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半日水路,是個灘口,纖夫唱法,又不相同。


    纖夫號子,聽得舟上巫貞四人稀裏糊塗,看沿江風景,卻也愜意。巫貞起身來,走到船頭上。


    巫貞年青時和後來罷官後到過魯國、齊國等地,登過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崇高山(嵩山),也到過匡山(廬山)、黃山,可謂與山水有不解之緣。


    進了丹涪水,他看到另一種獨特與不羈的風境,想找出簡單的詞語來概括總結,這是他每見一處美境的習慣,想到了雄、奇、險、峻等許多詞,都輕輕搖了搖頭,總覺得不能盡意,突然間閃出的兩個字,讓他終於滿意地笑了:“夢境。”


    同時,他也知道,在次子巫城眼中,必然不會看到這妙不可言之處,他甚至為兒子有點“孺子不可教也”的悲哀,他知道次子眼中隻會看到長矛和劍,連滿地的鮮血也會視而不見,對他有點厭惡。或許,在兒子眼中還有美人,巫貞這樣想。畢竟,是自己的種子,巫貞又對他有點心疼起來,迴頭看了兒子一眼,見他半閉雙眼,無精打采。


    巫貞最滿意的是女兒,她不僅乖巧,又最懂父母的心。想到女兒,他暗暗歎了一口氣,女兒本來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歸宿,楚國大夫莊直之子就是個如意的人選,雙方家長皆有此意,隻剩媒人的腳步稍慢了點,現在,已然成了空中樓閣。巫貞想到這件事,再一次對長子巫方生出怨恨。


    同他的歎息一樣,這遺憾此時也隻有他自己知道。他轉身看了看女兒,見她正目不轉睛盯著岸上的美境,並未同兒子一樣對此次旅行表露出十分的不滿。


    舟頭上的巫貞正在想心事,突然聽到女兒道:“父親。”才發現女兒不知何時來到身邊的。


    巫貞衝女兒笑了笑。


    這時,從上遊來了一隊巴人獨木舟,舟上有人在唱歌:


    丹水兒滾滾灣灣流,


    妹腰兒圓住下江頭。


    快把那身兒洗白淨,


    快把那花兒插滿頭。


    記得後門兒莫栓緊,


    記得把犬兒拴屋頭。


    莫怪哥兒我過來早,


    哥想妹兒到夢裏頭。


    今夜莫再攆哥兒走,


    哥願同妹兒到白頭……


    女兒道:“父親,你看,上遊來了一隊獨木舟,好快,真是行動如飛。”


    巫貞早已看到前方的四五隻獨木舟,笑道:“真不愧是廩君的後人。”


    “他們唱的什麽調?”


    “竹子調。巴人能歌善舞。”


    “父親,剛才講到以前巴人五氏住在赤、黑二穴,沒有君長,後來比試,巴務相勝了,就到了險灘激流處,還沒講完呢,他們比的什麽?”


    一路之上,每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巫貞都要打聽當地的傳說、典故,或者是自己講講故事,這是作為史官的習慣,更是特長,女兒是三個自家聽眾中最好的一個,巫貞當然也更願意給她講。


    巫貞深吸了一口濕潤的空氣,清了清嗓子:“巴務相,是武落鍾離山的女巫之子。鍾離山有赤黑二穴,分別住著巴、樊、瞫、相、鄭五姓人氏,巴人住在赤穴,其餘四姓住在黑穴。


    “當時,五氏沒有群長(頭領),於是五姓人氏商定,從遠處向一個洞穴中投劍,投中者便為頭領。比試時,巴務相力氣大,準心好,一劍獨中。


    “四氏不服,再次約定造泥土船遊於江中,泥土船不潰沉水中的,立為頭領,偏偏唯有巴務相乘坐的舟不沉,四氏至此認為這是天意,於是臣服巴務相為頭領,稱他為廩君。”


    “為何獨有他的土舟不沉?真是天意?”


    巫貞笑道:“當然是天意了。也有傳說巴務相暗中在泥土船下麵墊了一塊大木板。但這不一定真實。或許,他是製陶器的高手。總之,既有天意,也是他智力高於常人。”


    “父親,巴人有多少個部族?”


    巫貞笑道:“ 巴人支係繁多,有誰說得清,比如有白虎人、鱉靈人、魚鳧人、蛇人、象人等。”


    “父親,巴人的巴字,作何解?”


    “一路走來,我也有此問。巴,有多種說法。大約因不同支係巴人生存的地方不同,崇拜不同,甚至習俗不同,而意思不同。


    “比如,有巴為蛇說,巴蛇吞象,巴蛇就是巴人;有巴為魚說,當地人稱魚為魚擺擺,聽人說就是魚巴巴;有巴為草說,指苴草,聽說就是巴蕉,你見過的;有巴為水說,閬、白二水東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謂之巴;還有虎說,指白虎人。當然,還有其他的說法。”


    巫妮笑道:“這也太繁複了。又曾聽過一個人說巴務相或許不姓巴,而是姓相,這又是為什麽?”


    “巴人先人的事,神神秘秘,為父也有很多不清楚。巴務相,巴巫相,也是一種說法。”


    “你父女二人,快迴原位,又要大顛大簸了!”


    巫妮還要發問,聽到舟夫叫道。


    在舟上度過兩三個白天,沿途宿了兩個夜晚,眼看就要到金巴山麓。


    巫城在舟上,百無聊奈,從舟頭移到舟尾,又從舟尾移挪舟頭,來迴數趟。巫城高長,在這一舟十餘個巴國男女眼中,就像巨大的怪物一樣吸引眼球。


    舟中一男子為他讓路起了三次身,要知道當時的小船,比後來的歪屁股船還要差好多代,船上讓路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也是個高危險的動作,十分不討舟夫喜歡,這次又要讓,那男子不耐煩道:“你長腳長幹,像個餓佬鶿一樣度來度去,不怕中到水裏?”


    男子後麵的中年女人笑道:“他是伸起頸頸在找魚。”


    當地人將蒼鷺(青莊)稱為餓佬鶿,倒也是與巫城的長頸相吻合的聯想。


    巫城用出生以來最謙恭的笑容道:“最後一次,最後一次。”


    如果說舟上有什麽好玩的,對巫城來說,隻有鬥浪之時,舟兒大起大落和小膽子婦人的尖叫。


    這一次鬥過大浪之後,水勢稍緩,巫城又移到了舟頭,舟頭不允許站太多的人,當地人對這一家外地人想更好看美境表示理解,因此幾乎成了這家人的專屬領地,當然是在水勢稍平之時。


    兒子對父親道:“我幾日幾晚都想不明白,父親為何執意要進丹涪水?”


    “你又來了!我自有道理。”


    “父親常教誨我說:當今天下大亂,亂世出英雄,正是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之時,而父親卻生拉活扯把一家人弄到這窮山惡水裏來。我始終不明白其中有何道理?”


    “你看這一江上,清澈得無一絲雜質,兩岸山峰雖陡,卻是樹綠花紅,何言窮山惡水?”


    “風光再好,也不能當食吃,更不能當衣穿。”


    “不學無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裏又有山,又有水,正是好來處,你卻亂放厥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烏江戰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背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背兜並收藏烏江戰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