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非當事方的國家,德國、美國的新聞媒體對台灣海峽之戰的報導更多的則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
徳國【萊茵報】發表社評認為,遠東遠征軍的失敗,像征著英國200餘年的霸權將要正式終結,而且皇家海軍也不再是不可戰勝的海上力量,華東政府能夠做到的事情,其他國家同樣也能夠做到,因此德國在以後的國際事務中,也完全可以不用顧忌英國的態度,並采用更為積極進取的計劃,為本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爭取到更為廣闊的空間,讓德意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峰。
而【柏林報】則發表文章稱,在台灣海峽之戰中,人民軍海軍中有多艘德國製造,或由德國派遣技術人員協助華東政府製造的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而這些軍艦均在這次,也包括此前的對馬海戰、納土納群島海戰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現,是華東政府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這說明德國的艦船製造能力己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是德國的驕傲。
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則發表了長篇評論文章,認為台灣海峽之戰,意味著這次曆時近3年的遠東戰爭將以華東政府的完勝結束。華東政府不僅從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地緣戰略利益,而且還很有可能在戰爭結束之後,獲得巨額的戰爭賠款,加上己取得的中國東北地區廣大的領土,因此一個新興的勢力正在太平洋的西岸突然崛起,盡管這個勢力在此前與美國的關係尚可,但也必然將對於美國在亞洲的利益產生嚴重的挑戰,美國必須要盡早做好應對的措秩與計劃。
【自由燈塔報】則認為,盡管現在華東政府還不能算是一個正式的國家,但在蠃得了遠東戰爭的勝利之後,幾乎沒有什麽力量可以阻擋這個新興不過6年的政治集團,取代那麽老邁、腐朽、落後、軟弱的帝國,成為這片領土麵積超過1000萬平方公裏,並獲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的新主人。而這個變化的時間也不會太久,在未來的5-10年內就可以完成。這個國家本來就擁有巨量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在新的、強有力的領導者的統治之下,必然會成為一個地區海陸兼備的大國,這也必然會徹底的改變整個遠東地區的勢力格局,也勢必是對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在遠東地區擁有利益的國家的挑戰,而在這個大變局中,美國必然做好應對這種挑戰的準備。
當然輿論最熱鬧的還是在中國,就在台灣海峽之戰勝利之後的第二天,華東政府就發表宣言,宣告勝利,當然也再次確定華東政府維護國家主權、領土,抗擊外來侵略的偉光正形像,搶占道德致高點;同時嚴厲的遣責清廷及部份中國人在這次戰鬥中,不僅沒有支持華東政府,反而勾結外國勢力,對華東政府進行幹擾、製肘,設製障礙的賣國行徑等等。而在宣言提出了一個設問,為什麽華東政府能夠屢次戰勝外國侵略者,而清廷卻是對外屢戰屢敗。並表示從次日開始,將連續六天發表一係列長文,來解答這個問題。
這也是華東政府在戰前就策劃好的,借著這次大勝的機會,進行一次全麵的輿論引導,六天六篇長文,不僅詳細闡述了華東政府成立以來,對外維護國家主權、領土,保護海外華僑;對內推行土地改革,造福農民,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開辦新式教學,廣開民智,培養高素質人材,並且人盡所用;積極發展現代工業,殖產興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在華東政府治下的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等等。
