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爐溫不夠高,欒奕一想:壞了,難道這時候讓人尋找煤炭,煉些焦煤出來不成?
情急之下欒奕開始來迴不停踱步思考。怎麽辦?爐溫不夠雜質不除,玻璃成色就不足,那就不能製成琉璃器皿。冷靜冷靜!現在的問題是爐溫不夠,提高爐溫有改變燃料和通風,等等,通風……有了!
欒奕立刻激動的抬起頭。環視一看,眾人還正焦慮的搓著手。似是在想,這樣一個功在萬世的任務怎麽就在這樣一個地方卡殼了呢!
欒奕連忙咳嗽一聲引來眾人的目光,興奮的說道:“奕有辦法了。先取紙筆來。”
待拿得紙筆,欒奕飽蘸濃墨,大筆一揮。不一會兩幅栩栩如生的圖畫便躍然紙上。
眾工匠看這位小神童畫以作畢,紛紛圍了過來。鄭渾問道:“先生,此乃何物?”
欒奕笑著說道:“此乃助燃之物,喚作風匣、煙囪。”說完將它們的公用、製作方法和重要性向眾位工匠說了一遍。
若問他畫的是什麽!其實21世紀的人都知道,第一幅,畫的正式後世電視劇中大家經常看到的推拉風箱,也稱作風匣,他的製作工藝簡單且工作效率不俗,在世界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被視作最完善的通風設備,直到工業革命以後才逐步被其他設備所取代。這風匣的製作工藝是欒奕在探索頻道一集介紹中國古代發明的紀錄片中看到的,沒想到這時候派上了用場。第二幅,欒奕畫的是煙囪。要知道,煙囪可以在加熱爐采用自然通風燃燒器時,利用煙囪形成的抽力將外界空氣吸入爐內供燃料燃燒,從而間接的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提高爐溫。
眾人皆為行家裏手,一聽解釋馬上領會此二物的重要性,俱是激動萬分。這兩樣東西的製作工藝都十分簡單,如若製成確實能夠增加爐溫。
欒奕轉頭問道:“如若製作此物,需用耗時多久?”
鄭渾想了想說:“七日之內,必定製成。”
欒奕嚴肅的說:“那好!鄭渾聽令,責你七日之內製作風匣、煙囪。凡參工之人,如若提前完成任務,每人每日賞錢200貫。不過如若遲一天……每人每日扣300貫錢。”
“喏!我等定不負眾望。”
隨後的幾天裏,欒家曆山工廠內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氣氛。欒奕每天除了關注冶煉設備的改造之外,還在完善廠內的各項製度,同時欒奕還改良了逄掌櫃原本那陳舊的流水記賬方式。
廠長
忙著,下麵的一眾工匠也沒得清閑。除製作木匣、煙囪的工匠外,一眾力匠已經開始深入景山大量采集礦石,而鐵匠則開始著手設計、製作未來玻璃工藝品的模具。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五天之後,在全廠職工的歡唿之中,大漢琉璃廠的第一批琉璃終於出爐了。雖然成色依然次於後世的玻璃,但是已經比現在市場上流通的好得多。對此欒奕也是非常興奮,立刻大獎有功之人,並將技術部所有工匠的薪金提了一倍。同時,他還要求部內工匠不許將琉璃的配方外泄,否則他欒奕決不輕饒。
第二天,欒奕親自便將首批製作出來的四件琉璃杯送到了濟南府,交到朱英的手裏。並表示以後每月拿出同樣質地的四套琉璃物件,以孝敬上官朱英。
朱英聞言大喜,捧著琉璃杯左瞧右看。要知道,琉璃此物在大漢朝絕對算得上及其珍貴的奢侈品,僅這四件四尊琉璃杯市價足可達到五十張金餅,按照一張金餅等價約一萬貫銅錢換算,也就相當於五萬貫錢。這麽一大筆錢,他濟南長史一輩子的俸祿加起來也不夠!更何況這筆錢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以月為單位源源不斷的送到家裏來,一年下來也就是六十金,六十萬貫錢,比妖道楊牟向他支付的十貫供奉錢多出數六倍。憑空多出這麽大筆進項他焉能不喜?
