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的思緒,在半天後漸漸消散,徐言睜開眼,手中多出了半個古舊的竹簡,正是從赤元手裏得來的另外半截。
靜下心神,徐言開始翻看。
另外半截竹簡之上,的確記載著有關金丹後期的推測。
那位古修大儒認為,金丹三境的最後一境,稱為金丹後期,而達到金丹後期的征兆,應是紫府升霞!
得知金丹後期的真正形態,徐言的目光微微晃動了一下,內視紫府之際,他果然發覺到自己的紫府邊緣處出現了一點霞光,隻不過十分微弱,不仔細感知的話很難察覺。
確認自己的境界正在接近金丹後期,徐言對於留下竹簡的這位古修大儒越發敬佩了起來。
單單以推斷就能得到如此準確的金丹之象,那位古修大儒的閱曆與經驗實在太過驚人,恐怕比起被稱為神算子的王啟都不落下風。
雖說境界差了一階,古修大儒的這份推斷的能力在徐言看來絕不亞於神紋強者。
暗自讚歎了一聲,接著觀看竹簡,徐言的神色變幻不定,時而震驚,時而費解,眉峰始終緊鎖。
金丹之後的境界,是為元嬰,這一點不用竹簡介紹徐言都知道,可是讓他震驚的一點,是古修大儒對於虛丹之後的另一種猜測。
他認為以虛丹突破的境界不該叫做元嬰,而應該稱之為假嬰才對,虛丹,假嬰,神紋!
由於缺失了某種力量,人族修士以虛丹進階的境界為假嬰,而假嬰之境的真正實力,應該與金丹中期相仿,如果能達到金丹後期,修行者就能以金丹之境力戰假嬰而不敗!
整整跌落了一大境界的說法,不僅驚人,更匪夷所思,沒有人會想到如今的元嬰強者,居然僅僅是金丹中期的實力,那麽假嬰之上的神紋境界,實力應該與真正的元嬰境界相對。
為何會有境界不符之說?
天地間所缺失的力量又到底是什麽?
徐言的腦海中泛起了更多的疑問,然而這些疑問注定無人能解答,連王啟何田那種神紋強者都無法凝聚的金丹,仿佛成為了天下間的異類。
暫時壓下心頭的煩悶,徐言看到了竹簡的最後。
竹簡最後所記載的不在是境界之說,而是有關通天河。
那位古修大儒去過很多地方,他曾經離開晴州,耗費多年抵達了其他大洲,最後沿河而上,想要探尋通天河的盡頭,隻是路途太過遙遠,數百年的壽元大多被耗費在這份探索之旅的路上。
最後他來到了一處陌生的大地,站在最高的一座山峰上,遠遠看到了天河盡頭的一抹綠色。
那應該是一顆樹,連天遮地,由於相隔太遠,隻好就此返迴。
看過了完整的竹簡,徐言沉沉的唿出一口氣。
讓他震驚的不僅是虛丹三境與假嬰之說,還有通天河盡頭的那一抹綠色。
如果通天河的盡頭真的存在著一顆通天巨樹,以古修大儒的堅毅心態,不可能不去探索一番,就此返迴的舉動有些潦草,讓人不解,唯一能解釋古修大儒明知隱秘就在眼前,卻不得已做出返迴之舉的緣由,恐怕隻有一個。
那顆通天的巨樹,雖然能看到一點影子,實際上應該相隔極遠,遠到連元嬰強者都要望洋興歎!
究竟是百萬裏,千萬裏,還是億萬裏?
越想,徐言就越發震驚。
如果相隔億萬裏之外就能看到一棵樹的影子,那麽到了近前的話,那棵樹的巨大程度將無比駭人!
想起秘境裏小木頭比劃的手勢與那節巨大的樹根,徐言豁然驚覺,恐怕這世間當真存在著方圓千裏乃至萬裏的巨木,隻是沒人見過而已……
“大河盡頭怎麽會有樹?”
“通天河的河水,難道真是從天而來?”
