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穿越者在王家寨裏大搞試點的時候,秦錚、王雲鵬兩人帶著一個排的部隊,乘船來到陰島,考查這裏的鹽業情況。隨行的還有昆明艦的雷達長程士爍。他在舊時空裏,做為雷達技術人員在北海艦隊裏服役了八個月,到過陰島。
原來南海艦隊是舊時空中國海軍最早裝配052d型導彈驅逐艦,而北海艦隊則是三大艦隊中最後裝配這一型軍艦,因此為了幫助北海艦隊052d型導彈驅逐艦早日形成戰鬥力,曾從南海艦隊調了一批技術人員到北海艦隊進行技術支援,程士爍就是其中之一。
北海艦隊的駐地就是青島,程士爍對青島一帶地區比較熟悉,而且兩次到過紅島的韓家民俗村遊玩,並且多次乘軍艦經過紅島周邊海域,因此這次昆明艦返迴天津駐注,但卻把程士爍留下來做為青島指揮部的參謀人員。
紅島,也就本時空裏的陰島。在舊時空的20世紀60年代,全國山河一片紅的時期,當地人為了表示革命精神將陰島改為紅島,並且一直沿用至穿越發生時為止。
在舊時空裏,紅島己與大陸連成一片,成了膠州灣裏的一個半島,不過在這個時空裏,陰島還是一個海中的獨立島嶼,與陸地相連,還要再等十幾年的時間。
一行人在清早從青島灣棧橋碼頭乘出一艘318艇出發,駛入膠州灣,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航行,到達陰島的郎君港附近。
郎君港位於陰島東北,是陰島最大的港頭。這裏的“郎君”可不是女子對丈夫的稱唿,而是指炎黃時代東夷部落首領郎君氏,據曆史考證:世界漁業最早源自於中國,而中國的漁業發源就是東夷部落,據說就是首領郎君氏教族人結網造船、出海捕魚,因此郎君氏被後人尊為“漁祖”。
陰島是一個典型的海洋文明社會,一直都是以漁、鹽業為經濟支柱,因此漁祖郎君氏,鹽宗夙沙氏,均在陰島上各有廟宇,可見自古漁鹽不分離。
秦錚、王雲鵬、程士爍三人站在船上,看著遠方海岸線上一片起伏平緩的陸地輪廓線,不過島上蔥蔥綠綠,樹木連蔭之中點綴著村落房屋,映著碧海藍天,確實是景色宜人。而郎君港中帆檣林立、舳舮相接,空中海鷗飛過,不時發出陣陣清脆的鳴叫聲。而在遠一些,可以看到岸上的村落、商鋪和高聳的塔樓,以及來往如潮的人群
而秦錚注意觀察,漁船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兩桅大船,船舷高三四米,估計超過百噸,也有連帆蓬都沒有,隻靠槳櫓動力的小漁船,不過全部都是木船。雖然現在是休漁季節,但船裏的人依然忙忙碌碌,補網、修船、理帆、換桅等等工作。
程士爍拿著手機,一麵拍照一麵道:“這風景可比我來的時候好多了,這可是原生態的古建風景啊,不像我遊覽過的韓家民俗村,都是現代建設的仿古建築。”
秦錚點了點頭,道:“這裏就是韓家村了。”
程士爍道:“是啊,韓家村是陰島的老居民,算是一個大族,在舊時空裏,紅島東北部的居民就是以韓姓居多。居說陰島韓家村的祖先是春秋時期韓起的後代,到現在大約己傳到16、7代了,而且大多都是以製鹽為生,在舊時空裏的韓家民俗村,就是韓家村的居民出資修建,大約就是在這一片地區,主要就是以漁、鹽文化為賣點。”
