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正是四月十五的日子,照著宮中的舊曆,這日詢原是應在鳳儀宮歇息,自茯若被趕出皇宮,這例子便作廢了。詢隻獨自在乾元宮內歇息。這夜,詢隻是翻了清漪的盤子。隻命她入乾元宮陪著詢一同用晚膳。二人略飲了幾杯。隻覺得靜夜的涼風一重重拂上身來,多了幾分蘊靜生涼,詢不免添了幾分沉醉的酒意,瞧著清漪嫣然嫵媚的姿容,唇角帶了一抹淡薄而倦怠的笑,道:“朕瞧著如今你的模樣倒是生的越發的嫵然了。比之以往做宮女的時候倒是越發有風韻了。”
清漪笑道:“皇上過獎了,臣妾不過是略有姿色罷了。且六宮盛傳,皇貴妃的姿容乃是六宮翹楚。便是被貶黜的宋皇後,也是極為清秀出塵的,便是昭惠太後,也時常誇呢?”
詢不免輕輕一嗤,道:“宋氏的模樣是極好的,雖說不及玉璃那般燦若玫瑰的豔麗,但也自有一番秀若芝蘭的清秀。其餘的嬪妃,自然也是各有千秋的。”
清漪麵上微微一笑,道:“隻是臣妾前些時日聽聞宮女閑談一件不尋常之事,卻是不知皇上知曉否?”
詢微微一笑,隻是不置可否,隻讓清漪往下說了。
“臣妾聽聞皇後宋氏患病,宮內派去的太醫略略瞧了瞧。但開的方子卻是不甚好。宋皇後服用了幾次過後,病症凡事越發的重了,上迴昭惠太後派洪尚儀去西京行宮的時候,似乎宋皇後還昏了過去。洪尚儀眼見此事嚴重,故一迴了宮便將此事稟告了上去。六宮也漸漸傳開了。”
詢微微垂下眼瞼,沉吟道:“宋氏那原有咳疾,自她生產了仁元公主後,便落下了這個病。眼下卻是越發的重了。”
清漪不覺收斂了神色。道:“臣妾想著宮內的太醫原是做事做老了的,怎會開的方子藥不對症,且皇上方才說宋皇後的病症已是醫治了數年,因此太醫院應是都明白開方的用藥。沒曾想這迴倒是不仔細了。臣妾身為卑微嬪妃自然是不敢妄議這些的,隻是臣妾想著宋皇後到底是國母,若是國母之病尚且如此怠慢,到底是不堪了。”
詢倒是笑道:“難為你倒是看得通徹。隻是眼下那宋氏的病症可好些了。既是昭惠太後經手,定然會派遣得力的太醫前去診治。雖說不定能痊愈,但稍稍診治個緩解些自然也是不成個問題的。”
清漪微微一笑,道:“臣妾有一事隻是覺得冒昧,卻是隻想著問問皇上?”
詢隻是歎道:“且說無妨?”
