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十九年十二月初八,婕妤蕭氏誕下皇四子,詢為此自是大悅,當日便賜名為“涵”。並且加封蕭氏為正二品淑貴嬪。許是她懷著皇子以來長久的辛勞,許是她身體的孱弱,晉封為貴嬪的喜悅並沒有為她的身體帶來額外的生氣,反而,皇四子降生七日後,蕭氏在永和宮因產後虛弱而亡。
詢得知了此事,人隻險些倒了下去,多虧了一旁的高柱扶住了他,忙勸道:“皇上萬萬要保重啊,且還是早些商議淑貴嬪的身後事要緊。”
他目光一沉,隻是頗有些無奈道:“淑貴嬪原是極得朕的心意的,如今她好歹為朕留下了子嗣便這般去了,朕這心裏自然是不好受的。”
高柱倒是默然了許久,也隨著詢的話語道:“倒是可憐了四皇子殿下,繈褓之中便沒了母親,皇上也該在六宮裏頭好生尋個嬪妃來撫育他才是。”
因著接近新年了,淑貴嬪的喪儀雖說因著詢的旨意要辦的隆重些,但不過也是草草而過,詢思慮了許久應當如何來安置四皇子涵。茯若自迴了宮後便一直對詢冷淡淡的,這些天倒是少有和緩了些態度。這日清晨,茯若打發了六宮前來請安的嬪妃,便帶著安尚儀去了乾元宮,這時詢也才剛剛下朝,見著茯若前來,隻客氣的讓她進去說話。
高柱打發人端來了茶果,詢隻和茯若一同坐在榻上,詢隻是頗有些不解道:“皇後一向甚少來乾元宮,怎的今日卻是為何?”
茯若嫣然一笑,隻是和著語氣:“臣妾想著往日也沒有什麽要緊的事,故不敢隨意來乾元宮,隻生怕打攪了皇上處理朝政,然如今淑貴嬪薨逝,涵兒出了娘胎便沒了母親,臣妾覺得到底也該好生安置他才是,所以臣妾才來向皇上討個示下。”
詢滿意的捋一捋自己的胡須,隻是笑道:“難為皇後倒是和朕想的一樣,隻是如今後宮的嬪妃太多,朕一時間倒是尋不出個合適的人選來養育涵兒。不知皇後心中可有了主意。”
茯若溫和笑道:“臣妾想著如今禧皇貴妃乃是太子生母,且又要照顧端懿帝姬,自是不可由她來撫育涵兒,然宜貴妃和仁貴妃雖說位分極高,但仁貴妃膝下還有和賢帝姬尚且年幼,臣妾覺得宜貴妃倒是甚好,昔年的惠順帝姬,宜貴妃待她真可謂是視如己出。隻是可惜了會惠順帝姬太過於懶散又偏生貪吃,隻是生的癡肥了些,宜貴妃確是慈母心腸,隻是由著惠順帝姬了。”
詢蹙眉道:“皇後這般說,朕倒是覺得卻是不能讓宜貴妃來撫育涵兒了,涵兒乃是皇子,自然不可想帝姬那般驕縱,且不說如今的太子刻苦好學異常,每日都睡不滿六七個時辰便要去上書房溫書,且玉璃管教亦是嚴厲,前些天朕聽玉璃說,太子如今已是在學習《尚書》了。且他早已熟知孔孟之道,朕倒是甚是欣慰。且當年皇後撫育澄兒的時候,已是時常教導著他。如今澄兒雖說不過才二十歲,便已經可以幫著朕處理邊疆事務了。這倒是皇後昔年的功勞。”
茯若謙遜道:“皇上過獎了,到底也是澄兒聰明好學,臣妾倒是亦未過多管束,且還望皇上莫要指責臣妾偏心,當時臣妾的心思多事放在仁元哪兒,對於澄兒倒是了留心的較少。”
詢和藹一笑,目光柔和的看著茯若,靜靜道:“仁元的身子向來不好,皇後到底是她的生母自然是要多留心些的,不過朕倒是十分清楚皇後時常待得澄兒下了學便吩咐宮女督促他溫書。當時皇後還是貴妃的位分,幫著薛氏打理六宮事務,但還能分神來顧及澄兒的學業,倒是也是難得。且我朝曆代便是極為重視對皇子的教養,若是帝姬公主倒是可以隨意些,左不過大了便要下嫁的,但皇子卻是要繼承祖宗江山的,此事萬萬不能馬虎。”
茯若語氣淡淡的,“那依著皇上的意思,到底該由何人來照顧涵兒?”