王雲鵬道:“那就太好了,這一趟我們就是要考察陰島的製鹽業。”
眾人在船頭議論,而這時318艇也駛入港口,並且在距離岸邊約100餘米的地方停泊,自然也成為其他的木船注視的焦點。不過看到艇首的雙聯14.5毫米機槍,也都十分老實的將目光收了迴去。
秦錚等人登上汽艇,駛向岸邊,隨行的一個排士兵也都輪流乘坐汽艇登岸,這時有十幾個人過來,神色較為緊張,手裏都拿著刀槍,其中還有三四個人拿著步槍對著他們,不過看這步槍的樣子,應是單發步槍。不過隨行的人民軍也不敢大意,有十幾名戰士也舉起了手裏的步槍,排長李振大聲道:“站住,不許再前進了。”
這時秦錚道:“把槍都放下吧,我們又不要來打仗的。”然後對那夥人道:“鄉親們,不要誤會,我們是人民軍,上陰島來看看,用不著這麽拿刀動槍的。”
那夥人聽了,也是一陣搔動,因為清廷與德國簽定【中德膠澳租界條約】,陰島就劃入了德國租界區內,而就在前不久,有人從青島迴來,告知全島居民,青島的德軍已被一支自稱為人民軍的軍隊擊敗,而這支人民軍則是一夥海外華人組建,據說這夥海外華人不僅是擊敗了徳軍,而且在此以前,他們還擊敗了威衛海的英軍,以及攻占了天津的八國聯軍。
這個消息讓島上的居民又驚又喜,因為陰島被劃入德國租界區,島民們自然是不甘心,現在德軍被別人擊敗,島民們自然是高興,但擊敗德軍的海外華人又是什麽人,而他們又會怎樣處置陰島,誰都不得不知,因此這也讓島民十分擔擾。
這時一個穿灰色長袍的中年人躍眾而出,先是招唿眾人也放下手裏的武器,一方麵是對方己經放下了武器,自己還這麽劍拔弩張的,當然不合適,另一方麵對方是全副武裝的軍隊,而自己這邊就隻有3、4支步槍,打起來肯定明顯吃虧。然後向眾人拱了拱手,道:“在下韓家村韓高成,不知幾位軍爺怎樣稱唿,到陰島來有何貴幹?”
李振道:“這是我們的秦政委,是到陰島來視查的,現在德軍己經被我們擊敗,現在所有的徳租界區都甴我們人民軍接管,所以現在陰島也是歸我們管轄。”
韓高成的樣子看起像是一個碼頭上小主事的人,而且也有些見識,到是知道一些人民軍的事情,到是聽說到這夥人民軍的最高官員是什麽“政委”, 這次他竟然親自到陰島來視查來了。但也不知道應該怎樣稱唿。
原來在明清兩代,平民或下級官員稱唿比自己高的官員,一般是不會直接稱唿其官職,而絕大多數官職都是有另一個尊稱,如軍機大臣尊稱中堂,總督尊稱部堂或製台,巡撫尊稱撫台,提督尊稱軍門,布政司尊稱藩台,就連知縣尊稱堂尊或太爺。不過來人即然是軍人,那就按軍人尊稱,估計“政委” 也該是提督、總兵一類的軍職,因此趕忙跪下磕頭,道:“小人見過秦軍門。”其他人見了,也都紛紛放下刀槍,跪下給秦錚磕頭。
秦錚笑了一笑,也沒有糾正,把韓高成拉起來,道:“不用下跪下,起來吧,大家都起來吧。”
韓高成起身以後,道:“請軍門先到哨所裏坐一會兒,小人去叫保長來見軍門。”
秦錚道:“不忙,這裏可有鹽場嗎?”
