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在礦山的事件,郭啟明認定火車站旁邊的職業介紹所毫無保護農民工權利的意識和權利;隻能起到一個作用,就是把農民工送入用人單位。最終,苦的一定是農民工。
他不想再繼續找工作了,因為自己沒有文憑,又沒有技術,找一個合適的工作太困難了。更何況,此時的他對詩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想把自己的時間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這才是自由。迴到鎮裏之後,他首先去了新華書店;曾記得在高中的時候在書上看到過倆個名字,普希金,泰戈爾。當他在書店看到這倆個名字的時候,馬上就迴憶起以前的書上提起過,所以就買了。之後,就匆匆的迴家了。
媽媽看到兒子迴家了,高興的說:“啟明呀!總算迴來了。你爸早上還說呢,說夢到你了,說你今天一準迴來,還真靈。”
“不會吧!是我爸太想我了吧。”
“這迴出去幹什麽了?賺到錢沒有?”爸爸從屋裏出來問。
郭啟明就把從下海到礦山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詳細講了一遍。說到下海的時候,他就把手上的傷痕給媽媽看;說到礦山舒服的日子時,他讓媽媽瞅他的臉,白白胖胖的;說道他把礦長給抓到監獄的時候,他拿出了獎金加以證明;講了一個多小時才講完,就像是講小說呢。媽媽聽的都入神了,一會哭,一會笑,一會大罵老板沒良心。聽到兒子不怕坐牢也要把老板送進監獄。
最後媽媽忍不住了,說:“啟明,再不要出去打工了,外麵沒好人。還有危險的事情以後決不可以做,要是你出了什麽事情,我和你爸活不活了。聽到沒有,不能打工!”
“說你沒腦子吧,你就是沒有腦子。你說你一個農民工給人家打工,竟敢和礦長對著幹;那礦廠是什麽地方,那可是什麽人都有,你不是不知道,要不是你運氣好,還說不定出什麽事呢!以後不能蠻幹了,還有,那個治安大隊也太小氣了,才獎勵你五百塊錢。”爸爸也發表意見。
“打擊舉報犯罪行為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不過,我是讓逼上梁山的,嗬嗬!爸!媽!你說我身上沒有一分錢,不找警察我找誰去。甭說他們獎勵我五百了,就是獎勵五十,我都高興。你們想,我當時是抱著最壞的打算,坐牢的決心走進派出所的;人家說,沒事,我已經非常高興了。在一天之中,發生了這麽大的形式轉變,我能不高興嗎?後來,警察還說獎勵我,對於我當時的情況,我感覺就像是天上掉餡餅了,感覺還像中彩票了。尤其是我看到肚大山讓帶進牢房時,我那個美呀,我那個樂呀!大解心頭之恨,總算出了一口鳥氣。五百,知足了!”郭啟明還把當時氣肚大山的笑臉給媽媽看;還手舞足蹈的。
“那你就不怕人家報複你?”媽媽又問
“他們又找不到咱們家,這輩子也別想找到。”
“真是個傻兒子,以後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幹。咱家有不是沒有錢,給你花還是有的,你說你,那麽危險的事也幹。從包頭打的迴來,也就是二百塊錢,免的人擔心。”媽媽真怕出點什麽事情。
“我心想啊,出外地被人家欺負,怨咱人生地不熟,要是在家鄉也被人欺負,那就太不是男人了”他得意的說,可媽媽哭了,“還說——反正,不能再出去打工了。你看你的手——”
“好好!我不出去了。”他正想在家好好學習呢。這下好了,可以專心看書了。
之後的日子,郭啟明連家門都不出,每天沉醉在普希金和泰戈爾的詩集裏。他發現自己不能走進泰戈爾的詩歌之中,雖然,字都認識,可整不明白到底詩人在說什麽,表達什麽,但他注意到了譯者給泰戈爾的評價。
《吉檀迦利》能在世界範圍裏贏得讀者的青睞,首先,詩歌的內容具有強大的覆蓋麵,不分國度,不論種族,信仰,愛情,死亡,對理想的追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共通的感受,所以詩集一出版便風靡歐洲,能與眾多讀者的生活體驗產生共鳴。詩人借助想象的翅膀,奇麗的詩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感觸將這些內容完美的表現出來,顯示了他的非凡才華。
這一段話對他的影響可不小,他知道了一首好詩應該具備的內容是什麽。也確定了自己的創作方向。他把內容確定在了愛情,死亡,和對理想的追求上。把詩歌的韻律當成了近期主要的攻擊對象。他覺得要想對韻律有所了解,必須有足夠多的資料,因此,他又去了新華書店,買了十幾本關於詩歌的書。
