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香針對苦冬身上的體味一連串問出《十萬個為什麽》,這些問題雖然尖銳,但‘精’明的老苦冬卻看得出,她之所以問這麽多問題,並非是嫌棄他身上的味道難聞,而是真的對華人與羌人體味上的差異感興趣。(看小說去最快更新)。更多最新章節訪問:..。
說實在的,就連苦冬自己也很納悶,為什麽華人身上什麽味兒都沒有,而羌人……包括他所認識的西域人甚至安息人身上都有類似的怪味兒呢?
這是為什麽呢?
正因為兩個人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所以他們攀談起來非但不尷尬,反倒覺得十分有趣,仿佛在探索一個旁人從未涉獵過的,偉大的課題一般。
欒奕生怕孫尚香駁了苦冬的麵子,幾次想‘插’言切換話題都沒能成功,要麽沒聊幾句談話的內容又繞到體味上去,要麽幹脆‘插’不進話。
好在兩人的“探討”沒持續多久,隨著現場一陣清脆的鈴響,蔡琰款款登上了舞台,整個大劇院霎時間變得鴉雀無聲。
孫尚香也主動閉上了嘴,眼睛←,m.一眨不眨盯著戲台,對懷裏的欒慰道:“寶兒,瞧,今天智德娘娘漂不漂亮?”
正如孫尚香所言,今日的蔡琰格外漂亮。她頭上梳著雲山髻,一枝惟妙惟肖的鎏金鳳凰釵立於發髻頂端,鳳首那顆巨大的紅寶石垂於蔡琰額頭中間,身後的金縷鳳尾則順著發勢披散開來,遠遠望去那鳳凰宛若真的一般,立足於雲山霧海之巔。
這枝金釵欒奕去年就送給了蔡琰,她一直舍不得帶。直到今天——這個大曲完成麵世的重要日子,她才把它拿出來,既體現了她對今日的重視,也表現出她對鳳凰釵和欒奕的珍愛。
鳳凰釵下的蔡琰並沒有濃脂‘豔’抹,隻是略施粉黛,而這正是她與那些庸脂俗粉與眾不同的地方,妝容固然可以讓一個‘女’人看起來美麗,但同時也遮蓋住她本身的原生美。k
作為一個四十八歲的‘女’人,時間固然在蔡琰的臉上留下了歲月的劃痕,但是她發自肺腑的知道,她的美麗並非源自她三十年前那張姣好的容顏,也並非源自二十年前成熟的嫵媚。她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她的內心,她的智慧、她的博學,她的端莊典雅、她的德才兼備,她的溫柔婉約……令世人為之傾倒,為之折服。她成為了世人的偶像。
無論四十歲、五十歲還是八十歲,無論歲月將她的容顏摧殘到何等程度,她都堅信她的愛人——那位偉大的帝王都會把她捧在心上,永遠不離不棄。
因此,她自信,她驕傲,她容光煥發,她的內在美由內而外的流‘露’出來,滋養了她容顏。即便她素顏出場,亦可體現出既自信又美麗,高傲又端莊——超脫世俗的美感。
她就是那隻降落人間的鳳凰,她的美麗是個永垂不朽的神話——至少欒奕是這麽認為的。
與蔡琰截然相反,這幾年貂蟬老的很快。身為中華四大美‘女’之一的她,臉上長出了明顯的魚尾紋和抬頭紋,眼角處還多了一塊老年斑,頭上也散布了幾簇白發。跟蔡琰站在一起,她仿佛比蔡琰大出許多,但事實卻是截然相反。
為了遮蓋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她每日總是抹很濃的妝,頭上也卡上了假發。然而,濃妝‘豔’抹雖說確實在一定還給了她美麗的容顏,但是欒奕總覺得那層香粉像是個麵具,枕邊之人則是一個帶著麵具的假人。