韓高成忙道:“就在市集的後麵,就有一個鹽場。”
秦錚點了點頭,道:“帶我們到鹽場去看看,直接把保長叫到鹽場來吧。”
韓高成也不敢違抗,道:“是,請軍門隨小人來。”
一行人跟著韓高成,穿過了市場。秦錚、王雲鵬都留心觀察,市場全長約有200餘米,兩側盡是商鋪,出售的基本都是海產品,既有活魚、活蝦、蛤蜊、海龜、貝扇、海帶,也有製成幹貨,還有珍珠、貝殼、珊瑚、海星一帶的物品,另外也有少量的柴米油菜布之類的日常生活用品,甚至還有兩家肉鋪,到是十分豐富,而且人流也不少,看得出來頗為繁華熱鬧。
秦錚嗬嗬笑道:“集市好熱鬧啊。”
韓高成道:“這不還有兩個月就過年了,家家戶戶總要添置一些東西,而各地商人也要預備年貨,一年裏最熱鬧的就是這一兩個月,再過一個月集市就要冷清下來了,該買的都買走了,商人們要等到開春以後才會再來。
秦錚又點了點頭,道:“每年的商船來港,能收到多少稅錢。”
韓高成怔了一怔,道:“這個小人不知,那要問稅司才行。”
秦錚聽了,也就沒有再問下去,一行人穿過了市場之後,又轉了兩個彎,才來到製鹽場。隻見製鹽場占地極廣,足有數十畝,一側搭建著十餘排蘆柵,蘆柵下是一排排石砌的灶台,每排大約有十餘個灶台,不過這時至少有超過一半的灶台空置著,隻有不到一半的灶台還在工作。
在兩排灶台的中間,是一個長條形的石砌水槽,在每個灶台前,伸出一個長長的竹筒,用軟木塞住,隻要拔下軟木,水槽裏的水就是從竹筒流入到大鐵鍋中,燒煮成鹽。而水槽的盡頭,是一個方形的石砌大池子,邊緣要比水槽高出不少,足有近兩米高,兩側搭著一層木架,而橫空上還架著一個門梁,安裝著絞盤繩索,這時正有人用絞盤拉起一桶桶水,倒入水槽中。
有人湊到水槽邊細看,見水池有出水口連通著水槽。而在水池麵略底一點的位置,用木條架著一層也不知是什麽東西,似乎是有一層稻草,但在稻草上還覆蓋著一層深灰色的物質,水是透過這一層物質以及稻草,滲入到水池中,然後再流進水槽裏,再經水槽流入到鐵鍋中。
原來南海艦隊是舊時空中國海軍最早裝配052d型導彈驅逐艦,而北海艦隊則是三大艦隊中最後裝配這一型軍艦,因此為了幫助北海艦隊052d型導彈驅逐艦早日形成戰鬥力,曾從南海艦隊調了一批技術人員到北海艦隊進行技術支援,程士爍就是其中之一。
北海艦隊的駐地就是青島,程士爍對青島一帶地區比較熟悉,而且兩次到過紅島的韓家民俗村遊玩,並且多次乘軍艦經過紅島周邊海域,因此這次昆明艦返迴天津駐注,但卻把程士爍留下來做為青島指揮部的參謀人員。
紅島,也就本時空裏的陰島。在舊時空的20世紀60年代,全國山河一片紅的時期,當地人為了表示革命精神將陰島改為紅島,並且一直沿用至穿越發生時為止。
在舊時空裏,紅島己與大陸連成一片,成了膠州灣裏的一個半島,不過在這個時空裏,陰島還是一個海中的獨立島嶼,與陸地相連,還要再等十幾年的時間。
一行人在清早從青島灣棧橋碼頭乘出一艘318艇出發,駛入膠州灣,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航行,到達陰島的郎君港附近。
郎君港位於陰島東北,是陰島最大的港頭。這裏的“郎君”可不是女子對丈夫的稱唿,而是指炎黃時代東夷部落首領郎君氏,據曆史考證:世界漁業最早源自於中國,而中國的漁業發源就是東夷部落,據說就是首領郎君氏教族人結網造船、出海捕魚,因此郎君氏被後人尊為“漁祖”。