清漪眉心微微凝了一絲笑色,緩緩道:“皇後被貶黜西京行宮已有將近兩年,皇上可是要將她禁足西京行宮直到皇後薨逝為止。臣妾隻覺得,皇後到底是皇後,如此到底不妥,且皇後寬仁待下。昔日臣妾在長樂宮做事的時候,皇後可是每日都來了皇太後跟前問安的。且臣妾原有個一同入宮的姐妹。她是在東宮做事的,臣妾曾聽聞她言語,皇後時常去東宮探望太子與太子妃。臣妾細想所為厚德載物,莫過於如此了。”
詢蹙眉細細思索了片刻,良久才沉吟道:“怎的你時常提起宋氏的好處?朕記得你和宋氏並不相識。怎的會時常為她說些好話呢。”
清漪垂著臉,聲音卻不卑不亢,毫無畏懼之意,隻是淡淡道:“正是因為臣妾與皇後宋氏並不相信因此臣妾所言才是最最真切的話語。且臣妾所言皆是句句屬實。”
詢眉梢眼角都是無可奈何之意,道:“宋氏昔日在後宮對待宮女素來都是極寬厚的,甚少責罵。朕昔日將二皇子交到她手上撫養的時候,她也甚是盡心盡力。隻是後來,她竟是太過於盡心了,竟想著為她的養子謀奪太子之位了。”
清漪低垂眼眸,柔聲道:“臣妾曾聽聞過一則趣事,乃是由高麗那邊流傳開的。且說是高麗有一官吏名喚權光,迎娶了當朝領議政侄孫女金氏為妻,而後他卻時常流連於妓房。沉迷於一藝伎薑氏的美色。倒是時常數日不歸家中。”
詢隻是綿綿道:“朕倒是喜歡聽著你講故事。且繼續說下去。”
“而後,金氏賢德,隻是做主讓那權光娶了薑氏做妾室。而後不到一年,小妾薑氏便有了身孕。不久便誕下了一位男丁,薑氏眼見自己誕下了子嗣,便開始貪圖起了金氏的正妻之位。便時常設計謀害金氏。不久後,薑氏再度有孕,為求嫁禍金氏,竟設計讓自己流產。而後權光以金氏善妒之條,隻是休棄了金氏,隻將她趕出家門。但卻遲遲未扶正那薑氏。而後那薑氏含怨,隻是多次意圖謀害被趕出家門的金氏。隨後,竟是偶然間被權光發現了薑氏謀害金氏的事實,權光悔之晚矣,隻是又將那金氏接迴了家中,將薑氏送交了官府。”
詢隻是停一停道:“這故事都是有趣的緊。一位男子並和他的妻與妾。曆來妻妾爭寵一向無所不用其極。這也算不得什麽的。”
清漪隻是沉沉道:“隻是臣妾思索著,那金氏數次被薑氏謀害也無非是薑氏惱恨未被那權光扶正罷了。若是那金氏不在了,她便是名正言順的正妻了。臣妾以為,那薑氏的心思好不歹毒,已然設計將金氏攆了出去,還多次謀害她。”
詢微微一怔,唇邊的笑意如遇上了寒雨微涼。隻是細細思索道:“不錯,若是金氏沒了,那薑氏便自然是正妻了。”
清漪隻是微微頷首,緩緩道:“但這也都是臣妾聽聞胡亂聽說的故事,算不得真。”
詢隻笑著挽著清漪的手,言語裏有些醉意,道:“你與朕說了這般多話,瞧著這夜色都已是極深了。還是早些歇息才好的。”
清漪嫣然一笑,百媚橫生道:“臣妾隻聽聞皇上吩咐便是。”
詢隻執著她的手去了內殿。衣衫褪去之聲簌簌,二人的喘息之聲起伏在內殿,黃簾布幔垂下,台前紅燭明滅。
過了許久了,清漪早已倚在詢的懷裏睡去,詢倒是細細思索起清漪所言的哪個故事,倒是越發的疑竇起來了。種種念頭在腦中如雷電疾轉,忽而又想起了那句“申後赴西京,驪姬主後宮”的詩句來,一時間倒是越是越發的不解了。
過了幾日,後宮嬪妃隻去永安宮向玉璃問安,清漪隻隨著仁貴妃一行人。到了內殿隨口寒暄了幾句。玉璃瞧著清漪,隻是精光一閃,和言道:“如今蕭美人生的越發好了,怪道皇上這般的喜歡你,還時常讓你去乾元宮,不似得咱們這起子人老珠黃的,向瞧著皇上一眼都是不成的。”
清漪聞了,知道玉璃不懷好意,隻是定定道:“皇貴妃說笑了,皇上不過是偶爾喚臣妾去陪她用膳罷了。這也算不得什麽的。”
洪昭儀也是笑道:“許是蕭美人性格溫順,皇上喜歡和她用膳。這也算不得什麽。”
宜貴妃和祥貴人也一同出聲附和。隻是玉璃冷冷笑道:“不僅僅是皇上,本宮也是極為喜歡蕭美人的,聽聞蕭美人在乾元宮也是博古通今的緊啊,連著高麗那邊兒的趣事都被你知道了,還和皇上探討了許久。到底是蕭美人知道的多,不似得咱們,到了皇上跟前便似鋸了嘴的葫蘆似的,一言不發的。如此看來,本宮倒是該好生賞賜蕭美人。”
清漪神色微微一滯,情知玉璃隻是知曉了。隻是愧怍道:“皇貴妃過獎了,臣妾也不過是盡了臣妾的本分罷了。”
玉璃擺擺手,隻讓其餘的嬪妃都先散了。隻餘下了清漪一人,待得眾人都散盡了,玉璃才變了臉色,隻是冷冷道:“你快從實招來,你給皇上講那高麗舊事是何居心。妻妾爭寵,又是什麽妾室作惡攆走了正妻的。你可當真會編排人啊,怎的入宮做了宮女,為何不去寫戲文呢?”
