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當然不怕,倒是凍著老師,就是弟不孝了!”
“嗬嗬,冷點好,冷點腦筋清醒!”洪敷敎臉色一變,驟然嚴肅起來,他盯著張恪,咬著牙說道:“永貞,其實你不該來京城的。”
何止是洪敷敎,張恪身邊多少人都這麽說。憑著的實力和張恪的威望,守著遼東,誰也沒本事把他調城,完全可以做一個土皇帝,逍自在,何必來京城冒險!
可是張恪也有苦難言,他清楚那位崇禎皇帝的德行,一旦他即位,雙方勢必嚴重衝突。偏偏張恪還沒有做好接管帝國的準備。
遼東移民沒有完成,東南的市舶司剛剛開辟,資本的力量剛剛萌發,遠遠不是千年傳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大明的還能維持,老姓對皇帝尚存一絲希望。
無論怎麽看,都沒到取而代之的地步。
不管有多少危險,張恪都要來京城,參與皇權的交替,爭取寶貴的時間。
這些話別說麵對老師,就算對著家人,張恪也沒法說得出口,他隻能深深埋在心▲∧裏。洪敷敎看著張恪有些為難,隻當他心中矛盾。
“永貞,為師不是想讓你造反,可也不想你落入危險之中。好在聖上沒有急著動手,看樣暫時沒有危險,咱們正好仔細推演一下朝局,看看下一步該怎麽辦。”
張恪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問題多,因此笑道:“弟正要討教老師的高見!”
洪敷敎在京城多年,把武官看了個透。而且有張恪這麽個弟,他安枕無憂,絲毫不用擔心前程。老先生把功夫都用在了琢磨人心上麵。
第一個要研究透的就是天啟,洪敷敎給天啟四個字評語:大智若愚!
天啟和他的父親光宗朱常洛在即位之前,處境都非常艱難,能夠拿到皇位,全都靠著清流的鼎力支持。
等到當了皇帝,這對父都大力提拔過東林黨的清流。可是漸漸地天啟發現清流不清,相反,還是濁流,是一群利欲熏心,一門心思爭權奪利的小人!
而且他們的黨同伐異。甚至威脅到了社稷。
為此天啟毫不猶豫放出了兩個人,在中樞,利用魏忠賢的廠衛特務,壓製東林。在遼東則是重用張恪,提升武人地位。
目前看來,這兩個人都用對了,魏忠賢清除東林黨之後,任用大批幹吏,雖然不夠清廉。但是至少能去做事,保證朝廷機器正常運轉。
至於張恪,更是掃平了遼東,平定心腹大患。讓邊疆恢複安寧。
如果天啟身體健康,或許這會成為一段君臣佳話。壞就壞在當一切變好,天啟的身體卻完蛋了。
年輕的皇帝不得不為了後事考慮。
洪敷敎笑道:“以老夫來看,聖上對你和魏忠賢都有著不信任。因為你們兩個都強,超出了新君控製的限,因此為了大明。最好就是將你們一起除去,可是聖上卻沒有這個能力了!”
“老師高見,既然不能除去,性就繼續留著,讓兩個人相互製約,保證大明千秋萬代。”
洪敷敎點點頭,可是又搖搖頭。
“陛下想的很不錯,隻是他畢竟還隻有二十二歲,年輕人最容易犯的就是一廂情願的錯誤,他這個設想有兩個致命缺陷。”
張恪一聽,來了興趣,凝神聽著。
“第一,他錯估了魏忠賢,魏忠賢的強大,是建立在皇帝的絕對信任上,至於本身的能力,魏忠賢隻算是中人之姿:第二嘛,他錯看了新君,不出意外,天無後,繼承皇位的應該是信王朱由檢,信王這個人我見過,雖然名聲不差,可是他身邊聚攏了大量的清流,耳濡目染之下,他既討厭宦官,也討厭武夫。若是他掌權,斷然不會允許你和魏忠賢相互製約,他隻會急不可耐地動手。”
張恪哈哈一笑:“老師所見高明,要弟說,還有一個漏洞,就是他低估了我手上的力量!”