他卻是不知,在改良過琉璃的配方和生產工藝後,從欒奕工廠製造一件琉璃器皿所需要的成本其實不過幾百文錢。這麽點小錢,欒家根本不放在眼裏,丟到地上都懶得去撿。
不過,朱英有一點很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欒家下這麽大的本,肯定有事相求,且所求之事還不小。他便問欒奕,說:“子奇先生,此次拜訪所為何來啊?”
欒奕吞吞吐吐,表示自己過來也沒什麽大事,就是欒家生意在濟南步入了正軌,老爹又在濟南國當官,所以特地來孝敬身為上官的朱英一番,希望他多加照拂。
朱英見欒奕視線遊離,明顯心口不一,捧著琉璃進一步說:“本官與欒大人、子奇先生交往時間雖然不常,但卻投緣的很,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是以,一想將欒大人視為要好朋友。朋友遇到困難,本官定然盡力相助。是以,子奇先生不必隱瞞,有事盡管開口。”
“這個……”
見欒奕仍含糊其辭,朱英反倒動了怒,“怎地,難道欒大人和子奇先生不拿本官當朋友嗎?”
“豈敢!豈敢!”欒奕心中偷笑,暗暗明白:最近三個月來,自己爺兒倆溫順的
表現顯然十分成功。就朱英看來,他父子二人就是實打實的商人,來濟南當官隻是順道的事,最為關鍵的還是經商賺錢。這一點從他們廣布產業上就能窺出一二。而商人最大的特點是什麽?商人逐利,講究和氣生財,既然求和氣,那肯定就不願出紛爭。實際上欒家也是這麽做的,一到濟南既不管政事也比管民生,隻顧埋頭賺錢,簡直就是典型的商人習性。
這也正是作為濟南國長史的朱英最希望看到的。他明白,欒家隻要稍懂禮數,賺了錢準少不了他那一份兒,而他呢!則盡最大可能助欒家牟利,這是一條嶄新的利益鏈條,是他早就想到的獲利途徑。
瞧,今天第一筆利益就送到了他的手裏,隻不過他沒想到會有這麽豐厚。這也正是欒奕想要達到的效果——用錢拍死他,並借這一筆筆更高奉銀的離間他與楊牟之間的關係,為聖母教在濟南國贏得一席之地。
想到這裏,欒奕緩緩啟齒說:“既然如此,奕便不客氣了!此外,朱大人即與家父同在濟南國為官,便是奕之長輩。朱大人若是不嫌棄,奕稱唿大人為朱叔可好!”這無疑是典型的套近乎。不過,他欒奕是誰,當朝名士,換作別人都得喊他先生。什麽叫先生?有就是先生達人的意思,指知識淵博的學者。被這樣一種人以長輩相待,那絕對算的上一件光榮的事情。
是以,欒奕一聲朱叔直叫的朱英心花怒放。他也不客氣,當即表示盡管稱唿他叔叔便是。他也隨即改了口,說:“子奇賢侄,如此一來我等便是親上加親了。有事盡管說來,但說無妨。”
“那子奇便與朱叔說上一說。”欒奕瞄朱英一眼,見這廝今天心情不錯,便試探說:“奕與家父前些時日聞之楊牟在濟南廣開廟宇,收入頗豐。遂想也效而仿之,在曆城縣內修一處大廟,賺些香火錢貼補家用。不知,是否可行?”
“嗯?”朱英心裏始終繃著一根弦,就怕欒家跟著寺廟一事扯到一起。沒想到欒家果然把手伸到這廟上來了。思及此處,他的眼睛下意識眯了起來,殺氣四溢。
欒奕見朱英動了真怒,裝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說:“若是不行,那便算了!”
