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道聽途說,隔了一層帷幄看不清事實真相的圈外人不同,jessica自然不會認為泫雅真的就是個處處針對函數的壞心眼女idol。
實際上,函數組合裏還真有一位成員,與泫雅的關係堪稱莫逆之交,那就是amber。
amber是函數裏的“外交擔當”,要論圈內親故的人脈數量,另外四位捆在一塊都未必能比她強。
她和泫雅同為“92line”,是同歲親故。就在函數出道的那個月,4minute的《muzik》在sbs電視台的《人氣歌謠》節目裏拿到了第一個“一位”,當時站在泫雅側後方的amber,第一時間就抱住了泫雅向其表示祝賀。
同為行程繁忙的藝人,兩人還經常會抽出時間來私下見麵聚會,關係頗不一般。
若是泫雅真的處心積慮地要針對函數,amber怎可能和她保持親故關係?
隻能說,那兩次“風波”,一部分的原因確實是誤會,另一部分的原因則是因為泫雅本人的性格直率,容易招惹是非。
jessica自己都是少時的“anti女王”,所以對於泫雅的情況,比別人還更多了幾分了解與體諒。
當然,這隻是就事論事的角度,如果站在競爭“一位”的立場上,那麽舞台上的4minute,毫無疑問地便是自妹妹那個組合這次迴歸最危險的敵人之一。
女團複蘇時代,第一個登頂霸主之位的,可是jyp公司的wondergirls。
自從少女時代成功逆襲以後,jyp公司的社長樸振英就一直在考慮,自己是怎樣在形勢占優的前提下輸掉這一局的,又應該如何扳迴局麵。
就像當初港島娛樂圈不少天王、影帝級的藝人都向往好萊塢一樣,韓國人往往也都有一個美國夢,總認為能在美國出道的藝人才是最頂級的藝人。
樸振英就是其中一員,所以當wondergirls的複古三部曲席卷韓國之後,他便輕率地做出了讓這幾位女孩的發展重心轉向大洋彼岸的決定。
這才給了當時還處於蟄伏階段的少女時代一個一飛衝天的機會。
假若wondergirls當時沒有把發展重心轉向美國,而是繼續在韓國歌謠界發力的話,少女時代還能不能成功登頂,或許都是猶未可知的事情。就算她們最終還是問鼎女團霸主之位,但難免要與處於較為有利的衛冕姿態的wondergirls產生激烈的碰撞。
又或者今日韓國歌謠界的女團格局,也不會是少女時代一家獨大的形勢,而是像男團的格局那樣,群雄並立,並沒有哪一家占據了絕對優勢。
然則事情既已發生,再考慮這些可能性已經毫無意義。
不像jyp公司這位後來者那樣,帶著或多或少暴發戶的輕浮氣質,底蘊深厚s.m.公司顯然不會犯下隨隨便便就忽視本土市場的錯誤。
就算少時最近也在向日本市場進軍,那也是迷你一輯《gee》九連冠之後,還用了迷你二輯《說出你的願望》,正規二輯《oh!》,迷你三輯《hoot》連續三次迴歸來鞏固本土地位,這才開始小心翼翼地把觸角伸向一海之隔的日本。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撼動少時在韓國歌謠界的地位,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樸振英反複琢磨了很久,最後決定采用集中資源力推組合重點成員的“捷徑”,來打破現有的狀況——我或許沒辦法讓新出道的組合一下子就達到能與少女時代旗鼓相當的程度,但是集中力量來打造出一位能與少女時代成員人氣相當的idol,總不是太大的問題吧?