清漪隻是低低道:“皇貴妃誤會嬪妾了,嬪妾隻是隨口說說罷了,皇上想來也愛聽這些,所以嬪妾才給皇上說的。原是怪不得嬪妾的。”
玉璃沉吟片刻道:“如此說來,倒是本宮錯怪你了,你快些充實招來,你到底有何居心。”
清漪遲疑片刻,玉璃隻示意宮內的奴才將清漪按在地上,隻命雁兒打了鞭子來,隻是冷冷道:“你若是在不說出實話,本宮便要動用宮規了。”
“嬪妾犯了何種罪過要皇貴妃這般?”
玉璃恨恨道:“你時常在皇上跟前講些不堪之事,蠱惑聖心難道也算不得重罪。”愈說愈恨,玉璃隻示意雁兒揮了幾下鞭子。清漪生下頓時便血紅一片,清漪隻是要緊牙關,一言不發。玉璃示意雁兒再度揮鞭,沒曾想詢卻以疾步衝到了殿中,隻是喝道:“還不快快給朕住手。”
注:本文中所言的高麗舊事權光妻妾金氏,薑氏二人爭寵典故,借用於朝鮮學士金萬重所著小說《謝氏南征記》
清漪笑道:“皇上過獎了,臣妾不過是略有姿色罷了。且六宮盛傳,皇貴妃的姿容乃是六宮翹楚。便是被貶黜的宋皇後,也是極為清秀出塵的,便是昭惠太後,也時常誇呢?”
詢不免輕輕一嗤,道:“宋氏的模樣是極好的,雖說不及玉璃那般燦若玫瑰的豔麗,但也自有一番秀若芝蘭的清秀。其餘的嬪妃,自然也是各有千秋的。”
清漪麵上微微一笑,道:“隻是臣妾前些時日聽聞宮女閑談一件不尋常之事,卻是不知皇上知曉否?”
詢微微一笑,隻是不置可否,隻讓清漪往下說了。
“臣妾聽聞皇後宋氏患病,宮內派去的太醫略略瞧了瞧。但開的方子卻是不甚好。宋皇後服用了幾次過後,病症凡事越發的重了,上迴昭惠太後派洪尚儀去西京行宮的時候,似乎宋皇後還昏了過去。洪尚儀眼見此事嚴重,故一迴了宮便將此事稟告了上去。六宮也漸漸傳開了。”
詢微微垂下眼瞼,沉吟道:“宋氏那原有咳疾,自她生產了仁元公主後,便落下了這個病。眼下卻是越發的重了。”
清漪不覺收斂了神色。道:“臣妾想著宮內的太醫原是做事做老了的,怎會開的方子藥不對症,且皇上方才說宋皇後的病症已是醫治了數年,因此太醫院應是都明白開方的用藥。沒曾想這迴倒是不仔細了。臣妾身為卑微嬪妃自然是不敢妄議這些的,隻是臣妾想著宋皇後到底是國母,若是國母之病尚且如此怠慢,到底是不堪了。”
詢倒是笑道:“難為你倒是看得通徹。隻是眼下那宋氏的病症可好些了。既是昭惠太後經手,定然會派遣得力的太醫前去診治。雖說不定能痊愈,但稍稍診治個緩解些自然也是不成個問題的。”
清漪微微一笑,道:“臣妾有一事隻是覺得冒昧,卻是隻想著問問皇上?”
