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空的歐洲五大足球聯賽中,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的曆史最短,是在1963年才正式成立,而在此之前,德國足球錦標賽一直都是德國國內最高級別的足球賽事,其曆史長達60年之久,並不比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短多少。


    德國足球錦標賽是賽會製比賽,分為地區賽和決賽兩個階段,到現在己舉行了11屆,這次德國足協安排與華東政*府足球隊比賽的4支球隊都是實力不俗,斯圖加特隊是1908年亞軍,柏林維多利亞隊是1907年亞軍、1908年冠軍,紐倫堡隊是1906年亞軍、萊比錫隊是1903年、1906年冠軍。派出這樣4支球隊和華東政*府足球隊比賽,也表示德國足協對這次華東政*府足球隊訪問比賽的重視。


    而俱體的比賽時間安排是,在5天以後的9月10日對斯圖加特隊,9月13日對柏林維多利亞隊,9月17日對紐倫堡隊,9月22日對萊比錫隊。9月25日四國運動會正式開始,所有比賽均在柏林舉行。仇義對這4場比賽的安排十分滿意,認為這樣的賽程也有助於球隊以賽代練,以練促賽,逐步恢複狀態。


    於是足球隊立刻進行恢複性訓練,因為隊員在輪船上一直保持訓練,隊員的體能狀態、球感並不差,恢複的主要是長期航海之後上岸帶來的不適應,其次是整體打法。


    不過5天的時間,隊員們雖然基本適應了上岸後的活動,起碼腳下不飄了,但就這幾天讓球隊恢複整體打法,時間還不夠,畢竟在船上狹小的範圍裏訓練了40餘天,一時全隊都有些不適應大球場。


    當然仇義也明白自己球隊的問題,而且這第一場比賽的關係重大,也不能有失,因此果斷的采用541的陣形,先立足於防守不失球,然後伺機反擊。


    因此在第一場對斯圖加特隊的比賽中,華東政*府足球隊的整體性打得一般,主要的表現在於全隊的隊型收得較緊,三條線該展開的時候未能充份展開,而且打得較小,隊員之間的小範圍短傳多,長傳少,由其是大範圍的橫向長傳轉移幾乎沒有,絕大部份傳球的距離都在10米以內,從場麵來看,到是頗有些南美球隊的風格。


    不過盡管如此,但華東政*府足球隊還是表現出了良好的技術水平和小範圍的配合能力,隻是進攻的速度沒有打出來,但整場比賽華東政*府足球隊的控球率極高,超過了70%,經常會出現斯圖加特隊的隊員被華東政*府的傳球配合耍得團團轉的麵。也贏得了不少掌聲,一方麵是為華東政*府足球隊的精彩表現;另一方麵也是受德國的輿論宣傳,德國民眾對華東政*府的印像很好,並沒有歧視。


    當然這也和華東政*府取得遠東戰場的勝利有極大的關係,德國是在無數的鐵血戰爭中建立起來的國家,國民對軍事戰爭有十分狂熱的崇拜,由其尊重戰爭中強者,華東政*府在遠東戰爭中擊敗英法俄日諸國,自然也贏得了德國上下的尊重,否則無論德國怎麽宣傳,也不可能改變民眾對華東政*府的看法。


    上半場,雙方都沒有進球,以0:0結束。其實華東政*府足球隊盡管發揮得並不理想,但還是獲得了一些進球機會,隻是因為種種因素,加上運氣欠佳,因此都沒有把握住,其中有兩次擊中門柱,還有一次單刀射門太正,被守門員撲住,這一方麵是由於華東政*府足球隊在控球和場麵上都占有明顯的優勢;另一方麵也是這個時代的足球技戰術還十分原始落後有關。


    職業足球隊畢竟不是以前和華東政*府比賽的軍隊球隊相比,還是有一定的技戰術章法,並非亂打胡踢,斯圖加特隊采用的是這個時代最流行向235戰術,即2名後衛,3名中場、5名前鋒的陣容打法。


    以舊時空的觀點來看,235陣型是一個攻守極不平衡的戰術,典型的頭重腳輕,過於重視進攻而極度輕視防守,但在這個時代,這其實是一個攻守兼備的陣型,因為以這個時代的足球技戰術,2名後衛對5名前鋒是完全足夠的,原因就是“越位”規則。


    在沒有“越位”規則的時代,足球基本沒有什麽戰術,基本就是後場大腳開到前場,讓前場的隊員去爭球進攻,球場上的位置隻有前鋒和後衛,還沒有中場的概念,往往在進攻時,在前場堆7、8個人,後場隻留2、3個人,防守時則反之。


    但在1874年,英國製定的《足球比賽規則》中,確定的越位規則為:本方球員和對方門線之間隔有三名對方球員(含守門員)時,可以向前傳球。後來又對越位規則不斷完善,包括在本方半場,沒有越位,發界外球、角球、任意球時,沒有越位等。


