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門吱呀一聲開了,走出個人來,這人生得文弱,六十歲上下年紀,雙眼無甚光彩,也不似有武功在身,朗聲笑道:“聽聞伯顏將軍要迴京,不料來的這般快,快請進來。”
兵部尚書劉文徹,是兵部職銜最高的官員,卻並沒有任何從軍經曆,此人察舉出身,是個文官。洪武皇帝擔心軍人勢大,所以兵部最高長官反而是個文官,以文抑武,以求平衡。大夏武力雖盛,武官的職位卻向來在文官之下,如果武官想要轉任文職,是要降半級的,正品的官職要轉為副品。就為這麽一條,武人們往往終生混跡於軍隊,不願意去文官係統任職。須知好容易積累軍功混個正職,一轉業就成了副的,白浪費好幾年的功夫。
伯顏與劉文徹也是相熟,隨他邁步入門。劉文徹見伯顏後麵還跟著一個身軀雄壯的年輕人,問道:“這位小將是?”
伯顏將王陽明的身份與他介紹了,劉文徹恍然大悟,上前抓住王陽明的手不放,熱情道:“原來是京中有名的國子監十三先生,久仰久仰。”
王陽明沒想到堂堂兵部尚書,正三品的官員,居然也知道自己的名頭,頗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趕忙向劉文徹見禮。劉文徹笑道:“不須客氣。散院長是我大夏支柱,我仰慕院長名聲久矣。你是院長的學生,自然就是我的貴客。請坐,請坐。”
這劉文徹混跡官場多年,早練就了一身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哪裏是王陽明這種毛頭小子可以比擬的,瞬間讓王陽明覺得如沐春風了。
劉文徹命下屬上了清茶,啜飲了幾口,才問道:“將軍待會可要去職方司述職?”
兵部職方司,統管兵部人事,伯顏迴京述職,自然要去職方司接受問詢。
伯顏卻搖搖頭:“不瞞劉尚書,聖上命人發八百裏加急文書催我迴京,問我西北軍與胡人十六國聯軍交戰之事。這次交戰,我漢兵損失八千軍馬,聖上心裏隻怕對我有怨懟。我待會帶著王校尉直接進宮去麵聖,職方司那邊,還請尚書大人協助,免了吧。”
“麵聖?”劉文徹眉頭大皺,心道龍心難測,你伯顏有敗將嫌疑,直直地去麵聖豈不是自討沒趣?
麵聖?!王陽明心頭一震,差點驚唿出來,好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曆練,他的心性終究沉穩不少,壓住了驚異,轉頭去看伯顏,眼神裏全是勸阻:麵聖這種事情,哪是兒戲?而且你提前也沒告訴我要去麵聖啊,我這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伯顏卻隻是迴他一個安慰的眼神,示意他不用擔心。
劉文徹早從兵部得到了那場戰爭的匯報,見伯顏執意立即麵聖,隻好同意。
伯顏見去兵部職方司述職一事已經解決,便起身告辭,劉文徹客氣了幾句,送二人出門。
出得門來,徑往皇宮,王陽明急道:“大帥,怎麽麵聖這麽重要的事情,也不提前跟我說一聲……”
伯顏隻是微笑,他這次被皇帝叫迴京城,要說心中沒有怨氣,那是不可能的,況且除了戰事以外,尚牽扯許多別的事情,想到這些事情的棘手,令他有些煩悶。
他雖涵養極好,然而終究血性不滅,心道既然你要我迴來,我就迴來,而且我直接去見你,把一切都當你麵分說明白。再者,王陽明被誣陷一事,如果走正常手續,少說得兩三個月才能解決,但是隻要皇帝給個意見,立刻就可以見分曉了。王陽明現在是鷹揚軍校尉,軍中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幹,萬不能耽擱在這京槽的醃臢事務中。
