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杏月天,清風寄語鳶爭妍。
奈何斷線無歸去,隻怨東風不惜憐。
……
民間有清明時節放飛風箏的習俗,並把自己的災禍病痛統統寫在風箏上,戴它高飛之後剪短風箏線,任憑它隨風遠去,據說這樣就可以消災除晦,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一年都平安吉祥。
宮裏也有放風箏的習慣,那些深閨寂寞的小主,會將心中悲苦寫在風箏上,可她們不敢用墨,隻能用清水,怕被人看到怨言會消災不成反惹禍端。
“不對,太小啦。”這句話涴秀已經重複了好幾次,不耐煩地看著滿屋子風箏,不由得提高了語調,“正是氣死我了,聽不懂我說的話嗎?”
雁兒為難的皺著眉頭,吞了吞口水,怯生生地說道:“格格,這個春燕風箏已經很大了,那種龍型風箏奴才們是要不到的,要不奴才尋人加長它尾端的飄帶,格格就將就著用吧。”
“我要的不是長,是大的,至少要有那張方桌大。”涴秀火大的將春燕風箏揉成一團扔到遠處,微眯著眼睛幹笑了兩聲,威脅道:“若再找不來夠大的風箏,本格格就把你當風箏放上天去。”
元宵之後她已經有一個多月沒見到玹玗了,大半月前弘晝去擷芳殿探視過,迴來隻跟她說玹玗的傷基本痊愈,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她曾想過去擷芳殿看看,可每次都是剛出東筒子夾道,就被景仁宮的首領太監於子安給勸了迴去。
今日清明,於子安不在宮裏,他向毓媞告假,出宮給親人上墳去了。
難得有機會沒人盯著她,且又遇上放風箏這樣好玩的事,於是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把玹玗引出來的辦法。
“奴才這就去。”雁兒含糊不清地應了一聲,低著頭快步跑了出去。
毓媞隨雍正帝去了景山,有地位得寵的妃嬪都在那邊放風箏。銀杏迴來取東西,見雁兒躲在東側殿外的角落裏流眼淚,還以為是思戀親人的緣故,結果問了才知又是涴秀刁難,便好心出了個主意。
大概過了兩刻鍾,雁兒才迴到東側殿,有氣無力地問道:“格格,這個行嗎?”
這個菱形風箏是夠大,但是沒有一點圖案,就是白紙所糊,還是銀杏的主意,讓幾個小太監臨時做的。
“這個?”可涴秀竟然開心的讚道:“這個好,幹幹淨淨的,寫上字也看得清楚。”
說著就讓雁兒研墨,想了半天,終於落筆在上麵畫了一條魚,取“玗”的同音,又用蒙古文寫了:傷痛全消,所有黴運隨風去。
“本格格的畫工如何?”涴秀得意地一笑。
“嗯,比我弟弟畫的好些。”雁兒一時反應遲鈍,竟順嘴說出了實話。
涴秀一挑眉,斜眼瞪著雁兒,“我記得你弟弟今年才五歲吧。”
雁兒自知說錯了話,立刻傻笑著岔開話題,“格……格格,宮裏是不可以亂畫符咒的,要是被抓到了,可是重罪啊。”
她看不懂蒙古文字,見風箏上寫的東西彎彎繞繞,於是好心提醒。
“隻不是符咒,是蒙古文好嗎!”涴秀順手用筆敲到雁兒頭上,然後指著那幾個蒙古文說道:“這幾個字是讓災禍遠離我的意思。”
“哦。”雁兒點了點頭,隨手從地上抓起一隻風箏,笑容可掬地求道:“那格格也幫奴才寫一個吧,奴才也想幫家人消災解晦。”
“你自己寫啊,這些風箏都賞你。”說完這話涴秀才反應過來,宮裏大多數奴才隻是勉強認得幾個字,才又改口問道:“可我寫的是蒙古文,也能同樣有效嗎?”
