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短暫商議,巴國世子巴東安決定由上將軍巴無疾、公孫巴睿,在當天夜晚率接近三股之二的兵力馳援東南戰場;同時,為了避免蜀國再一次反複,由他親自坐鎮巴蜀戰場最前線,並高調出現在這邊戰場,虛張已經調走的軍隊的旗號,與蜀軍對峙,既是演戲,又是隨時準備對付蜀國人的再次失信,時不時還假打一次小仗。


    巴東安並令鄂仁迴都城向巴國主稟報自己的決定。


    巴國主得到鄂仁迴報的消息,心下稍安,當聽說鄂仁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件玉石器物,作為禮物送給了蜀國一個大臣,感動得老淚縱橫,下令重賞。


    ———後有人評說:這一次與蜀國臨時媾和成功,是巴國卿大夫鄂仁一生之中兩大功績之一;他的另一個功績則是有三個出眾的子女:長子鄂卓、次子鄂越、女兒鄂桂花。


    差不多與此同時,楚軍攻占了巴國東南部(今渝東南)大片土地和鬱水(伏牛山)鹽泉的消息,迅速報到楚國都城,楚宣王大喜,召集朝議。


    以昭奚恤為代表的一部分大臣主張令一上將到丹涪水,統率屈容、莊複兩路楚軍,順流而下,攻占巴國的舊都枳;同時,楚王親率大軍,出夷陵,向巴國東部發起進攻,將枳(今涪陵)以下長江流域納入楚國的版圖,隨後逆水長江,滅了巴國。


    上蔡令景舍不認同昭奚恤等的主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蔡令景舍道:“我王,下臣以為:巴國,還沒有衰落到一觸即潰的地步,我楚國也還沒有強大到無堅不摧的地步。不要看現在蜀國與我聯合攻巴,打得巴國抬不起頭來,可是,一旦蜀國發現我有一口氣吞下巴國之意圖,說不定就會停止攻巴,甚至倒向巴國。”


    “你且說來聽聽。”楚王且信且疑道。


    “蜀國攻打巴國,為的是土地、人口和財富。巴蜀世仇不假,可是,蜀王絕不希望看到其他人吞並巴國,更不願意我楚國吞並巴國,取得直達進入蜀地平原的水上門戶巴國都城江州,從而直接構成對蜀國之威脅。


    “唇亡齒寒的道理,蜀國人不是不懂,而是想借我之力,削弱巴國、壓製巴國。可是,誰都寧可有一個有仇的弱勢鄰居,絕不願意有一個隨時可能翻臉的強悍的鄰居。當年,巴蜀聯合攻我茲方,道理就是如此。”


    曆代楚君,多有親征的習慣,楚王聽了景舍的言論,道:“蜀國與巴國,累世積仇,未必便與巴國聯合起來對抗我。不過,景愛卿所言,也深有道理。”


    常言道:英雄所見略同。景舍對楚王之言,與巴國大夫鄂仁對蜀王所言,差不多同出一轍。


    這個景舍,是戰國中期楚國著名大臣。七年之後(前354年),魏國大將龐涓率軍攻圍趙國國都邯鄲,楚國令尹昭奚恤建議不去救援,讓趙魏兩敗俱傷,景舍不認同這種看法,他說若如此,會使魏國毫無顧忌,趙國怨恨楚國,不如少派兵攻略魏國。楚宣王讚同景舍的觀點,命景舍統率楚軍援趙,奪得睢水、濊水的土地。


    這時候的昭奚恤,有“北方畏昭奚恤,不畏楚王”的“狐假虎威”,眼光似乎卻不如以前了。


    後話少說,書歸正傳。


    於是,楚王打消了馬上親征巴國的念頭,但提出先拿下巴國枳地,攔腰截斷巴國,使生米煮成了熟飯,蜀國人要是想不通,他們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楚國樂意奉陪。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去擔任攻克巴國舊都枳的主帥問題。


    楚國名將如雲,本來不是問題,可是這個問題產生了爭論。


    有人認為莊複和屈容已經在楚巴戰場上顯示了不俗的實力,就在二人之中提升一人為統帥,為最妥。其中,與王室貴族有關的大部分人支持莊複,因為莊複出自楚王室;另一部分起自寒室的人,則支持屈容,因為知情者們知道,屈容並非出自楚國大姓屈,而是古庸國君的後人。


    兩種意見分歧,就出現了第三種意見:有人認為雖然直接在前方指揮的是莊複和屈容兩員大將,但首功當屬前夷城主將養明的全盤設計,且養明對巴國了如指掌,又曾是莊複、屈容二人的上司,簡直就是不二人選。


    楚王最後同意了這個意見,下令不僅讓養明複職,還提升一級,到鬱水口統領大軍,莊複、屈容皆為副帥,攻取丹涪水下遊全境及巴國枳都。


    楚將養明,於兩月餘前便已以楚王特別觀察使的身份到了夷城(今湖北恩施),與莊複、昭允等人議取鬱水鹽泉的總體戰術,接到楚王旨意,連夜連晚趕到鬱水鹽泉,隻看了一眼夢寐以求的鬱水鹽泉,便向鬱水口進發,重返戰場。


    楚國伐巴的幕後設計師,再一次來到了前台。


    養明舊部,聞養明複出,再領伐巴大事,奔走相告。


    楚國都城。


    卻說楚大夫景靈,乃上蔡令景靈之叔父,叔侄均有過人的見識,時人稱“二景”。不過,也有人認為,論人品,叔不如侄。


    景靈得知楚國軍隊拿下了巴國鬱侯、蚺氏、共氏三大部族和鬱水鹽泉的好消息,進宮對楚王道:“特來給我王賀喜!”