天河之水天上來,這是流傳在天南多年的傳說,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無人能證明通天河的源頭究竟在何處。
一連靜坐了三天,徐言始終被這些謎團所困擾,無法解脫。
本以為得知了更多的消息,會逐漸解開困在心底的謎團,沒成想知道的越多,煩惱也會越多,最終隻能被困在煩惱與謎團當中無法自拔。
好在徐言煩惱的時間比較有限,長時間的不吃東西,再煩惱都會被煩躁所取代,於是三天之後,木屋裏飄起了菜香,白噴噴的米飯散發著陣陣香氣。
木屋的後院種著不少的青菜,被徐言采來了一些,弄了幾盤小菜。
“風婆婆,您老嚐嚐小子的手藝如何。”
菜飯做好,風婆婆走了出來,徐言立刻邀請老人家大吃一頓。
“好久沒吃過如此美味的飯菜嘍,那老身就不客氣啦,嗬嗬嗬。”
天北聖地,妖王居所,一老一少猶如凡人一般大快朵頤,風婆婆的胃口出乎預料的極好,對於徐言親手所做的幾樣素菜讚不絕口,隻是沒碰一些肉幹烹飪的葷菜。
“風婆婆,我在天北吃妖獸,你老不會介意吧。”席間徐言隨口問道,臉皮厚的好處便是可以口無遮攔。
“妖吃人,人獵妖,天下雨,河入海,世間之事,逃不過因果,老身不會介意,也沒資格介意。”
風婆婆笑著說道:“一個在山頂等死的老婆婆,哪還有資格去多管天下事呢,等到大水來了,能護得住著最後一塊剩地,就知足嘍。”
“風婆婆真不走麽,千年浩劫很可怕吧。”徐言一邊吃一邊好奇地問道。
“滅世之災,能不可怕麽,可是在將死之人的眼裏,連死都不怕,也就沒什麽可怕的了。”
放下碗筷,風婆婆笑吟吟地自語:“天北的妖族啊,大的能提前避開大水,那些小的又該怎麽辦呢,總不能讓它們看不到半點希望,所以才有了這座石頭山,石頭山很大,大水來的時候,無論人族還是妖族,隻要能逃得上來,或許能保住一命。”
關於石頭山的來曆,雖然風婆婆沒說,徐言也能猜到幾分。
這座屹立在天北上千年的巨山,便是經曆過千年前那場浩劫的風婆婆所建,意在庇護一些在大水來臨之際的無助生靈。
靜下心神,徐言開始翻看。
另外半截竹簡之上,的確記載著有關金丹後期的推測。
那位古修大儒認為,金丹三境的最後一境,稱為金丹後期,而達到金丹後期的征兆,應是紫府升霞!
得知金丹後期的真正形態,徐言的目光微微晃動了一下,內視紫府之際,他果然發覺到自己的紫府邊緣處出現了一點霞光,隻不過十分微弱,不仔細感知的話很難察覺。
確認自己的境界正在接近金丹後期,徐言對於留下竹簡的這位古修大儒越發敬佩了起來。
單單以推斷就能得到如此準確的金丹之象,那位古修大儒的閱曆與經驗實在太過驚人,恐怕比起被稱為神算子的王啟都不落下風。
雖說境界差了一階,古修大儒的這份推斷的能力在徐言看來絕不亞於神紋強者。
暗自讚歎了一聲,接著觀看竹簡,徐言的神色變幻不定,時而震驚,時而費解,眉峰始終緊鎖。
金丹之後的境界,是為元嬰,這一點不用竹簡介紹徐言都知道,可是讓他震驚的一點,是古修大儒對於虛丹之後的另一種猜測。
他認為以虛丹突破的境界不該叫做元嬰,而應該稱之為假嬰才對,虛丹,假嬰,神紋!
由於缺失了某種力量,人族修士以虛丹進階的境界為假嬰,而假嬰之境的真正實力,應該與金丹中期相仿,如果能達到金丹後期,修行者就能以金丹之境力戰假嬰而不敗!
整整跌落了一大境界的說法,不僅驚人,更匪夷所思,沒有人會想到如今的元嬰強者,居然僅僅是金丹中期的實力,那麽假嬰之上的神紋境界,實力應該與真正的元嬰境界相對。
為何會有境界不符之說?
天地間所缺失的力量又到底是什麽?