另一方麵還列舉了一係列的數字對比,有華東政府成立前後,山東地區的社會經濟民生指標對比;也有華東政府成立之後,山東與其他各省的社會經濟民生指標對比;還有華東政府和清廷之間的一係列指標對比,詳實、清晰、明確,遠比空洞的講說要讓人信服,華東政府的開化、文明、高效、進取,和清廷的保守、愚味、底能、落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並且還曆數了穿越者登陸以來,本想為國效力,但清廷卻不顧穿越者的救國大功,對穿越者進行的打壓、幹擾、製肘,迫使穿越者和清廷決裂,成立華東政府,割據一方,不受清廷的羈絆,自行其事;而清廷卻為了一己之私,對華東政府設製了種種障礙,甚致不惜勾結外國勢力,阻擾穿越者的施政發展等等。這是將清廷的徹底的醜化、矮化、黑化,進一步讓清廷徹底失去做為目前中國合法統治者的道義優勢。
最後則是列舉自鴉片戰爭以後,清廷的種種施政事列,指出清廷是阻礙中國走向文明、現代、富裕、強盛的最大障礙,隻要是清廷存在,中國就無法真正的強大起來,因此華東政府認為,必須徹底推翻清廷,建立一個新中國,隻有這樣中國才能徹底擺脫羈絆,從此走向富強文明。
雖然華東政府己徹底與淸廷決裂,並且誰都知道華東政府必將取清廷而代之,但這些大家都是心照不軒,不會說出來。而這次是華東政府正式公開的提出了推翻清廷,建立新中國的政治主張。
這七篇係列長文發表之後,在中國,由其是在知識份子當中,確實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效應,因為華東政府在中國本來就在很高的聲望和公信力。本來清廷借遠征軍的事情,確實稍稍壓製了一點華東政府的勢頭,因為論列強實力的排名,英法兩國絕對是排在前兩位的,日俄都要往後站隊。而華東政府競然硬是將這兩大強國都給得罪了,惹得他們聯合出兵來打中國,確實讓不少人對華東政府生出反感,由粉轉黑。
但華東政府卻競真的擊敗遠征軍艦隊,要知道這可是世界首強、次強組成的軍隊,非日俄軍隊可比,更不是向八國聯軍那種像征性的出兵,而是從本土派出的精銳艦隊,結果還是被華東政府擊敗,巨大的反差頓時造成了華東政府的支持度強烈反彈,勢頭自然反升更高。不僅是原本轉黑的人又重新轉粉,而且大量原本對華東政府無感的民眾都轉為支持華東政府,畢竟除了極少一批人之外,沒有民眾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盡管現在華東政府還不是一個國家,但無是是粉是黒,到是都認同華東政府是華夏民族的一部份,甚致有相當一部份本對華東政府無感的人,也加入到支持華東政府的行列中來。
而七篇係列長文,更是將一情緒推上了頂峰,因為現在華東政府正處於輿論的鋒頭上,當然是怎麽說怎麽有理,何況清廷的做為也實在不夠地到,再加上這數十年來,清廷也確實沒做出幾件上得了合麵的事情,因此係列長文推翻清廷,建立一個新中國,引起了許多人,由其是年輕人的共鳴,而年長者見了,也隻是歎惜一聲,道:“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隨後華東政府將這七篇係列長文,加上此前發表的其他文章共計30餘篇,集結成冊,以【七日談】為書名,出版發行。一經上市就引發了搶購的熱潮,第一版3萬冊在不到10天內就銷售一空,後來又連續再版兩次,共計發行10餘萬冊。
在此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人員,主要是青年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投奔華東政府,當然其中也不乏看到清廷大勢己去,華東政府開基立業己不可阻攔,因此投到華東政府的旗下,將來也好建從龍之功,開朝功臣。雖然也有人提醒,在這些投奔的人員中,有可能會隱藏著清廷或其他各國的間諜人員,但華東政府經過討論之後,還是決定來者不拒,全部接納,畢竟隻要加強管理、監督和教育,就算是有間諜也不用害怕,畢競在天下大勢麵前,間諜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
另外,華東政府向德國提出,希望德國出麵調停華東政府與荷蘭的關係,德國政府果然對這一角色極感興,很快就表示願擔任這個調停者的角色。現在德國正是國力的顛峰期,工業實力世界第一,經濟實力世界第二,並擁有強大的武裝軍備,於是開始追求與自己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地位,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能夠在國際事務中發出自己的聲音,為此德國才不惜在去年挑起了摩納哥危機。
遠東戰爭現在己成為國際焦點,如果德國能夠從中調停華東政府與荷蘭,促成雙方達成和平協議,無疑將大大提升德國的國際地位,而且調停也不是白廢功夫,一但調停成功,德國必會向華東政府和荷蘭索要報酬,而目標是在遠東地區獲得一個港口和殖民地。而且德國也不僅僅隻能調停華東政府與荷蘭,還可以調停華東政府與俄國,並借機拆散法俄同盟,將俄國再次拉到三皇同盟的框架內來。