    楚王大笑道:“賀得早了!”


    景靈道:“此話怎講?”


    “須是取了寶山鹽泉、枳邑,甚至江洲,再來賀喜不遲。”


    “臣今日正為此而來。下臣是擔心我王忘了枳邑。”


    楚王道:“何出此言?”


    “臣料屈容與養明、莊複不和。”


    楚王似笑非笑道:“三人都是巴國通,有何不和?”


    景靈輕輕搖了一下頭:“莊複取得巴國三大鹽泉之一的鬱水鹽泉和鬱侯部族,與取得蚺氏、共氏兩大部族的屈容,平心而論,其功並無伯仲之分。可是,若取得巴國舊都枳,將是錦上添花的蓋世奇功。因此,屈容、莊複必有爭功之意。而養明素來與莊複心交,讓養明去作統帥,屈容必有想法。若是如此,大事不好。”


    楚王道:“寡人看來,未必,這次出征之前,寡人曾讓養明薦舉伐巴大將人選,屈容正是他薦舉的人之一。養明說屈容是對巴人相當了解的將領,知彼知己,百戰不怠。若養、屈二人有齷齪,養明怎會薦舉屈容?”


    “非也。養明薦舉的,是最能夠理解他的意圖、達成他的意圖的將領。下臣料:養明一定不會對屈容說薦舉過他的事。”


    楚王微微笑,道:“寡人當然也不會對其他人說。計將安出?”


    “當初出兵之時,屈容從沅水、莊複從夷水,兩路夾攻,未下鬱水伏牛山鹽泉之前,兩人同心協力,下了伏牛山,直指丹涪水,便會各有算盤。須派一個有分量的人物去監陣(監軍)。”


    楚王點頭,道:“你看何人去監陣為好?”


    景靈道:“此非臣所敢想。”


    楚王笑道:“我看卿去就最合適,你既與三將都有交情,又是公室後人,正適宜。”


    景靈謝道:“臣當不辱使命!”


    楚王大喜。


    楚大夫景靈到了丹涪水,果然不出他所料,表麵看不出來,然而屈容心中不服養明來任兩路楚軍的主將——他並不知道,在自己出任沅水一路楚軍主將的過程中,頗有爭議,養明曾經麵見楚王,認為屈容對巴國軍情、民情深有研究,正是伐巴的恰當人選。


    再加上,要發起一**規模的戰役,準備工作不是一天兩天,因此楚軍遲遲未向丹涪水下遊進軍,養明與莊複駐紮在鬱水口南岸,屈容駐在對岸。


    景靈先進了養明的主帥軍營,傳楚王對參戰將士的獎賞,然後才請屈容來接令。


    不一時,屈容到,禮畢,景靈道:“我王令兩路合兵向巴作戰,令養明將軍為主將、屈容將軍、莊複將軍為副,攻取虎安山及至巴舊都枳。”


    屈容聞此言,心中暗想:“我費心費力取了大王想要的商於數百裏地,反而不如養明花了數年時間、多少軍力物力,才由莊複趁勢取得鬱水一個鹽泉受到重用,奈何厚此薄彼?若不是我沅水大軍牽製巴軍主力,莊複、養明如何能夠成功?”


    屈容知道自己的心思不能表露出來,佯作平靜,對養明施禮,道:“末將悉聽將軍之令!”


    養明還禮。


    屈容又與莊複施禮相見,道:“若非將軍絆住巴遠安,我不會順利達到丹涪水。”


    “該說謝的,應當是我。”莊複個人修養頗高,客氣道。


    正在說正事,有人來報:“有小股巴軍來探我營寨!”


    養明道:“不用管他!我國乃水師大國,船堅弩利,當年號稱天下第一的吳國水師猶自取敗,何況小河裏的巴人!”


    人非聖賢,誰不想得意一迴?這一次巴東南戰役,幾乎全按養明的意圖進行,取下伏牛山鹽泉,數年之願得償,養明不免也有些得意,不把巴軍放在眼裏。


    監軍景靈道:“將軍自來以謹慎為要,今日之言,似有驕傲之意。”


    養明忙施禮謝道:“多謝監軍警醒!”


    養明命令“來人!將巴人轟走!”


    傳令下去之後,一支楚軍舟師得令,向巴軍舟隊迎來。


    巴軍舟上,虎安山大部族舟師主將荼天尺道:“撤!”幾隻舟調轉舟頭,如飛順水而下,楚軍自迴。


    巴舟到了一個拐灣處,兩岸各靠有一隻舟兒,打個唿哨,從兩邊叢林中各出來三人,百姓打扮。


    原來,荼天尺去楚軍舟師大營打探是虛,這六人才是實。


    幾個巴人上了舟,合並一路迴到龍溪口,一起到巴國中將軍、龍武將軍瞫夢龍軍營中來。


    瞫夢龍此時,實際上相當於丹涪水巴國軍團副帥的作用,主帥當然是八公子遠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烏江戰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背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背兜並收藏烏江戰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