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行政院和軍委的命令之後,羅嶽立刻下令,對俘虜的八旗駐軍進行甄別。其實現在也沒空來詳細的審問那些人是領導指揮叛亂的首腦人物,隻能按官職來算。按照清廷的編製,青州駐防八旗的最高官員為副都統,下設4個協領,每協領又轄4個佐領,而佐領下是防禦、驍騎校、筆貼式等,共計有官員48名,另外士兵又分為領催,前鋒,馬甲,步甲,箭手,炮手等職。
當然現在青州駐防八旗的編製不全,協領就隻有1個,實際的官員隻有32人,其中有27人都參加過這一次戰鬥,在戰鬥中陣亡了9人,剩下的18人都被定為指揮叛亂的首腦人物,當然首當其衝是文瑞和烏勒畚,而協領吳延年由於是主動獻城投降,因此逃過了這一劫。
除此之外,在這一戰中被俘虜的八旗士兵,加上在千溝莊一戰中被俘的,共計有2818人,加上他們的家屬共計有1萬2千餘人,不過在舊空裏的東營農場的規模極大,最終發展成為濟南軍區黃河三角洲生產基地,總麵積790平方公裏,形成了以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等為主的多元化產業結構,雖然現在才是剛剛開始建設,但目標卻是一樣,因此一萬多人還是能夠消化得了的。
另外在這一戰中,陣亡的八旗士兵還有約2100餘人,他們的家屬也不能留在本地,都將遷移到濟南去另行安排,這樣一去一來,要遷走的人員共計超過了兩萬人,占到北城全部人口的二成以上,這還是不算他們的包衣家奴,雖然大多數士兵都是普通家庭,但生活條件尚好的人家也有不少,包衣家奴多達6000餘人。不過這也幾乎是將城裏旗人中的富戶都一網打盡,雖然絕大多數的富戶不會從軍參戰,但卻打發自己的子弟,甚致是包衣參戰,因此自然要算連帶的責任。這樣一來,等於是將青州的旗人徹底打散了。
八旗軍在青州城裏搶到的財物,以及被俘虜的八旗駐軍將領、士兵的家產當然是全部都充了公,僅獲得的白銀就多達60餘萬兩,另外還有大量的糧食物資,牲畜等等,可以說是收獲巨大。
而羅嶽擊敗了八旗駐軍,攻占進駐青州北城和青州主城之後,青州土改委員會的工作立刻就恢複了正常,而且得知北城己被人民軍攻破,一些地主鄉紳重新複避的希望也徹底破滅,又一次老實了下來,再加上經過了土改委員會的大力宣傳之後,老百姓們又恢複了對穿越者的信心,土改工作也終於又都重新走上正軌。
另外行政院決定成立青州地方政府,也讓劉成平十分高興,因為青州地區的最高領導人自然是他了。這一下子由鄉長晉升成了市長,劉成平的心裏自然是高興的。
幾天以後,行政院抽調的人員到達千溝村,於是劉成平等人在人民軍的保護下,來到青州城裏,正式掛牌宣告成立青州市地方政府,由劉成平擔任市長,然後迅速的接管了青州城裏的行政事務,並且按照成立的政府部門,分派工作。
這一切都在青州知府馮汝騤的眼皮底下進行,但馮汝騤也隻能幹瞪眼,但卻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人民軍進駐青州之後,迅速的完全控製了青州的局勢,城裏所有的官吏、幫會都禁若寒蟬一般,誰都沒有說句話,因此馮汝騤的命令連知府衙門都出不了。
而馮汝騤的心情頗為複雜,因為人民軍進駐青州城以後,以嚴厲的手段連續抓捕了近百名趁亂滋事搶劫的地痞無懶、幫會成員,迅速的恢複了青州城裏的日常秩序,而且人民軍的軍紀嚴明,進入青州城以後,並沒有搔擾、劫掠居民的行為,和八旗駐軍完全不同,也讓青州城裏的居民們也鬆了一口氣,對人民軍也有了一些好感。
但馮汝騤的心裏卻頗不是滋味,八旗駐軍在青州城裏肆掠搶劫的時候,自己根本就是束手無策,就連八旗駐軍離城了,青州城中的混亂卻是依舊如故,但人民軍進城來不到一個時辰,就把青州城內的局勢穩定了下,盡管馮汝騤對海外華人沒有什麽好惑,但也不得不承認,海外華人確實有兩下子,隻可惜他們不能真正為朝廷效力。
