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口中的“牧野”,指的是牧野之戰,這是周武王討伐紂王的關鍵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殷商的軍隊戰前倒戈,反攻紂王。


    翁同龢的意思就是,如果慈禧太後下令捉拿袁世凱,那袁世凱的部下肯定會倒戈相向。


    慈禧太後雖然讀書不多,可是也聽出了翁同龢的意思,於是問道:“那我等該如何擒殺此獠,”


    “啟稟太後,想要擒拿袁世凱,務必神不知鬼不覺,袁世凱不是打了一場勝仗嗎,我們就以此為借口,詔令袁世凱迴西安受賞,等到袁世凱一到西安,我們就將他拿下,然後誅殺,袁軍沒有袁世凱,必然潰不成軍。”


    慈禧太後想了想,稱讚道:“甚好,翁愛卿,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了。”


    慈禧太後隨後降下詔書,說袁世凱剿滅飛賊有功,詔令其入西安受賞,袁世凱看到這份詔書,不知有詐,很痛快地答應下來。


    七月二十五日,袁世凱披紅帶彩,騎著高頭大馬,返迴西安,臨行之時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小心翼翼地勸道:“袁大人,此去西京,路途崎嶇,大人務必多加小心。”“西京”是西安的美稱。


    馮國璋沒敢直接說“慈禧太後可能已經不信任你,這次讓你迴去,是要殺你”,所以用“路途”做了比喻。


    袁世凱卻沒有聽出來,笑道:“聖上老佛爺天恩浩蕩,此去西京,必定路途坦蕩。”


    馮國璋不敢說的太直白,雖然他和袁世凱的關係很近,可是這樣的話是萬萬不敢說的,萬一被人安上一個“妄揣聖意,欺君罔上”的罪名,可是要掉腦袋的。


    馮國璋於是苦笑幾聲,送別了袁世凱。


    從潼關到西安,有寬敞平坦的驛道,袁世凱隻用了一天就趕到西安,文武百官鄉民百姓在西安城外排了十裏長隊,迎接袁世凱,袁世凱是春風得意,全然不知道慈禧太後和翁同龢正在設計誅殺他。


    很快進了西安,來到行宮,行宮裏也是張燈結彩,一派喜慶,袁世凱更不覺有詐。


    小太監請袁世凱到乾清宮,說光緒皇帝要親自召見,光緒皇帝雖然已經變成了傀儡,可畢竟是名義上的皇帝,慈禧太後還是可以拿他擺擺樣子的。


    袁世凱來到乾清宮門口,多年的行伍生涯讓他感覺到一些不對勁,因為乾清宮外麵的兵卒一個個麵色嚴肅,如臨大敵,全然沒有喜慶的樣子。


    這種感覺在袁世凱的腦海裏一閃而逝,隨即整理衣冠,走上台階,在小太監“大將軍袁世凱到”的聲音裏,走進了大殿。


    袁世凱剛剛走進大殿就愣住了,隻見大殿裏竟然空無一人,如果是光緒皇帝召見,那大臣太監和宮女能站滿一屋子,可是現在,裏麵竟然一個人都沒有。


    沒等袁世凱反應過來,突然聽到宮殿外麵一聲哨響,不知道有多少侍衛從宮殿外麵猛衝進來,飛身撲向袁世凱。


    袁世凱的身材矮小,又沒練過格鬥搏擊,打這些侍衛,一打一都不一定能打得過,更不用說一個人打這麽多人,很快被眾多侍衛按倒在地。


    袁世凱驚聲唿叫:“你們要做什麽,我是大將軍袁世凱,有功之臣……”


    “袁逆住口,”一個蒼老威嚴的聲音在殿外響起,袁世凱扭頭看去,隻見翁同龢在眾人簇擁之下走了進來。


    袁世凱怒火萬丈,瞪著翁同龢吼道:“為什麽抓我,”


    “袁逆,你勾結飛賊,鐵證如山,還有什麽好說的,來人,將袁逆關入天牢,聽候發落。”


    侍衛們往上一擁,推著袁世凱就走,袁世凱被推得踉踉蹌蹌,扭過頭看著翁同龢吼道:“翁同龢,我什麽時候勾結飛賊了,你給我說清楚。”


    “說清楚,”翁同龢冷笑一聲,“沒什麽可說的,給我帶走。”


    侍衛們一起把袁世凱押進了天牢,翁同龢把袁世凱抓住,下一步就是瓦解袁世凱的新軍。


    此時袁世凱新軍的首領有兩個人,一個是段祺瑞,一個是馮國璋,同為北洋三傑,另一個王士珍已經在紫禁城戰役中斃命了。


    這兩個人雖然有一定才幹,可是沒有一個人有能讓所有人信服的實力,所以控製住了袁世凱,餘下的人就是一盤散沙。


    袁世凱向慈禧太後諫言,讓慈禧太後發出詔令,命令馮國璋率領率領新軍第一鎮(鎮是新軍編製,一個鎮一萬人),出兵攻擊華夏軍,命令段祺瑞率領新軍第五鎮,調防西安,其餘兵卒留守潼關,慈禧太後很快發出詔令。


