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屏住唿吸聽果五源講:“單說這天坑,在林海之中,到底有多深,多大,從無人曉得。
“傳說天坑以前本是一片大山,遠古時,有巨龍從山底飛出來,就形成了一個大坑。附近還有一個龍峽,傳說是龍出入的通道。天坑看不到底,四周懸崖絕壁,絕壁之外是茫茫林海。傳說裏麵是毒蛇巨獸、妖魔鬼怪,人一下去,就被撕成碎片,也有傳說裏麵就隻有幾條龍。
”但究竟如何,無人能知,能知的就是一條:沒有一個下去的人能迴來。更殘酷的是,打入天坑裏的人,死了做不成鬼,不能享後人供品。因此,打入天坑是瞫氏最殘酷刑法,人人聞之喪膽,寧可千刀萬刮,也不願下天坑。”
聽到這,恐懼重襲三人而來。
五源又請喝了一盞酒,接著道:“說白了,打入天坑,就是讓犯了死罪的人提起腦殼下去探看下麵到底有什麽。沒有人會自願下去送命的。”
巫城酒已七八分醉,聽到這裏,大笑道:“原來是這樣!何不早說!不過是去探個險!何可懼哉!見了那虎狼、妖魔,一劍下去,便要結果!”猛然醒悟:“我的寶劍在何處?”
果五源道:“按瞫武子當年定下的天坑牢規矩,人犯被打入天坑,其所有物品,均當歸還,並為下坑之人備好各種用具、用品、幹糧。”
巫城抬手道:“多謝多謝!隻要寶劍在手,就是龍潭虎穴,又有何妨!”
五源道:“不用謝,這原本是規矩。”
又喝一盞酒,果五源更醉了,道:“先人有傳說:能自由出入天坑的,非仙即龍。因此,不管是誰,也不管犯了多大的罪,都以隆重的儀式壯行。”
三人酒後神經不作主,聽他這一神吹武吹,又曠達了許多。
果五源隻管敬酒,三人如雲裏霧裏。
正在此時,衛士進來叫道:“時辰已到!”三人酒醒一半,悲複重聚。
果五源領路,三人出了思鄉酒園,穿過“長生軒”,再過“來去亭”,便看到“思鄉舞園”牌扁。上有兩行字:“鶯歌燕舞起,鬼哭狼嚎來”。
適才飲酒時,場地已經布置停當,早有人在此等侯,招唿入座,五源中間坐定。珍木長幾上早已擺好茶具、果品。果品自然是果氏最有名的鴨腳果等。
三人酒已到位,任從安排。
一會兒,歌舞聲起,幾名花花綠綠的男女在表演。
三個客人無心細賞。
巫貞卻隻管與果五源談說風土人情。
“這一場歌舞,分為三場。第一場名為離鄉,第二場名為思鄉,第三場名為歸鄉。 ”
五源侃侃而談,忘了對方的身份,“幾樣果品,不過山野土產,不足評說,唯有這茶葉,卻是極品,是虎安宮賞的。”
五源招唿品茗,一名穿綠樹葉子的少女上前來焚香,五源祭茶神,又一名少女上前洗燙茶具,再才開始泡茶。
出身楚國的巫夫人不懂茶道,也忘記了自己是將死之人,暗暗觀察,見茶具上圖案特別,似為手心紋(蛇紋),當然她不知後人叫這名稱,看那少女這套手法,覺得新奇,想不到這蠻夷之地道理不講,卻偏講茶禮,忘了這是送行茶。
品茶之際,歌舞已至第二部分。五源看巫貞三人對所演歌舞興致索然,對侍者道:“去把扶英叫來。”
這扶英乃是天坑牢的小頭目,也姓果。
扶英領命而來,道:“寨主有何吩咐?”
“前些日新練的曲兒好了沒有,這幾位不是本地人氏,哪對這些歌舞有興趣。巫夫子讀書之人,去把那新曲兒請來一演。”
“演排尚未成熟。”
“不妨。”
扶英正要離開,突然想起一事:“果春之子屁巴蟲在等寨主,他說等了近兩個時辰。”
“我有貴客,讓他等一等。”
扶英領歌舞的小隊人出去,不一會兒帶進一個少女,兩個樂師,年紀較大。音樂起處,一人敲小土鼓,一人吹竹笛,少女唱起曲來。
唱了半曲,扶英帶進來一個後生,徑直到五源跟前道:“寨主,他定要見你,說是送書。”
五源輕怒道:“簡真荒唐!天牢重地,豈可輕入!”