貂蟬讓他覺得假。
興許這些年嫉妒之心作祟,惦記的東西太多的緣故。貂蟬那副靈動、妖媚的眸子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愈發的黯淡無光,有時候四下遊離的視線總讓人覺得鬼鬼祟祟,似是在覬覦著什麽。k在結合她日漸消弱的身體,欒奕甚至一度難以把眼前這個貂蟬,跟他認識的那個對映在一起。
貂蟬已經在時光磨礪下走形了,她不再是那個她了,無論是身還是心。
對於貂蟬的容顏不再,欒奕難免伸出幾分厭惡,但是總體而言,憐憫大於厭惡。他知道,貂蟬之所以變成這樣,多半是因為自己,因為愛自己所以牽掛,因為見不到自己所以憂愁,因為自己娶妻納妾,愛人多了一個又一個,所以嫉妒……
她將自己的前半生籠罩在灰‘色’調的哀怨裏,不像蔡琰那般豁達,所以……她的狹隘反噬了她自己。
欒奕憐憫貂蟬,而且這種憐憫之情隨著貂蟬年齡的增長與日俱增,但與之相對的,這種憐憫的感覺正在吞噬最初的濃濃愛意,一點點吞噬,潛移默化的吞噬。
正是因了蔡琰、貂蟬這番變化,欒奕發覺自己越發離不開蔡琰,而對貂蟬越來越疏遠。
劇院裏,欒奕看到蔡琰一身盛裝款款登上舞台,臉上‘露’出讚許、傾慕、驕傲而又興奮的笑容。
蔡琰雖因距離原因,看不清包廂裏欒奕的表情,卻心有靈犀一般在登台的第一時間將相同的笑容投向欒奕。
四目相對好一陣脈脈含情。
收斂一番‘激’動的心情,蔡琰立足於舞台之上先是發表了一番感言。
說起來,感言的內容模式比較老套,無非先是感謝古代先賢創造出典雅的樂器、優美的樂章,感謝曆代樂師對華夏音樂發展做出的努力,感謝教皇陛下對音樂發展的鼎力支持,還感謝為譜寫《霓裳羽衣》曲付出艱辛和努力的所有人。
她再次強調了音樂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提出音樂不但給人以美的感受,還體現出國家的禮樂製度是否完善,還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強還是弱,文明是昌盛還是衰敗;百姓的涵養是高尚還是低俗。
“陛下有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貧窮落後的國家是沒有能力鑽研樂理的,隻有強大的國家才能讓音樂的種子遍地開‘花’。眼下,華夏文明偉大的聖元紀年帝國時代來臨了,在這個富強的時代裏,音樂因國富民強而昌盛……讓我們懷著熱切期待的心情,來聆聽接下來這段宏大的樂章——《霓裳羽衣》,共同見證帝國的輝煌。”
劇院裏的觀眾們這才發現,原來蔡琰身後遮著一塊巨大幕布,幕布拉開便是占地近半畝的巨大舞台。
舞台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西側的樂隊,細細數來樂隊足有百人之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雖穿著左開衫的華人長袍,但通過他們極具特‘色’的發式和與華人略有區別的長相不難看出他們是胡人,甚至還有西域人。