就在這時,淸廷的調令終於發到了青州,調馮汝騤改任大名府知府,而馮汝騤也長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可以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了,於是立刻吩咐家人收拾金銀細軟行李用俱等物,即日啟程。而穿越者也沒有為難馮汝騤,放他離開了青州,隨後立即占據了青州知府衙門,作為青州市地方政府的辦公、居住地點。
而就在華東政府改變計劃,成立青州市地方政府的時候,在遠離千裏之外的北京城裏,穿越者和清廷的另一場較量也正在上演著。
首先是穿越者以山東巡撫的名議,正式向清廷上了一份折子,聲稱青州駐防八旗副統領文瑞、佐領烏勒畚等人煽動旗軍反叛,攻占青州城,燒殺劫掠,無所不為,殺死青州居民1000餘人,刧掠店鋪家戶5000餘家,搶劫財物無數,罪大惡極,山東巡撫衙門出兵平亂,擊敗叛軍,抓住叛軍首領文瑞、烏勒畚等30餘人,眾人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而為早日恢複局勢,山東巡撫衙門將其就地正法,以敬效尤,並且將文瑞、烏勒畚等人招供的文書、簽押一並附折子、以及一些受害者的口供等一起送到北京。
這一份奏折送到北京以後,頓時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原來穿越者在山東地區沒收土地,搞什麽土地改革,甚致是私設官吏製度的事情,清廷都是知道的。但對此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不知道。軍機處還有六部基本達成了默契,就是所有山東發來的公文,還有牽扯到山東的拆子奏章,都秉持著“不公開、不處理、不上報、不迴複、不推讓、不吱聲”的六不原則,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事情不公開,那麽朝廷和山東的關係在表麵上還是從屬關係,還能夠維係下去,而這些事情一但公開了,無論是清廷還是海外華人就不可能再維係了,隻能公開決裂。但這麽一來對朝廷又有什麽好處,難到是要馬上和海外華人全麵開戰嗎?
當官最緊要的就是該明白的時候明白,該糊塗的時候糊塗,可不能弄錯了,因此這段時間雖然也有幾個腦袋裏少跟弦的禦史上折子彈亥海外華人,但都被軍機處給壓了下來。當然誰都知道,這樣和稀泥、裝糊塗是不可能長久下去,總有蒙不下去的那一天,但也是能混一天就是一天,到混不下去的時候再說。
但誰都沒有想到,海外華人居然會主動挑事,這一石頓時激起了千層浪。因為這一次關係到旗人,而且盡管誰都八旗早就不堪為軍了,但卻沒有人敢動各地的八旗駐軍,就知道這裏麵的關係何其重大,但海外華人竟然去挑戰這個忌諱,而且居然是一下子就把一支駐防旗軍給滅了,還給他們安了個謀反的罪名,雖然隨折子送來的有招供的文書,但誰都知道是怎麽迴事,連人都殺了,造幾份口供還不容易嗎?
而且文瑞的官職雖然不算高,但卻有世襲男爵的爵位,旗人就那麽多,親戚相連、休戚相關,鈕祜祿氏又是旗人中大姓,怎麽會沒有些親戚朋友呢?更為重要的是,太平天國以後,漢族崛起,旗人逐漸勢微、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地方,旗人官員的比例都在大幅減少,這己經引起了很多旗人的不滿,照這麽下去大清到底是旗人的大清,還是漢人的大清?現在竟然有人公然攻擊駐防旗軍,斬殺旗人功臣,這可是大清建國250餘年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如果還不管管,照這樣下去,漢人還不反了天嗎?