詢細細瞧了茯若一眼,隻是沉重道:“皇後乃是涵兒的嫡母,朕思之再三,到底還是該由皇後來撫育涵兒好些。仁元和澄兒在皇後的手下都被教養的極好。朕相信涵兒若是自幼由皇後撫養,來日也可為朕來分擔政務。”
茯若卻是推辭道:“皇上三思,此事臣妾覺得略有不妥。如今已有太子,且太子並非由臣妾所出,若是臣妾此刻撫育了涵兒,臣妾隻恐多事之人會妄議臣妾。”
詢擺擺手道:“此事皇後不必擔憂,溶兒已是堂堂正正的太子,朕決計不會無端端有更換太子人選的想法,旁人便再是妄議皇後的是非,也不過隻是枉做小人罷了。且朕相信皇後應該亦沒有籌謀儲君的心思。”
茯若肅了肅臉色,隻是凜然道:“臣妾到底也是太子的嫡母,且說不論如何,臣妾是皇上的正宮,就如同溶兒是堂堂正正的太子一般,待得溶兒登基,臣妾自然便是無可爭議的母後皇太後,臣妾又何必要動那個心思。”
詢隻是執著茯若的手,溫和了語氣:“有皇後這句話,朕便放心了。”
當夜,詢便親自將四皇子涵帶到了茯若的鳳儀宮,消息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便傳遍了六宮。其餘嬪妃倒是沒有什麽旁的話語,倒是長樂宮裏頭,昭惠太後得知了此事,倒是冷笑了許久,隻是對著身邊的洪尚儀及華穗笑道:“哀家原以為除掉了那張氏賤婦,哀家在這後宮便能高忱無憂了,如今才發覺,原來皇後才是往後在這後宮最大的敵手啊。”
華穗頓時笑了起來:“太後娘娘說的哪裏話,那皇後若不是太後娘娘一再說情,隻怕她如今都還在西京行宮裏頭,奴婢瞧著她如今倒是對太後娘娘萬分的恭敬了。便是她收養了四皇子又能如何,左不過隻是個奶娃娃。難不成還能讓皇上換了太子不成。”
昭惠太後以手支頤,隻是緩緩道:“皇後如今一門心思都想著如何來鬥垮張氏,自然是要向哀家示好的,且哀家亦是和那張氏結下了深仇大恨,且偏偏那張氏的兒子做了太子,若是由得她的兒子登基,哀家和皇後都指不定會被那張氏如何料理了,但若是除掉了張氏,皇後的心思便會放到旁的地方,若是到了那個時候,你覺得皇後還會和哀家同心同德麽?”
洪尚儀道了句:“奴婢亦是覺得不解,太後娘娘心裏想著扶持臨海王為太子,但皇後乃是臨海王的養母,若是臨海王登基,皇後自然是皇太後的身份,她又何必還要著急收養四皇子呢?”