這可不是張恪吹牛皮,他對義州兵的控製自不必說,光是他和東南大戶之間,甚至包括晉商之間,都有著綿密的關係。
再加上手握船隊,銀行,掌控海外貿易的暴利,有一大票人死心塌地支持著張恪,這些人手眼通天,力量驚人。扯旗造反未必能行,但是弄死個小皇帝還是不成問題的。
張恪想到這裏,悚然而驚。
“老師,弟有一點疑惑,按理說聖上二十出頭,身體應該很不錯,為何會每況愈下,莫不是有人……”
吸!
洪敷敎臉色霎時間大變,的確天啟病的奇怪。
“永貞,你是說有人暗害皇上?”
“深宮之中,什麽事情都有可能。像先帝服了紅丸,立刻喪命,鬧得天翻地覆。可是如果用慢性毒藥,一點點戕害陛下身體,可就隱蔽多了。”
對於張恪的推論,洪敷敎眯縫著眼睛,仔細想了許久。
“永貞,此事或許有,也或許沒有。不過為師以為,倒是可以拿來做章。”洪敷敎說道:“我會安排人手調查,一旦查出蛛絲馬跡,暗害皇帝那可是天大的罪責,誰也逃不掉!”
有了罪證,就師出有名。張恪眼下最需要的就是這個,他握著大軍,不怕來硬的,就怕沒有借口,因此笑道:“老師,弟還要養病,就要辛苦您了!”
洪敷敎頓時笑罵道:“你小身體比牛還壯,少和為師裝蒜。”
“弟當然不敢和您老裝蒜,隻是弟要和那些人裝蒜。”張恪笑道。
洪敷敎撚須大笑,十分開懷,說道:“永貞,查有無暗害陛下之人,隻是防守而已。你領兵多年,肯定知道光靠防守。是打不贏戰爭的。”
“恩師的意思是?”
“還要進攻。”
“從哪裏下手?”
“就從京營!”洪敷敎笑道:“改朝換代,沒有兵權可不行,京營雖然廢物,但是好歹有十多萬人,捏住了京營,手上的籌碼就多了。”
……
張恪和洪敷敎談了大半夜,把一切要注意的都談過了。張恪對京中的局勢也了然於心,送走了老師之後,張恪並沒有急著動作,而是老老實實泡病號。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離著年關也越來越近。這個冬天還算是熱鬧,先是遼東,接著午門獻俘,又冊封張恪為,熱鬧一個接著一個。
朝廷為了慶祝勝利,下令大赦天下,減免賦稅徭役,老姓能喘口氣。大家都說這是安東王帶來的福氣,不出意外。光複遼黨的戲碼又成了戲台的豬腳,大有唱著過年的架勢。
除了張恪之外,還有幾項重要的任命,崔呈秀以閣老的身份。出任遼東經略,被任命為遼東巡撫兼任左布政使,李之藻出任右布政使,楊廷筠出任按察使。張海川因為擒獲多爾袞有功。破格授予遼國公的爵位,署理遼東大都督。
這套班用的還是張恪的舊人,可是明顯按照內地省份。設置了司,隻等水到渠成,就進一步分化張恪的權力。對此安東王沒有一絲的反應,完全逆來順受,老實養病,讓所有人思不得其解。
很快大家夥就不關心張恪了,原因很簡單,到了年關,朝廷發不出俸祿了!
都說當官發財,可是京裏大大小小的官吏也不都是肥的流油。比如都察院的禦史,六科廊的給事中,還有翰林院,國監,詹事府等等清水衙門,一年到頭,得不到多少孝敬,官就指著一點俸祿過日。
前幾年,欠俸是常事,最近兩年,魏忠賢秉政,老魏還算不錯,最少也會發八成的俸祿。
九千歲說的明白,官員俸祿本來就不夠,若是拖欠,等於是逼著他們去貪汙,與其讓他們禍害老姓,倒不如把俸祿發齊了。
老魏還算明白人!