朱英轉念又一想。自己之所以不喜欒家觸及寺廟事宜,是怕他們跟自己做對。可現在欒氏父子是要跟他左做對嗎?不是,相反的他們也想攙和到這件事裏來,他們不再滿足於在宗教這件事上分一杯羹,而是準備另起爐灶,建一座專屬於他們欒家的寺廟,借此多賺些香火錢,正符合商人貪婪的性格。於是,他對
欒奕說:“賢侄啊!你初到濟南怕是有所不知,濟南國內廟宇眾多,幾乎都由楊牟經營。若是再插新廟進去,怕是多有不妥。”
朱英的話裏暗藏的意思很明確,似是在說:賢侄啊!我也很想幫你。可是,濟南國地界上的寺廟都被他楊牟壟斷了,我和他關係很鐵,必須維護他的利益,不能再讓欒家扯上這事了。
“此事,奕也省得!不過……”欒奕瞄了瞄坐於上首朱英的臉色,又道:“不過,奕曾在《原富》一書中寫過,商者一家獨大是為壟斷。並提出了壟斷者多傲慢、薄情寡義的論斷。原本,奕還對這一論斷還處於模棱兩可的猜測,此番到濟南來,見過楊牟才知此言非虛。”
“嗯?賢侄何處此言?”朱英火氣剛消,如今卻聽欒奕詆毀自己的手下兼半個好友楊牟,火氣蹭的一下又冒了起來。
“朱叔息怒。且聽奕兒給您娓娓道來。”欒奕正色道:“據奕兒所知他楊牟每月向每戶濟南國人索要香火錢100文錢,全濟南國共有48763戶,也就是每月可收4876300大錢,合48763貫。再加上交歡俸等其他收入,月入至少70000貫。這麽一大筆錢,奕不知楊牟每月會拿出多少錢來孝敬朱叔,不過奕猜想絕不超過20000貫。”實際上,欒奕這還是猜多了,朱英每年實際隻能從楊牟處領到10萬貫錢,合著一個月連1萬貫都不到。
摸
情急之下欒奕開始來迴不停踱步思考。怎麽辦?爐溫不夠雜質不除,玻璃成色就不足,那就不能製成琉璃器皿。冷靜冷靜!現在的問題是爐溫不夠,提高爐溫有改變燃料和通風,等等,通風……有了!
欒奕立刻激動的抬起頭。環視一看,眾人還正焦慮的搓著手。似是在想,這樣一個功在萬世的任務怎麽就在這樣一個地方卡殼了呢!
欒奕連忙咳嗽一聲引來眾人的目光,興奮的說道:“奕有辦法了。先取紙筆來。”
待拿得紙筆,欒奕飽蘸濃墨,大筆一揮。不一會兩幅栩栩如生的圖畫便躍然紙上。
眾工匠看這位小神童畫以作畢,紛紛圍了過來。鄭渾問道:“先生,此乃何物?”
欒奕笑著說道:“此乃助燃之物,喚作風匣、煙囪。”說完將它們的公用、製作方法和重要性向眾位工匠說了一遍。
若問他畫的是什麽!其實21世紀的人都知道,第一幅,畫的正式後世電視劇中大家經常看到的推拉風箱,也稱作風匣,他的製作工藝簡單且工作效率不俗,在世界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被視作最完善的通風設備,直到工業革命以後才逐步被其他設備所取代。這風匣的製作工藝是欒奕在探索頻道一集介紹中國古代發明的紀錄片中看到的,沒想到這時候派上了用場。第二幅,欒奕畫的是煙囪。要知道,煙囪可以在加熱爐采用自然通風燃燒器時,利用煙囪形成的抽力將外界空氣吸入爐內供燃料燃燒,從而間接的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提高爐溫。
眾人皆為行家裏手,一聽解釋馬上領會此二物的重要性,俱是激動萬分。這兩樣東西的製作工藝都十分簡單,如若製成確實能夠增加爐溫。
欒奕轉頭問道:“如若製作此物,需用耗時多久?”
