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第430章 軍火庫 下一章:第432章 白磷
也不怪秦百川驚訝,楚老爺子帶秦百川來到的是一間石室,石室並不是很大,充其量一百個平方左右,可堆積的東西卻是不少。<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hua</strong>訪問: 。左手邊的牆壁上掛著的是一排排鐵膽長弓,牆壁下方堆積著羅列如山的箭矢,右手邊牆壁上則是掛著一米多長的戰刀,這裏顯然是許久都沒人過來打掃,戰刀上落滿了灰塵,但在火光的映襯下,那些戰刀依舊是散發出幽幽的寒光。
擋在秦百川前麵的是一個寬三米,長十米,高有兩米的矩形方陣,上麵被帆布覆蓋看不出名堂,待等到楚甲將帆布掀開,秦百川駭然的發現,這帆布下麵藏著的竟是無數一米見方的鐵塊!嘖嘖,單單看這重量,至少要有三噸左右!
秦百川當即便呲牙咧嘴,都說楚家楚老爺子如何有影響,可秦百川發展起來之後並不覺得楚家如何厲害,一直等看到眼前這些東西,他才是打心眼裏意識到,以前自己太小看楚家了!單單這近三噸的鐵塊,便足以讓秦百川動容!
三噸鐵塊大概也就是六千斤,用銀子衡量其實沒多少錢,可鐵這種東西在大頌的限製幾乎比鹽還要嚴格,尋常人得到個三五斤左右隻怕都要被官府抓去審問,又豈能積累下這麽多!更為關鍵的是,那些商人為了攫取利潤還能煮海燒鹽,可鐵又去哪裏取得?再加上左右兩側的強弓硬弩以及戰刀,秦百川想不驚訝都不行!
當然了,堆積如山的鐵塊和這些冷兵器也僅僅隻是讓秦百川感到驚訝,可當楚老爺子帶著他繞過鐵堆兒,來到正對麵牆壁之後,他才徹底的駭然了。這裏堆積的東西極為零碎,從左手邊開始是十幾個外觀一致的陶瓷桶,隻是在桶身上用漆彩畫上了不同的顏‘色’用以區別,木桶右側堆放著一些足有西瓜大小,圓滾滾的黑‘色’鐵蛋,鐵蛋上還‘露’出一條引信,秦百川當時便‘蒙’了。
“秦小哥,你可知那是何物?”自己的寶貝疙瘩能讓秦百川‘露’出這般表情,楚老爺子更是得意,沉聲道。
“難道是……”秦百川吞了吞口水:“那些陶瓷桶能夠防‘潮’,難道當中裝的是火‘藥’?這些鐵蛋……可是地雷?”
“哈哈哈,秦小哥熟讀《三國評話》,果然騙不了你!”楚老爺子得意的笑道:“《三國評話》中記載,孔明先生征討南蠻之際,便利用火‘藥’製造了地雷,老夫參考民間流傳的說法,依樣畫葫蘆,便‘弄’了幾個火‘藥’炮玩玩!”
“老爺子,這地雷卻又為何沒有用在戰場?”秦百川都幾乎要跳起來了,作為現代人他清楚的知道地雷的殺傷力,有這種東西在,隻要在城外埋上幾排,什麽大真大銀鐵騎,碰上就是死,挨上就是亡!
“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怎能用在戰場?”楚老爺子似乎也‘挺’無語,道:“《三國評話》裏說,孔明先生火燒藤甲兵,便讓人埋了地雷,上覆石塊,以竹竿保護引信,地雷點燃之後天崩地裂石塊便會如同雨點一般……哎,可惜,孔明先生智慧如妖,可老夫研究數年始終不得其法,這引信點燃之後除了嗤嗤作響,冒出濃烈的黑煙之後便再無建樹。hua ”
“這是……半成品?”秦百川稍稍冷靜下來,盯著黑鐵蛋子遲遲不願挪開目光,相比於兩側的弓弩戰刀,秦百川對這東西的興致顯然是更高。咬牙在心中琢磨了半晌,其實相對來說地雷是熱武器當中製作工藝相對簡單的一種,隻要‘摸’索出比例配方,應該不會太難……秦百川在那麽一瞬間有些恨自己為何不是理科出身,如果當年學了化學,此時豈不是派上了用場?