臘月二十,又是官發俸祿的時候,大家早早等在了儲濟倉前麵。頂著凜冽的寒風,終於開始發放俸祿了。
大家樂嗬嗬接過東西,仔細一看,全都傻眼了。
上至六部九卿,下至末小吏,全都一視同仁,升陳米,兩鬥花椒,一千貫寶鈔……
轟!
頓時所有人都炸鍋了,沒有銀,沒有絲綢布匹,難道讓大家夥喝西北風嗎!
官鼓噪,戶部的官員一個頭兩個大,隻能出來解釋。因為光複遼東,要犒賞有功將士,銀和布匹都撥到了遼東,隻能委屈在京的官員忍耐一下,明年一切都會好的……
這番說辭下來,不少官員都冷靜下來,一想到那位剛剛晉封的安東王,都不免心虛。
就在此時,有個給事中站了出來,冷笑道:“扯你娘的臊!安東王給陛下上了折,犒賞軍,獎掖有功,安頓退伍老兵,這些銀都從裏麵出。至於朝廷的賞賜,隻有一萬兩白銀和匹絲綢細布。何來把東西都給了遼東之說,我看是有人給貪汙了!”
一塊石頭落到了廁所,激起了公憤!
這些京官們把給的東西全都扔在了地上,分頭跑迴衙門,仔細查看公。
果然按照所說,根本沒有給遼東。大家仔細一查,總算是找到了毛病,朝廷的確撥付了大量的犒賞軍的銀,隻是沒有落到遼東,而是到了京營和九邊其餘諸鎮!
看到這裏,官都炸廟了!
好啊,給遼東我們沒說的,竟然給了京營,他們幹了什麽?
“年兄,年弟,別客氣了,大家彈劾朱純臣,讓他知道我們的厲害!”(未完待續。。)
“嗬嗬,冷點好,冷點腦筋清醒!”洪敷敎臉色一變,驟然嚴肅起來,他盯著張恪,咬著牙說道:“永貞,其實你不該來京城的。”
何止是洪敷敎,張恪身邊多少人都這麽說。憑著的實力和張恪的威望,守著遼東,誰也沒本事把他調城,完全可以做一個土皇帝,逍自在,何必來京城冒險!
可是張恪也有苦難言,他清楚那位崇禎皇帝的德行,一旦他即位,雙方勢必嚴重衝突。偏偏張恪還沒有做好接管帝國的準備。
遼東移民沒有完成,東南的市舶司剛剛開辟,資本的力量剛剛萌發,遠遠不是千年傳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大明的還能維持,老姓對皇帝尚存一絲希望。
無論怎麽看,都沒到取而代之的地步。
不管有多少危險,張恪都要來京城,參與皇權的交替,爭取寶貴的時間。
這些話別說麵對老師,就算對著家人,張恪也沒法說得出口,他隻能深深埋在心▲∧裏。洪敷敎看著張恪有些為難,隻當他心中矛盾。
“永貞,為師不是想讓你造反,可也不想你落入危險之中。好在聖上沒有急著動手,看樣暫時沒有危險,咱們正好仔細推演一下朝局,看看下一步該怎麽辦。”
張恪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問題多,因此笑道:“弟正要討教老師的高見!”
洪敷敎在京城多年,把武官看了個透。而且有張恪這麽個弟,他安枕無憂,絲毫不用擔心前程。老先生把功夫都用在了琢磨人心上麵。
第一個要研究透的就是天啟,洪敷敎給天啟四個字評語:大智若愚!
天啟和他的父親光宗朱常洛在即位之前,處境都非常艱難,能夠拿到皇位,全都靠著清流的鼎力支持。
等到當了皇帝,這對父都大力提拔過東林黨的清流。可是漸漸地天啟發現清流不清,相反,還是濁流,是一群利欲熏心,一門心思爭權奪利的小人!
