中,楊嗣昌不光調集手下的精兵強將,甚至下令洪承疇從陝西南下,又從京城調出了一萬五千名京營士兵,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就在這種看似十分險惡的情況下,衛學彥趕到了河南,就在車隊距離洛陽還有幾十公裏的時候,一隊人馬突然衝了出來,把他們包圍起來。


    跟隨衛學彥的多半都是老兵出身,他們身經百戰,格外的兇悍,一路上殺了不知道多少毛賊,就算對方人數眾多,他們也不會害怕。


    “別忙。”


    衛學彥擺了擺手,衝著對麵的士兵高聲說道:“弟兄們,要是我認得不錯,你們是李自成李頭領的人馬吧,在下此來就是拜會李首領的,還請行個方便。”


    為首的人一看他們,忍不住輕蔑地笑道:“你們算什麽東西,也想拜見首領,怎麽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什麽德行!”


    他在這裏大放厥詞,衛學彥也不惱怒,他同樣笑道:“真不愧是流寇,李自成的手下換的也太快了,連我都不認識了!你們告訴李自成,他還想不想要武器了,若是不想,我這就把武器賣給賀人龍。”


    聽到這話,對麵的人忍不住一驚,有人急忙去報告李自成。沒多大一會兒,就見到李自成帶著手下的將領急匆匆趕了過來。離著老遠,就衝衛學彥大笑道:“衛老板,這些天我就在等你。今天早上聽到外麵有喜鵲叫,沒想到你就來了。”


    “說不定是烏鴉也沒準。”衛學彥跳下了戰馬,迎著李自成拱了拱手。


    “李首領,咱們還是開誠布公吧,聽說你們又要打大仗。我這裏有五百杆火銃,全都是新貨,外加上兩車彈藥,你來看看吧!”


    “好。”


    李自成邁著大步,到了車隊前麵,掀開了苫布,閃目看去,車上裝著一層稻草,撕開了稻草簾子,露出了黑黝黝的火銃。李自成抓起一杆,舉在手裏,愛惜的撫摸著,簡直比對待女人還要上心。


    “哎呦,衛老板,這火銃怎麽沒有火門,你是不是騙我啊?”


    “嗬嗬,李手裏,難道你不知道燧發槍嗎?”


    “難道這是燧發槍?”


    李自成激動地手一哆嗦,差點落在地上。他可是聽說過,義州兵早就裝備了不用火繩的槍支,最近一段日子,朝廷的軍隊也有了裝備。萬萬沒想到。衛學彥就給他送來了,真是及時雨啊!


    “衛老板,果然夠朋友,來人,把銀子送來。”


    一聲令下,一大幫壯漢七手八腳。把木箱抬了過來,打開一看,有兩大箱子細絲官銀,隻有另外一箱子,竟然有不少銀元,還有一些銀票。


    衛學彥掃了一眼,微微一笑:“李首領,你是在下見過最舍得買武器的義軍頭領,就衝這一點,貴部早晚會興旺發達的。”


    李自成得意一笑,用手摸了摸腦袋,說道:“衛老板,就指著這些東西活命,舍不得也不行。倒是我真羨慕衛老板,黑白通吃,手眼通天,真是了不起!”


    “嗬嗬,李首領客氣了,在下不過僥幸跟對了人而已。對了,我想告訴頭領一件事,從此之後,我就不親自送武器了,而且買賣武器也不用銀子了。”


    李自成頓時一驚,他的部下可都靠著衛學彥的武器呢!


    “衛老板,你怎麽不幹了,難道銀子不夠?”


    “當然不是。”衛學彥笑道:“實不相瞞,我往後要把精力放在海外,至於武器銷售會有人繼續做,隻是我們不要現銀,要的是青壯勞力。”


    衛學彥沒有多說,可是李自成也明白了一些,對他來說,隻要還能買到武器就行,至於壯丁嗎,他手上最不值錢的就是人!


    “哈哈哈,衛老板,既然如此,我就提前祝賀你財源廣進。”


    衛學彥拱拱手,笑道:“借首領吉言,正好我剛剛得到了消息,開封城中隻有一萬三千多人,首領可以速取。”


    “多謝相告!”