早在外宮城門口就被禦前侍衛攔住。侍衛進去通報,外城通報給內城,內城通報給皇城,皇城通報給太監,太監通報給皇帝的近身太監,近身太監稟報了皇帝,又一層層將皇帝的口信傳遞迴來,兩人百無聊賴地在宮門口等了一個時辰,才得到準許進入的口令。
他二人不能上馬,隻得一路小跑,往承天殿方向去。早有小太監在門口等候,王陽明認得那小太監,正是自己剛到長安時皇帝派來傳旨的小李公公。小李公公知道伯顏是軍中大將,對他絲毫不敢失了禮數,恭恭敬敬地把二人帶到禦書房。
皇帝正在批公文,王陽明還是第一次看見這皇帝的樣子,見他大概五十歲上下,臉龐瘦削,但是體格還算魁梧,兩撇胡須長在唇角,顯得此人十分英氣。隻是聽說皇帝年輕時得過麻子,所以臉上有些印跡,但這絲毫不妨礙這人的長相,反倒平添了些許威武。這就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這片大陸上的風雲人物,大夏朝皇帝——洪武大帝。
皇帝在一封奏折上隨意批了幾個字,自言自語道:“這個杜少卿,越來越不成話!”他將奏折扔在一邊,抬頭看見伯顏,笑道:“伯顏,你來的挺快。”
伯顏下跪叩頭,道:“微臣伯顏,叩見天顏。”
王陽明也跟著跪下,心中暗自不服,心道:小爺我重生之後就是個好漢,自從再次為人,感激師父傳藝之恩,也就拜了師父散宜生一人,伯顏將軍傳我刀法,我都沒有下拜,今天沒辦法,隻好拜你這個皇帝老兒,這是不得已為之,你可不要當我是實心誠意。
皇帝哪裏知道王陽明的這些小小心思,命二人起來迴話。伯顏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王陽明站在他旁邊,口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
皇帝看到王陽明,問伯顏:“這小夥子是誰?”
伯顏如實稟報,皇帝哦了一聲:“原來你就是王陽明。一年前你初到長安的時候,我傳你同你師父一同覲見,他怕你殿前失儀,不敢讓你來。今日你不還是來了麽。我看你挺好,不是那不懂禮法之人,你師父做人太過小心了。”
王陽明趕忙迴道:“聖上謬讚。”
皇帝將剛剛扔掉的那份奏章又拿起來:“我正在看一份刑部來的奏章,可巧,說的就是你的事情呢。”
門吱呀一聲開了,走出個人來,這人生得文弱,六十歲上下年紀,雙眼無甚光彩,也不似有武功在身,朗聲笑道:“聽聞伯顏將軍要迴京,不料來的這般快,快請進來。”
兵部尚書劉文徹,是兵部職銜最高的官員,卻並沒有任何從軍經曆,此人察舉出身,是個文官。洪武皇帝擔心軍人勢大,所以兵部最高長官反而是個文官,以文抑武,以求平衡。大夏武力雖盛,武官的職位卻向來在文官之下,如果武官想要轉任文職,是要降半級的,正品的官職要轉為副品。就為這麽一條,武人們往往終生混跡於軍隊,不願意去文官係統任職。須知好容易積累軍功混個正職,一轉業就成了副的,白浪費好幾年的功夫。
伯顏與劉文徹也是相熟,隨他邁步入門。劉文徹見伯顏後麵還跟著一個身軀雄壯的年輕人,問道:“這位小將是?”
伯顏將王陽明的身份與他介紹了,劉文徹恍然大悟,上前抓住王陽明的手不放,熱情道:“原來是京中有名的國子監十三先生,久仰久仰。”
王陽明沒想到堂堂兵部尚書,正三品的官員,居然也知道自己的名頭,頗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趕忙向劉文徹見禮。劉文徹笑道:“不須客氣。散院長是我大夏支柱,我仰慕院長名聲久矣。你是院長的學生,自然就是我的貴客。請坐,請坐。”
這劉文徹混跡官場多年,早練就了一身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哪裏是王陽明這種毛頭小子可以比擬的,瞬間讓王陽明覺得如沐春風了。
劉文徹命下屬上了清茶,啜飲了幾口,才問道:“將軍待會可要去職方司述職?”