    慈禧太後的詔令發出,馮國璋看到詔令就是一聲哀歎,“袁大人身遭不測了。”


    段祺瑞急忙問道:“馮兄何出此言,”


    “段兄,如今流言四起,聖上和太後早已對大人失信,如今大人剛剛進入西京,聖上就降下旨意,要我們一個領兵出戰,一個調防西安,還是讓我們一個人帶走一鎮兵馬,那留下的三萬,由何人指揮,當然是朝中另派要員。”


    段祺瑞急著說道:“馮兄你到底想說什麽,”


    “我想說,朝廷此舉,是要把袁大人的新軍分化瓦解,另派他人掌控,至於袁大人,肯定已經是身陷囹圄,命不長久了。”馮國璋說完,連連搖頭歎氣。


    “怎麽會這樣,袁大人可是大清的忠心幹將,朝廷怎麽會做出此等舉動,”


    馮國璋無奈苦笑,“袁大人是李大人的親信,翁同龢和李大人素來不睦,翁同龢早就想把潼關守將換成他自己的親信,李大人偏偏人在四川,無力北顧,近幾日謠言四起,正好給了翁同龢機會,翁同龢上下其手,長袖善舞,袁大人命不久矣。”


    段祺瑞沉默了,連進軍西安,營救袁世凱的想法都沒有,對於段祺瑞和馮國璋來說,進軍西安,營救袁世凱,那可是謀反叛逆的大罪,他們有幾個腦袋,敢這麽幹。


    就算段祺瑞馮國璋和袁世凱感情極深,願意為了袁世凱謀反叛逆,可是手下軍官呢,士兵呢,難道人人願意為了袁世凱而去謀反,更何況袁世凱已經被抓住了,現在是不是活著都不一定。


    段祺瑞終於問道:“那現在我們怎麽辦,”


    馮國璋默默搖頭,“我是決定帶兵出戰了,至於段兄,你如何決斷,我愛莫能助,告辭。”


    馮國璋說完客客氣氣地告辭出來,帶領一鎮人馬,與華夏軍對壘。


    林飛可不知道清廷最高層的權力爭鬥,聽聞袁世凱的新軍出動了一萬人馬,覺得人數還是太少,於是命令部隊,不要攻擊袁世凱所部,隻要袁世凱所部不攻擊,你們就不要主動出擊,於是華夏軍按兵不動。


    華夏軍按兵不動之時,對麵的馮國璋派出了密使,要求麵見華夏軍的最高指揮官。


    此時華夏軍的最高指揮官是牛大虎,當初被林飛從日本救出來的戰俘,經過五六年的曆練,已經成了一個優秀的指揮官,這次進攻潼關戰役,由他全權指揮。


    牛大虎聽說馮國璋派出密使,猜到和求和投降有關,於是通知千代靜香,讓千代靜香去見他,千代靜香很快見到密使,密使見到千代靜香是一個女子,頗為不悅,直到千代靜香說出“我是林飛親自派來的,你對我說的話,我可以直接報告給林飛”,密使才轉怒為喜。


    密使拿出一封信,遞到千代靜香的麵前,沉聲說道:“這是馮國璋給林飛先生的親筆信,希望能夠轉達給林飛先生。”


    千代靜香接過信,“真的要讓林飛看嗎,林飛可在大禹城,距離這裏太遠了。”


    “那您看也可以。”


    千代靜香打開信,隻見裏麵寫著袁世凱被清廷召迴,下落不明的事情,還說馮國璋打算投靠林飛,隻是全家老小都在清廷手中,懇請林飛出手,把家小全部救出。


    千代靜香笑了笑,問道:“馮國璋先生有多少家小,”


    “家中隻有老母,正妻早亡,有三房姨太太,子女十餘人……”


    千代靜香輕輕一擺手,“你不要說了,把這些情況都寫下來,我會派人把馮國璋的家小送到安全地方。”


    密使得到千代靜香的保證,告辭出來,千代靜香立刻通知西安情報站站長守陵人,要他把馮國璋的家小護送到安全的地方。


    守陵人立刻行動,此時清廷並沒有對馮國璋的家小嚴加看管,守陵人的行動十分順利,很快把馮國璋的家小弄出了西安城,走小路送到了華夏軍軍營。


    馮國璋得知家小脫離清廷掌控,立刻率兵投降華夏軍,原來,馮國璋在和段祺瑞商談的時候,就已經做好投降華夏軍的準備了,這件事情極其機密,心思縝密的馮國璋沒有和段祺瑞說。


    馮國璋的部下有不少不願意投降的,馮國璋準許他們自謀出路,這些人有的迴了家,有的返迴了潼關,到了潼關把所有事情都報告上去,清廷這時才得知馮國璋已經謀反叛變。(滄海在微信公眾平台分享了寫作故事,請大家微信搜索,,qietingcanghai,就是且聽滄海的拚音,迴複2即可觀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洋霸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且聽滄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且聽滄海並收藏南洋霸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