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福氣,還是運氣,人總能在山窮水盡時,遇到些和自己同病相憐的。
康熙五十年,胤禛從外麵抱迴一個剛滿月的男孩,那便是他的第四子弘曆,沒人知道這孩子的生母是誰,也沒人敢問。當時胤禛全部心思都放在儲位爭奪上,無暇顧及這個孩子,而向來溫和親善的嫡福晉卻在有意疏遠著,李氏身邊又已有兩個孩子要教養,年氏素體羸弱不易勞累,餘下的幾位妾室中,耿氏有孕在身即將臨盆,武氏和宋氏都是嫡福晉房中的人總要看主子的臉色,最後就隻剩下個如透明人般毓媞。
不在乎毓媞當年是心善,還是一時的同情憐憫,但她卻抗住一切壓力,用十年時間細心教養出了一個帝王之才。
“弘曆是老四和一個漢人女子生的,哀家也聽到些傳言,據說不是什麽正經來曆。”烏雅氏聽了,沉吟了半晌,才又說道:“你且每日去延禧宮瞧瞧,若她有命跨過這關,那日後的福氣或許更大些。”
“是,奴才知道了。”揣度主子心思是穀兒的長項,又試探地說道:“毓媞小主怎麽說都是出身鈕祜祿家族,隻要稍稍做些功夫,也能算得上是名門之後。”
烏雅氏點了點頭,笑而不語。
康熙六十年時,偶因興之所至去雍親王府賞花,才第一次見到已年滿十歲的弘曆,驚愛其敏慧好學又文武兼備,遂帶迴宮中養育,親授書課。康熙帝對這個孫子的看重,烏雅氏心裏清楚,且康熙帝曾無意中提到過明朝建文太子的舊史,她便了然這背後隱藏的心思,隻是弘曆出身不好,若沒有一個家世身份皆體麵的母親,即使有成大器的命,也受不起那運。
正如穀兒的猜測,毓媞病愈之後,烏雅氏親自前去探視,又召雍正帝到永和宮長談。
不多久,毓媞被立為熹妃,賜居景仁宮,對外宣稱是四阿哥弘曆的生母,其父也官升至四品典儀。在嬪妃中,論家世能稱得上顯赫,論名分也僅次年貴妃和齊妃李氏。
在雍親王府耗盡了最好年華,被冷漠人情冰凍十多年的毓媞,終於盼到了春暖花開。
隻是,毓媞雖身居高位仍不受寵,雍正帝偶爾至景仁宮,也不過是談論弘曆的問題,略坐坐就走,恩愛是絕然沒有,最多稱得上禮待。
……
“有了弘曆這孩子,此生算是有個盼頭,便也不敢在癡心妄想些什麽了。”迴顧往昔,毓媞難免傷感,眼中閃動著壓抑不住的淚光。“本宮心裏明白,熹妃這名分是太後賞的,多少也賴妹妹相助。”
“娘娘折煞奴才了。”穀兒連忙謙言道:“是娘娘福澤深厚,如今又有四阿哥這孝順懂事的兒子,便是應了唐詩中的那句:否極泰來終可待。”
閣樓外,濃霧漸漸退去,明豔的紅日冉冉升起,溫暖晨曦驅逐著禦花園的陰寒。
封妃之後毓媞一直是謹言慎行,生怕被有心人抓了把柄做文章。再者,穀兒是皇太後身邊的人,就現在內宮形勢,她若真想福澤深厚定是要避著些永和宮。
此時天已大亮,見時辰也差不多了,毓媞便喚銀杏上來,吩咐道:“你先將赫哲姑姑送去順貞門,本宮去四阿哥那邊看看,待會兒你來毓慶宮便是。”
“奴才在此別過熹妃娘娘,願娘娘福壽康寧。”穀兒跪下叩了頭。
“妹妹快快起身,還是那句話,你在本宮跟前無需遵這些俗禮。”毓媞親自將穀兒攙起,又從頸上取下一個銀鎖,說道:“若不嫌棄還請妹妹收下此物,本宮雖在妃位卻無聖寵,身邊也沒什麽好東西,這銀鎖全當是個念想,妹妹千萬別推辭。”
穀兒領了賞接過銀鎖,謝恩後方隨銀杏下樓,往順貞門而去。
途中,見穀兒麵有憂慮,銀杏才好奇地問道:“姑姑怎麽了,是在擔心什麽嗎?”