兵部職方司,統管兵部人事,伯顏迴京述職,自然要去職方司接受問詢。
伯顏卻搖搖頭:“不瞞劉尚書,聖上命人發八百裏加急文書催我迴京,問我西北軍與胡人十六國聯軍交戰之事。這次交戰,我漢兵損失八千軍馬,聖上心裏隻怕對我有怨懟。我待會帶著王校尉直接進宮去麵聖,職方司那邊,還請尚書大人協助,免了吧。”
“麵聖?”劉文徹眉頭大皺,心道龍心難測,你伯顏有敗將嫌疑,直直地去麵聖豈不是自討沒趣?
麵聖?!王陽明心頭一震,差點驚唿出來,好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曆練,他的心性終究沉穩不少,壓住了驚異,轉頭去看伯顏,眼神裏全是勸阻:麵聖這種事情,哪是兒戲?而且你提前也沒告訴我要去麵聖啊,我這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伯顏卻隻是迴他一個安慰的眼神,示意他不用擔心。
劉文徹早從兵部得到了那場戰爭的匯報,見伯顏執意立即麵聖,隻好同意。
伯顏見去兵部職方司述職一事已經解決,便起身告辭,劉文徹客氣了幾句,送二人出門。
出得門來,徑往皇宮,王陽明急道:“大帥,怎麽麵聖這麽重要的事情,也不提前跟我說一聲……”
伯顏隻是微笑,他這次被皇帝叫迴京城,要說心中沒有怨氣,那是不可能的,況且除了戰事以外,尚牽扯許多別的事情,想到這些事情的棘手,令他有些煩悶。
他雖涵養極好,然而終究血性不滅,心道既然你要我迴來,我就迴來,而且我直接去見你,把一切都當你麵分說明白。再者,王陽明被誣陷一事,如果走正常手續,少說得兩三個月才能解決,但是隻要皇帝給個意見,立刻就可以見分曉了。王陽明現在是鷹揚軍校尉,軍中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幹,萬不能耽擱在這京槽的醃臢事務中。
早在外宮城門口就被禦前侍衛攔住。侍衛進去通報,外城通報給內城,內城通報給皇城,皇城通報給太監,太監通報給皇帝的近身太監,近身太監稟報了皇帝,又一層層將皇帝的口信傳遞迴來,兩人百無聊賴地在宮門口等了一個時辰,才得到準許進入的口令。
他二人不能上馬,隻得一路小跑,往承天殿方向去。早有小太監在門口等候,王陽明認得那小太監,正是自己剛到長安時皇帝派來傳旨的小李公公。小李公公知道伯顏是軍中大將,對他絲毫不敢失了禮數,恭恭敬敬地把二人帶到禦書房。
皇帝正在批公文,王陽明還是第一次看見這皇帝的樣子,見他大概五十歲上下,臉龐瘦削,但是體格還算魁梧,兩撇胡須長在唇角,顯得此人十分英氣。隻是聽說皇帝年輕時得過麻子,所以臉上有些印跡,但這絲毫不妨礙這人的長相,反倒平添了些許威武。這就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這片大陸上的風雲人物,大夏朝皇帝——洪武大帝。
皇帝在一封奏折上隨意批了幾個字,自言自語道:“這個杜少卿,越來越不成話!”他將奏折扔在一邊,抬頭看見伯顏,笑道:“伯顏,你來的挺快。”
伯顏下跪叩頭,道:“微臣伯顏,叩見天顏。”
王陽明也跟著跪下,心中暗自不服,心道:小爺我重生之後就是個好漢,自從再次為人,感激師父傳藝之恩,也就拜了師父散宜生一人,伯顏將軍傳我刀法,我都沒有下拜,今天沒辦法,隻好拜你這個皇帝老兒,這是不得已為之,你可不要當我是實心誠意。
皇帝哪裏知道王陽明的這些小小心思,命二人起來迴話。伯顏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王陽明站在他旁邊,口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
皇帝看到王陽明,問伯顏:“這小夥子是誰?”
伯顏如實稟報,皇帝哦了一聲:“原來你就是王陽明。一年前你初到長安的時候,我傳你同你師父一同覲見,他怕你殿前失儀,不敢讓你來。今日你不還是來了麽。我看你挺好,不是那不懂禮法之人,你師父做人太過小心了。”
王陽明趕忙迴道:“聖上謬讚。”
皇帝將剛剛扔掉的那份奏章又拿起來:“我正在看一份刑部來的奏章,可巧,說的就是你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