    ……


    “快看,出來了,出來了!”


    軍醫院之中,無數醫生都圍在外麵,伸長了脖子,向裏麵巴望著。在眾人的中間,有個老者麵無表情地盯著,在他的對麵坐著一個年輕的漢子,在他的胳膊上插著一根針頭,順著針頭連接著一根長長的管子,延伸到一個幹淨的玻璃瓶之中。


    隻見鮮紅的血液順著針頭湧出,沿著長長的管子,緩緩流到了玻璃瓶之中。沒有多大一會兒,瓶子裏就差不多有了三分之一。


    而坐在對麵的漢子手臂不停的顫抖,額頭冒出了汗水,咬著牙硬撐著。


    這時候老者站起來來,按住他的胳膊,迅速將針頭抽出,用一塊酒精棉按住了傷口。


    年輕人傻愣愣問道:“吳神醫,我什麽時候死啊?”


    “死?再過幾十年吧,誰說得準!”


    年輕人霎時間把嘴巴張得老大,不敢置信地問道:“吳神醫,我被抽了這麽多血,難道不會死?”


    “才這麽一點死不了,要是抽滿一瓶子可就不好說了。”吳有性笑道:“迴去多喝點紅糖水,吃點紅皮雞蛋,好好補補身體,有個三五天就行了。”


    “哎哎哎,多謝神醫,多謝神醫!”


    年輕人千恩萬謝地走了,吳有性麵對著麵前暗紅色的鮮血,嘴角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終於成功了!


    這些年的時間,吳有性建立起完善的解剖學,對於人體的理解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尤其是處理大量的傷員,他非常清楚很多人都是失血過多才死的。


    如果能把健康人的血液注入到傷員的體內,就能挽迴生命。吳有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弄清楚血液之間大體上分為四個種類,隻有輸入同樣的血型才能救命,不然隻會殺人。


    可是擺在吳有性麵前的課題依舊嚴峻,那就是如何快速輸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不論鐵製品,還是玻璃製品,都不方便。


    就在這時候,從巴達維亞傳來了消息,明汝新在荷蘭人的狀元發現了橡膠樹,並且帶迴了十幾桶橡膠。


    這個消息傳到了張恪耳朵裏,他簡直有些不敢置信。按照道理橡膠應該還在南美洲,曆史上也沒聽說荷蘭人發現過橡膠樹?


    不過轉念一想,張恪也明白了,荷蘭人到處進行商貿,探險家們從美洲弄到一點橡膠樹並不奇怪。隻是他們還不懂橡膠的真正用途,也就給埋沒了。


    他們不懂沒關係,可是張恪懂啊!


    有了橡膠這種材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跨越,首先醫療器具可以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多受傷的士兵能得到救治。其次,他已經著手研製蒸汽機,雖然蒸汽機原理並不複雜,張恪手下的能工巧匠已經造出了原型。


    不過很可惜,此時的蒸汽機隻能擺在那裏,道理很簡單,體積太過龐大,加上密封差,功率低,沒什麽使用價值。


    這就仿佛是饑餓的人,麵對著一桌子酒席,卻沒法下嘴,滋味別提多難受了。


    可是有了橡膠之後,一切都變了,有了橡膠,蒸汽機就能做的更小,功率更高。要不了多久,甚至能造出原始的火車,造出蒸汽鐵甲艦。


    哪怕需要十年二十年,張恪都等得起,隻要進入了工業時代,憑著中華的天賦,絕對是君臨天下!


    “橡膠,無論如何,也要多種橡膠樹,弄到更多的橡膠!”說起來容易,可是橡膠生長條件嚴格,怕是隻有在南洋才能種植,可誰又願意接下這個擔子呢!


    那些養尊處優的豪商,讓他織布燒瓷器沒問題,可是去海外受苦,他們未必有這個決心。偏偏組織種植園,不懂商業的又不成,張恪搜腸刮肚,卻怎麽也找不到合適人選。


    “王爺,拍賣台灣的田產差不多了,衛學彥出錢最多,一口氣拍了一百萬畝,真是好大的氣魄。”


    張恪眼前突然一亮,自己要找的人選來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遼東釘子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遼東釘子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