徳國【萊茵報】發表社評認為,遠東遠征軍的失敗,像征著英國200餘年的霸權將要正式終結,而且皇家海軍也不再是不可戰勝的海上力量,華東政府能夠做到的事情,其他國家同樣也能夠做到,因此德國在以後的國際事務中,也完全可以不用顧忌英國的態度,並采用更為積極進取的計劃,為本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爭取到更為廣闊的空間,讓德意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峰。
而【柏林報】則發表文章稱,在台灣海峽之戰中,人民軍海軍中有多艘德國製造,或由德國派遣技術人員協助華東政府製造的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而這些軍艦均在這次,也包括此前的對馬海戰、納土納群島海戰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現,是華東政府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這說明德國的艦船製造能力己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是德國的驕傲。
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則發表了長篇評論文章,認為台灣海峽之戰,意味著這次曆時近3年的遠東戰爭將以華東政府的完勝結束。華東政府不僅從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地緣戰略利益,而且還很有可能在戰爭結束之後,獲得巨額的戰爭賠款,加上己取得的中國東北地區廣大的領土,因此一個新興的勢力正在太平洋的西岸突然崛起,盡管這個勢力在此前與美國的關係尚可,但也必然將對於美國在亞洲的利益產生嚴重的挑戰,美國必須要盡早做好應對的措秩與計劃。
【自由燈塔報】則認為,盡管現在華東政府還不能算是一個正式的國家,但在蠃得了遠東戰爭的勝利之後,幾乎沒有什麽力量可以阻擋這個新興不過6年的政治集團,取代那麽老邁、腐朽、落後、軟弱的帝國,成為這片領土麵積超過1000萬平方公裏,並獲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的新主人。而這個變化的時間也不會太久,在未來的5-10年內就可以完成。這個國家本來就擁有巨量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在新的、強有力的領導者的統治之下,必然會成為一個地區海陸兼備的大國,這也必然會徹底的改變整個遠東地區的勢力格局,也勢必是對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在遠東地區擁有利益的國家的挑戰,而在這個大變局中,美國必然做好應對這種挑戰的準備。
當然輿論最熱鬧的還是在中國,就在台灣海峽之戰勝利之後的第二天,華東政府就發表宣言,宣告勝利,當然也再次確定華東政府維護國家主權、領土,抗擊外來侵略的偉光正形像,搶占道德致高點;同時嚴厲的遣責清廷及部份中國人在這次戰鬥中,不僅沒有支持華東政府,反而勾結外國勢力,對華東政府進行幹擾、製肘,設製障礙的賣國行徑等等。而在宣言提出了一個設問,為什麽華東政府能夠屢次戰勝外國侵略者,而清廷卻是對外屢戰屢敗。並表示從次日開始,將連續六天發表一係列長文,來解答這個問題。
這也是華東政府在戰前就策劃好的,借著這次大勝的機會,進行一次全麵的輿論引導,六天六篇長文,不僅詳細闡述了華東政府成立以來,對外維護國家主權、領土,保護海外華僑;對內推行土地改革,造福農民,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開辦新式教學,廣開民智,培養高素質人材,並且人盡所用;積極發展現代工業,殖產興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在華東政府治下的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等等。
另一方麵還列舉了一係列的數字對比,有華東政府成立前後,山東地區的社會經濟民生指標對比;也有華東政府成立之後,山東與其他各省的社會經濟民生指標對比;還有華東政府和清廷之間的一係列指標對比,詳實、清晰、明確,遠比空洞的講說要讓人信服,華東政府的開化、文明、高效、進取,和清廷的保守、愚味、底能、落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並且還曆數了穿越者登陸以來,本想為國效力,但清廷卻不顧穿越者的救國大功,對穿越者進行的打壓、幹擾、製肘,迫使穿越者和清廷決裂,成立華東政府,割據一方,不受清廷的羈絆,自行其事;而清廷卻為了一己之私,對華東政府設製了種種障礙,甚致不惜勾結外國勢力,阻擾穿越者的施政發展等等。這是將清廷的徹底的醜化、矮化、黑化,進一步讓清廷徹底失去做為目前中國合法統治者的道義優勢。