陰島是一個典型的海洋文明社會,一直都是以漁、鹽業為經濟支柱,因此漁祖郎君氏,鹽宗夙沙氏,均在陰島上各有廟宇,可見自古漁鹽不分離。
秦錚、王雲鵬、程士爍三人站在船上,看著遠方海岸線上一片起伏平緩的陸地輪廓線,不過島上蔥蔥綠綠,樹木連蔭之中點綴著村落房屋,映著碧海藍天,確實是景色宜人。而郎君港中帆檣林立、舳舮相接,空中海鷗飛過,不時發出陣陣清脆的鳴叫聲。而在遠一些,可以看到岸上的村落、商鋪和高聳的塔樓,以及來往如潮的人群
而秦錚注意觀察,漁船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兩桅大船,船舷高三四米,估計超過百噸,也有連帆蓬都沒有,隻靠槳櫓動力的小漁船,不過全部都是木船。雖然現在是休漁季節,但船裏的人依然忙忙碌碌,補網、修船、理帆、換桅等等工作。
程士爍拿著手機,一麵拍照一麵道:“這風景可比我來的時候好多了,這可是原生態的古建風景啊,不像我遊覽過的韓家民俗村,都是現代建設的仿古建築。”
秦錚點了點頭,道:“這裏就是韓家村了。”
程士爍道:“是啊,韓家村是陰島的老居民,算是一個大族,在舊時空裏,紅島東北部的居民就是以韓姓居多。居說陰島韓家村的祖先是春秋時期韓起的後代,到現在大約己傳到16、7代了,而且大多都是以製鹽為生,在舊時空裏的韓家民俗村,就是韓家村的居民出資修建,大約就是在這一片地區,主要就是以漁、鹽文化為賣點。”
王雲鵬道:“那就太好了,這一趟我們就是要考察陰島的製鹽業。”
眾人在船頭議論,而這時318艇也駛入港口,並且在距離岸邊約100餘米的地方停泊,自然也成為其他的木船注視的焦點。不過看到艇首的雙聯14.5毫米機槍,也都十分老實的將目光收了迴去。
秦錚等人登上汽艇,駛向岸邊,隨行的一個排士兵也都輪流乘坐汽艇登岸,這時有十幾個人過來,神色較為緊張,手裏都拿著刀槍,其中還有三四個人拿著步槍對著他們,不過看這步槍的樣子,應是單發步槍。不過隨行的人民軍也不敢大意,有十幾名戰士也舉起了手裏的步槍,排長李振大聲道:“站住,不許再前進了。”
這時秦錚道:“把槍都放下吧,我們又不要來打仗的。”然後對那夥人道:“鄉親們,不要誤會,我們是人民軍,上陰島來看看,用不著這麽拿刀動槍的。”
那夥人聽了,也是一陣搔動,因為清廷與德國簽定【中德膠澳租界條約】,陰島就劃入了德國租界區內,而就在前不久,有人從青島迴來,告知全島居民,青島的德軍已被一支自稱為人民軍的軍隊擊敗,而這支人民軍則是一夥海外華人組建,據說這夥海外華人不僅是擊敗了徳軍,而且在此以前,他們還擊敗了威衛海的英軍,以及攻占了天津的八國聯軍。
這個消息讓島上的居民又驚又喜,因為陰島被劃入德國租界區,島民們自然是不甘心,現在德軍被別人擊敗,島民們自然是高興,但擊敗德軍的海外華人又是什麽人,而他們又會怎樣處置陰島,誰都不得不知,因此這也讓島民十分擔擾。
這時一個穿灰色長袍的中年人躍眾而出,先是招唿眾人也放下手裏的武器,一方麵是對方己經放下了武器,自己還這麽劍拔弩張的,當然不合適,另一方麵對方是全副武裝的軍隊,而自己這邊就隻有3、4支步槍,打起來肯定明顯吃虧。然後向眾人拱了拱手,道:“在下韓家村韓高成,不知幾位軍爺怎樣稱唿,到陰島來有何貴幹?”