昭惠太後冷笑道:“臨海王是她的養子不錯,但臨海王的正妃卻是上官氏的人,便是臨海王真能入了哀家的意,登上皇位,於皇後而言,亦不過再出一位上官氏的皇後罷了。哀家娘家的勢力隻會越發的做大,但皇後的娘家難免便要被咱們壓製了。換做你是皇後,你又會如何。”
洪尚儀與華穗登時都沒了話語,隻是靜靜杵在原地。昭惠太後抽了一口水煙,徐徐道:“眼下最最要緊的還是要除掉張氏母子才是,皇後如今尚且勢微,但哀家也該要生個法子來壓製她才是了。”
詢得知了此事,人隻險些倒了下去,多虧了一旁的高柱扶住了他,忙勸道:“皇上萬萬要保重啊,且還是早些商議淑貴嬪的身後事要緊。”
他目光一沉,隻是頗有些無奈道:“淑貴嬪原是極得朕的心意的,如今她好歹為朕留下了子嗣便這般去了,朕這心裏自然是不好受的。”
高柱倒是默然了許久,也隨著詢的話語道:“倒是可憐了四皇子殿下,繈褓之中便沒了母親,皇上也該在六宮裏頭好生尋個嬪妃來撫育他才是。”
因著接近新年了,淑貴嬪的喪儀雖說因著詢的旨意要辦的隆重些,但不過也是草草而過,詢思慮了許久應當如何來安置四皇子涵。茯若自迴了宮後便一直對詢冷淡淡的,這些天倒是少有和緩了些態度。這日清晨,茯若打發了六宮前來請安的嬪妃,便帶著安尚儀去了乾元宮,這時詢也才剛剛下朝,見著茯若前來,隻客氣的讓她進去說話。
高柱打發人端來了茶果,詢隻和茯若一同坐在榻上,詢隻是頗有些不解道:“皇後一向甚少來乾元宮,怎的今日卻是為何?”
茯若嫣然一笑,隻是和著語氣:“臣妾想著往日也沒有什麽要緊的事,故不敢隨意來乾元宮,隻生怕打攪了皇上處理朝政,然如今淑貴嬪薨逝,涵兒出了娘胎便沒了母親,臣妾覺得到底也該好生安置他才是,所以臣妾才來向皇上討個示下。”
詢滿意的捋一捋自己的胡須,隻是笑道:“難為皇後倒是和朕想的一樣,隻是如今後宮的嬪妃太多,朕一時間倒是尋不出個合適的人選來養育涵兒。不知皇後心中可有了主意。”
茯若溫和笑道:“臣妾想著如今禧皇貴妃乃是太子生母,且又要照顧端懿帝姬,自是不可由她來撫育涵兒,然宜貴妃和仁貴妃雖說位分極高,但仁貴妃膝下還有和賢帝姬尚且年幼,臣妾覺得宜貴妃倒是甚好,昔年的惠順帝姬,宜貴妃待她真可謂是視如己出。隻是可惜了會惠順帝姬太過於懶散又偏生貪吃,隻是生的癡肥了些,宜貴妃確是慈母心腸,隻是由著惠順帝姬了。”
詢蹙眉道:“皇後這般說,朕倒是覺得卻是不能讓宜貴妃來撫育涵兒了,涵兒乃是皇子,自然不可想帝姬那般驕縱,且不說如今的太子刻苦好學異常,每日都睡不滿六七個時辰便要去上書房溫書,且玉璃管教亦是嚴厲,前些天朕聽玉璃說,太子如今已是在學習《尚書》了。且他早已熟知孔孟之道,朕倒是甚是欣慰。且當年皇後撫育澄兒的時候,已是時常教導著他。如今澄兒雖說不過才二十歲,便已經可以幫著朕處理邊疆事務了。這倒是皇後昔年的功勞。”
茯若謙遜道:“皇上過獎了,到底也是澄兒聰明好學,臣妾倒是亦未過多管束,且還望皇上莫要指責臣妾偏心,當時臣妾的心思多事放在仁元哪兒,對於澄兒倒是了留心的較少。”
詢和藹一笑,目光柔和的看著茯若,靜靜道:“仁元的身子向來不好,皇後到底是她的生母自然是要多留心些的,不過朕倒是十分清楚皇後時常待得澄兒下了學便吩咐宮女督促他溫書。當時皇後還是貴妃的位分,幫著薛氏打理六宮事務,但還能分神來顧及澄兒的學業,倒是也是難得。且我朝曆代便是極為重視對皇子的教養,若是帝姬公主倒是可以隨意些,左不過大了便要下嫁的,但皇子卻是要繼承祖宗江山的,此事萬萬不能馬虎。”
茯若語氣淡淡的,“那依著皇上的意思,到底該由何人來照顧涵兒?”