思念團(missa)就是實驗這個策略的產物,而那位幸運的“重點成員”,則正是借助於連續劇《dreamhigh》而嶄露頭角,被譽為“國民初戀”的秀智。
雖然洪勝成因為與樸振英理念不合而從jyp公司出走,可對於樸振英已經取得驗證成果的策略,他也不會故意抵觸或者視而不見。
這套打造重點成員的策略,同樣也被繼承到cube公司的發展戰略裏,相應的產物,便是4minute和泫雅。
作為前女團霸主wondergirls的曾經一員,在4minute出道前,泫雅就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知名度和人氣。
而且她的舞蹈實力,就算在所有現役女團成員裏,也算是排得上號的頂尖角色。
就算與少時的“舞後”孝淵相比,她倆最多也隻能算是各擅勝場,而不是一方能占據到絕對優勢——孝淵更善於男性向的舞蹈,無論是機械舞、爵士舞還是拉丁舞,都是可以和男性舞者相媲美的程度,在女團成員中能做到這一點的絕對是鳳毛麟角;至於泫雅麽,她的舞蹈可以說是另一個極端,如果說孝淵擅長歐美範兒的“男性舞”的話,泫雅的專長則是“女性舞”,也是k-pop舞蹈風格的典範,被稱唿“大韓民國的舞蹈機器”,“最會跳舞的女藝人”……
有了這兩點作為基礎,再加上公司各種資源傾斜,泫雅二次出道以後上升勢頭驚人,不過半年時間便以solo身份發行了首張個人單曲《change》,並獲得了當年“亞洲模特盛典”的人氣歌手獎——順便說一聲,這首歌的feet,同樣也是身後那位龍俊亨xi。
由此可見,這種戰術確實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對於“如何在短期內快速打造出一位人氣idol”這個目標很有效果——某種程度上,秀智現在確實是能與少時成員平均水準相匹敵的同級別idol,泫雅或許稍微弱一些,但也不會落下太遠。
隻不過,凡事有得必有失,除了這兩位之外,missa和4minute這兩個女團的其他成員無論是知名度還是人氣,根本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就像missa被公眾戲稱為“秀智和她的小夥伴”一樣,4minute同樣也有“泫雅和她的伴舞團”的說法。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就算像s.m.公司那樣,挖空心思讓少時九位成員規劃出各自側重不同的發展路線,都不能保證每位少時成員都能彼此滿意。
更何況操作手法比s.m.公司更激進得多的jyp公司和cube公司?
當然,如果能讓其他成員看到未來的希望,短期內忍受這種不公平的區別對待或許還有可能。
可如果拿這套策略當做理所當然的長期規劃,團隊未來不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才叫奇怪。(未完待續。)
實際上,函數組合裏還真有一位成員,與泫雅的關係堪稱莫逆之交,那就是amber。
amber是函數裏的“外交擔當”,要論圈內親故的人脈數量,另外四位捆在一塊都未必能比她強。
她和泫雅同為“92line”,是同歲親故。就在函數出道的那個月,4minute的《muzik》在sbs電視台的《人氣歌謠》節目裏拿到了第一個“一位”,當時站在泫雅側後方的amber,第一時間就抱住了泫雅向其表示祝賀。
同為行程繁忙的藝人,兩人還經常會抽出時間來私下見麵聚會,關係頗不一般。
若是泫雅真的處心積慮地要針對函數,amber怎可能和她保持親故關係?
隻能說,那兩次“風波”,一部分的原因確實是誤會,另一部分的原因則是因為泫雅本人的性格直率,容易招惹是非。
jessica自己都是少時的“anti女王”,所以對於泫雅的情況,比別人還更多了幾分了解與體諒。
當然,這隻是就事論事的角度,如果站在競爭“一位”的立場上,那麽舞台上的4minute,毫無疑問地便是自妹妹那個組合這次迴歸最危險的敵人之一。
女團複蘇時代,第一個登頂霸主之位的,可是jyp公司的wondergirls。
自從少女時代成功逆襲以後,jyp公司的社長樸振英就一直在考慮,自己是怎樣在形勢占優的前提下輸掉這一局的,又應該如何扳迴局麵。
就像當初港島娛樂圈不少天王、影帝級的藝人都向往好萊塢一樣,韓國人往往也都有一個美國夢,總認為能在美國出道的藝人才是最頂級的藝人。
樸振英就是其中一員,所以當wondergirls的複古三部曲席卷韓國之後,他便輕率地做出了讓這幾位女孩的發展重心轉向大洋彼岸的決定。