他們便是欒奕出資,讓蔡琰從西域和塞外高薪聘請來的外族樂師。
因了外族樂師的存在,劇院裏這支樂隊所使用的樂器種類十分豐富,既有帝國內常見的鍾、鼓、鑼、鑔、笙、簫、笛、柳琴,也有琵琶、馬頭琴、胡琴、胡笳等西域人和塞外胡人的樂器。除了他們,還有一些世人沒見過的奇怪樂器。
這些樂器真正的名字暫時隻有欒奕、蔡琰和樂師知道,分別是:大提琴、小提琴以及欒奕前世曾經學習過的單簧管和長號。
與樂隊正麵相對那對姑娘劇場裏的人基本上還都認識,她們是帝國洛陽天‘門’大教堂裏的唱詩班,是帝國最‘棒’的唱詩團體。
在樂隊和唱詩班中央便是舞台,舞台後方放著一麵手繪的巨幅背景板,上麵繪製著燦爛的日光照耀下,綠意融融的大森林,以及林中的虎豹象熊鹿等生物。一名美‘豔’的‘女’‘性’舞者在背景板前方擺著亮相的姿態,等待著聞樂起舞的時刻。
在場的觀眾哪裏見過這等樂隊、唱詩、舞姬齊登台的陣仗,看到舞台的一幕無不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
與此同時,蔡琰邁著優雅的步伐走到了樂隊前的指揮台上,樂譜架上的指揮‘棒’,靈動而又輕巧的揮舞起來。
悠揚的樂曲隨著蔡琰典雅的舉止律動起來,小提琴伴奏下,柳琴率先發出歡快而又柔和是音符,那聲音似風吹,似海濤。
天‘門’大教堂唱詩班對音而歌,“天地‘混’沌兮,主母降臨;七日創世兮,賜我安詳……”
舞姬與歌相隨扭動著腰肢偏偏起舞。結合背景板上圖繪,人們看出眼下的曲段是在描繪聖母七日創世的景象。
悅耳樂曲輕緩而又溫柔,讓人覺得溫暖、快活和安詳,仿佛重迴母體,做迴一個溫暖羊水包裹下的胎兒。
在人們深陷在這種溫婉、愜意感覺的享受中時,蔡琰右手揮舞中的指揮‘棒’忽然停了下來,柳琴、小提琴柔和的樂音戛然而止,轉而換上了殺氣騰騰的鼓聲、號角聲和號聲。
隨後,人們發現,原來舞台後麵的背景板不止一塊,且每塊背景板下方都安著滾輪和軌道。鼓聲一響,那麵繪製著五彩斑斕自然風光的背景板滑向一邊,遮擋在了幕布的後麵,轉而‘露’出了後麵另一幅,繪製著烈火與殺戮戰場的巨型畫作。
‘激’昂澎湃的戰鼓和號角聲伴奏下,一隊舞姬穿著象征鎧甲的戲服從後台走了上來,他們相互廝殺,互相格鬥。
“戰禍四起兮,貪婪作祟;共工兵敗兮,天柱崩塌……”
講的竟是祝融、共工大戰,共工兵敗後撞倒天柱不周山,以及聖母補天的故事。;
重磅推薦【我吃西紅柿(番茄)新書】
說實在的,就連苦冬自己也很納悶,為什麽華人身上什麽味兒都沒有,而羌人……包括他所認識的西域人甚至安息人身上都有類似的怪味兒呢?
這是為什麽呢?
正因為兩個人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所以他們攀談起來非但不尷尬,反倒覺得十分有趣,仿佛在探索一個旁人從未涉獵過的,偉大的課題一般。
欒奕生怕孫尚香駁了苦冬的麵子,幾次想‘插’言切換話題都沒能成功,要麽沒聊幾句談話的內容又繞到體味上去,要麽幹脆‘插’不進話。
好在兩人的“探討”沒持續多久,隨著現場一陣清脆的鈴響,蔡琰款款登上了舞台,整個大劇院霎時間變得鴉雀無聲。
孫尚香也主動閉上了嘴,眼睛←,m.一眨不眨盯著戲台,對懷裏的欒慰道:“寶兒,瞧,今天智德娘娘漂不漂亮?”