詢細細瞧了茯若一眼,隻是沉重道:“皇後乃是涵兒的嫡母,朕思之再三,到底還是該由皇後來撫育涵兒好些。仁元和澄兒在皇後的手下都被教養的極好。朕相信涵兒若是自幼由皇後撫養,來日也可為朕來分擔政務。”
茯若卻是推辭道:“皇上三思,此事臣妾覺得略有不妥。如今已有太子,且太子並非由臣妾所出,若是臣妾此刻撫育了涵兒,臣妾隻恐多事之人會妄議臣妾。”
詢擺擺手道:“此事皇後不必擔憂,溶兒已是堂堂正正的太子,朕決計不會無端端有更換太子人選的想法,旁人便再是妄議皇後的是非,也不過隻是枉做小人罷了。且朕相信皇後應該亦沒有籌謀儲君的心思。”
茯若肅了肅臉色,隻是凜然道:“臣妾到底也是太子的嫡母,且說不論如何,臣妾是皇上的正宮,就如同溶兒是堂堂正正的太子一般,待得溶兒登基,臣妾自然便是無可爭議的母後皇太後,臣妾又何必要動那個心思。”
詢隻是執著茯若的手,溫和了語氣:“有皇後這句話,朕便放心了。”
當夜,詢便親自將四皇子涵帶到了茯若的鳳儀宮,消息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便傳遍了六宮。其餘嬪妃倒是沒有什麽旁的話語,倒是長樂宮裏頭,昭惠太後得知了此事,倒是冷笑了許久,隻是對著身邊的洪尚儀及華穗笑道:“哀家原以為除掉了那張氏賤婦,哀家在這後宮便能高忱無憂了,如今才發覺,原來皇後才是往後在這後宮最大的敵手啊。”
華穗頓時笑了起來:“太後娘娘說的哪裏話,那皇後若不是太後娘娘一再說情,隻怕她如今都還在西京行宮裏頭,奴婢瞧著她如今倒是對太後娘娘萬分的恭敬了。便是她收養了四皇子又能如何,左不過隻是個奶娃娃。難不成還能讓皇上換了太子不成。”
昭惠太後以手支頤,隻是緩緩道:“皇後如今一門心思都想著如何來鬥垮張氏,自然是要向哀家示好的,且哀家亦是和那張氏結下了深仇大恨,且偏偏那張氏的兒子做了太子,若是由得她的兒子登基,哀家和皇後都指不定會被那張氏如何料理了,但若是除掉了張氏,皇後的心思便會放到旁的地方,若是到了那個時候,你覺得皇後還會和哀家同心同德麽?”
洪尚儀道了句:“奴婢亦是覺得不解,太後娘娘心裏想著扶持臨海王為太子,但皇後乃是臨海王的養母,若是臨海王登基,皇後自然是皇太後的身份,她又何必還要著急收養四皇子呢?”
昭惠太後冷笑道:“臨海王是她的養子不錯,但臨海王的正妃卻是上官氏的人,便是臨海王真能入了哀家的意,登上皇位,於皇後而言,亦不過再出一位上官氏的皇後罷了。哀家娘家的勢力隻會越發的做大,但皇後的娘家難免便要被咱們壓製了。換做你是皇後,你又會如何。”
洪尚儀與華穗登時都沒了話語,隻是靜靜杵在原地。昭惠太後抽了一口水煙,徐徐道:“眼下最最要緊的還是要除掉張氏母子才是,皇後如今尚且勢微,但哀家也該要生個法子來壓製她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