扶英道:“這人我認識,不是歹人,確是來送書的,之前聽艮風說起過。他說事急,便讓進了來。”
五源對屁巴蟲道:“你也是想下天坑?”
屁巴蟲麵如土色:“不敢不敢。確是等了兩個時辰,家中有急事,母說須親手交給寨主,不敢交與他人,才央求扶大哥帶了進來。”
說完,他取出一竹簡交給五源。
五源順手放在茶幾上,喝道:“快滾!”
屁巴蟲抱頭鼠竄。
關於這冊書的事,需要補敘一下。
此前,林雲觀杜清漣得了強盜送來的一冊書,日夜攻習,不能破解。
一日,又看那書,突然想起一件往事來。數年前的秋天,果五源寨主給他送來一部書,說是族中有家放羊的,家主名喚果春,六十餘歲,家裏來了一個青年,身受重傷,求在他家中養傷,當以厚報,果春收留了他。
數日後,那人劍瘡傷重,病危之際,對果春道:“感謝留家養傷,身上貴重的東西,皆被盜搶去,隻有一冊寶書作謝”。然後便說不出話來,當夜死去。
果春將其掩埋,清理遺物,果然在那人包袱裏有一冊竹書,卻不認字,拿來請教五源。
五源本不讀書,竹簡上的字,他抹起不硬手,掐起不出血,他想到杜清漣肯定認識,於是攜了書冊去見杜清漣,請他鑒別是何樣寶書。
杜清漣一看,還是個睜眼瞎,也不知是用什麽族人的圖案文字所刻,便放在書案之上。
一日,侍者來為他打掃書房,將此書與《山經》之第一冊並排放在書幾上,杜清漣迴房,偶見二書並放,兩書雖文字不同,字數排列很相近,猛然想到是否同為《山經》之一冊,打開逐字對照,果然如此。
此事過去數年,杜清漣因此忘了。
這一日,杜清漣突然想起果五源送來的那冊《山經》,其中有字似與手上這冊書上的字相似。
於是,他讓人到天坑牢營請果五源將上次送去鑒別的那冊《山經》借來再看,以期對比譯出手中這冊書的內容。
不想,五源迴話說,果春已死一年多,那書一時不知下落。
果五源是個有心人,也是熱心人,並未忘記找書。
近日,果春之子找到了書,送到天坑營中,因五源不在,便先迴去了,因此他今日特地再送來。
“傳說天坑以前本是一片大山,遠古時,有巨龍從山底飛出來,就形成了一個大坑。附近還有一個龍峽,傳說是龍出入的通道。天坑看不到底,四周懸崖絕壁,絕壁之外是茫茫林海。傳說裏麵是毒蛇巨獸、妖魔鬼怪,人一下去,就被撕成碎片,也有傳說裏麵就隻有幾條龍。
”但究竟如何,無人能知,能知的就是一條:沒有一個下去的人能迴來。更殘酷的是,打入天坑裏的人,死了做不成鬼,不能享後人供品。因此,打入天坑是瞫氏最殘酷刑法,人人聞之喪膽,寧可千刀萬刮,也不願下天坑。”
聽到這,恐懼重襲三人而來。
五源又請喝了一盞酒,接著道:“說白了,打入天坑,就是讓犯了死罪的人提起腦殼下去探看下麵到底有什麽。沒有人會自願下去送命的。”
巫城酒已七八分醉,聽到這裏,大笑道:“原來是這樣!何不早說!不過是去探個險!何可懼哉!見了那虎狼、妖魔,一劍下去,便要結果!”猛然醒悟:“我的寶劍在何處?”
果五源道:“按瞫武子當年定下的天坑牢規矩,人犯被打入天坑,其所有物品,均當歸還,並為下坑之人備好各種用具、用品、幹糧。”
巫城抬手道:“多謝多謝!隻要寶劍在手,就是龍潭虎穴,又有何妨!”