正如孫尚香所言,今日的蔡琰格外漂亮。她頭上梳著雲山髻,一枝惟妙惟肖的鎏金鳳凰釵立於發髻頂端,鳳首那顆巨大的紅寶石垂於蔡琰額頭中間,身後的金縷鳳尾則順著發勢披散開來,遠遠望去那鳳凰宛若真的一般,立足於雲山霧海之巔。
這枝金釵欒奕去年就送給了蔡琰,她一直舍不得帶。直到今天——這個大曲完成麵世的重要日子,她才把它拿出來,既體現了她對今日的重視,也表現出她對鳳凰釵和欒奕的珍愛。
鳳凰釵下的蔡琰並沒有濃脂‘豔’抹,隻是略施粉黛,而這正是她與那些庸脂俗粉與眾不同的地方,妝容固然可以讓一個‘女’人看起來美麗,但同時也遮蓋住她本身的原生美。k
作為一個四十八歲的‘女’人,時間固然在蔡琰的臉上留下了歲月的劃痕,但是她發自肺腑的知道,她的美麗並非源自她三十年前那張姣好的容顏,也並非源自二十年前成熟的嫵媚。她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她的內心,她的智慧、她的博學,她的端莊典雅、她的德才兼備,她的溫柔婉約……令世人為之傾倒,為之折服。她成為了世人的偶像。
無論四十歲、五十歲還是八十歲,無論歲月將她的容顏摧殘到何等程度,她都堅信她的愛人——那位偉大的帝王都會把她捧在心上,永遠不離不棄。
因此,她自信,她驕傲,她容光煥發,她的內在美由內而外的流‘露’出來,滋養了她容顏。即便她素顏出場,亦可體現出既自信又美麗,高傲又端莊——超脫世俗的美感。
她就是那隻降落人間的鳳凰,她的美麗是個永垂不朽的神話——至少欒奕是這麽認為的。
與蔡琰截然相反,這幾年貂蟬老的很快。身為中華四大美‘女’之一的她,臉上長出了明顯的魚尾紋和抬頭紋,眼角處還多了一塊老年斑,頭上也散布了幾簇白發。跟蔡琰站在一起,她仿佛比蔡琰大出許多,但事實卻是截然相反。
為了遮蓋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她每日總是抹很濃的妝,頭上也卡上了假發。然而,濃妝‘豔’抹雖說確實在一定還給了她美麗的容顏,但是欒奕總覺得那層香粉像是個麵具,枕邊之人則是一個帶著麵具的假人。
貂蟬讓他覺得假。
興許這些年嫉妒之心作祟,惦記的東西太多的緣故。貂蟬那副靈動、妖媚的眸子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愈發的黯淡無光,有時候四下遊離的視線總讓人覺得鬼鬼祟祟,似是在覬覦著什麽。k在結合她日漸消弱的身體,欒奕甚至一度難以把眼前這個貂蟬,跟他認識的那個對映在一起。
貂蟬已經在時光磨礪下走形了,她不再是那個她了,無論是身還是心。
對於貂蟬的容顏不再,欒奕難免伸出幾分厭惡,但是總體而言,憐憫大於厭惡。他知道,貂蟬之所以變成這樣,多半是因為自己,因為愛自己所以牽掛,因為見不到自己所以憂愁,因為自己娶妻納妾,愛人多了一個又一個,所以嫉妒……
她將自己的前半生籠罩在灰‘色’調的哀怨裏,不像蔡琰那般豁達,所以……她的狹隘反噬了她自己。
欒奕憐憫貂蟬,而且這種憐憫之情隨著貂蟬年齡的增長與日俱增,但與之相對的,這種憐憫的感覺正在吞噬最初的濃濃愛意,一點點吞噬,潛移默化的吞噬。
正是因了蔡琰、貂蟬這番變化,欒奕發覺自己越發離不開蔡琰,而對貂蟬越來越疏遠。
劇院裏,欒奕看到蔡琰一身盛裝款款登上舞台,臉上‘露’出讚許、傾慕、驕傲而又興奮的笑容。
蔡琰雖因距離原因,看不清包廂裏欒奕的表情,卻心有靈犀一般在登台的第一時間將相同的笑容投向欒奕。
四目相對好一陣脈脈含情。
收斂一番‘激’動的心情,蔡琰立足於舞台之上先是發表了一番感言。
說起來,感言的內容模式比較老套,無非先是感謝古代先賢創造出典雅的樂器、優美的樂章,感謝曆代樂師對華夏音樂發展做出的努力,感謝教皇陛下對音樂發展的鼎力支持,還感謝為譜寫《霓裳羽衣》曲付出艱辛和努力的所有人。