詢隻是歎道:“且說無妨?”
清漪眉心微微凝了一絲笑色,緩緩道:“皇後被貶黜西京行宮已有將近兩年,皇上可是要將她禁足西京行宮直到皇後薨逝為止。臣妾隻覺得,皇後到底是皇後,如此到底不妥,且皇後寬仁待下。昔日臣妾在長樂宮做事的時候,皇後可是每日都來了皇太後跟前問安的。且臣妾原有個一同入宮的姐妹。她是在東宮做事的,臣妾曾聽聞她言語,皇後時常去東宮探望太子與太子妃。臣妾細想所為厚德載物,莫過於如此了。”
詢蹙眉細細思索了片刻,良久才沉吟道:“怎的你時常提起宋氏的好處?朕記得你和宋氏並不相識。怎的會時常為她說些好話呢。”
清漪垂著臉,聲音卻不卑不亢,毫無畏懼之意,隻是淡淡道:“正是因為臣妾與皇後宋氏並不相信因此臣妾所言才是最最真切的話語。且臣妾所言皆是句句屬實。”
詢眉梢眼角都是無可奈何之意,道:“宋氏昔日在後宮對待宮女素來都是極寬厚的,甚少責罵。朕昔日將二皇子交到她手上撫養的時候,她也甚是盡心盡力。隻是後來,她竟是太過於盡心了,竟想著為她的養子謀奪太子之位了。”
清漪低垂眼眸,柔聲道:“臣妾曾聽聞過一則趣事,乃是由高麗那邊流傳開的。且說是高麗有一官吏名喚權光,迎娶了當朝領議政侄孫女金氏為妻,而後他卻時常流連於妓房。沉迷於一藝伎薑氏的美色。倒是時常數日不歸家中。”
詢隻是綿綿道:“朕倒是喜歡聽著你講故事。且繼續說下去。”
“而後,金氏賢德,隻是做主讓那權光娶了薑氏做妾室。而後不到一年,小妾薑氏便有了身孕。不久便誕下了一位男丁,薑氏眼見自己誕下了子嗣,便開始貪圖起了金氏的正妻之位。便時常設計謀害金氏。不久後,薑氏再度有孕,為求嫁禍金氏,竟設計讓自己流產。而後權光以金氏善妒之條,隻是休棄了金氏,隻將她趕出家門。但卻遲遲未扶正那薑氏。而後那薑氏含怨,隻是多次意圖謀害被趕出家門的金氏。隨後,竟是偶然間被權光發現了薑氏謀害金氏的事實,權光悔之晚矣,隻是又將那金氏接迴了家中,將薑氏送交了官府。”
詢隻是停一停道:“這故事都是有趣的緊。一位男子並和他的妻與妾。曆來妻妾爭寵一向無所不用其極。這也算不得什麽的。”
清漪隻是沉沉道:“隻是臣妾思索著,那金氏數次被薑氏謀害也無非是薑氏惱恨未被那權光扶正罷了。若是那金氏不在了,她便是名正言順的正妻了。臣妾以為,那薑氏的心思好不歹毒,已然設計將金氏攆了出去,還多次謀害她。”
詢微微一怔,唇邊的笑意如遇上了寒雨微涼。隻是細細思索道:“不錯,若是金氏沒了,那薑氏便自然是正妻了。”
清漪隻是微微頷首,緩緩道:“但這也都是臣妾聽聞胡亂聽說的故事,算不得真。”
詢隻笑著挽著清漪的手,言語裏有些醉意,道:“你與朕說了這般多話,瞧著這夜色都已是極深了。還是早些歇息才好的。”