鄭渾想了想說:“七日之內,必定製成。”
欒奕嚴肅的說:“那好!鄭渾聽令,責你七日之內製作風匣、煙囪。凡參工之人,如若提前完成任務,每人每日賞錢200貫。不過如若遲一天……每人每日扣300貫錢。”
“喏!我等定不負眾望。”
隨後的幾天裏,欒家曆山工廠內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氣氛。欒奕每天除了關注冶煉設備的改造之外,還在完善廠內的各項製度,同時欒奕還改良了逄掌櫃原本那陳舊的流水記賬方式。
廠長
忙著,下麵的一眾工匠也沒得清閑。除製作木匣、煙囪的工匠外,一眾力匠已經開始深入景山大量采集礦石,而鐵匠則開始著手設計、製作未來玻璃工藝品的模具。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五天之後,在全廠職工的歡唿之中,大漢琉璃廠的第一批琉璃終於出爐了。雖然成色依然次於後世的玻璃,但是已經比現在市場上流通的好得多。對此欒奕也是非常興奮,立刻大獎有功之人,並將技術部所有工匠的薪金提了一倍。同時,他還要求部內工匠不許將琉璃的配方外泄,否則他欒奕決不輕饒。
第二天,欒奕親自便將首批製作出來的四件琉璃杯送到了濟南府,交到朱英的手裏。並表示以後每月拿出同樣質地的四套琉璃物件,以孝敬上官朱英。
朱英聞言大喜,捧著琉璃杯左瞧右看。要知道,琉璃此物在大漢朝絕對算得上及其珍貴的奢侈品,僅這四件四尊琉璃杯市價足可達到五十張金餅,按照一張金餅等價約一萬貫銅錢換算,也就相當於五萬貫錢。這麽一大筆錢,他濟南長史一輩子的俸祿加起來也不夠!更何況這筆錢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以月為單位源源不斷的送到家裏來,一年下來也就是六十金,六十萬貫錢,比妖道楊牟向他支付的十貫供奉錢多出數六倍。憑空多出這麽大筆進項他焉能不喜?
他卻是不知,在改良過琉璃的配方和生產工藝後,從欒奕工廠製造一件琉璃器皿所需要的成本其實不過幾百文錢。這麽點小錢,欒家根本不放在眼裏,丟到地上都懶得去撿。
不過,朱英有一點很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欒家下這麽大的本,肯定有事相求,且所求之事還不小。他便問欒奕,說:“子奇先生,此次拜訪所為何來啊?”
欒奕吞吞吐吐,表示自己過來也沒什麽大事,就是欒家生意在濟南步入了正軌,老爹又在濟南國當官,所以特地來孝敬身為上官的朱英一番,希望他多加照拂。
朱英見欒奕視線遊離,明顯心口不一,捧著琉璃進一步說:“本官與欒大人、子奇先生交往時間雖然不常,但卻投緣的很,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是以,一想將欒大人視為要好朋友。朋友遇到困難,本官定然盡力相助。是以,子奇先生不必隱瞞,有事盡管開口。”
“這個……”
見欒奕仍含糊其辭,朱英反倒動了怒,“怎地,難道欒大人和子奇先生不拿本官當朋友嗎?”