最後則是列舉自鴉片戰爭以後,清廷的種種施政事列,指出清廷是阻礙中國走向文明、現代、富裕、強盛的最大障礙,隻要是清廷存在,中國就無法真正的強大起來,因此華東政府認為,必須徹底推翻清廷,建立一個新中國,隻有這樣中國才能徹底擺脫羈絆,從此走向富強文明。
雖然華東政府己徹底與淸廷決裂,並且誰都知道華東政府必將取清廷而代之,但這些大家都是心照不軒,不會說出來。而這次是華東政府正式公開的提出了推翻清廷,建立新中國的政治主張。
這七篇係列長文發表之後,在中國,由其是在知識份子當中,確實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效應,因為華東政府在中國本來就在很高的聲望和公信力。本來清廷借遠征軍的事情,確實稍稍壓製了一點華東政府的勢頭,因為論列強實力的排名,英法兩國絕對是排在前兩位的,日俄都要往後站隊。而華東政府競然硬是將這兩大強國都給得罪了,惹得他們聯合出兵來打中國,確實讓不少人對華東政府生出反感,由粉轉黑。
但華東政府卻競真的擊敗遠征軍艦隊,要知道這可是世界首強、次強組成的軍隊,非日俄軍隊可比,更不是向八國聯軍那種像征性的出兵,而是從本土派出的精銳艦隊,結果還是被華東政府擊敗,巨大的反差頓時造成了華東政府的支持度強烈反彈,勢頭自然反升更高。不僅是原本轉黑的人又重新轉粉,而且大量原本對華東政府無感的民眾都轉為支持華東政府,畢竟除了極少一批人之外,沒有民眾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盡管現在華東政府還不是一個國家,但無是是粉是黒,到是都認同華東政府是華夏民族的一部份,甚致有相當一部份本對華東政府無感的人,也加入到支持華東政府的行列中來。
而七篇係列長文,更是將一情緒推上了頂峰,因為現在華東政府正處於輿論的鋒頭上,當然是怎麽說怎麽有理,何況清廷的做為也實在不夠地到,再加上這數十年來,清廷也確實沒做出幾件上得了合麵的事情,因此係列長文推翻清廷,建立一個新中國,引起了許多人,由其是年輕人的共鳴,而年長者見了,也隻是歎惜一聲,道:“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隨後華東政府將這七篇係列長文,加上此前發表的其他文章共計30餘篇,集結成冊,以【七日談】為書名,出版發行。一經上市就引發了搶購的熱潮,第一版3萬冊在不到10天內就銷售一空,後來又連續再版兩次,共計發行10餘萬冊。
在此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人員,主要是青年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投奔華東政府,當然其中也不乏看到清廷大勢己去,華東政府開基立業己不可阻攔,因此投到華東政府的旗下,將來也好建從龍之功,開朝功臣。雖然也有人提醒,在這些投奔的人員中,有可能會隱藏著清廷或其他各國的間諜人員,但華東政府經過討論之後,還是決定來者不拒,全部接納,畢竟隻要加強管理、監督和教育,就算是有間諜也不用害怕,畢競在天下大勢麵前,間諜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
另外,華東政府向德國提出,希望德國出麵調停華東政府與荷蘭的關係,德國政府果然對這一角色極感興,很快就表示願擔任這個調停者的角色。現在德國正是國力的顛峰期,工業實力世界第一,經濟實力世界第二,並擁有強大的武裝軍備,於是開始追求與自己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地位,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能夠在國際事務中發出自己的聲音,為此德國才不惜在去年挑起了摩納哥危機。
遠東戰爭現在己成為國際焦點,如果德國能夠從中調停華東政府與荷蘭,促成雙方達成和平協議,無疑將大大提升德國的國際地位,而且調停也不是白廢功夫,一但調停成功,德國必會向華東政府和荷蘭索要報酬,而目標是在遠東地區獲得一個港口和殖民地。而且德國也不僅僅隻能調停華東政府與荷蘭,還可以調停華東政府與俄國,並借機拆散法俄同盟,將俄國再次拉到三皇同盟的框架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