“秦小哥,這裏的東西本來老夫就是要都送給你,要是喜歡那火‘藥’炮,迴頭再研究。”楚老爺子顯然對這個火‘藥’炮沒什麽興趣,在角落當中衝著秦百川揮手:“來來來,給你看一個好東西。”
秦百川順從過去,一眼便看到楚老爺子手裏拿著一個‘精’致的木盒,這木盒寬有七寸,長大概七十厘米左右,楚老爺子神神秘秘的說道:“秦小哥,你見多識廣,可知道這又是何物?”
“這……”秦百川看清楚那盒子形狀,頓時心驚‘肉’跳的道:“難道是……槍?”
“哈哈,錯了!”楚老爺子得意的道:“槍雖然是戰場利器,但太尋常了一些,老夫不喜歡!再說,你何時見過這麽短的長槍?來,再給你一次機會。”
“老哥,你那盒子尚未打開,他難不成有透視眼嗎?”楚甲眼球泛白,那長條盒子便是楚老爺子最重要的寶貝,不時的就要拿出來炫耀一番。
“額,老爺子,我說的槍不是你說的長槍……哎,算了,我也不知道怎麽說。”秦百川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代火槍的模樣,可一時間竟想不起來到底叫什麽來著。
“秦小哥,你來看!”‘精’致的木盒被打開,首先看到的是一段鮮紅的綢緞,再將綢緞掀起,眼前出現的是一條黑漆漆的長管,這長管圓潤筆‘挺’,管身上每間隔一段便放置了一個鐵箍,楚老爺子那一端正是長管的末尾,長管在最後三寸左右的位置先是增粗,隨後變細,最後又變粗,倒像是一個把手,如果撇開形狀來說,這長管更像是一把匕首。
“秦小哥,這迴你可是看清楚?”楚老爺子視若珍寶的將長管握在手裏,他本是一個不懂武功的老人,可長管在手,他渾身的氣質似發生了改變,甚至於哪怕譚教頭站在對麵,他也敢於一戰。
“火銃!”看到實物之後,秦百川忽然想起,當初讀大學之際,他曾跟同學窮遊過內‘蒙’,在‘蒙’元文化博物館裏他曾親眼看到過這種東西。據旁邊的文字介紹,說火銃這一名字最早由‘蒙’古的達禮麻識理提出,由前膛‘藥’室和尾銎構成,推動了中**事的進步。
“火銃?這名字倒也可以,不過老夫卻將之稱為火筒。”楚老爺子頗有些詫異,見秦百川目光一直盯著火銃,他隨手遞了過去。
秦百川興奮之下連謝謝都沒說,將火銃拿在手裏仔細端詳,如果非要形容的話,這火銃可以說成是火炮和現代步槍的集合體,在火銃尾部那增粗部位上打著一個半圓形的小孔,外麵帶著一條紙撚,也就是火炮的引信。秦百川研究一會便明白過來,這火銃的原理極為簡單,在尾銎也就是現代手槍槍尾的位置塞滿了火‘藥’團,利用引信將火‘藥’點燃,火‘藥’爆炸之後,再將長管當中的鋼珠兒崩出去,實現‘射’擊的目的。
這火銃楚老爺子相當重視,可在秦百川眼裏製作工藝卻實在太粗糙了一些,不過,他心裏也是十分歡喜,在冷兵器盛行的大頌,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火銃這種東西意味著什麽。
“老爺子,這火銃是你親手打造?”秦百川壓抑住心裏的喜悅,這趟楚家之行他的收獲實在太超乎預料了。
“是我和甲乙丙丁四位兄弟一起研製,絕非老夫一人之功。”楚老爺子見秦百川似乎有些懂這東西,將來龍去脈講述出來:“當年在對大真國一戰,他們有一支吹矢戰隊,這支部隊來去如風,每個人手裏便拿著一根竹筒,猛然吹氣之下便有小小的鋒矢‘射’出,專‘射’戰馬雙眼……老夫曾得到過一支竹筒,仔細研究之後便想是不是能稍加改動……受了多年的困擾,終於將火‘藥’派上了用場。你可莫要小看這支火筒,鋼柱彈‘射’,十丈之內中者必死,二十丈內中之必傷!”
