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一下,按照巴秀的計劃,巴軍各部帶足幹糧,連夜出發,就像遊擊動員一樣,穿梭於叢林之中,晝伏夜行,在第三日淩晨到達楚將屈容駐守的古丈壩。
古丈壩,位於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境內。
十多年前,即公元前377年,巴國軍隊曾與楚國軍隊在古丈壩大戰一場,巴軍完敗。楚國勢力於是在這一帶站住了腳根。
早在公元前386年,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變革家吳起入楚,實施變法,楚國開始滲透並經營湘西,從而對巴蜀地區,尤其是對巴國形成東西夾攻態勢。雖然吳起變法最後失敗了,但其對巴蜀的戰略思想沒有被完全拋棄。
這一點,巴國也有少數具有一定戰略思維的高級將領看到,比如中將軍巴秀。
楚將屈容,是古庸國君的後人,是與楚將養明一樣,對巴國頗有研究,對巴國鹽泉興趣很大的一個厲害人物,但長期未能得到赴巴楚戰場來一顯身手的機會。
三個多月前,屈容在重臣支持下,終於到了古丈壩,接替以前不思進取的前任,發現這裏的楚軍紀律渙散,缺乏訓練,於是進行整頓,打算時機成熟,向巴楚邊境城鎮巴峒發起攻擊,打響對巴功績的第一戰。
與此同時,屈容利用這段時間,加強對當地原著部族(如濮人)的引導、勸化和控製,以利於自己施行“內穩外擴”的局部對巴策略。
屈容不是沒有想到,巴人會發現自己並不屬於絕密的意圖,可是他的探子偷了懶,沒有發現大量巴軍集中到了巴峒這一致命情報;再加上,他憑以往的經驗認為,馬上進入冬季,巴人主動進攻的可能性不大,正好利用今冬明春做好各項準備。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屈容這一次在他認為“有勇無謀”的巴人麵前,準備不足,同時也由於還沒有來得及將他的軍隊訓練成足以與敢戰敢死的巴國武士相抗衡的程度。
閑話之間,擅長叢林作戰的巴軍精銳就如夜色中出沒的野獸,悄然來到了獵物跟前,秘密集結成功,但比預計的時間晚了近一個半時辰,天邊已經露了白。
如此規模的軍事集結,隻能瞞得了一時,很快就會被楚軍發現,主帥巴秀命令立即發起攻擊。
巴軍兵分四路:兩路向楚軍古丈軍營從左右兩個方向同時發起攻擊,點火為號。
第三路阻擊楚國駐在附近的一支正規軍的增援,並盡量多地消耗其有生力量。
這一路,從表麵上看不是主攻方向,其實是一塊硬骨頭,因為對手是楚軍猛將費無庸。
費無庸駐紮在離古丈壩軍營十五六裏之外的一個山頂。他之所以駐紮此處,有兩個目的:一是這山頂對麵的大片土地上有多個當地部族,而當地部族曾數次暴亂;二是同時與主軍營互為支援。
費無庸其人,臂力過人,但性刻薄,武功超強,多建功勞,其所部久住古丈境內,為這線楚軍實力最強者。
這項阻擊任務,由虎安山大部族和巴峒軍營副將鄭大興之一部受領。
第四路阻擊最近的一個當地部族地方武裝增援。
對這一路的對手,巴峒守將巴冬認為由於當地種族繁多,局麵複雜,他們未畢會全力增援剛到這裏不久的楚將屈容,可視情況,阻而不打。由更容易與對手“溝通”的蚺氏部族之一部去執行該項任務。
