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奕絮絮叨叨跟趙雲攀談許久,直至郭嘉第三次前來規勸欒奕,大軍再不開拔就該誤時辰了。欒奕這才依依不舍的與趙雲道別。


    不知怎地,隨著年齡增長,欒奕愈發的容易感懷流觴。眼看著身邊與他一起創業的好友分散到各地承擔重任,這讓他恍惚間竟想到大學畢業的場景,朝夕相處的夥伴各自迴到各自的城市,過去上鋪下鋪間的距離被遙遠的省界隔絕開來,許多年見不上一麵。熟悉的身影成為照片上印象,並隨著時間流逝褪色。


    隨著好友相繼離去,欒奕愈發覺得孤獨,“哎……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一首《相見時難別亦難》讓趙雲愴然涕下,跪地便敗,“贖雲職責在身,不能繼續陪伴教主左右。教主珍重。”


    欒奕扶起趙雲,淚眼婆娑道:“羌族自治州就交給子龍了。有子龍在此,我可高枕無憂矣。”


    “雲,定不負教主厚望。”


    欒奕欣慰的點了點頭,隨即翻身上馬,又衝趙雲揮了揮手,“子龍珍重。”


    “教主珍重!”


    “全軍開拔!”欒奕高聲大喝,策馬先行。張飛緊隨其後亮起他的大嗓門,“唱軍歌!”


    “世間似有兩軍對敵即是惡與善,我必定意屬於一邊,不能中間站。我是偉大聖母的親兵,必隨我主帥,敵雖兇惡,主能保護,有勝必無敗。”


    趙雲駐足原地,目視著熟悉的身影離開視野,聽著熟悉的歌謠消失耳畔,又衝東方行了個標準的舉手禮,“教主一路保重。”這才領兵返迴石城。


    十六萬教會大軍,六十七萬羌人俘虜踏上漫漫歸途。數量如此巨大的人口一同行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或者更為準確的說,它已經不是一次簡單的行軍,而是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好在,有十六萬大軍隨軍護衛,又有牢姐羌提供了充足的糧秣,大軍行軍雖頗耗費時間,過程卻是十分順利。


    半年後,大漢聖元十二年秋,聖母教西征大軍順利穿過西涼,抵達長安。


    長安城外,人頭湧動。提前得知教會大軍歸期的教區各地百姓自發聚在長安城西門外,共同歡迎大軍凱旋。


    歡迎的人群中,有的人興高采烈揮舞小型血紅十字旗;有的則手持十字架念念有詞,似在感念聖母的恩德,助聖教衛士驅除了邪惡;還有的則直接提著裝滿雞蛋、酒壇的籃子,不斷往教會衛士懷裏塞雞蛋、塞糕點,不停向教會衛士敬酒。


    百姓的這份熱情,讓欒奕,讓全軍將士深受鼓舞。讓他們越發覺得,此次西征所受的苦,所流的汗都是值得的。


    除了自發前來迎接教會大軍的百姓,長安城西門外還站著一批人。這些人帶著圓頂的皮氈帽,身穿羊皮襖,他們臉盤又方又大,且顴骨更為突出。身上帶著一股刺鼻的羊疝與香料混雜的味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是漢人。


    沒錯,他們就是南匈奴此次派出的使節,左賢王去卑和他的仆從。


    遠遠望著凱旋的聖母教大軍,去卑震驚了好一陣子。在過去的十多年裏,去卑自詡見過不少漢家兵馬,也多次親臨戰場與漢人作戰。但是眼前這支大軍與他過去見過的所有漢軍都不一樣。


    這支在歡唿的人群之中緩緩機動的勝利之師,雖然從士卒的麵目表情上也能看出他們的心情是歡快激動的,可是麵臨如此熱鬧的歡唿場麵,他們卻始終保持著肅穆的神情,絲毫不為混亂的環境所動,從始至終陣形沒有一點錯亂,橫是橫豎是豎,無比齊整;右腳先左腳後,一點都不錯亂。期間,無論百姓如何往他們身上塞犒勞品,全被他們的軍官原封不動退迴,委婉拒絕百姓的好意。


    僅從這一點便可看出,眼前這支大漢軍隊有著超強的紀律性。


    更讓去卑震驚的還是漢人的裝備,當聖殿騎士和陷陣營共同組成的鋼鐵洪流出現在去卑視線之中時,鎧甲反射陽光散出的光線閃的去卑一陣頭暈眼花。“乖乖……這是怎樣一支軍隊。製造這樣一幅鎧甲至少得一百多兩白銀吧!加上那根大槊,還有大宛駿馬……培養一個騎兵就得花費二百多兩白銀……嘶,大漢真有錢啊!”