秦百川沒言語,大頌跟現代測量單位有一些不同,這個時代所謂的一丈大概三米左右,那麽楚老爺子的意思便是,三十米內中彈必死,六十米內必傷。秦百川思量一番,楚老爺子這話多少有些水分,這短火銃大概相當於現代的手槍,三十米擊中要害倒是能要人命,否則最多也就是重傷;如果六十米……更別說了,現代手槍‘射’程大概五十米,超出這個範圍火銃估計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秦小哥,你可是還有疑問?”秦百川的興奮隻持續了一小段時間,見他低頭沉‘吟’不語,楚老爺子問道。
“老爺子,我能不能試試這支槍?哦,火筒。”秦百川試探的問道。
“這裏不行,出去試!”楚老爺子揮了揮手。
三個人快步走出石室,楚老爺子將火銃的用法一一告訴秦百川,確認無誤之後,老爺子在火銃當中填滿火‘藥’,並用一根專用的木棍將火‘藥’夯實,最後將十幾枚小小的鋼珠扔進了長管當中。
“秦小哥,注意了!”楚老爺子將火銃上的引線拉出,火折子吹出火光,輕聲提醒。待秦百川點頭之後,老爺子點燃了引信。
這火筒火采用的引信是由紙捏造,‘混’合著一些秦百川不了解的化學原料,燃燒起來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等了足足有十幾秒,引信燃盡之後,隻聽“彭”的一聲,火銃口‘射’出十幾厘米長的火光,秦百川隻覺得右臂酥麻,強大的後坐力將他震得倒退了半步。
“秦小哥,感覺如何?”楚老爺子沒注意到秦百川的表情,見十幾枚鋼珠有些‘射’入了樹幹,有的甚至崩飛了岩石,老爺子麵帶得意之‘色’,傲然哼道。
備注:地雷在曆史上的應用的確源於宋朝,據說當年金軍攻打陝州,宋軍使用埋設於地麵的“火‘藥’炮”(即鐵殼地雷),給金軍以重大殺傷而取勝。另外,火器最早在趙匡胤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隻是當時火‘藥’純度不夠,導致許多武器沒能形成殺傷力,因此在戰爭中沒有顯示出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到元末明初,火器才逐漸登上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火‘藥’傳入歐洲之後,當地人才對其加以研發利用,從最早的開始用於治病上逐步轉移到了軍事,真說起來,歐洲火器出現的要比中國晚。本書以大宋為藍本虛擬的大頌,有些不符合史實的地方也無須推敲。
...
也不怪秦百川驚訝,楚老爺子帶秦百川來到的是一間石室,石室並不是很大,充其量一百個平方左右,可堆積的東西卻是不少。<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hua</strong>訪問: 。左手邊的牆壁上掛著的是一排排鐵膽長弓,牆壁下方堆積著羅列如山的箭矢,右手邊牆壁上則是掛著一米多長的戰刀,這裏顯然是許久都沒人過來打掃,戰刀上落滿了灰塵,但在火光的映襯下,那些戰刀依舊是散發出幽幽的寒光。
擋在秦百川前麵的是一個寬三米,長十米,高有兩米的矩形方陣,上麵被帆布覆蓋看不出名堂,待等到楚甲將帆布掀開,秦百川駭然的發現,這帆布下麵藏著的竟是無數一米見方的鐵塊!嘖嘖,單單看這重量,至少要有三噸左右!
秦百川當即便呲牙咧嘴,都說楚家楚老爺子如何有影響,可秦百川發展起來之後並不覺得楚家如何厲害,一直等看到眼前這些東西,他才是打心眼裏意識到,以前自己太小看楚家了!單單這近三噸的鐵塊,便足以讓秦百川動容!
三噸鐵塊大概也就是六千斤,用銀子衡量其實沒多少錢,可鐵這種東西在大頌的限製幾乎比鹽還要嚴格,尋常人得到個三五斤左右隻怕都要被官府抓去審問,又豈能積累下這麽多!更為關鍵的是,那些商人為了攫取利潤還能煮海燒鹽,可鐵又去哪裏取得?再加上左右兩側的強弓硬弩以及戰刀,秦百川想不驚訝都不行!
當然了,堆積如山的鐵塊和這些冷兵器也僅僅隻是讓秦百川感到驚訝,可當楚老爺子帶著他繞過鐵堆兒,來到正對麵牆壁之後,他才徹底的駭然了。這裏堆積的東西極為零碎,從左手邊開始是十幾個外觀一致的陶瓷桶,隻是在桶身上用漆彩畫上了不同的顏‘色’用以區別,木桶右側堆放著一些足有西瓜大小,圓滾滾的黑‘色’鐵蛋,鐵蛋上還‘露’出一條引信,秦百川當時便‘蒙’了。
“秦小哥,你可知那是何物?”自己的寶貝疙瘩能讓秦百川‘露’出這般表情,楚老爺子更是得意,沉聲道。
“難道是……”秦百川吞了吞口水:“那些陶瓷桶能夠防‘潮’,難道當中裝的是火‘藥’?這些鐵蛋……可是地雷?”