“怕隻怕幫錯了……”臨下樓的那刻,穀兒迴望了一眼,見毓媞以鄙夷的目光看著那本詩冊,嘴角還浮著一絲冷笑。聯想到自其封妃後,雖日日來永和宮向皇太後請安,可言語間總是刻意強調雍正帝的孝義之情,這些話皇太後是否能聽進心不重要,隻要永和宮中那些雍正帝的眼線聽了去就好,能有此等抓乖賣俏的心思,這人絕不容小覷。
“姑姑說什麽呢?”銀杏沒聽清那低低的呢喃。
穀兒猶豫了一下,才問道:“你在景仁宮伺候,熹妃娘娘素日待你可好,人前人後待碧桃又是何種情形?”
“娘娘待我等奴才極為寬厚,偶爾小錯,或砸了碗盞,或跌了首飾,娘娘從不責罰,反倒是關心奴才是否有傷著。”迴答前半段銀杏是想也不想,可說到碧桃時,言語卻又幾分囁嚅,“原延禧宮跟隨娘娘的人都一起遷入了景仁宮,麵兒上是看不出什麽,卻隻讓碧桃做打掃類的粗活,內室不許她進,小廚房的事也不許她沾手……”
“行了。”穀兒一臉凝重地望著銀杏,嚴肅地說道:“你且記著,在熹妃娘娘跟前伺候,無需伶俐,更不可妄自揣度主子心思,隻做好主子吩咐的事務,不求盡善盡美,隻要無錯即可,有時候笨一點、蠢一點反是好的。”
銀杏點了點頭,一一答應了。
康熙五十年,胤禛從外麵抱迴一個剛滿月的男孩,那便是他的第四子弘曆,沒人知道這孩子的生母是誰,也沒人敢問。當時胤禛全部心思都放在儲位爭奪上,無暇顧及這個孩子,而向來溫和親善的嫡福晉卻在有意疏遠著,李氏身邊又已有兩個孩子要教養,年氏素體羸弱不易勞累,餘下的幾位妾室中,耿氏有孕在身即將臨盆,武氏和宋氏都是嫡福晉房中的人總要看主子的臉色,最後就隻剩下個如透明人般毓媞。
不在乎毓媞當年是心善,還是一時的同情憐憫,但她卻抗住一切壓力,用十年時間細心教養出了一個帝王之才。
“弘曆是老四和一個漢人女子生的,哀家也聽到些傳言,據說不是什麽正經來曆。”烏雅氏聽了,沉吟了半晌,才又說道:“你且每日去延禧宮瞧瞧,若她有命跨過這關,那日後的福氣或許更大些。”
“是,奴才知道了。”揣度主子心思是穀兒的長項,又試探地說道:“毓媞小主怎麽說都是出身鈕祜祿家族,隻要稍稍做些功夫,也能算得上是名門之後。”
烏雅氏點了點頭,笑而不語。
康熙六十年時,偶因興之所至去雍親王府賞花,才第一次見到已年滿十歲的弘曆,驚愛其敏慧好學又文武兼備,遂帶迴宮中養育,親授書課。康熙帝對這個孫子的看重,烏雅氏心裏清楚,且康熙帝曾無意中提到過明朝建文太子的舊史,她便了然這背後隱藏的心思,隻是弘曆出身不好,若沒有一個家世身份皆體麵的母親,即使有成大器的命,也受不起那運。
正如穀兒的猜測,毓媞病愈之後,烏雅氏親自前去探視,又召雍正帝到永和宮長談。
不多久,毓媞被立為熹妃,賜居景仁宮,對外宣稱是四阿哥弘曆的生母,其父也官升至四品典儀。在嬪妃中,論家世能稱得上顯赫,論名分也僅次年貴妃和齊妃李氏。