清漪嫣然一笑,百媚橫生道:“臣妾隻聽聞皇上吩咐便是。”
詢隻執著她的手去了內殿。衣衫褪去之聲簌簌,二人的喘息之聲起伏在內殿,黃簾布幔垂下,台前紅燭明滅。
過了許久了,清漪早已倚在詢的懷裏睡去,詢倒是細細思索起清漪所言的哪個故事,倒是越發的疑竇起來了。種種念頭在腦中如雷電疾轉,忽而又想起了那句“申後赴西京,驪姬主後宮”的詩句來,一時間倒是越是越發的不解了。
過了幾日,後宮嬪妃隻去永安宮向玉璃問安,清漪隻隨著仁貴妃一行人。到了內殿隨口寒暄了幾句。玉璃瞧著清漪,隻是精光一閃,和言道:“如今蕭美人生的越發好了,怪道皇上這般的喜歡你,還時常讓你去乾元宮,不似得咱們這起子人老珠黃的,向瞧著皇上一眼都是不成的。”
清漪聞了,知道玉璃不懷好意,隻是定定道:“皇貴妃說笑了,皇上不過是偶爾喚臣妾去陪她用膳罷了。這也算不得什麽的。”
洪昭儀也是笑道:“許是蕭美人性格溫順,皇上喜歡和她用膳。這也算不得什麽。”
宜貴妃和祥貴人也一同出聲附和。隻是玉璃冷冷笑道:“不僅僅是皇上,本宮也是極為喜歡蕭美人的,聽聞蕭美人在乾元宮也是博古通今的緊啊,連著高麗那邊兒的趣事都被你知道了,還和皇上探討了許久。到底是蕭美人知道的多,不似得咱們,到了皇上跟前便似鋸了嘴的葫蘆似的,一言不發的。如此看來,本宮倒是該好生賞賜蕭美人。”
清漪神色微微一滯,情知玉璃隻是知曉了。隻是愧怍道:“皇貴妃過獎了,臣妾也不過是盡了臣妾的本分罷了。”
玉璃擺擺手,隻讓其餘的嬪妃都先散了。隻餘下了清漪一人,待得眾人都散盡了,玉璃才變了臉色,隻是冷冷道:“你快從實招來,你給皇上講那高麗舊事是何居心。妻妾爭寵,又是什麽妾室作惡攆走了正妻的。你可當真會編排人啊,怎的入宮做了宮女,為何不去寫戲文呢?”
清漪隻是低低道:“皇貴妃誤會嬪妾了,嬪妾隻是隨口說說罷了,皇上想來也愛聽這些,所以嬪妾才給皇上說的。原是怪不得嬪妾的。”
玉璃沉吟片刻道:“如此說來,倒是本宮錯怪你了,你快些充實招來,你到底有何居心。”
清漪遲疑片刻,玉璃隻示意宮內的奴才將清漪按在地上,隻命雁兒打了鞭子來,隻是冷冷道:“你若是在不說出實話,本宮便要動用宮規了。”
“嬪妾犯了何種罪過要皇貴妃這般?”
玉璃恨恨道:“你時常在皇上跟前講些不堪之事,蠱惑聖心難道也算不得重罪。”愈說愈恨,玉璃隻示意雁兒揮了幾下鞭子。清漪生下頓時便血紅一片,清漪隻是要緊牙關,一言不發。玉璃示意雁兒再度揮鞭,沒曾想詢卻以疾步衝到了殿中,隻是喝道:“還不快快給朕住手。”
注:本文中所言的高麗舊事權光妻妾金氏,薑氏二人爭寵典故,借用於朝鮮學士金萬重所著小說《謝氏南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