於是這一下子頓時激起了北京城裏的旗人們的憤怒,權貴、宗室們紛紛直接向朝廷上折,要求朝廷立刻嚴懲海外華人,還有人直接跑進皇宮去向太後哭述,而更有甚者甚至要求朝廷將海外華人的首犯抄家滅門、誅聯九族,而將其他的海外華人全部都逐出中國。當然還有人夾帶私貨,要求朝廷恢複舊製,既各級官員滿漢各半,且以滿人為主,漢人為輔,方才可以確保大清長治久安。
結果一時之間旗人們群情激忿,各種折子、奏章如雪片一般飛到軍機處來,也有相當一部份責是直接送到皇宮裏去,這也是旗人的特權之一。
不過在這個時候,軍機處的幾位大臣們到還是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這件事情的處理可是半點也馬虎不得,海外華人既然敢這麽做,就說明他們不怕和朝廷翻臉,但現在朝廷敢和海外華人翻臉嗎?因此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第二次庚子國變,而現在朝廷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但要處理這件事情,軍機處可做不了主,必須要向太後迴稟,共同協商才行,於是幾位軍機大臣商議之後決定,甴慶親王、榮祿、李鴻章、張之洞四人連袂進宮去麵見太後、皇上商議。
當然現在青州駐防八旗的編製不全,協領就隻有1個,實際的官員隻有32人,其中有27人都參加過這一次戰鬥,在戰鬥中陣亡了9人,剩下的18人都被定為指揮叛亂的首腦人物,當然首當其衝是文瑞和烏勒畚,而協領吳延年由於是主動獻城投降,因此逃過了這一劫。
除此之外,在這一戰中被俘虜的八旗士兵,加上在千溝莊一戰中被俘的,共計有2818人,加上他們的家屬共計有1萬2千餘人,不過在舊空裏的東營農場的規模極大,最終發展成為濟南軍區黃河三角洲生產基地,總麵積790平方公裏,形成了以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等為主的多元化產業結構,雖然現在才是剛剛開始建設,但目標卻是一樣,因此一萬多人還是能夠消化得了的。
另外在這一戰中,陣亡的八旗士兵還有約2100餘人,他們的家屬也不能留在本地,都將遷移到濟南去另行安排,這樣一去一來,要遷走的人員共計超過了兩萬人,占到北城全部人口的二成以上,這還是不算他們的包衣家奴,雖然大多數士兵都是普通家庭,但生活條件尚好的人家也有不少,包衣家奴多達6000餘人。不過這也幾乎是將城裏旗人中的富戶都一網打盡,雖然絕大多數的富戶不會從軍參戰,但卻打發自己的子弟,甚致是包衣參戰,因此自然要算連帶的責任。這樣一來,等於是將青州的旗人徹底打散了。
八旗軍在青州城裏搶到的財物,以及被俘虜的八旗駐軍將領、士兵的家產當然是全部都充了公,僅獲得的白銀就多達60餘萬兩,另外還有大量的糧食物資,牲畜等等,可以說是收獲巨大。
而羅嶽擊敗了八旗駐軍,攻占進駐青州北城和青州主城之後,青州土改委員會的工作立刻就恢複了正常,而且得知北城己被人民軍攻破,一些地主鄉紳重新複避的希望也徹底破滅,又一次老實了下來,再加上經過了土改委員會的大力宣傳之後,老百姓們又恢複了對穿越者的信心,土改工作也終於又都重新走上正軌。
另外行政院決定成立青州地方政府,也讓劉成平十分高興,因為青州地區的最高領導人自然是他了。這一下子由鄉長晉升成了市長,劉成平的心裏自然是高興的。
幾天以後,行政院抽調的人員到達千溝村,於是劉成平等人在人民軍的保護下,來到青州城裏,正式掛牌宣告成立青州市地方政府,由劉成平擔任市長,然後迅速的接管了青州城裏的行政事務,並且按照成立的政府部門,分派工作。
這一切都在青州知府馮汝騤的眼皮底下進行,但馮汝騤也隻能幹瞪眼,但卻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人民軍進駐青州之後,迅速的完全控製了青州的局勢,城裏所有的官吏、幫會都禁若寒蟬一般,誰都沒有說句話,因此馮汝騤的命令連知府衙門都出不了。
而馮汝騤的心情頗為複雜,因為人民軍進駐青州城以後,以嚴厲的手段連續抓捕了近百名趁亂滋事搶劫的地痞無懶、幫會成員,迅速的恢複了青州城裏的日常秩序,而且人民軍的軍紀嚴明,進入青州城以後,並沒有搔擾、劫掠居民的行為,和八旗駐軍完全不同,也讓青州城裏的居民們也鬆了一口氣,對人民軍也有了一些好感。
但馮汝騤的心裏卻頗不是滋味,八旗駐軍在青州城裏肆掠搶劫的時候,自己根本就是束手無策,就連八旗駐軍離城了,青州城中的混亂卻是依舊如故,但人民軍進城來不到一個時辰,就把青州城內的局勢穩定了下,盡管馮汝騤對海外華人沒有什麽好惑,但也不得不承認,海外華人確實有兩下子,隻可惜他們不能真正為朝廷效力。