“哈哈哈,秦小哥熟讀《三國評話》,果然騙不了你!”楚老爺子得意的笑道:“《三國評話》中記載,孔明先生征討南蠻之際,便利用火‘藥’製造了地雷,老夫參考民間流傳的說法,依樣畫葫蘆,便‘弄’了幾個火‘藥’炮玩玩!”
“老爺子,這地雷卻又為何沒有用在戰場?”秦百川都幾乎要跳起來了,作為現代人他清楚的知道地雷的殺傷力,有這種東西在,隻要在城外埋上幾排,什麽大真大銀鐵騎,碰上就是死,挨上就是亡!
“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怎能用在戰場?”楚老爺子似乎也‘挺’無語,道:“《三國評話》裏說,孔明先生火燒藤甲兵,便讓人埋了地雷,上覆石塊,以竹竿保護引信,地雷點燃之後天崩地裂石塊便會如同雨點一般……哎,可惜,孔明先生智慧如妖,可老夫研究數年始終不得其法,這引信點燃之後除了嗤嗤作響,冒出濃烈的黑煙之後便再無建樹。hua ”
“這是……半成品?”秦百川稍稍冷靜下來,盯著黑鐵蛋子遲遲不願挪開目光,相比於兩側的弓弩戰刀,秦百川對這東西的興致顯然是更高。咬牙在心中琢磨了半晌,其實相對來說地雷是熱武器當中製作工藝相對簡單的一種,隻要‘摸’索出比例配方,應該不會太難……秦百川在那麽一瞬間有些恨自己為何不是理科出身,如果當年學了化學,此時豈不是派上了用場?
“秦小哥,這裏的東西本來老夫就是要都送給你,要是喜歡那火‘藥’炮,迴頭再研究。”楚老爺子顯然對這個火‘藥’炮沒什麽興趣,在角落當中衝著秦百川揮手:“來來來,給你看一個好東西。”
秦百川順從過去,一眼便看到楚老爺子手裏拿著一個‘精’致的木盒,這木盒寬有七寸,長大概七十厘米左右,楚老爺子神神秘秘的說道:“秦小哥,你見多識廣,可知道這又是何物?”
“這……”秦百川看清楚那盒子形狀,頓時心驚‘肉’跳的道:“難道是……槍?”
“哈哈,錯了!”楚老爺子得意的道:“槍雖然是戰場利器,但太尋常了一些,老夫不喜歡!再說,你何時見過這麽短的長槍?來,再給你一次機會。”
“老哥,你那盒子尚未打開,他難不成有透視眼嗎?”楚甲眼球泛白,那長條盒子便是楚老爺子最重要的寶貝,不時的就要拿出來炫耀一番。
“額,老爺子,我說的槍不是你說的長槍……哎,算了,我也不知道怎麽說。”秦百川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代火槍的模樣,可一時間竟想不起來到底叫什麽來著。
“秦小哥,你來看!”‘精’致的木盒被打開,首先看到的是一段鮮紅的綢緞,再將綢緞掀起,眼前出現的是一條黑漆漆的長管,這長管圓潤筆‘挺’,管身上每間隔一段便放置了一個鐵箍,楚老爺子那一端正是長管的末尾,長管在最後三寸左右的位置先是增粗,隨後變細,最後又變粗,倒像是一個把手,如果撇開形狀來說,這長管更像是一把匕首。
“秦小哥,這迴你可是看清楚?”楚老爺子視若珍寶的將長管握在手裏,他本是一個不懂武功的老人,可長管在手,他渾身的氣質似發生了改變,甚至於哪怕譚教頭站在對麵,他也敢於一戰。
“火銃!”看到實物之後,秦百川忽然想起,當初讀大學之際,他曾跟同學窮遊過內‘蒙’,在‘蒙’元文化博物館裏他曾親眼看到過這種東西。據旁邊的文字介紹,說火銃這一名字最早由‘蒙’古的達禮麻識理提出,由前膛‘藥’室和尾銎構成,推動了中**事的進步。
“火銃?這名字倒也可以,不過老夫卻將之稱為火筒。”楚老爺子頗有些詫異,見秦百川目光一直盯著火銃,他隨手遞了過去。
秦百川興奮之下連謝謝都沒說,將火銃拿在手裏仔細端詳,如果非要形容的話,這火銃可以說成是火炮和現代步槍的集合體,在火銃尾部那增粗部位上打著一個半圓形的小孔,外麵帶著一條紙撚,也就是火炮的引信。秦百川研究一會便明白過來,這火銃的原理極為簡單,在尾銎也就是現代手槍槍尾的位置塞滿了火‘藥’團,利用引信將火‘藥’點燃,火‘藥’爆炸之後,再將長管當中的鋼珠兒崩出去,實現‘射’擊的目的。