這才給了當時還處於蟄伏階段的少女時代一個一飛衝天的機會。
假若wondergirls當時沒有把發展重心轉向美國,而是繼續在韓國歌謠界發力的話,少女時代還能不能成功登頂,或許都是猶未可知的事情。就算她們最終還是問鼎女團霸主之位,但難免要與處於較為有利的衛冕姿態的wondergirls產生激烈的碰撞。
又或者今日韓國歌謠界的女團格局,也不會是少女時代一家獨大的形勢,而是像男團的格局那樣,群雄並立,並沒有哪一家占據了絕對優勢。
然則事情既已發生,再考慮這些可能性已經毫無意義。
不像jyp公司這位後來者那樣,帶著或多或少暴發戶的輕浮氣質,底蘊深厚s.m.公司顯然不會犯下隨隨便便就忽視本土市場的錯誤。
就算少時最近也在向日本市場進軍,那也是迷你一輯《gee》九連冠之後,還用了迷你二輯《說出你的願望》,正規二輯《oh!》,迷你三輯《hoot》連續三次迴歸來鞏固本土地位,這才開始小心翼翼地把觸角伸向一海之隔的日本。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撼動少時在韓國歌謠界的地位,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樸振英反複琢磨了很久,最後決定采用集中資源力推組合重點成員的“捷徑”,來打破現有的狀況——我或許沒辦法讓新出道的組合一下子就達到能與少女時代旗鼓相當的程度,但是集中力量來打造出一位能與少女時代成員人氣相當的idol,總不是太大的問題吧?
思念團(missa)就是實驗這個策略的產物,而那位幸運的“重點成員”,則正是借助於連續劇《dreamhigh》而嶄露頭角,被譽為“國民初戀”的秀智。
雖然洪勝成因為與樸振英理念不合而從jyp公司出走,可對於樸振英已經取得驗證成果的策略,他也不會故意抵觸或者視而不見。
這套打造重點成員的策略,同樣也被繼承到cube公司的發展戰略裏,相應的產物,便是4minute和泫雅。
作為前女團霸主wondergirls的曾經一員,在4minute出道前,泫雅就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知名度和人氣。
而且她的舞蹈實力,就算在所有現役女團成員裏,也算是排得上號的頂尖角色。
就算與少時的“舞後”孝淵相比,她倆最多也隻能算是各擅勝場,而不是一方能占據到絕對優勢——孝淵更善於男性向的舞蹈,無論是機械舞、爵士舞還是拉丁舞,都是可以和男性舞者相媲美的程度,在女團成員中能做到這一點的絕對是鳳毛麟角;至於泫雅麽,她的舞蹈可以說是另一個極端,如果說孝淵擅長歐美範兒的“男性舞”的話,泫雅的專長則是“女性舞”,也是k-pop舞蹈風格的典範,被稱唿“大韓民國的舞蹈機器”,“最會跳舞的女藝人”……
有了這兩點作為基礎,再加上公司各種資源傾斜,泫雅二次出道以後上升勢頭驚人,不過半年時間便以solo身份發行了首張個人單曲《change》,並獲得了當年“亞洲模特盛典”的人氣歌手獎——順便說一聲,這首歌的feet,同樣也是身後那位龍俊亨xi。
由此可見,這種戰術確實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對於“如何在短期內快速打造出一位人氣idol”這個目標很有效果——某種程度上,秀智現在確實是能與少時成員平均水準相匹敵的同級別idol,泫雅或許稍微弱一些,但也不會落下太遠。
隻不過,凡事有得必有失,除了這兩位之外,missa和4minute這兩個女團的其他成員無論是知名度還是人氣,根本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就像missa被公眾戲稱為“秀智和她的小夥伴”一樣,4minute同樣也有“泫雅和她的伴舞團”的說法。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就算像s.m.公司那樣,挖空心思讓少時九位成員規劃出各自側重不同的發展路線,都不能保證每位少時成員都能彼此滿意。
更何況操作手法比s.m.公司更激進得多的jyp公司和cube公司?
當然,如果能讓其他成員看到未來的希望,短期內忍受這種不公平的區別對待或許還有可能。
可如果拿這套策略當做理所當然的長期規劃,團隊未來不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才叫奇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