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年輕的卜筮官和一個眷色女鬼之間的故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我國的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商朝的太甲時代。

    商朝是一個興起於黃河中下遊的部落。他的始祖契與禹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後人形容這個商族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明那個時候,商人處在一個知母不知父的時代。曆史記載說商族從契開始,到成湯建國曾經八次遷移。到了成湯的時候,國家已經壯大。但這種以母係為主導的血緣關係一直影響著商人後來的發展。也就是說,後來強大起來的商國,女人的地位依然很高。

    這個成湯,就是《世本,帝係》裏麵提到的天乙。天乙,在甲骨卜辭中“大乙”也叫作“高祖乙”,也就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太祖,高祖之類的詞匯。

    這個故事,發生在商朝太乙湯的兒子太丁過世以後。當時,王室因為王位的繼承發生了內部鬥爭。

    這個王室的鬥爭在《孟子。萬章下》和《史記。殷本紀》有過記載。孟子的記載說是“伊尹放之於桐”的內亂。內亂的內容大概的意思是說,當時商朝王位的繼承製度是兄終弟及。就是說,成湯死了以後,太丁繼位。但是太丁短命,也死了。太丁死了,應該由他的弟弟外丙繼承。但太甲卻自立為王。輔助太乙湯滅夏的伊尹不高興了。於是就將這個不遵守湯法的太甲放逐到了桐這個地方。但是到了後來,太甲又被伊尹迎迴都城複位。而且太甲還在商的曆史上獲得了“太宗”的稱號。

    曆史啊,有些時候會讓人產生神龍見尾的感覺。所以,人們有些時候就會懷疑曆史的記載有多少可信程度。

    小說不是考古,我們沒有必要再考證這些。但伊尹對太甲的一逐一迎,至少說明當時的朝野混亂。

    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伊尹對太甲的一逐一迎呢?我們這個故事,就從太甲登上王位,開始為各位yy吧。

    我要yy的主角不是王室的更迭,所以不會涉及到當時的商王太甲太多的筆墨。

    太甲有一個長子,叫做長琴。

    這個太子長琴爾雅溫文於表,淵靜肅穆於身。至於長相,隻是那兩條修長茂密的眉毛和一雙清澈媚人的大眼,就足可以勾走商朝所有女人的魂魄。所以,對於他的長相有多俊秀就甭再多描述了。讀者們可以從當朝所有人對他的稱唿就可以知道他的喜人之處了。

    這個太子長琴長相倬群,討人喜愛。但是他不愛官爵,不喜美女。隻是每日琴不離手,散淡若清夢。他很少言談,也很少參加王室酒宴。所以,他給人一種冰清玉潔,不聞人間凡事的高貴感覺。太子長琴不僅琴彈得好,而且歌喉更好。弦音可以撥出高山流水,音色可以比人間天籟。

    太子長琴操琴彈唱,彈到高潮的時候,聞者必定會手舞足蹈;

    若他彈到傷感嗚咽之音,聽者便一定會淚做傾盆。

    每個月的月圓前後三天,他都會來到宮牆朝西的亭子裏。在那個地方吹奏天籟。

    那天籟之音曲折宛轉,若靜水微波穿行在月光之下;若林中晚露在葉上玲瓏吻別。那天籟吹到低音時候,會讓相戀分別的人們竟起相思。吹到高音的時候,可以使遠山的鳥兒展翅飛來,落在他的周圍如醉如癡。

    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麽會這個樣子這個習慣。也沒有人知道,為什麽他的天籟之音會如此萋萋蒼蒼,依依茫茫,悱惻徘徊,兮兮殷殷。更沒有人知道,為什麽這個天籟之音每個月隻在月圓三日才吹奏。

    這悲淒哀怨,驚心繞魂的琴聲,就像一朵隨風飄動的、浮在藍天的虛空中的白雲一般,牽動所有少女的情懷和人們的揣摩。於是,有關這個奇異美男子的事情也就傳遍了天下。

    那年春天的某個十五的晚上,當時天上圓月當空,四宇澄淨的了無一絲雲彩。大地也正是一個花草香馨四溢,露水結滿草葉的時候。太子長琴依舊白衣罩身,來到宮牆西邊的亭子。他獨自一個人焚香操琴。又吹奏起他的天籟之音。

    對於商國的人們,這本是一個很尋常的舉止。

    所以,如果在那個十五的晚上,在琴聲飄蕩的空氣中,在昏暗的夜空裏飄來一朵烏雲,誰也不會注意它前後形狀有什麽改變。如果,那朵烏雲降下無數雨滴。人們自然也不會太在意。

    但那一晚,恰巧有人注視到這朵不尋常的烏雲。他,就是當朝的卜筮官歐陽明倫。

    歐陽明倫是當朝卜筮官歐陽允的兒子。歐陽允是一個上曉天文,下知地理的朝廷卜筮官。到了太甲這個朝代,他已經經曆的三個朝代。這個時候的歐陽允已經是耄耋之年,皓發須髯。

    卜筮官是做什麽的呢?

    卜筮官在過去曾作為上古時代的陰陽說的代表,在朝廷中負責避免災惡,預測天地事務變遷,記錄當朝曆史的人。前麵講到,商朝是一個尚鬼的時代。商人由於尚鬼。所以,從大乙湯時代開始卜筮官便逐漸被巫師所取代。這個時候的卜筮官的責任基本上和後來的史官作用差不多了。

    巫師取代卜筮官,並不一定代表卜筮官的法術不及巫師的法術。因為在例朝例代中,卜筮官的學識都是靠父子一脈相傳的。他們不僅懂得天文曆法,通曉曆史。而且還要懂得觀星宿以預知未來,畫符念咒以驅鬼消災。還要懂得醫術和幻術。

    這樣說吧,卜筮官在上古時代是一個可文可武,無所不通的人。

    而巫師隻是緣自上古時代的巫山。那個時候,巫山有十巫。這巫山十巫是修煉得道的真人。關於巫山十巫我在《五行神話》中已經寫過他們了。當朝的巫師和巫山十巫究竟是什麽樣子的淵源,還是以後再提吧。

    說來,巫師對陰陽之道的掌握可以說是如數家珍。所以,他們對於人們看不見的那些例如生命轉世、靈魂、鬼怪,都會深知原委。而且,巫師可以支配或者駕馭這些。但他們對於五行之道和五行之道與陰陽之道的因果融合,就隻是知道一些皮毛了。

    為什麽巫師對五行之道隻是知道一些皮毛呢?

    在《五行神話》裏麵我說過了五行之道的由來。因為五行之道的法力過於強大,所以,掌握五行之道的少昊隻是將一部分傳授給了朝廷的卜筮官。少昊沒有將神人交給他的五行之道傳給眾人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因為卜筮官的絕學自古是一脈相傳的;還有一個原因,大概就是卜筮官例朝例代都是忠於朝廷的人。

    話說的太遠了。還是迴到那晚吧,歐陽明倫在那晚見到的東西究竟是什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卜筮官之商鬼眷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海並收藏卜筮官之商鬼眷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