在雍親王府耗盡了最好年華,被冷漠人情冰凍十多年的毓媞,終於盼到了春暖花開。
隻是,毓媞雖身居高位仍不受寵,雍正帝偶爾至景仁宮,也不過是談論弘曆的問題,略坐坐就走,恩愛是絕然沒有,最多稱得上禮待。
……
“有了弘曆這孩子,此生算是有個盼頭,便也不敢在癡心妄想些什麽了。”迴顧往昔,毓媞難免傷感,眼中閃動著壓抑不住的淚光。“本宮心裏明白,熹妃這名分是太後賞的,多少也賴妹妹相助。”
“娘娘折煞奴才了。”穀兒連忙謙言道:“是娘娘福澤深厚,如今又有四阿哥這孝順懂事的兒子,便是應了唐詩中的那句:否極泰來終可待。”
閣樓外,濃霧漸漸退去,明豔的紅日冉冉升起,溫暖晨曦驅逐著禦花園的陰寒。
封妃之後毓媞一直是謹言慎行,生怕被有心人抓了把柄做文章。再者,穀兒是皇太後身邊的人,就現在內宮形勢,她若真想福澤深厚定是要避著些永和宮。
此時天已大亮,見時辰也差不多了,毓媞便喚銀杏上來,吩咐道:“你先將赫哲姑姑送去順貞門,本宮去四阿哥那邊看看,待會兒你來毓慶宮便是。”
“奴才在此別過熹妃娘娘,願娘娘福壽康寧。”穀兒跪下叩了頭。
“妹妹快快起身,還是那句話,你在本宮跟前無需遵這些俗禮。”毓媞親自將穀兒攙起,又從頸上取下一個銀鎖,說道:“若不嫌棄還請妹妹收下此物,本宮雖在妃位卻無聖寵,身邊也沒什麽好東西,這銀鎖全當是個念想,妹妹千萬別推辭。”
穀兒領了賞接過銀鎖,謝恩後方隨銀杏下樓,往順貞門而去。
途中,見穀兒麵有憂慮,銀杏才好奇地問道:“姑姑怎麽了,是在擔心什麽嗎?”
“怕隻怕幫錯了……”臨下樓的那刻,穀兒迴望了一眼,見毓媞以鄙夷的目光看著那本詩冊,嘴角還浮著一絲冷笑。聯想到自其封妃後,雖日日來永和宮向皇太後請安,可言語間總是刻意強調雍正帝的孝義之情,這些話皇太後是否能聽進心不重要,隻要永和宮中那些雍正帝的眼線聽了去就好,能有此等抓乖賣俏的心思,這人絕不容小覷。
“姑姑說什麽呢?”銀杏沒聽清那低低的呢喃。
穀兒猶豫了一下,才問道:“你在景仁宮伺候,熹妃娘娘素日待你可好,人前人後待碧桃又是何種情形?”
“娘娘待我等奴才極為寬厚,偶爾小錯,或砸了碗盞,或跌了首飾,娘娘從不責罰,反倒是關心奴才是否有傷著。”迴答前半段銀杏是想也不想,可說到碧桃時,言語卻又幾分囁嚅,“原延禧宮跟隨娘娘的人都一起遷入了景仁宮,麵兒上是看不出什麽,卻隻讓碧桃做打掃類的粗活,內室不許她進,小廚房的事也不許她沾手……”
“行了。”穀兒一臉凝重地望著銀杏,嚴肅地說道:“你且記著,在熹妃娘娘跟前伺候,無需伶俐,更不可妄自揣度主子心思,隻做好主子吩咐的事務,不求盡善盡美,隻要無錯即可,有時候笨一點、蠢一點反是好的。”
銀杏點了點頭,一一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