徐言的腦海中泛起了更多的疑問,然而這些疑問注定無人能解答,連王啟何田那種神紋強者都無法凝聚的金丹,仿佛成為了天下間的異類。
暫時壓下心頭的煩悶,徐言看到了竹簡的最後。
竹簡最後所記載的不在是境界之說,而是有關通天河。
那位古修大儒去過很多地方,他曾經離開晴州,耗費多年抵達了其他大洲,最後沿河而上,想要探尋通天河的盡頭,隻是路途太過遙遠,數百年的壽元大多被耗費在這份探索之旅的路上。
最後他來到了一處陌生的大地,站在最高的一座山峰上,遠遠看到了天河盡頭的一抹綠色。
那應該是一顆樹,連天遮地,由於相隔太遠,隻好就此返迴。
看過了完整的竹簡,徐言沉沉的唿出一口氣。
讓他震驚的不僅是虛丹三境與假嬰之說,還有通天河盡頭的那一抹綠色。
如果通天河的盡頭真的存在著一顆通天巨樹,以古修大儒的堅毅心態,不可能不去探索一番,就此返迴的舉動有些潦草,讓人不解,唯一能解釋古修大儒明知隱秘就在眼前,卻不得已做出返迴之舉的緣由,恐怕隻有一個。
那顆通天的巨樹,雖然能看到一點影子,實際上應該相隔極遠,遠到連元嬰強者都要望洋興歎!
究竟是百萬裏,千萬裏,還是億萬裏?
越想,徐言就越發震驚。
如果相隔億萬裏之外就能看到一棵樹的影子,那麽到了近前的話,那棵樹的巨大程度將無比駭人!
想起秘境裏小木頭比劃的手勢與那節巨大的樹根,徐言豁然驚覺,恐怕這世間當真存在著方圓千裏乃至萬裏的巨木,隻是沒人見過而已……
“大河盡頭怎麽會有樹?”
“通天河的河水,難道真是從天而來?”
天河之水天上來,這是流傳在天南多年的傳說,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無人能證明通天河的源頭究竟在何處。
一連靜坐了三天,徐言始終被這些謎團所困擾,無法解脫。
本以為得知了更多的消息,會逐漸解開困在心底的謎團,沒成想知道的越多,煩惱也會越多,最終隻能被困在煩惱與謎團當中無法自拔。
好在徐言煩惱的時間比較有限,長時間的不吃東西,再煩惱都會被煩躁所取代,於是三天之後,木屋裏飄起了菜香,白噴噴的米飯散發著陣陣香氣。
木屋的後院種著不少的青菜,被徐言采來了一些,弄了幾盤小菜。
“風婆婆,您老嚐嚐小子的手藝如何。”
菜飯做好,風婆婆走了出來,徐言立刻邀請老人家大吃一頓。
“好久沒吃過如此美味的飯菜嘍,那老身就不客氣啦,嗬嗬嗬。”
天北聖地,妖王居所,一老一少猶如凡人一般大快朵頤,風婆婆的胃口出乎預料的極好,對於徐言親手所做的幾樣素菜讚不絕口,隻是沒碰一些肉幹烹飪的葷菜。
“風婆婆,我在天北吃妖獸,你老不會介意吧。”席間徐言隨口問道,臉皮厚的好處便是可以口無遮攔。
“妖吃人,人獵妖,天下雨,河入海,世間之事,逃不過因果,老身不會介意,也沒資格介意。”
風婆婆笑著說道:“一個在山頂等死的老婆婆,哪還有資格去多管天下事呢,等到大水來了,能護得住著最後一塊剩地,就知足嘍。”
“風婆婆真不走麽,千年浩劫很可怕吧。”徐言一邊吃一邊好奇地問道。
“滅世之災,能不可怕麽,可是在將死之人的眼裏,連死都不怕,也就沒什麽可怕的了。”
放下碗筷,風婆婆笑吟吟地自語:“天北的妖族啊,大的能提前避開大水,那些小的又該怎麽辦呢,總不能讓它們看不到半點希望,所以才有了這座石頭山,石頭山很大,大水來的時候,無論人族還是妖族,隻要能逃得上來,或許能保住一命。”
關於石頭山的來曆,雖然風婆婆沒說,徐言也能猜到幾分。
這座屹立在天北上千年的巨山,便是經曆過千年前那場浩劫的風婆婆所建,意在庇護一些在大水來臨之際的無助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