五源道:“不用謝,這原本是規矩。”
又喝一盞酒,果五源更醉了,道:“先人有傳說:能自由出入天坑的,非仙即龍。因此,不管是誰,也不管犯了多大的罪,都以隆重的儀式壯行。”
三人酒後神經不作主,聽他這一神吹武吹,又曠達了許多。
果五源隻管敬酒,三人如雲裏霧裏。
正在此時,衛士進來叫道:“時辰已到!”三人酒醒一半,悲複重聚。
果五源領路,三人出了思鄉酒園,穿過“長生軒”,再過“來去亭”,便看到“思鄉舞園”牌扁。上有兩行字:“鶯歌燕舞起,鬼哭狼嚎來”。
適才飲酒時,場地已經布置停當,早有人在此等侯,招唿入座,五源中間坐定。珍木長幾上早已擺好茶具、果品。果品自然是果氏最有名的鴨腳果等。
三人酒已到位,任從安排。
一會兒,歌舞聲起,幾名花花綠綠的男女在表演。
三個客人無心細賞。
巫貞卻隻管與果五源談說風土人情。
“這一場歌舞,分為三場。第一場名為離鄉,第二場名為思鄉,第三場名為歸鄉。 ”
五源侃侃而談,忘了對方的身份,“幾樣果品,不過山野土產,不足評說,唯有這茶葉,卻是極品,是虎安宮賞的。”
五源招唿品茗,一名穿綠樹葉子的少女上前來焚香,五源祭茶神,又一名少女上前洗燙茶具,再才開始泡茶。
出身楚國的巫夫人不懂茶道,也忘記了自己是將死之人,暗暗觀察,見茶具上圖案特別,似為手心紋(蛇紋),當然她不知後人叫這名稱,看那少女這套手法,覺得新奇,想不到這蠻夷之地道理不講,卻偏講茶禮,忘了這是送行茶。
品茶之際,歌舞已至第二部分。五源看巫貞三人對所演歌舞興致索然,對侍者道:“去把扶英叫來。”
這扶英乃是天坑牢的小頭目,也姓果。
扶英領命而來,道:“寨主有何吩咐?”
“前些日新練的曲兒好了沒有,這幾位不是本地人氏,哪對這些歌舞有興趣。巫夫子讀書之人,去把那新曲兒請來一演。”
“演排尚未成熟。”
“不妨。”
扶英正要離開,突然想起一事:“果春之子屁巴蟲在等寨主,他說等了近兩個時辰。”
“我有貴客,讓他等一等。”
扶英領歌舞的小隊人出去,不一會兒帶進一個少女,兩個樂師,年紀較大。音樂起處,一人敲小土鼓,一人吹竹笛,少女唱起曲來。
唱了半曲,扶英帶進來一個後生,徑直到五源跟前道:“寨主,他定要見你,說是送書。”
五源輕怒道:“簡真荒唐!天牢重地,豈可輕入!”
扶英道:“這人我認識,不是歹人,確是來送書的,之前聽艮風說起過。他說事急,便讓進了來。”
五源對屁巴蟲道:“你也是想下天坑?”
屁巴蟲麵如土色:“不敢不敢。確是等了兩個時辰,家中有急事,母說須親手交給寨主,不敢交與他人,才央求扶大哥帶了進來。”
說完,他取出一竹簡交給五源。
五源順手放在茶幾上,喝道:“快滾!”
屁巴蟲抱頭鼠竄。
關於這冊書的事,需要補敘一下。
此前,林雲觀杜清漣得了強盜送來的一冊書,日夜攻習,不能破解。
一日,又看那書,突然想起一件往事來。數年前的秋天,果五源寨主給他送來一部書,說是族中有家放羊的,家主名喚果春,六十餘歲,家裏來了一個青年,身受重傷,求在他家中養傷,當以厚報,果春收留了他。
數日後,那人劍瘡傷重,病危之際,對果春道:“感謝留家養傷,身上貴重的東西,皆被盜搶去,隻有一冊寶書作謝”。然後便說不出話來,當夜死去。
果春將其掩埋,清理遺物,果然在那人包袱裏有一冊竹書,卻不認字,拿來請教五源。
五源本不讀書,竹簡上的字,他抹起不硬手,掐起不出血,他想到杜清漣肯定認識,於是攜了書冊去見杜清漣,請他鑒別是何樣寶書。
杜清漣一看,還是個睜眼瞎,也不知是用什麽族人的圖案文字所刻,便放在書案之上。
一日,侍者來為他打掃書房,將此書與《山經》之第一冊並排放在書幾上,杜清漣迴房,偶見二書並放,兩書雖文字不同,字數排列很相近,猛然想到是否同為《山經》之一冊,打開逐字對照,果然如此。
此事過去數年,杜清漣因此忘了。
這一日,杜清漣突然想起果五源送來的那冊《山經》,其中有字似與手上這冊書上的字相似。
於是,他讓人到天坑牢營請果五源將上次送去鑒別的那冊《山經》借來再看,以期對比譯出手中這冊書的內容。
不想,五源迴話說,果春已死一年多,那書一時不知下落。
果五源是個有心人,也是熱心人,並未忘記找書。
近日,果春之子找到了書,送到天坑營中,因五源不在,便先迴去了,因此他今日特地再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