如此一來,實際上直接進攻楚軍古仗壩軍營的巴軍,不足七千,也就是一比三。
說話間,突襲楚將屈容主營的巴軍,已突破障礙,很快殺入楚營。
楚軍簡直不敢相信,怪異的巴人真的會從天而降。
楚將屈容一麵令人點燃烽火,這是通知猛將費無庸的五千餘人速來增援;一麵匆忙迎戰。
俗話說:要那裏跌倒,從哪裏爬走來。巴軍人人都想在這個曾經被楚國人大敗的地方勝楚國人一次,雖然這次的規模實在不能與上次相比。
楚軍很快處於下風,部分楚軍開始逃亡,將領們喝止不住。
屈容勉強戰了一個時辰,費無庸所部一個卒兒不到,自知獨力難撐,被迫命令殺出軍營,向後方撤離。
巴軍追出十餘裏地,主帥巴秀令勿追窮寇,迴轉來繳獲了楚軍糧草,焚了楚軍軍營,迅速撤迴巴峒。
屈容一路後撤,數十裏才收聚住敗兵,清點人數,兩萬多人中,連死帶傷,三股折了兩股,就近無現成的屯兵之所,為穩軍心,他率殘軍退到有“川黔咽喉,雲貴門戶”的武陵(今常德)。
不到兩個時辰,一場漂亮的偷襲戰結束,這是總體上處於防守態勢下,巴人在最近幾年內唯一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其不意而又取勝的規模以上戰役。
事後,中將軍巴秀認為這一仗取得勝利,有相當的運氣成分,其中一半的功勞應當歸功於楚將屈容的疏忽,包括其對敵情探察的失誤;如果不是擔心將來兩個方向上同時受到巨大壓力,他不會提出這個大膽的偷襲行動。他認為,這次冒險很難再對楚國人重演,但是是值得的。
卻說楚將費無庸受主將屈容節製,看到從古丈壩軍營燃起了烽火,不是不來救,而是在半途遭到巴軍虎安山部和鄭大興部的頑強阻擊。
按之前計議,巴軍阻擊軍隊應當事先埋伏在費無庸的必經之路上,多伐樹木,用橫七豎八的樹木造成障礙。因為這裏正好是一段斜度不大的上坡路,兩邊是不高的山峰,但樹木密集,大部隊無法快速通過。
可是,由於到達指定地點的時間晚了,尚未完成工事,楚將費無庸已率軍怒衝衝趕來,巴軍隻得用人肉築長城了。
巴軍先放了一輪亂箭,由於地形狹長,效果不是太好。
隨後,利用己高敵低的微弱地形優勢,阻擊楚軍。
通路太窄,費無庸雖然兵眾,卻無用武之地,肺都氣炸了,命令殺開一條血路。
虎安山部年青一代武士的代表人物荼天尺、相真、瞫英、楚畏(馳無畏)等人,率第一“縱隊”擋在第一道防線,與楚軍接上戰。
虎安山山師伍百長、身經百戰的瞫鳶此時尚未直接接敵,他和相美等人的任務是第一道防線的武士戰死戰累,或者被突破,再頂上去,算是第二道防線。
牟誠、樸延滄、鄭大興、瞫夢龍、盤芙蓉等人,則在最後一道防線,並同時防止背後被楚軍偷襲。
瞫鳶見荼天尺等人,越戰越勇,有點失落,對身邊的表弟相美道:“大江後浪推前浪。我,真老了!”
相美當然不讚同他的看法。
冷兵器時代,雖然年青力壯要占優勢,但瞫鳶正值壯年,算不上老,可是他身上多處戰傷,且數次複發,身體素質大不如從前,常以此為恨。出征之前,瞫伯本是要他留守虎安山,他堅決不願,才與山師伍百長樊小虎對調。
此戰前,瞫鳶要求首輪接戰。瞫夢龍不同意。牟誠知他性倔,同意他作為第二道防線。
相美正要答話,隻見第一道防線的武士邊戰邊退,顯然是抵擋不住倍於自己的楚軍的前死後繼。
瞫鳶道:“該我們了上!”
相美止道:“兄長不忙。我還有一把利器!”
