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陸瑾將衣物脫給太平公主穿著,就這般在烽火台唿嘯而過的冷風中幾近一夜,及至清晨,身子便微感不適。
雖則如此,身強力壯的他依舊能夠繼續堅持,一夜無眠困倦難耐,躺在榻上便唿唿睡去。
誰料剛休息了一個時辰,陸瑾便在睡夢中被伺候內侍喚醒,當聽見內侍稟告尚書左仆射劉仁軌帶著禦醫到訪,他立即困倦全消,慌忙起身著衣。
待到陸瑾到得正廳之時,便看見一個身著將軍服飾的老者正矗立堂前,一身棕皮鑲鱗軟甲,一領繡金黑絲鬥篷,九寸矛頭帥盔夾在腋下,兩鬢斑白如霜似雪,粗大的法令紋托著溝壑縱橫粗糙黝黑的臉膛,正是尚書左仆射劉仁軌。
陸瑾以前身在長安的時候,多多少少也見過劉仁軌數次,心知此人出將入相甚是了得,急忙快步而上深深一躬道:“下官翰林院棋待詔陸瑾,見過劉相。”
劉仁軌哈哈一笑,上前一步親自扶起了陸瑾,言道:“陸學士,本相可認得你,真是少年英雄啊。”
說罷,劉仁軌輕輕一拍陸瑾的肩頭,言道:“前些日子裴公前來長安之時與本相閑聊,曾提起陸學士之名,裴公以相人聞名於當世,他對你的評價十分的高,其初本相還有些不信,然而今番若非陸學士你冒險救駕,說不定太平公主殿下就危矣,陸學士耿耿忠心,本相必定會如實稟告聖人知曉。”
一番話有禮有節充滿了止不住的讚揚,可見劉仁軌心內的喜悅,倘若太平公主真的在驪山被刺客掠走,身為長安留守的劉仁軌肯定脫不了關係,因此對於昨夜冒險救駕的陸瑾,他自然是暗自感激。
陸瑾拱手作禮道:”救駕乃臣子本份,劉相此話實在折殺在下了,陸瑾聽之慚愧。“
劉仁軌爽朗笑道:“本相與裴公乃是好友知己,陸學士就等同於在下子侄,少年郎謙虛本是好事,然太過低調卻有些不妥了。”
陸瑾心頭微凜,心知劉仁軌是在暗地告誡自己,點頭笑道:“劉相金玉良言,在下必定會銘記於心。”
劉仁軌滿不在意地揮了揮手,言道:“時才本相前去覲見公主殿下,聽聞昨夜陸學士感染風寒,公主殿下對此甚為關心,特令本相帶領禦醫前來替陸學士診治,,你快快坐了。”
陸瑾依言落座,一直站立在旁邊默默無言的老太醫傾步而上,放下藥箱搭在陸瑾手腕一通診治,半響捋須言道:“陸學士身體強壯,區區風寒應該沒有大礙,老夫這就開幾副藥石,保管藥到病除。”
陸瑾拱手謝過,待到太醫出門之後,他這才問道:“劉相,昨夜刺客來者甚多,隻怕不下兩三百人,不知可有查清刺客身份?”
劉仁軌正在為此事為煩心,坐下言道:“從種種跡象來看,刺客並非是中原人士,應該全為突厥人。”
陸瑾點頭道:“昨夜欲挾持公主殿下的那刺客曾無意言及,他們來自突厥,看來應是無差,前不久裴尚書在西域平定了西突厥叛黨,莫非此事與西突厥有關?”
劉仁軌沉重地搖了搖手,沉吟片刻,覺得並非是什麽機密,直言不諱地言道:“若本相沒有猜錯,這些刺客應該是來自東~突厥,隻怕挾持公主殿下,是另有圖謀。”
“東~突厥?”