而且他們的黨同伐異。甚至威脅到了社稷。
為此天啟毫不猶豫放出了兩個人,在中樞,利用魏忠賢的廠衛特務,壓製東林。在遼東則是重用張恪,提升武人地位。
目前看來,這兩個人都用對了,魏忠賢清除東林黨之後,任用大批幹吏,雖然不夠清廉。但是至少能去做事,保證朝廷機器正常運轉。
至於張恪,更是掃平了遼東,平定心腹大患。讓邊疆恢複安寧。
如果天啟身體健康,或許這會成為一段君臣佳話。壞就壞在當一切變好,天啟的身體卻完蛋了。
年輕的皇帝不得不為了後事考慮。
洪敷敎笑道:“以老夫來看,聖上對你和魏忠賢都有著不信任。因為你們兩個都強,超出了新君控製的限,因此為了大明。最好就是將你們一起除去,可是聖上卻沒有這個能力了!”
“老師高見,既然不能除去,性就繼續留著,讓兩個人相互製約,保證大明千秋萬代。”
洪敷敎點點頭,可是又搖搖頭。
“陛下想的很不錯,隻是他畢竟還隻有二十二歲,年輕人最容易犯的就是一廂情願的錯誤,他這個設想有兩個致命缺陷。”
張恪一聽,來了興趣,凝神聽著。
“第一,他錯估了魏忠賢,魏忠賢的強大,是建立在皇帝的絕對信任上,至於本身的能力,魏忠賢隻算是中人之姿:第二嘛,他錯看了新君,不出意外,天無後,繼承皇位的應該是信王朱由檢,信王這個人我見過,雖然名聲不差,可是他身邊聚攏了大量的清流,耳濡目染之下,他既討厭宦官,也討厭武夫。若是他掌權,斷然不會允許你和魏忠賢相互製約,他隻會急不可耐地動手。”
張恪哈哈一笑:“老師所見高明,要弟說,還有一個漏洞,就是他低估了我手上的力量!”
這可不是張恪吹牛皮,他對義州兵的控製自不必說,光是他和東南大戶之間,甚至包括晉商之間,都有著綿密的關係。
再加上手握船隊,銀行,掌控海外貿易的暴利,有一大票人死心塌地支持著張恪,這些人手眼通天,力量驚人。扯旗造反未必能行,但是弄死個小皇帝還是不成問題的。
張恪想到這裏,悚然而驚。
“老師,弟有一點疑惑,按理說聖上二十出頭,身體應該很不錯,為何會每況愈下,莫不是有人……”
吸!
洪敷敎臉色霎時間大變,的確天啟病的奇怪。
“永貞,你是說有人暗害皇上?”
“深宮之中,什麽事情都有可能。像先帝服了紅丸,立刻喪命,鬧得天翻地覆。可是如果用慢性毒藥,一點點戕害陛下身體,可就隱蔽多了。”
對於張恪的推論,洪敷敎眯縫著眼睛,仔細想了許久。
“永貞,此事或許有,也或許沒有。不過為師以為,倒是可以拿來做章。”洪敷敎說道:“我會安排人手調查,一旦查出蛛絲馬跡,暗害皇帝那可是天大的罪責,誰也逃不掉!”
有了罪證,就師出有名。張恪眼下最需要的就是這個,他握著大軍,不怕來硬的,就怕沒有借口,因此笑道:“老師,弟還要養病,就要辛苦您了!”
洪敷敎頓時笑罵道:“你小身體比牛還壯,少和為師裝蒜。”
“弟當然不敢和您老裝蒜,隻是弟要和那些人裝蒜。”張恪笑道。
洪敷敎撚須大笑,十分開懷,說道:“永貞,查有無暗害陛下之人,隻是防守而已。你領兵多年,肯定知道光靠防守。是打不贏戰爭的。”
“恩師的意思是?”