“豈敢!豈敢!”欒奕心中偷笑,暗暗明白:最近三個月來,自己爺兒倆溫順的
表現顯然十分成功。就朱英看來,他父子二人就是實打實的商人,來濟南當官隻是順道的事,最為關鍵的還是經商賺錢。這一點從他們廣布產業上就能窺出一二。而商人最大的特點是什麽?商人逐利,講究和氣生財,既然求和氣,那肯定就不願出紛爭。實際上欒家也是這麽做的,一到濟南既不管政事也比管民生,隻顧埋頭賺錢,簡直就是典型的商人習性。
這也正是作為濟南國長史的朱英最希望看到的。他明白,欒家隻要稍懂禮數,賺了錢準少不了他那一份兒,而他呢!則盡最大可能助欒家牟利,這是一條嶄新的利益鏈條,是他早就想到的獲利途徑。
瞧,今天第一筆利益就送到了他的手裏,隻不過他沒想到會有這麽豐厚。這也正是欒奕想要達到的效果——用錢拍死他,並借這一筆筆更高奉銀的離間他與楊牟之間的關係,為聖母教在濟南國贏得一席之地。
想到這裏,欒奕緩緩啟齒說:“既然如此,奕便不客氣了!此外,朱大人即與家父同在濟南國為官,便是奕之長輩。朱大人若是不嫌棄,奕稱唿大人為朱叔可好!”這無疑是典型的套近乎。不過,他欒奕是誰,當朝名士,換作別人都得喊他先生。什麽叫先生?有就是先生達人的意思,指知識淵博的學者。被這樣一種人以長輩相待,那絕對算的上一件光榮的事情。
是以,欒奕一聲朱叔直叫的朱英心花怒放。他也不客氣,當即表示盡管稱唿他叔叔便是。他也隨即改了口,說:“子奇賢侄,如此一來我等便是親上加親了。有事盡管說來,但說無妨。”
“那子奇便與朱叔說上一說。”欒奕瞄朱英一眼,見這廝今天心情不錯,便試探說:“奕與家父前些時日聞之楊牟在濟南廣開廟宇,收入頗豐。遂想也效而仿之,在曆城縣內修一處大廟,賺些香火錢貼補家用。不知,是否可行?”
“嗯?”朱英心裏始終繃著一根弦,就怕欒家跟著寺廟一事扯到一起。沒想到欒家果然把手伸到這廟上來了。思及此處,他的眼睛下意識眯了起來,殺氣四溢。
欒奕見朱英動了真怒,裝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說:“若是不行,那便算了!”
朱英轉念又一想。自己之所以不喜欒家觸及寺廟事宜,是怕他們跟自己做對。可現在欒氏父子是要跟他左做對嗎?不是,相反的他們也想攙和到這件事裏來,他們不再滿足於在宗教這件事上分一杯羹,而是準備另起爐灶,建一座專屬於他們欒家的寺廟,借此多賺些香火錢,正符合商人貪婪的性格。於是,他對
欒奕說:“賢侄啊!你初到濟南怕是有所不知,濟南國內廟宇眾多,幾乎都由楊牟經營。若是再插新廟進去,怕是多有不妥。”
朱英的話裏暗藏的意思很明確,似是在說:賢侄啊!我也很想幫你。可是,濟南國地界上的寺廟都被他楊牟壟斷了,我和他關係很鐵,必須維護他的利益,不能再讓欒家扯上這事了。
“此事,奕也省得!不過……”欒奕瞄了瞄坐於上首朱英的臉色,又道:“不過,奕曾在《原富》一書中寫過,商者一家獨大是為壟斷。並提出了壟斷者多傲慢、薄情寡義的論斷。原本,奕還對這一論斷還處於模棱兩可的猜測,此番到濟南來,見過楊牟才知此言非虛。”
“嗯?賢侄何處此言?”朱英火氣剛消,如今卻聽欒奕詆毀自己的手下兼半個好友楊牟,火氣蹭的一下又冒了起來。
“朱叔息怒。且聽奕兒給您娓娓道來。”欒奕正色道:“據奕兒所知他楊牟每月向每戶濟南國人索要香火錢100文錢,全濟南國共有48763戶,也就是每月可收4876300大錢,合48763貫。再加上交歡俸等其他收入,月入至少70000貫。這麽一大筆錢,奕不知楊牟每月會拿出多少錢來孝敬朱叔,不過奕猜想絕不超過20000貫。”實際上,欒奕這還是猜多了,朱英每年實際隻能從楊牟處領到10萬貫錢,合著一個月連1萬貫都不到。
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