“對,自從貞觀年間衛國公李績平定東~突厥後,我朝對東~突厥降部一直采用的羈縻之策,設立單於大都護府統領漠北諸部,期間更用突厥人東征高句麗,西征吐蕃,討叛奚,伐契丹,役使頻繁,東~突厥所部早就對我朝暗懷不滿,這十餘年來東~突厥降部日益強大,我朝對吐蕃的戰事又屢屢失利,其不臣之心更是愈見強烈。”
瞧見劉仁軌憂愁地皺起了眉頭,陸瑾好奇問道:“既然如此,那朝廷為何不采取應對之策,卻繼續任由東~突厥發展強大呢?”
劉仁軌苦笑言道:“陸學士有所不知,對於東~突厥降部,我朝主要以羈縻為主,羈,馬絡頭也,縻,牛靷也,合起來說的便是籠絡控製,簡而言之,就是朝廷承認突厥酋人首領,封以王侯,納入官吏管理,因而東~突厥可汗也是朝廷官員,豈能隨意處罰?以前應對東~突厥降部的唯一之策,也隻能征召其卒征戰削弱降部勢力,隻是近年來,東~突厥不是很聽話,加之大唐的主要對手乃是吐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朝廷對於尚未構成威脅的突厥降部一直不曾在意。”
陸瑾微微思忖,總覺得朝廷在此事上麵處理得有些不妥,然身為朝臣,豈能公開抨擊時政,隻得悵然歎息道:“國無遠慮必有近憂,誠然所謂也!”
話音剛落,立即有一名帶劍軍吏疾步匆匆而入,行至劉仁軌身前遞來一個裝信銅管,言道:“劉相,洛陽來的緊急軍情。”
劉仁軌點頭接過,將銅管握在手中剝去上麵泥封,抽出其中信紙剛看得一眼,老臉神色陡然為之大變,半響迴神望著陸瑾苦笑言道:“看來還真被老夫說中了。”
陸瑾心知軍報必定涉及朝廷機密,正在猶豫是否詢問,不意劉仁軌已是將信紙遞給了他,歎息言道:“果真是東~突厥反了……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啊!”
聞言,陸瑾急忙接過信紙細細一讀,待到看完上麵的文字,不禁也是一聲沉重歎息。
※※※
對於大唐來講,調露元年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多事之秋。
先是不久前中書令、洮河道大總管李敬玄兵敗吐蕃,緊接著十一月東~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德奉職二部反叛大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都護府所轄二十四州酋長皆叛應,擁眾數十萬。
在叛亂剛發生的第一時間,負責統領東~突厥降部的單於大都護府為之震動了。
單於大都護本是由八皇子李旭輪遙領兼任,李旭輪尚算年幼,自然不會親自坐鎮漠南,大都護府具體事務均由長史蕭嗣業總攬負責。
聞訊,蕭嗣業立即盡起大都護府之兵,率右領軍衛將軍花大智、右千牛衛將軍李景嘉等領兵平叛。
十一月十八日,蕭嗣業初戰奏捷斬東~突厥八千人於陰山之南,其後唐軍遭遇大雪,兵士寒凍駿馬不能前行,隻得駐守在陰山之下。
十二月九日,阿史德溫傅瞧見唐軍列營不整領軍來襲,唐軍大亂而敗,死者不勝數,蕭嗣業狼狽拔營逃走,花大智、景李嘉引步兵且行且戰,逃迴單於大都護府所駐的雲中城。
同月十五日,東~突厥騎兵侵擾河北道定州,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軌開門偃旗使出一招空城計,東~突厥疑有伏兵,不敢進而退。