為了了解詩歌的韻律,他把買迴來的書一掃而過,不思考,不仔細閱讀,專門尋找關於韻律的語句。很快,他發現意大利的十四行詩把詩分成八行和六行倆組;而懷亞特把十四行詩英國化,有三節四行詩和結尾的對句組成。他的韻式:是:abba abba cddcee,其中薩裏的韻式是:abab cdcd efefgg;莎士比亞采用的是後一種韻式,因此,這種韻式又被叫做莎士比亞式。為把韻式更進一步搞清楚,而且又好記;他給起了名字,並且標明韻式,比如:朗費羅式:是由三節五行詩組成,采用aabba的韻式;海涅式:是由倆節四行組成,采用aabbdd的韻式;當然,這些叫法是沒有人認同的,隻是他為了好記而采取的一種辦法。
他認識到了這些韻式以後,就不在像以前那樣寫詩了。心裏總要求自己要遵守這些韻式。不久,他又發現幾個新名詞,音節,音步,這又是什麽東西?他意識到這些東西一定很重要,需要加以重視。實踐證明,認識和運用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是對的。他融合了自己的強烈感情和敏銳的思想所寫成的作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內容豐富了不少,理性的成分更濃重了。
他認為讀大詩人的作品,除了要總結他們的協作技巧,感受他們的思想外,還要為自己樹立一個燈塔,也就是方向。普希金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熱烈,激昂;他的愛情詩歌常常能引起讀者的同感和聯想。例如,《我的名字對你有何意義》,郭啟明讀了幾遍,首先想到的是他們的感情,然後想到了青青,‘青青會不會某一天在寂靜之中,哀愁之時,滿懷柔情的把我的名字念起,並且說:有個人還沒有把我忘記,世界上還有一棵心把我思念。’他在普希金的詩歌上學習到了一點,就是詩中的每句話必須是完整的,而且必須要有標點符號。像《飛蛾撲火》中,有些句子根本不能叫句子,隻能算是個詞語;既然是詞語,那麽它獨立的承擔了一行,就不能組成詩。嚴格的說,就是這樣;普希金認識到,生活中的一切現象都值得詩人關注,真正的創作自由恰恰在於可以自由的選擇詩歌的描寫對象,主要在於忠實於生活,用現實主義的方法去表現生活中的一切現象。而且他也多次強調和指出詩人的使命和天職——詩人要成為祖國,人民,和時代的歌手;要勇敢的保持和捍衛詩人的尊嚴,並要求詩人要履行自己的天職。郭啟明沒有把整段話記了下來,但其中的重點已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中。
詩人普希金沒有死,隻要他的詩歌還在書上,他就不會死。因為有人會像他一樣,會成為他的影子。。他讀著他們的詩,腦子裏好象點燃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其中的一角,他相信有一天,關著他腦子的大屋子會被越來越多的明燈照亮。他需要的是學習,學習,努力學習,博采眾長。
他不想再繼續找工作了,因為自己沒有文憑,又沒有技術,找一個合適的工作太困難了。更何況,此時的他對詩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想把自己的時間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這才是自由。迴到鎮裏之後,他首先去了新華書店;曾記得在高中的時候在書上看到過倆個名字,普希金,泰戈爾。當他在書店看到這倆個名字的時候,馬上就迴憶起以前的書上提起過,所以就買了。之後,就匆匆的迴家了。
媽媽看到兒子迴家了,高興的說:“啟明呀!總算迴來了。你爸早上還說呢,說夢到你了,說你今天一準迴來,還真靈。”
“不會吧!是我爸太想我了吧。”
“這迴出去幹什麽了?賺到錢沒有?”爸爸從屋裏出來問。
郭啟明就把從下海到礦山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詳細講了一遍。說到下海的時候,他就把手上的傷痕給媽媽看;說到礦山舒服的日子時,他讓媽媽瞅他的臉,白白胖胖的;說道他把礦長給抓到監獄的時候,他拿出了獎金加以證明;講了一個多小時才講完,就像是講小說呢。媽媽聽的都入神了,一會哭,一會笑,一會大罵老板沒良心。聽到兒子不怕坐牢也要把老板送進監獄。
最後媽媽忍不住了,說:“啟明,再不要出去打工了,外麵沒好人。還有危險的事情以後決不可以做,要是你出了什麽事情,我和你爸活不活了。聽到沒有,不能打工!”