就在這時,淸廷的調令終於發到了青州,調馮汝騤改任大名府知府,而馮汝騤也長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可以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了,於是立刻吩咐家人收拾金銀細軟行李用俱等物,即日啟程。而穿越者也沒有為難馮汝騤,放他離開了青州,隨後立即占據了青州知府衙門,作為青州市地方政府的辦公、居住地點。
而就在華東政府改變計劃,成立青州市地方政府的時候,在遠離千裏之外的北京城裏,穿越者和清廷的另一場較量也正在上演著。
首先是穿越者以山東巡撫的名議,正式向清廷上了一份折子,聲稱青州駐防八旗副統領文瑞、佐領烏勒畚等人煽動旗軍反叛,攻占青州城,燒殺劫掠,無所不為,殺死青州居民1000餘人,刧掠店鋪家戶5000餘家,搶劫財物無數,罪大惡極,山東巡撫衙門出兵平亂,擊敗叛軍,抓住叛軍首領文瑞、烏勒畚等30餘人,眾人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而為早日恢複局勢,山東巡撫衙門將其就地正法,以敬效尤,並且將文瑞、烏勒畚等人招供的文書、簽押一並附折子、以及一些受害者的口供等一起送到北京。
這一份奏折送到北京以後,頓時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原來穿越者在山東地區沒收土地,搞什麽土地改革,甚致是私設官吏製度的事情,清廷都是知道的。但對此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不知道。軍機處還有六部基本達成了默契,就是所有山東發來的公文,還有牽扯到山東的拆子奏章,都秉持著“不公開、不處理、不上報、不迴複、不推讓、不吱聲”的六不原則,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事情不公開,那麽朝廷和山東的關係在表麵上還是從屬關係,還能夠維係下去,而這些事情一但公開了,無論是清廷還是海外華人就不可能再維係了,隻能公開決裂。但這麽一來對朝廷又有什麽好處,難到是要馬上和海外華人全麵開戰嗎?
當官最緊要的就是該明白的時候明白,該糊塗的時候糊塗,可不能弄錯了,因此這段時間雖然也有幾個腦袋裏少跟弦的禦史上折子彈亥海外華人,但都被軍機處給壓了下來。當然誰都知道,這樣和稀泥、裝糊塗是不可能長久下去,總有蒙不下去的那一天,但也是能混一天就是一天,到混不下去的時候再說。
但誰都沒有想到,海外華人居然會主動挑事,這一石頓時激起了千層浪。因為這一次關係到旗人,而且盡管誰都八旗早就不堪為軍了,但卻沒有人敢動各地的八旗駐軍,就知道這裏麵的關係何其重大,但海外華人竟然去挑戰這個忌諱,而且居然是一下子就把一支駐防旗軍給滅了,還給他們安了個謀反的罪名,雖然隨折子送來的有招供的文書,但誰都知道是怎麽迴事,連人都殺了,造幾份口供還不容易嗎?
而且文瑞的官職雖然不算高,但卻有世襲男爵的爵位,旗人就那麽多,親戚相連、休戚相關,鈕祜祿氏又是旗人中大姓,怎麽會沒有些親戚朋友呢?更為重要的是,太平天國以後,漢族崛起,旗人逐漸勢微、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地方,旗人官員的比例都在大幅減少,這己經引起了很多旗人的不滿,照這麽下去大清到底是旗人的大清,還是漢人的大清?現在竟然有人公然攻擊駐防旗軍,斬殺旗人功臣,這可是大清建國250餘年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如果還不管管,照這樣下去,漢人還不反了天嗎?
於是這一下子頓時激起了北京城裏的旗人們的憤怒,權貴、宗室們紛紛直接向朝廷上折,要求朝廷立刻嚴懲海外華人,還有人直接跑進皇宮去向太後哭述,而更有甚者甚至要求朝廷將海外華人的首犯抄家滅門、誅聯九族,而將其他的海外華人全部都逐出中國。當然還有人夾帶私貨,要求朝廷恢複舊製,既各級官員滿漢各半,且以滿人為主,漢人為輔,方才可以確保大清長治久安。
結果一時之間旗人們群情激忿,各種折子、奏章如雪片一般飛到軍機處來,也有相當一部份責是直接送到皇宮裏去,這也是旗人的特權之一。
不過在這個時候,軍機處的幾位大臣們到還是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這件事情的處理可是半點也馬虎不得,海外華人既然敢這麽做,就說明他們不怕和朝廷翻臉,但現在朝廷敢和海外華人翻臉嗎?因此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第二次庚子國變,而現在朝廷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但要處理這件事情,軍機處可做不了主,必須要向太後迴稟,共同協商才行,於是幾位軍機大臣商議之後決定,甴慶親王、榮祿、李鴻章、張之洞四人連袂進宮去麵見太後、皇上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