身在晉陽的高宗聞反叛之訊大是惱怒,因擔心東~突厥入侵代州威脅晉陽,急令左金吾將軍曹懷舜前往恆州守備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右武衛將軍崔獻前往絳州守衛龍門,以備突厥。
同時,高宗因裴行儉驍勇善戰文武兼資,特授其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令其從西域而歸,率太仆少卿李思文、營州都督周道務等將兵十八萬,與西軍檢校豐州都督程務挺、東軍幽州都督李文暕等,總兵三十餘萬討伐東~突厥。
自大唐開國以來出兵討伐突厥,軍威未有如此之盛,整個漠南陷入了漫天的戰火當中。
(第三卷·完)
雖則如此,身強力壯的他依舊能夠繼續堅持,一夜無眠困倦難耐,躺在榻上便唿唿睡去。
誰料剛休息了一個時辰,陸瑾便在睡夢中被伺候內侍喚醒,當聽見內侍稟告尚書左仆射劉仁軌帶著禦醫到訪,他立即困倦全消,慌忙起身著衣。
待到陸瑾到得正廳之時,便看見一個身著將軍服飾的老者正矗立堂前,一身棕皮鑲鱗軟甲,一領繡金黑絲鬥篷,九寸矛頭帥盔夾在腋下,兩鬢斑白如霜似雪,粗大的法令紋托著溝壑縱橫粗糙黝黑的臉膛,正是尚書左仆射劉仁軌。
陸瑾以前身在長安的時候,多多少少也見過劉仁軌數次,心知此人出將入相甚是了得,急忙快步而上深深一躬道:“下官翰林院棋待詔陸瑾,見過劉相。”
劉仁軌哈哈一笑,上前一步親自扶起了陸瑾,言道:“陸學士,本相可認得你,真是少年英雄啊。”
說罷,劉仁軌輕輕一拍陸瑾的肩頭,言道:“前些日子裴公前來長安之時與本相閑聊,曾提起陸學士之名,裴公以相人聞名於當世,他對你的評價十分的高,其初本相還有些不信,然而今番若非陸學士你冒險救駕,說不定太平公主殿下就危矣,陸學士耿耿忠心,本相必定會如實稟告聖人知曉。”
一番話有禮有節充滿了止不住的讚揚,可見劉仁軌心內的喜悅,倘若太平公主真的在驪山被刺客掠走,身為長安留守的劉仁軌肯定脫不了關係,因此對於昨夜冒險救駕的陸瑾,他自然是暗自感激。
陸瑾拱手作禮道:”救駕乃臣子本份,劉相此話實在折殺在下了,陸瑾聽之慚愧。“
劉仁軌爽朗笑道:“本相與裴公乃是好友知己,陸學士就等同於在下子侄,少年郎謙虛本是好事,然太過低調卻有些不妥了。”
陸瑾心頭微凜,心知劉仁軌是在暗地告誡自己,點頭笑道:“劉相金玉良言,在下必定會銘記於心。”
劉仁軌滿不在意地揮了揮手,言道:“時才本相前去覲見公主殿下,聽聞昨夜陸學士感染風寒,公主殿下對此甚為關心,特令本相帶領禦醫前來替陸學士診治,,你快快坐了。”
陸瑾依言落座,一直站立在旁邊默默無言的老太醫傾步而上,放下藥箱搭在陸瑾手腕一通診治,半響捋須言道:“陸學士身體強壯,區區風寒應該沒有大礙,老夫這就開幾副藥石,保管藥到病除。”
陸瑾拱手謝過,待到太醫出門之後,他這才問道:“劉相,昨夜刺客來者甚多,隻怕不下兩三百人,不知可有查清刺客身份?”
劉仁軌正在為此事為煩心,坐下言道:“從種種跡象來看,刺客並非是中原人士,應該全為突厥人。”
陸瑾點頭道:“昨夜欲挾持公主殿下的那刺客曾無意言及,他們來自突厥,看來應是無差,前不久裴尚書在西域平定了西突厥叛黨,莫非此事與西突厥有關?”
劉仁軌沉重地搖了搖手,沉吟片刻,覺得並非是什麽機密,直言不諱地言道:“若本相沒有猜錯,這些刺客應該是來自東~突厥,隻怕挾持公主殿下,是另有圖謀。”
“東~突厥?”