李振道:“這是我們的秦政委,是到陰島來視查的,現在德軍己經被我們擊敗,現在所有的徳租界區都甴我們人民軍接管,所以現在陰島也是歸我們管轄。”
韓高成的樣子看起像是一個碼頭上小主事的人,而且也有些見識,到是知道一些人民軍的事情,到是聽說到這夥人民軍的最高官員是什麽“政委”, 這次他竟然親自到陰島來視查來了。但也不知道應該怎樣稱唿。
原來在明清兩代,平民或下級官員稱唿比自己高的官員,一般是不會直接稱唿其官職,而絕大多數官職都是有另一個尊稱,如軍機大臣尊稱中堂,總督尊稱部堂或製台,巡撫尊稱撫台,提督尊稱軍門,布政司尊稱藩台,就連知縣尊稱堂尊或太爺。不過來人即然是軍人,那就按軍人尊稱,估計“政委” 也該是提督、總兵一類的軍職,因此趕忙跪下磕頭,道:“小人見過秦軍門。”其他人見了,也都紛紛放下刀槍,跪下給秦錚磕頭。
秦錚笑了一笑,也沒有糾正,把韓高成拉起來,道:“不用下跪下,起來吧,大家都起來吧。”
韓高成起身以後,道:“請軍門先到哨所裏坐一會兒,小人去叫保長來見軍門。”
秦錚道:“不忙,這裏可有鹽場嗎?”
韓高成忙道:“就在市集的後麵,就有一個鹽場。”
秦錚點了點頭,道:“帶我們到鹽場去看看,直接把保長叫到鹽場來吧。”
韓高成也不敢違抗,道:“是,請軍門隨小人來。”
一行人跟著韓高成,穿過了市場。秦錚、王雲鵬都留心觀察,市場全長約有200餘米,兩側盡是商鋪,出售的基本都是海產品,既有活魚、活蝦、蛤蜊、海龜、貝扇、海帶,也有製成幹貨,還有珍珠、貝殼、珊瑚、海星一帶的物品,另外也有少量的柴米油菜布之類的日常生活用品,甚至還有兩家肉鋪,到是十分豐富,而且人流也不少,看得出來頗為繁華熱鬧。
秦錚嗬嗬笑道:“集市好熱鬧啊。”
韓高成道:“這不還有兩個月就過年了,家家戶戶總要添置一些東西,而各地商人也要預備年貨,一年裏最熱鬧的就是這一兩個月,再過一個月集市就要冷清下來了,該買的都買走了,商人們要等到開春以後才會再來。
秦錚又點了點頭,道:“每年的商船來港,能收到多少稅錢。”
韓高成怔了一怔,道:“這個小人不知,那要問稅司才行。”
秦錚聽了,也就沒有再問下去,一行人穿過了市場之後,又轉了兩個彎,才來到製鹽場。隻見製鹽場占地極廣,足有數十畝,一側搭建著十餘排蘆柵,蘆柵下是一排排石砌的灶台,每排大約有十餘個灶台,不過這時至少有超過一半的灶台空置著,隻有不到一半的灶台還在工作。
在兩排灶台的中間,是一個長條形的石砌水槽,在每個灶台前,伸出一個長長的竹筒,用軟木塞住,隻要拔下軟木,水槽裏的水就是從竹筒流入到大鐵鍋中,燒煮成鹽。而水槽的盡頭,是一個方形的石砌大池子,邊緣要比水槽高出不少,足有近兩米高,兩側搭著一層木架,而橫空上還架著一個門梁,安裝著絞盤繩索,這時正有人用絞盤拉起一桶桶水,倒入水槽中。
有人湊到水槽邊細看,見水池有出水口連通著水槽。而在水池麵略底一點的位置,用木條架著一層也不知是什麽東西,似乎是有一層稻草,但在稻草上還覆蓋著一層深灰色的物質,水是透過這一層物質以及稻草,滲入到水池中,然後再流進水槽裏,再經水槽流入到鐵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