相美命令訓練成熟的浪卒上前助戰,接替傷了的、累得不行的戰友。
浪卒衝上去,就像不知死為何物一樣,楚兵素聞巴人不怕死,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不怕死的巴人,最前麵的楚兵頓時有點懵了,被殺得向後退了二十餘丈。
此前,虎安山部族的武士雖然聽說過浪卒的敢死,但多數人並未親眼目睹。
浪卒這一接戰,並肩戰鬥,就連自以為視死如歸的舟師伍百長荼天尺,也為浪卒之間的密切配合和不令退永遠不會後退的精神吃了一驚。
虎安宮公子瞫夢龍站在稍高處觀戰,為浪卒今天的表現既喜且驚。
與瞫夢龍懷有同樣心情的還有一個人,就是離他二十餘步的山師主將牟誠,他對站在身邊、隨時準備出擊的兒子牟忠輕聲道:“或許,你說得對,浪卒,是一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
楚將費無庸大怒,親手殺了兩名後退的楚軍百夫長,方才製止住繼續後退的勢頭,拚了命向巴人衝擊。
古丈壩,位於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境內。
十多年前,即公元前377年,巴國軍隊曾與楚國軍隊在古丈壩大戰一場,巴軍完敗。楚國勢力於是在這一帶站住了腳根。
早在公元前386年,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變革家吳起入楚,實施變法,楚國開始滲透並經營湘西,從而對巴蜀地區,尤其是對巴國形成東西夾攻態勢。雖然吳起變法最後失敗了,但其對巴蜀的戰略思想沒有被完全拋棄。
這一點,巴國也有少數具有一定戰略思維的高級將領看到,比如中將軍巴秀。
楚將屈容,是古庸國君的後人,是與楚將養明一樣,對巴國頗有研究,對巴國鹽泉興趣很大的一個厲害人物,但長期未能得到赴巴楚戰場來一顯身手的機會。
三個多月前,屈容在重臣支持下,終於到了古丈壩,接替以前不思進取的前任,發現這裏的楚軍紀律渙散,缺乏訓練,於是進行整頓,打算時機成熟,向巴楚邊境城鎮巴峒發起攻擊,打響對巴功績的第一戰。
與此同時,屈容利用這段時間,加強對當地原著部族(如濮人)的引導、勸化和控製,以利於自己施行“內穩外擴”的局部對巴策略。
屈容不是沒有想到,巴人會發現自己並不屬於絕密的意圖,可是他的探子偷了懶,沒有發現大量巴軍集中到了巴峒這一致命情報;再加上,他憑以往的經驗認為,馬上進入冬季,巴人主動進攻的可能性不大,正好利用今冬明春做好各項準備。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屈容這一次在他認為“有勇無謀”的巴人麵前,準備不足,同時也由於還沒有來得及將他的軍隊訓練成足以與敢戰敢死的巴國武士相抗衡的程度。
閑話之間,擅長叢林作戰的巴軍精銳就如夜色中出沒的野獸,悄然來到了獵物跟前,秘密集結成功,但比預計的時間晚了近一個半時辰,天邊已經露了白。
如此規模的軍事集結,隻能瞞得了一時,很快就會被楚軍發現,主帥巴秀命令立即發起攻擊。
巴軍兵分四路:兩路向楚軍古丈軍營從左右兩個方向同時發起攻擊,點火為號。
第三路阻擊楚國駐在附近的一支正規軍的增援,並盡量多地消耗其有生力量。
這一路,從表麵上看不是主攻方向,其實是一塊硬骨頭,因為對手是楚軍猛將費無庸。
費無庸駐紮在離古丈壩軍營十五六裏之外的一個山頂。他之所以駐紮此處,有兩個目的:一是這山頂對麵的大片土地上有多個當地部族,而當地部族曾數次暴亂;二是同時與主軍營互為支援。
費無庸其人,臂力過人,但性刻薄,武功超強,多建功勞,其所部久住古丈境內,為這線楚軍實力最強者。
這項阻擊任務,由虎安山大部族和巴峒軍營副將鄭大興之一部受領。
第四路阻擊最近的一個當地部族地方武裝增援。
對這一路的對手,巴峒守將巴冬認為由於當地種族繁多,局麵複雜,他們未畢會全力增援剛到這裏不久的楚將屈容,可視情況,阻而不打。由更容易與對手“溝通”的蚺氏部族之一部去執行該項任務。
如此一來,實際上直接進攻楚軍古仗壩軍營的巴軍,不足七千,也就是一比三。
說話間,突襲楚將屈容主營的巴軍,已突破障礙,很快殺入楚營。
楚軍簡直不敢相信,怪異的巴人真的會從天而降。