“對,自從貞觀年間衛國公李績平定東~突厥後,我朝對東~突厥降部一直采用的羈縻之策,設立單於大都護府統領漠北諸部,期間更用突厥人東征高句麗,西征吐蕃,討叛奚,伐契丹,役使頻繁,東~突厥所部早就對我朝暗懷不滿,這十餘年來東~突厥降部日益強大,我朝對吐蕃的戰事又屢屢失利,其不臣之心更是愈見強烈。”
瞧見劉仁軌憂愁地皺起了眉頭,陸瑾好奇問道:“既然如此,那朝廷為何不采取應對之策,卻繼續任由東~突厥發展強大呢?”
劉仁軌苦笑言道:“陸學士有所不知,對於東~突厥降部,我朝主要以羈縻為主,羈,馬絡頭也,縻,牛靷也,合起來說的便是籠絡控製,簡而言之,就是朝廷承認突厥酋人首領,封以王侯,納入官吏管理,因而東~突厥可汗也是朝廷官員,豈能隨意處罰?以前應對東~突厥降部的唯一之策,也隻能征召其卒征戰削弱降部勢力,隻是近年來,東~突厥不是很聽話,加之大唐的主要對手乃是吐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朝廷對於尚未構成威脅的突厥降部一直不曾在意。”
陸瑾微微思忖,總覺得朝廷在此事上麵處理得有些不妥,然身為朝臣,豈能公開抨擊時政,隻得悵然歎息道:“國無遠慮必有近憂,誠然所謂也!”
話音剛落,立即有一名帶劍軍吏疾步匆匆而入,行至劉仁軌身前遞來一個裝信銅管,言道:“劉相,洛陽來的緊急軍情。”
劉仁軌點頭接過,將銅管握在手中剝去上麵泥封,抽出其中信紙剛看得一眼,老臉神色陡然為之大變,半響迴神望著陸瑾苦笑言道:“看來還真被老夫說中了。”
陸瑾心知軍報必定涉及朝廷機密,正在猶豫是否詢問,不意劉仁軌已是將信紙遞給了他,歎息言道:“果真是東~突厥反了……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啊!”
聞言,陸瑾急忙接過信紙細細一讀,待到看完上麵的文字,不禁也是一聲沉重歎息。
※※※
對於大唐來講,調露元年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多事之秋。
先是不久前中書令、洮河道大總管李敬玄兵敗吐蕃,緊接著十一月東~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德奉職二部反叛大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都護府所轄二十四州酋長皆叛應,擁眾數十萬。
在叛亂剛發生的第一時間,負責統領東~突厥降部的單於大都護府為之震動了。
單於大都護本是由八皇子李旭輪遙領兼任,李旭輪尚算年幼,自然不會親自坐鎮漠南,大都護府具體事務均由長史蕭嗣業總攬負責。
聞訊,蕭嗣業立即盡起大都護府之兵,率右領軍衛將軍花大智、右千牛衛將軍李景嘉等領兵平叛。
十一月十八日,蕭嗣業初戰奏捷斬東~突厥八千人於陰山之南,其後唐軍遭遇大雪,兵士寒凍駿馬不能前行,隻得駐守在陰山之下。
十二月九日,阿史德溫傅瞧見唐軍列營不整領軍來襲,唐軍大亂而敗,死者不勝數,蕭嗣業狼狽拔營逃走,花大智、景李嘉引步兵且行且戰,逃迴單於大都護府所駐的雲中城。
同月十五日,東~突厥騎兵侵擾河北道定州,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軌開門偃旗使出一招空城計,東~突厥疑有伏兵,不敢進而退。
身在晉陽的高宗聞反叛之訊大是惱怒,因擔心東~突厥入侵代州威脅晉陽,急令左金吾將軍曹懷舜前往恆州守備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右武衛將軍崔獻前往絳州守衛龍門,以備突厥。
同時,高宗因裴行儉驍勇善戰文武兼資,特授其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令其從西域而歸,率太仆少卿李思文、營州都督周道務等將兵十八萬,與西軍檢校豐州都督程務挺、東軍幽州都督李文暕等,總兵三十餘萬討伐東~突厥。
自大唐開國以來出兵討伐突厥,軍威未有如此之盛,整個漠南陷入了漫天的戰火當中。
(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