“有的、有的,隻要寫上就好,不拘什麽文字的。”雁兒點頭如搗蒜,滿臉期待的看著涴秀。“奴才不會寫字,求格格行行好吧。”
涴秀雖然脾氣壞點,平時不好伺候,但比起其他的主子,這已經算好的了。就是常常語出惡言,故意嚇唬她們這些小丫頭,偶爾興子來了,還會想些花招捉弄得她們狼狽不堪。
想著這些宮女從小就和家人分開,就是到了會見親人的日子,也不一定能見得上麵,涴秀雖然是個錦衣玉食的格格,卻能體會到這骨肉分離之苦。
“雁兒,去把宮裏的奴才都叫來,這些風箏都賞給你們,要寫什麽字都由本格格代筆。”涴秀的豪氣引來窗外幾個小太監一陣拍手叫好。
奴才們聽說格格恩準他們放風箏,都喜眉笑眼的擠在東側殿,七嘴八舌的說著家人的病痛和黴運,也不知道是誰提醒了一句,不能都去玩耽誤了差事,所以大家商議後,決定一隻風箏寫兩三個人的事,由空閑的人代為放飛。
不多會兒,景仁宮院牆上就飛起了各色風箏,有大雁的,有蝙蝠的,有蝴蝶的,還有雀鳥的,唯獨不見涴秀那個白紙大風箏。
她早趁著奴才們不留心,拿著風箏沿東筒子夾道往外跑去,身後隻有雁兒拚命追著。
雁兒邊跑邊喊,喘著氣問道:“格格,你這是要去哪啊?”
“箭亭那邊寬敞,當然是去那裏啦。”涴秀迴頭笑了笑,又喊道:“你要是怕挨罵,就迴去吧。”
雁兒當然害怕,雖然銀杏姑姑寬厚,但私自跑出景仁宮,被知道了還是要罰跪的。但熹妃娘娘再三交代,涴秀格格不懂宮中規矩,要她“仔細小心”的伺候,不論何時都得緊緊跟著。元宵那晚,因為格格失蹤,害她差點遭到杖責,還好涴秀及時趕迴,與四阿哥同時求情,她才免受皮肉之苦,但是被扣了兩個月例銀。
“格格,你別跑那麽快,等等我啊。”
這一次,就是刀山火海,她也隻能跟著,必須跟著。
奈何斷線無歸去,隻怨東風不惜憐。
……
民間有清明時節放飛風箏的習俗,並把自己的災禍病痛統統寫在風箏上,戴它高飛之後剪短風箏線,任憑它隨風遠去,據說這樣就可以消災除晦,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一年都平安吉祥。
宮裏也有放風箏的習慣,那些深閨寂寞的小主,會將心中悲苦寫在風箏上,可她們不敢用墨,隻能用清水,怕被人看到怨言會消災不成反惹禍端。
“不對,太小啦。”這句話涴秀已經重複了好幾次,不耐煩地看著滿屋子風箏,不由得提高了語調,“正是氣死我了,聽不懂我說的話嗎?”
雁兒為難的皺著眉頭,吞了吞口水,怯生生地說道:“格格,這個春燕風箏已經很大了,那種龍型風箏奴才們是要不到的,要不奴才尋人加長它尾端的飄帶,格格就將就著用吧。”
“我要的不是長,是大的,至少要有那張方桌大。”涴秀火大的將春燕風箏揉成一團扔到遠處,微眯著眼睛幹笑了兩聲,威脅道:“若再找不來夠大的風箏,本格格就把你當風箏放上天去。”
元宵之後她已經有一個多月沒見到玹玗了,大半月前弘晝去擷芳殿探視過,迴來隻跟她說玹玗的傷基本痊愈,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她曾想過去擷芳殿看看,可每次都是剛出東筒子夾道,就被景仁宮的首領太監於子安給勸了迴去。
今日清明,於子安不在宮裏,他向毓媞告假,出宮給親人上墳去了。
難得有機會沒人盯著她,且又遇上放風箏這樣好玩的事,於是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把玹玗引出來的辦法。
“奴才這就去。”雁兒含糊不清地應了一聲,低著頭快步跑了出去。
毓媞隨雍正帝去了景山,有地位得寵的妃嬪都在那邊放風箏。銀杏迴來取東西,見雁兒躲在東側殿外的角落裏流眼淚,還以為是思戀親人的緣故,結果問了才知又是涴秀刁難,便好心出了個主意。
大概過了兩刻鍾,雁兒才迴到東側殿,有氣無力地問道:“格格,這個行嗎?”