楚將屈容一麵令人點燃烽火,這是通知猛將費無庸的五千餘人速來增援;一麵匆忙迎戰。
俗話說:要那裏跌倒,從哪裏爬走來。巴軍人人都想在這個曾經被楚國人大敗的地方勝楚國人一次,雖然這次的規模實在不能與上次相比。
楚軍很快處於下風,部分楚軍開始逃亡,將領們喝止不住。
屈容勉強戰了一個時辰,費無庸所部一個卒兒不到,自知獨力難撐,被迫命令殺出軍營,向後方撤離。
巴軍追出十餘裏地,主帥巴秀令勿追窮寇,迴轉來繳獲了楚軍糧草,焚了楚軍軍營,迅速撤迴巴峒。
屈容一路後撤,數十裏才收聚住敗兵,清點人數,兩萬多人中,連死帶傷,三股折了兩股,就近無現成的屯兵之所,為穩軍心,他率殘軍退到有“川黔咽喉,雲貴門戶”的武陵(今常德)。
不到兩個時辰,一場漂亮的偷襲戰結束,這是總體上處於防守態勢下,巴人在最近幾年內唯一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其不意而又取勝的規模以上戰役。
事後,中將軍巴秀認為這一仗取得勝利,有相當的運氣成分,其中一半的功勞應當歸功於楚將屈容的疏忽,包括其對敵情探察的失誤;如果不是擔心將來兩個方向上同時受到巨大壓力,他不會提出這個大膽的偷襲行動。他認為,這次冒險很難再對楚國人重演,但是是值得的。
卻說楚將費無庸受主將屈容節製,看到從古丈壩軍營燃起了烽火,不是不來救,而是在半途遭到巴軍虎安山部和鄭大興部的頑強阻擊。
按之前計議,巴軍阻擊軍隊應當事先埋伏在費無庸的必經之路上,多伐樹木,用橫七豎八的樹木造成障礙。因為這裏正好是一段斜度不大的上坡路,兩邊是不高的山峰,但樹木密集,大部隊無法快速通過。
可是,由於到達指定地點的時間晚了,尚未完成工事,楚將費無庸已率軍怒衝衝趕來,巴軍隻得用人肉築長城了。
巴軍先放了一輪亂箭,由於地形狹長,效果不是太好。
隨後,利用己高敵低的微弱地形優勢,阻擊楚軍。
通路太窄,費無庸雖然兵眾,卻無用武之地,肺都氣炸了,命令殺開一條血路。
虎安山部年青一代武士的代表人物荼天尺、相真、瞫英、楚畏(馳無畏)等人,率第一“縱隊”擋在第一道防線,與楚軍接上戰。
虎安山山師伍百長、身經百戰的瞫鳶此時尚未直接接敵,他和相美等人的任務是第一道防線的武士戰死戰累,或者被突破,再頂上去,算是第二道防線。
牟誠、樸延滄、鄭大興、瞫夢龍、盤芙蓉等人,則在最後一道防線,並同時防止背後被楚軍偷襲。
瞫鳶見荼天尺等人,越戰越勇,有點失落,對身邊的表弟相美道:“大江後浪推前浪。我,真老了!”
相美當然不讚同他的看法。
冷兵器時代,雖然年青力壯要占優勢,但瞫鳶正值壯年,算不上老,可是他身上多處戰傷,且數次複發,身體素質大不如從前,常以此為恨。出征之前,瞫伯本是要他留守虎安山,他堅決不願,才與山師伍百長樊小虎對調。
此戰前,瞫鳶要求首輪接戰。瞫夢龍不同意。牟誠知他性倔,同意他作為第二道防線。
相美正要答話,隻見第一道防線的武士邊戰邊退,顯然是抵擋不住倍於自己的楚軍的前死後繼。
瞫鳶道:“該我們了上!”
相美止道:“兄長不忙。我還有一把利器!”
相美命令訓練成熟的浪卒上前助戰,接替傷了的、累得不行的戰友。
浪卒衝上去,就像不知死為何物一樣,楚兵素聞巴人不怕死,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不怕死的巴人,最前麵的楚兵頓時有點懵了,被殺得向後退了二十餘丈。
此前,虎安山部族的武士雖然聽說過浪卒的敢死,但多數人並未親眼目睹。
浪卒這一接戰,並肩戰鬥,就連自以為視死如歸的舟師伍百長荼天尺,也為浪卒之間的密切配合和不令退永遠不會後退的精神吃了一驚。
虎安宮公子瞫夢龍站在稍高處觀戰,為浪卒今天的表現既喜且驚。
與瞫夢龍懷有同樣心情的還有一個人,就是離他二十餘步的山師主將牟誠,他對站在身邊、隨時準備出擊的兒子牟忠輕聲道:“或許,你說得對,浪卒,是一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
楚將費無庸大怒,親手殺了兩名後退的楚軍百夫長,方才製止住繼續後退的勢頭,拚了命向巴人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