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兩天時間裏,黃巢帶人攻入崎陽不下數次,但幾乎每次都是由於城內地勢過於狹小而無法將大軍一次帶入,導致最後被瘋狂嗜血的守軍啃噬撕咬得落荒而逃,連番幾次搞得黃巢不免都有些心浮氣躁。


    又一輪強攻被擊退後,黃巢再次退迴到帥帳之中,王仙芝有些憐憫地卯了眼這個昔日飽讀詩書的鹽幫兄弟,想要言辭委婉地暗示他是否準備考慮一下其他策略……畢竟這樣耗下去,估計劉琦蘊還真能以一夫當關之勢將整個義軍隊伍給拖垮。


    不過這局麵最後還是被黃巢所打破,他連番兩日都與守軍血戰於崎陽城內,雖是沒能攻下崎陽,不過來來迴迴搞了幾次,目光敏銳的黃巢到底還是發現了劉琦蘊守軍的致命弱點。


    “哦?賢弟有何見解?”王仙芝聞聽黃巢如此說,頓時感覺到了希望的曙光。


    “劉軍之所以能屢挫我大軍,除了有至邪藥丸在手之外……崎陽的地勢對他們而言也是極為有利,如若不是受限於此,我大軍也斷不至於每每攻城都被迫無法做到全軍碾壓,如此一來,人數優勢蕩然無存,兩軍兵卒相差不多,自然無法抵禦。”


    “賢弟所言甚是……”王仙芝點頭讚同,“不過賢弟啊……這崎陽兩側皆是崇山峻嶺,如若不能自城中橫穿,難不成要將隊伍調行,直接繞過這小小前哨不成?”


    黃巢看了他一眼,如此倒也不失為一計策也,不過惱人的是,當下局勢並不適合翻山越嶺,一來時間不足,二來……崎陽一戰義軍目前損失慘重,這時候再變換策略實在是讓人心有不甘。


    王仙芝這番話看似反問求策,實際上黃巢很清楚,他這是在暗示自己,如果放棄強攻改為翻山越嶺……舟車勞頓不說,對死去的那些將士也不好交代。


    況且大軍一旦入山,還極有可能被身後八方追趕而至的朝廷援軍一網打盡——他們隻需將山一圍,義軍大業頃刻休矣。


    黃巢並不傻,他之所以提出地形的問題……確實是有改變當下作戰策略的意思,不過也不是王仙芝所想的那樣,這時候選擇繞山而行那絕對是萬萬不可的。


    那應該怎麽辦呢?


    黃巢引著王仙芝步出帥帳,指了指崎陽方向,遙說道,“王兄可有看到什麽?”


    王仙芝一頭霧水,此時的崎陽兵禍正盛,屍橫遍野,他實在看不出有什麽值得留意的地方。


    停了半晌,見王仙芝沒做聲,黃巢也沒繼續賣關子,而是用手再一指崎陽城牆,緩緩說道。


    “以此牆為界,牆內地勢狹窄群山籠環;牆外無邊無際一馬平川,崎陽守軍與我軍所隔不過就此一物矣!我軍何必非要鑽他這葫蘆口?”


    王仙芝一聽頓時大悟,“原來如此!是我等糊塗了,一直在往裏衝殺,應是將劉軍引至城外開闊之地,群起而殲之!”


    “不錯。”黃巢點點頭,王仙芝的理解能力很強,不過饒是如此,他還是沒能聽明白自己話中更深遠的意思。


    於是黃巢擰著重眉再次接上話茬道,“不過畢竟是我等攻城,即便沒有這幾天的連番惡戰,想必那劉琦蘊也不可能打開城門率一千兵士與我大軍正麵衝殺,時至目下,想要引蛇出洞,估計也怕是再無可能。”


    也對。


    “那賢弟的意思是……”


    “我等何不拆去這惱人的城牆耶?”


    倆個時辰之後,望著手持鋤稿刀斧瘋狂砍砸城牆的賊寇大軍,劉琦蘊也明白了他們想幹嘛,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頑守數戰的將軍也沒再開口詢問身旁的謀士當如何應對,他很清楚,自己這小小崎陽已是到了極限,手下的將士們也都到了強弩之末,就算賊寇不拆城牆,再輪番衝殺幾次,結果也早已塵埃落定。


    劉琦蘊知道自己失敗了,如他的故交張諮一般,他也辜負了朝廷的信任,辜負了自己這一身戎裝。


    但劉琦蘊並沒有氣餒,他和張諮一樣,忠於朝廷,忠於職守,就算對現在的唐王朝抱有一定的怨言,可他依舊是一名大唐將領,他依舊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


    所以劉琦蘊決定死戰到底。


    “將軍!”


    副將恆常英一直追隨在劉琦蘊身旁,黃巢領兵數次衝城他也未曾退縮,當下一聽將軍還要拒守不退,更是抖聲道,“將軍!我軍隻剩不到四百餘人,雖有奇藥勉力支撐,可將士們多半都身負重傷……如此,賊寇平了城牆再次殺入,如何可擋?”


    “以身做擋!”劉琦蘊橫眉倒豎,慷慨而言,“大丈夫既食君祿,當以馬革裹屍,豈可陣前蝦腳,淪為萬世笑料耳!事已至此,除吾等為其死,再無其他辦法,隻要朝廷人人能本此決心,大唐百年基業絕不至亡於區區幾萬賊寇之手!”


    聞聽將軍決意以身殉國,恆常英雙眼頓時蒙上一片水色,他哽咽著繼續說道:“將軍義薄雲天!末將願誓死追隨!”


    劉琦蘊說話的時候冷狄和趙英傑也都杵在邊上,他這一席話點燃了趙英傑心中那團熊熊火焰,此情此景同樣也感染到了一向冷血的冷狄,然而……


    “將軍這又是何苦呢?”


    劉琦蘊意欲以身殉國的精神固然可歌可泣,但冷狄並不覺得自己也應該跟著口號去獻身,所以沉默了片刻,還是開了口。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今戰局已定,將軍何不撤至沂州,將前線戰事告知於沂州刺史,目下討賊使宋威的大部隊也差不多快到了,這崎陽著實沒有再守下去的必要。”


    聽人勸,吃飽飯,冷狄考慮的很周全,這守也守了,扛也扛了,以千餘人強阻賊寇大軍倆日於城外……就這個成績,即便當下退守沂州,沂州節度使也不敢說什麽;


    而且算算腳程,劉琦蘊迴到沂州的時候,宋威的大軍也剛好能到崗,到那時……即便沒有崎陽這小小前哨,沂州也能守下很長一段時間。


    真的,不騙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涅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夷後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夷後主並收藏涅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