這個菱形風箏是夠大,但是沒有一點圖案,就是白紙所糊,還是銀杏的主意,讓幾個小太監臨時做的。
“這個?”可涴秀竟然開心的讚道:“這個好,幹幹淨淨的,寫上字也看得清楚。”
說著就讓雁兒研墨,想了半天,終於落筆在上麵畫了一條魚,取“玗”的同音,又用蒙古文寫了:傷痛全消,所有黴運隨風去。
“本格格的畫工如何?”涴秀得意地一笑。
“嗯,比我弟弟畫的好些。”雁兒一時反應遲鈍,竟順嘴說出了實話。
涴秀一挑眉,斜眼瞪著雁兒,“我記得你弟弟今年才五歲吧。”
雁兒自知說錯了話,立刻傻笑著岔開話題,“格……格格,宮裏是不可以亂畫符咒的,要是被抓到了,可是重罪啊。”
她看不懂蒙古文字,見風箏上寫的東西彎彎繞繞,於是好心提醒。
“隻不是符咒,是蒙古文好嗎!”涴秀順手用筆敲到雁兒頭上,然後指著那幾個蒙古文說道:“這幾個字是讓災禍遠離我的意思。”
“哦。”雁兒點了點頭,隨手從地上抓起一隻風箏,笑容可掬地求道:“那格格也幫奴才寫一個吧,奴才也想幫家人消災解晦。”
“你自己寫啊,這些風箏都賞你。”說完這話涴秀才反應過來,宮裏大多數奴才隻是勉強認得幾個字,才又改口問道:“可我寫的是蒙古文,也能同樣有效嗎?”
“有的、有的,隻要寫上就好,不拘什麽文字的。”雁兒點頭如搗蒜,滿臉期待的看著涴秀。“奴才不會寫字,求格格行行好吧。”
涴秀雖然脾氣壞點,平時不好伺候,但比起其他的主子,這已經算好的了。就是常常語出惡言,故意嚇唬她們這些小丫頭,偶爾興子來了,還會想些花招捉弄得她們狼狽不堪。
想著這些宮女從小就和家人分開,就是到了會見親人的日子,也不一定能見得上麵,涴秀雖然是個錦衣玉食的格格,卻能體會到這骨肉分離之苦。
“雁兒,去把宮裏的奴才都叫來,這些風箏都賞給你們,要寫什麽字都由本格格代筆。”涴秀的豪氣引來窗外幾個小太監一陣拍手叫好。
奴才們聽說格格恩準他們放風箏,都喜眉笑眼的擠在東側殿,七嘴八舌的說著家人的病痛和黴運,也不知道是誰提醒了一句,不能都去玩耽誤了差事,所以大家商議後,決定一隻風箏寫兩三個人的事,由空閑的人代為放飛。
不多會兒,景仁宮院牆上就飛起了各色風箏,有大雁的,有蝙蝠的,有蝴蝶的,還有雀鳥的,唯獨不見涴秀那個白紙大風箏。
她早趁著奴才們不留心,拿著風箏沿東筒子夾道往外跑去,身後隻有雁兒拚命追著。
雁兒邊跑邊喊,喘著氣問道:“格格,你這是要去哪啊?”
“箭亭那邊寬敞,當然是去那裏啦。”涴秀迴頭笑了笑,又喊道:“你要是怕挨罵,就迴去吧。”
雁兒當然害怕,雖然銀杏姑姑寬厚,但私自跑出景仁宮,被知道了還是要罰跪的。但熹妃娘娘再三交代,涴秀格格不懂宮中規矩,要她“仔細小心”的伺候,不論何時都得緊緊跟著。元宵那晚,因為格格失蹤,害她差點遭到杖責,還好涴秀及時趕迴,與四阿哥同時求情,她才免受皮肉之苦,但是被扣了兩個月例銀。
“格格,你別跑那麽快,等等我啊。”
這一次,就是刀山火海,她也隻能跟著,必須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