她再次強調了音樂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提出音樂不但給人以美的感受,還體現出國家的禮樂製度是否完善,還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強還是弱,文明是昌盛還是衰敗;百姓的涵養是高尚還是低俗。
“陛下有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貧窮落後的國家是沒有能力鑽研樂理的,隻有強大的國家才能讓音樂的種子遍地開‘花’。眼下,華夏文明偉大的聖元紀年帝國時代來臨了,在這個富強的時代裏,音樂因國富民強而昌盛……讓我們懷著熱切期待的心情,來聆聽接下來這段宏大的樂章——《霓裳羽衣》,共同見證帝國的輝煌。”
劇院裏的觀眾們這才發現,原來蔡琰身後遮著一塊巨大幕布,幕布拉開便是占地近半畝的巨大舞台。
舞台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西側的樂隊,細細數來樂隊足有百人之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雖穿著左開衫的華人長袍,但通過他們極具特‘色’的發式和與華人略有區別的長相不難看出他們是胡人,甚至還有西域人。
他們便是欒奕出資,讓蔡琰從西域和塞外高薪聘請來的外族樂師。
因了外族樂師的存在,劇院裏這支樂隊所使用的樂器種類十分豐富,既有帝國內常見的鍾、鼓、鑼、鑔、笙、簫、笛、柳琴,也有琵琶、馬頭琴、胡琴、胡笳等西域人和塞外胡人的樂器。除了他們,還有一些世人沒見過的奇怪樂器。
這些樂器真正的名字暫時隻有欒奕、蔡琰和樂師知道,分別是:大提琴、小提琴以及欒奕前世曾經學習過的單簧管和長號。
與樂隊正麵相對那對姑娘劇場裏的人基本上還都認識,她們是帝國洛陽天‘門’大教堂裏的唱詩班,是帝國最‘棒’的唱詩團體。
在樂隊和唱詩班中央便是舞台,舞台後方放著一麵手繪的巨幅背景板,上麵繪製著燦爛的日光照耀下,綠意融融的大森林,以及林中的虎豹象熊鹿等生物。一名美‘豔’的‘女’‘性’舞者在背景板前方擺著亮相的姿態,等待著聞樂起舞的時刻。
在場的觀眾哪裏見過這等樂隊、唱詩、舞姬齊登台的陣仗,看到舞台的一幕無不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
與此同時,蔡琰邁著優雅的步伐走到了樂隊前的指揮台上,樂譜架上的指揮‘棒’,靈動而又輕巧的揮舞起來。
悠揚的樂曲隨著蔡琰典雅的舉止律動起來,小提琴伴奏下,柳琴率先發出歡快而又柔和是音符,那聲音似風吹,似海濤。
天‘門’大教堂唱詩班對音而歌,“天地‘混’沌兮,主母降臨;七日創世兮,賜我安詳……”
舞姬與歌相隨扭動著腰肢偏偏起舞。結合背景板上圖繪,人們看出眼下的曲段是在描繪聖母七日創世的景象。
悅耳樂曲輕緩而又溫柔,讓人覺得溫暖、快活和安詳,仿佛重迴母體,做迴一個溫暖羊水包裹下的胎兒。
在人們深陷在這種溫婉、愜意感覺的享受中時,蔡琰右手揮舞中的指揮‘棒’忽然停了下來,柳琴、小提琴柔和的樂音戛然而止,轉而換上了殺氣騰騰的鼓聲、號角聲和號聲。
隨後,人們發現,原來舞台後麵的背景板不止一塊,且每塊背景板下方都安著滾輪和軌道。鼓聲一響,那麵繪製著五彩斑斕自然風光的背景板滑向一邊,遮擋在了幕布的後麵,轉而‘露’出了後麵另一幅,繪製著烈火與殺戮戰場的巨型畫作。
‘激’昂澎湃的戰鼓和號角聲伴奏下,一隊舞姬穿著象征鎧甲的戲服從後台走了上來,他們相互廝殺,互相格鬥。
“戰禍四起兮,貪婪作祟;共工兵敗兮,天柱崩塌……”
講的竟是祝融、共工大戰,共工兵敗後撞倒天柱不周山,以及聖母補天的故事。;
重磅推薦【我吃西紅柿(番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