“還要進攻。”
“從哪裏下手?”
“就從京營!”洪敷敎笑道:“改朝換代,沒有兵權可不行,京營雖然廢物,但是好歹有十多萬人,捏住了京營,手上的籌碼就多了。”
……
張恪和洪敷敎談了大半夜,把一切要注意的都談過了。張恪對京中的局勢也了然於心,送走了老師之後,張恪並沒有急著動作,而是老老實實泡病號。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離著年關也越來越近。這個冬天還算是熱鬧,先是遼東,接著午門獻俘,又冊封張恪為,熱鬧一個接著一個。
朝廷為了慶祝勝利,下令大赦天下,減免賦稅徭役,老姓能喘口氣。大家都說這是安東王帶來的福氣,不出意外。光複遼黨的戲碼又成了戲台的豬腳,大有唱著過年的架勢。
除了張恪之外,還有幾項重要的任命,崔呈秀以閣老的身份。出任遼東經略,被任命為遼東巡撫兼任左布政使,李之藻出任右布政使,楊廷筠出任按察使。張海川因為擒獲多爾袞有功。破格授予遼國公的爵位,署理遼東大都督。
這套班用的還是張恪的舊人,可是明顯按照內地省份。設置了司,隻等水到渠成,就進一步分化張恪的權力。對此安東王沒有一絲的反應,完全逆來順受,老實養病,讓所有人思不得其解。
很快大家夥就不關心張恪了,原因很簡單,到了年關,朝廷發不出俸祿了!
都說當官發財,可是京裏大大小小的官吏也不都是肥的流油。比如都察院的禦史,六科廊的給事中,還有翰林院,國監,詹事府等等清水衙門,一年到頭,得不到多少孝敬,官就指著一點俸祿過日。
前幾年,欠俸是常事,最近兩年,魏忠賢秉政,老魏還算不錯,最少也會發八成的俸祿。
九千歲說的明白,官員俸祿本來就不夠,若是拖欠,等於是逼著他們去貪汙,與其讓他們禍害老姓,倒不如把俸祿發齊了。
老魏還算明白人!
臘月二十,又是官發俸祿的時候,大家早早等在了儲濟倉前麵。頂著凜冽的寒風,終於開始發放俸祿了。
大家樂嗬嗬接過東西,仔細一看,全都傻眼了。
上至六部九卿,下至末小吏,全都一視同仁,升陳米,兩鬥花椒,一千貫寶鈔……
轟!
頓時所有人都炸鍋了,沒有銀,沒有絲綢布匹,難道讓大家夥喝西北風嗎!
官鼓噪,戶部的官員一個頭兩個大,隻能出來解釋。因為光複遼東,要犒賞有功將士,銀和布匹都撥到了遼東,隻能委屈在京的官員忍耐一下,明年一切都會好的……
這番說辭下來,不少官員都冷靜下來,一想到那位剛剛晉封的安東王,都不免心虛。
就在此時,有個給事中站了出來,冷笑道:“扯你娘的臊!安東王給陛下上了折,犒賞軍,獎掖有功,安頓退伍老兵,這些銀都從裏麵出。至於朝廷的賞賜,隻有一萬兩白銀和匹絲綢細布。何來把東西都給了遼東之說,我看是有人給貪汙了!”
一塊石頭落到了廁所,激起了公憤!
這些京官們把給的東西全都扔在了地上,分頭跑迴衙門,仔細查看公。
果然按照所說,根本沒有給遼東。大家仔細一查,總算是找到了毛病,朝廷的確撥付了大量的犒賞軍的銀,隻是沒有落到遼東,而是到了京營和九邊其餘諸鎮!
看到這裏,官都炸廟了!
好啊,給遼東我們沒說的,竟然給了京營,他們幹了什麽?
“年兄,年弟,別客氣了,大家彈劾朱純臣,讓他知道我們的厲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