“說你沒腦子吧,你就是沒有腦子。你說你一個農民工給人家打工,竟敢和礦長對著幹;那礦廠是什麽地方,那可是什麽人都有,你不是不知道,要不是你運氣好,還說不定出什麽事呢!以後不能蠻幹了,還有,那個治安大隊也太小氣了,才獎勵你五百塊錢。”爸爸也發表意見。
“打擊舉報犯罪行為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不過,我是讓逼上梁山的,嗬嗬!爸!媽!你說我身上沒有一分錢,不找警察我找誰去。甭說他們獎勵我五百了,就是獎勵五十,我都高興。你們想,我當時是抱著最壞的打算,坐牢的決心走進派出所的;人家說,沒事,我已經非常高興了。在一天之中,發生了這麽大的形式轉變,我能不高興嗎?後來,警察還說獎勵我,對於我當時的情況,我感覺就像是天上掉餡餅了,感覺還像中彩票了。尤其是我看到肚大山讓帶進牢房時,我那個美呀,我那個樂呀!大解心頭之恨,總算出了一口鳥氣。五百,知足了!”郭啟明還把當時氣肚大山的笑臉給媽媽看;還手舞足蹈的。
“那你就不怕人家報複你?”媽媽又問
“他們又找不到咱們家,這輩子也別想找到。”
“真是個傻兒子,以後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幹。咱家有不是沒有錢,給你花還是有的,你說你,那麽危險的事也幹。從包頭打的迴來,也就是二百塊錢,免的人擔心。”媽媽真怕出點什麽事情。
“我心想啊,出外地被人家欺負,怨咱人生地不熟,要是在家鄉也被人欺負,那就太不是男人了”他得意的說,可媽媽哭了,“還說——反正,不能再出去打工了。你看你的手——”
“好好!我不出去了。”他正想在家好好學習呢。這下好了,可以專心看書了。
之後的日子,郭啟明連家門都不出,每天沉醉在普希金和泰戈爾的詩集裏。他發現自己不能走進泰戈爾的詩歌之中,雖然,字都認識,可整不明白到底詩人在說什麽,表達什麽,但他注意到了譯者給泰戈爾的評價。
《吉檀迦利》能在世界範圍裏贏得讀者的青睞,首先,詩歌的內容具有強大的覆蓋麵,不分國度,不論種族,信仰,愛情,死亡,對理想的追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共通的感受,所以詩集一出版便風靡歐洲,能與眾多讀者的生活體驗產生共鳴。詩人借助想象的翅膀,奇麗的詩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感觸將這些內容完美的表現出來,顯示了他的非凡才華。
這一段話對他的影響可不小,他知道了一首好詩應該具備的內容是什麽。也確定了自己的創作方向。他把內容確定在了愛情,死亡,和對理想的追求上。把詩歌的韻律當成了近期主要的攻擊對象。他覺得要想對韻律有所了解,必須有足夠多的資料,因此,他又去了新華書店,買了十幾本關於詩歌的書。
為了了解詩歌的韻律,他把買迴來的書一掃而過,不思考,不仔細閱讀,專門尋找關於韻律的語句。很快,他發現意大利的十四行詩把詩分成八行和六行倆組;而懷亞特把十四行詩英國化,有三節四行詩和結尾的對句組成。他的韻式:是:abba abba cddcee,其中薩裏的韻式是:abab cdcd efefgg;莎士比亞采用的是後一種韻式,因此,這種韻式又被叫做莎士比亞式。為把韻式更進一步搞清楚,而且又好記;他給起了名字,並且標明韻式,比如:朗費羅式:是由三節五行詩組成,采用aabba的韻式;海涅式:是由倆節四行組成,采用aabbdd的韻式;當然,這些叫法是沒有人認同的,隻是他為了好記而采取的一種辦法。
他認識到了這些韻式以後,就不在像以前那樣寫詩了。心裏總要求自己要遵守這些韻式。不久,他又發現幾個新名詞,音節,音步,這又是什麽東西?他意識到這些東西一定很重要,需要加以重視。實踐證明,認識和運用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是對的。他融合了自己的強烈感情和敏銳的思想所寫成的作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內容豐富了不少,理性的成分更濃重了。
他認為讀大詩人的作品,除了要總結他們的協作技巧,感受他們的思想外,還要為自己樹立一個燈塔,也就是方向。普希金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熱烈,激昂;他的愛情詩歌常常能引起讀者的同感和聯想。例如,《我的名字對你有何意義》,郭啟明讀了幾遍,首先想到的是他們的感情,然後想到了青青,‘青青會不會某一天在寂靜之中,哀愁之時,滿懷柔情的把我的名字念起,並且說:有個人還沒有把我忘記,世界上還有一棵心把我思念。’他在普希金的詩歌上學習到了一點,就是詩中的每句話必須是完整的,而且必須要有標點符號。像《飛蛾撲火》中,有些句子根本不能叫句子,隻能算是個詞語;既然是詞語,那麽它獨立的承擔了一行,就不能組成詩。嚴格的說,就是這樣;普希金認識到,生活中的一切現象都值得詩人關注,真正的創作自由恰恰在於可以自由的選擇詩歌的描寫對象,主要在於忠實於生活,用現實主義的方法去表現生活中的一切現象。而且他也多次強調和指出詩人的使命和天職——詩人要成為祖國,人民,和時代的歌手;要勇敢的保持和捍衛詩人的尊嚴,並要求詩人要履行自己的天職。郭啟明沒有把整段話記了下來,但其中的重點已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中。
詩人普希金沒有死,隻要他的詩歌還在書上,他就不會死。因為有人會像他一樣,會成為他的影子。。他讀著他們的詩,腦子裏好象點燃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其中的一角,他相信有一天,關著他腦子的大屋子會被越來越多的明燈照亮。他需要的是學習,學習,努力學習,博采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