    &nbssp;去卑卻是不知,隨著大漢生產力日益提高,特別是冶金、鍛造技術的日益發展,再加上水力衝車等生產設備日新月異的革新,製造聖殿騎士明光鎧的效率也隨之提高。而生產力發展,自然也就帶動了製造成本下降。所以說,在大漢為聖殿騎士製造一身裝備無需向去卑所說耗費二百多兩白銀那麽多錢,大概隻需耗費五十兩左右白銀便可。


    隻不過五十兩白銀對於欒奕來說不算什麽,對匈奴人而言卻是實打實的天價。


    去卑在對聖殿騎士、陷陣營昂貴的裝備造價暗暗發表感慨之後,遂既想到,如果匈奴的騎兵遇上眼前這支武裝到牙齒的鐵甲騎兵以及鐵甲步兵可怎麽辦。


    顯然,匈奴人值得自傲的騎射肯定對這樣重甲騎兵的傷害無限等於零,刀看不透,槍捅不穿……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部分漢軍數量不多,隻有一兩萬人,與匈奴數十萬大軍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


    除了聖殿騎士和陷陣營,去卑原本還想見識見識漢人的霹靂車。隻可惜瞅了半天也沒見到霹靂車的蹤影,經過詢問才知,霹靂車從來都是臨戰現場組裝的。大戰結束後,介於霹靂車過於沉重不便運輸,工兵們便把它們拆散,尋常木料一概丟棄,隻取核心部件裝箱,隨著後軍的輜重帶了迴來。


    現在,這些部件都裝在箱子裏,所以看不到。


    這讓去卑很是失望,不過今日所見已經收獲甚多。作為匈奴帝國內比較有遠見的人物,左賢王去卑看出漢人戰勝羌人絕非僥幸,而是實力的見證。


    現在的大漢雖然依然處於軍閥混戰時期,但他的本質已是今非昔比他決計,待拜見完齊王欒奕,迴去一定要去單於庭詳細敘述自己此行的見聞,讓唿廚單於重新認識和了解現在的大漢,從而重新規劃未來與漢庭相處的方式。同時,他還要轉變那些仍對漢庭持蔑視和敵意態度的匈奴朝臣和部落首領。特別是右賢王那樣的仇漢份子,一定要避免他這樣的人與眼下的大漢發生衝突,進而引發大規模的戰爭。


    當天夜裏,去卑想了很多也寫了很多,直到深夜才合眼睡去。第二日,他本想睡個懶覺到日上三竿才起,卻有人一大早就把他喊了起來。


    這是一名身穿紅袍的漢人官員,他模樣俊朗,發冠之下的雙眸十分濃鬱,且奇特的連成了一線。他一雙睿智的眸子,透著朝陽似的精光,那銳利的視線讓去卑不由自主想起了草原上的雄鷹。


    在互通過姓名之後去卑才知道眼前這位看起來剛過三十歲的中年人就是漢庭中赫赫有名的救世之天才,大漢鴻臚寺卿,聖母教天禮紅衣主教戲誌才。


    “竟是戲大人親至,有失遠迎,萬望海涵。”去卑恭敬作揖行禮,道。


    “右賢王大人客氣了。戲某得見右賢王當麵,實乃三生有幸。”戲誌才客氣迴應。


    “不知戲大人一早造訪,可有要事?”


    “確有要事。”戲誌才道:“齊王請右賢王入殿覲見。”


    “現在?”去卑一愣。欒奕昨日剛剛帥軍凱旋,他原本以為過些時日才會見他。卻不曾想欒奕在歸來的第二天就派出戲誌才前來邀請。


    “沒錯,就是現在!”


    去卑立刻意識到,欒奕這麽急著見他,肯定有要事相商。遂不敢怠慢,向戲誌才告罪一聲,立刻招唿親隨為他更衣、洗漱。


    待一切準備妥當,披上來前準備的那身最華美的外袍,跟著戲誌才鑽進了前往齊王府的馬車。


    在齊王府的超然樓裏,去卑平生第一次見到了齊王欒奕。在來迴打量齊王一陣之後,他試圖用自己頭腦裏所有的漢語詞匯來形容眼前之人,卻在絞盡腦汁過後赫然發現自己的漢語言詞匯量竟是如此匱乏,以至於無法形容齊王的風采。


    齊王的麵貌自不必說,在漢人之中絕對屬於英俊,身材也很高大,九尺多高的身高,使得去卑隻能仰目視之。在那高大的身影之下,不經意間透露出一股股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並非刻意使然,而是久居上位,或者說久經戰陣曆練出來的。


    去卑自詡在匈奴庭中也是萬人之上的存在,亦是常年身處統兵牧民的存在,可是在感受到齊王身上的威懾力時,他竟覺得自己是那麽的卑微和渺小,仿佛一隻螻蟻遇到了雄獅。戰戰兢兢、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小心,便墜入黑暗的深淵。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大教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雲戰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雲戰火並收藏三國大教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