這火銃楚老爺子相當重視,可在秦百川眼裏製作工藝卻實在太粗糙了一些,不過,他心裏也是十分歡喜,在冷兵器盛行的大頌,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火銃這種東西意味著什麽。
“老爺子,這火銃是你親手打造?”秦百川壓抑住心裏的喜悅,這趟楚家之行他的收獲實在太超乎預料了。
“是我和甲乙丙丁四位兄弟一起研製,絕非老夫一人之功。”楚老爺子見秦百川似乎有些懂這東西,將來龍去脈講述出來:“當年在對大真國一戰,他們有一支吹矢戰隊,這支部隊來去如風,每個人手裏便拿著一根竹筒,猛然吹氣之下便有小小的鋒矢‘射’出,專‘射’戰馬雙眼……老夫曾得到過一支竹筒,仔細研究之後便想是不是能稍加改動……受了多年的困擾,終於將火‘藥’派上了用場。你可莫要小看這支火筒,鋼柱彈‘射’,十丈之內中者必死,二十丈內中之必傷!”
秦百川沒言語,大頌跟現代測量單位有一些不同,這個時代所謂的一丈大概三米左右,那麽楚老爺子的意思便是,三十米內中彈必死,六十米內必傷。秦百川思量一番,楚老爺子這話多少有些水分,這短火銃大概相當於現代的手槍,三十米擊中要害倒是能要人命,否則最多也就是重傷;如果六十米……更別說了,現代手槍‘射’程大概五十米,超出這個範圍火銃估計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秦小哥,你可是還有疑問?”秦百川的興奮隻持續了一小段時間,見他低頭沉‘吟’不語,楚老爺子問道。
“老爺子,我能不能試試這支槍?哦,火筒。”秦百川試探的問道。
“這裏不行,出去試!”楚老爺子揮了揮手。
三個人快步走出石室,楚老爺子將火銃的用法一一告訴秦百川,確認無誤之後,老爺子在火銃當中填滿火‘藥’,並用一根專用的木棍將火‘藥’夯實,最後將十幾枚小小的鋼珠扔進了長管當中。
“秦小哥,注意了!”楚老爺子將火銃上的引線拉出,火折子吹出火光,輕聲提醒。待秦百川點頭之後,老爺子點燃了引信。
這火筒火采用的引信是由紙捏造,‘混’合著一些秦百川不了解的化學原料,燃燒起來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等了足足有十幾秒,引信燃盡之後,隻聽“彭”的一聲,火銃口‘射’出十幾厘米長的火光,秦百川隻覺得右臂酥麻,強大的後坐力將他震得倒退了半步。
“秦小哥,感覺如何?”楚老爺子沒注意到秦百川的表情,見十幾枚鋼珠有些‘射’入了樹幹,有的甚至崩飛了岩石,老爺子麵帶得意之‘色’,傲然哼道。
備注:地雷在曆史上的應用的確源於宋朝,據說當年金軍攻打陝州,宋軍使用埋設於地麵的“火‘藥’炮”(即鐵殼地雷),給金軍以重大殺傷而取勝。另外,火器最早在趙匡胤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隻是當時火‘藥’純度不夠,導致許多武器沒能形成殺傷力,因此在戰爭中沒有顯示出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到元末明初,火器才逐漸登上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火‘藥’傳入歐洲之後,當地人才對其加以研發利用,從最早的開始用於治病上逐步轉移到了軍事,真說起來,歐洲火器出現的要比中國晚。本書以大宋為藍本虛擬的大頌,有些不符合史實的地方也無須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