    越位規則的引入,隨即發明了“造越位”戰術,使少數防守球員對抗多數進攻球員成為可能性,因此在防守時,不用在後場堆砌過多的防守球員,2人足可,隻需要在對方進攻時,一名防守球員前壓,越過進攻球員就可完成造越位,即便前壓的時機沒有掌握好,造越位戰術失敗,由於身後還有一名防守球員在,仍然有一定的防守能力,不會就直接送對麵一個單刀球。


    而對進攻一方來說,從後場直接開球到前場的戰術顯然不可行了,進攻方麵一改往日的單打獨鬥,必須進行局部配合,傳球的重要性在比賽中大幅增加,同時還須要在中場進行過渡,因此才有了中場的位置和中場球員出現。不過這個時候的中場球員主要還是承擔過渡和防守職責,並非球場上的組織者。


    這樣235陣型也就應運而生,2名後衛+1名門將留守後場防守,利用越位規則與對方前鋒周旋;3名中場球員負責進攻時的中場過渡,而在防守時又負責阻止對方的中場過渡;進攻則由5名前鋒依靠局部的傳切配合完成,幾乎不參與防守。


    這個戰術非常嚴謹,也相對簡單,每個位置的作用和職責都單一且明確,活動區域也相對固定,因此以這個時代的足球技戰術規則下,這確實是一個攻守平衡的陣型,於是迅速成為了主流陣型。


    但這套戰術就導致造越位戰術的濫用,嚴重限製了進攻的發展,因此在1925年,越位規則改為:本方球員和對方門線之間隔有二名對方球員(含守門員)時,可以向前傳球。這也就是後世越位規則的核心內容,不過後來又不斷進行完善,允許進攻方球員可以與第二名防守方球員位於同一條線上,不被判罰越位;如果得球的隊員並不處於越位位置,即使同一時刻有一個不實際影響比賽的隊友處於越位位置,也不會被判罰越位等。


    而越位規則的修改,限製了造越位戰術的泛濫使用,才徹底終結了235陣型對足壇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英國阿森納隊傳奇教練赫伯特?查普曼發明的wm陣型,不過這己經是舊時空的20世紀30年代的事情了。


    當然破235陣型戰術,對華東政*府足球隊來說卻並不是什麽難事,因為在舊時空裏,有太多的反越位戰術,其實反越位戰術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先傳球,後上人,人追球。什麽後排插上,斜傳直插,直塞斜插等,都是有效的反越位戰術。華東政*府足球隊對此也進行過專門的訓練。


    而斯圖加特隊雖然排出了五名前鋒,看似人數不少,但五名前鋒的位置比較固定,由其是還有內鋒這個在後世己經取消的位置,因此的進攻戰術十分簡單,一是邊鋒下底傳中,中鋒和內鋒在門前搶點門,二是內鋒或邊鋒在禁區角附近45度斜吊入禁區,由中鋒搶點頭球攻門或擺渡,另一側的邊鋒、內鋒搶第二落點攻門,當然中鋒和內鋒、內鋒和邊鋒之間,也會有一些傳球配合,或是由中鋒、內鋒靠個人技術強行突破。有時中場球員也會插上遠射。


    但華東政*府足球隊有5名後衛防守,而且在防守時後腰也會迴撤,協助防守,因此在人數上並不落入下風;在防守戰術選擇時,仇義采用在舊時空裏己經淘汰了的自由中衛戰術,也就是將中後衛分為自由中衛和盯人中衛,其中盯人中衛的位置稍稍靠前,主要負責盯防對手最有威脅的前鋒,而自由中衛的位置稍稍靠後,也被稱為拖後中衛,責任是後衛線上那個位置出現漏洞,就由他負責上前補位,因此這個位置也被稱為清道夫。


    這個戰術的優點就在於增加了防守的層次和厚度,因此迅速被廣泛的應用,但由於清道夫的位置過於靠後,在大多數時間都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由其是在實力較強的球隊裏,對手進攻到本方禁區的機會畢竟不多,這樣在無形中相當於是浪費了一名球員,因此在舊時空的20世紀70年代,德國傳奇球員貝肯鮑爾開創了拖後中衛插上前助攻的戰術,被稱為自由人戰術,而有參與插上助攻任務的中後衛,也被稱為自由人。


    這種戰術一直應用到舊時空的20世紀90年代,進入21世紀後,由於球員素質和技戰術意識的提高,中後衛不在分自由中衛和盯人中衛,無論是雙中衛還是三中衛,都是平行站位,並從根據球場上的俱體情況,輪流插上助攻,因此清道夫、 自由人這些稱號也就都成為曆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林森444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林森444並收藏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