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隻見眼前閃過一道寒光,隨即頓覺寶刀刀鋒上逆襲迴來一股詭異的力量。
詭異的力量隨即將寶刀帶偏許多,砍在了空處。
眼見大好的機會付諸流水,顏良氣得哇哇大叫,瞄著公孫瓚提刀便砍。公孫瓚也不甘示弱,借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舉槍來迎。
一時間“乒乒乓乓”刀兵大作。
望著戰陣中央,險象環生的戰鬥,無論是袁軍也好,幽州兵也罷,無不把心提到嗓子眼,生怕自家主將有何閃失。
廣陽城外,從剛才的喧雜,瞬間轉化成一片死寂。僅剩兵器交擊聲在虛空中唱響。
公孫瓚、顏良二人你來我往殺成大戰百餘合後,已是年過半百的公孫瓚,體力開始明顯不支。視線中的顏良越來越模糊,不過可以看清的是,不到不惑之年的他體能仍然充沛,就算再打上百迴合也是綽綽有餘。
此時,這場鬥將之戰的結局已經確定,公孫瓚自知落敗是早晚的事情。不過敗歸敗,他發自內心的不服顏良,要說服,也隻能服老。“若是自己年輕二十歲,哦不十歲便可。定讓他顏良有來無迴。”
然而公孫瓚也知道這不過是句氣話罷了。畢竟,時間是不能逆轉的,該老人終歸還是會老。
公孫瓚不甘落敗,卻又無可奈何。他故意賣個破綻,引來顏良的攻勢,隨後虛晃一招,騙過顏良拔馬便退。
連勝兩陣,顏良見手下兵馬士氣旺盛,當即下令雷鼓進軍。麵對氣勢如虹的袁軍,以及殺神一般的顏良,幽州軍還沒交戰便嚇得心驚膽寒了。
不過一柱香的工夫,幽州軍陣腳大亂。
眼見敗局已定,公孫瓚不敢與袁軍再做糾纏,立刻鳴金,帥兵迴城。
顏良趁勢掩殺,斬敵上千,一直追到廣陽城下,被據守廣陽城的幽州守將——公孫瓚從弟公孫淵引弓弩手射退,這才心有不甘的退走,於距廣陽城10裏外安營紮寨。等待袁紹中軍駕臨,再合力攻城。
敗迴城內,公孫瓚心中幽憤,召集帳下文武共同商討抗敵之策。
幽州長史關靖獻策曰:“顏良雖勇,卻有勇無謀。今日大戰得勝,定生輕慢之心。明公連夜派兵出城襲其營,必有收獲。”
公孫瓚聞言大喜,“士起(關靖的表字)真吾之子房也!”遂既點齊兵馬,一路由公孫淵率領出西門,一路由漁陽太守鄒丹統禦出東門。兩路人馬借夜色掩護潛到顏良軍寨之外,驟然舉起火把向軍寨發起猛烈攻擊。
可憐顏良此時正做著斬殺公孫瓚的春秋大夢,睡夢中轟轟烈烈的喊啥聲清晰可聞,而且逼真無比……
“將軍,將軍。快醒醒,大事不好了,公孫瓚的兵馬殺進寨來了!”
顏良猛地從睡夢中驚醒,側目一瞧,身旁站著焦急萬分的親兵;耳傾聽,才知喊殺聲哪裏是夢裏來的,而是源自於活生生的現實。
聽聲音,主將帳外已然亂作一團。顏良大急,顧不得披掛鎧甲,提起他那把金背劈水電光刀闖出大帳,四下環視一眼,暗道一聲不好。
此時,毫無防備袁軍在幽州軍兩路夾擊猛攻之下,化作了一盤散沙,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亂成一團。
幽州兵趁機湧進大寨,見人就殺,見帳篷就放火,火勢漫天,煙霧繚繞,又進一步推動了混亂的進程。
顏良自知大勢已去,營盤是守不住了。接過親兵遞來的馬韁,翻身上馬,迴頭怒視一眼大火燃燒的方向,憤憤道:“隨某家南退。”
顏良引著100餘親兵,在混亂的大寨中穿行,高速向南方退卻。路上多有幽州兵前來攔截,卻敵不過顏良勇武,被其一個衝鋒,殺的七零八落。所過之處,無人能攔。隨後顏良又收攏了數之袁軍殘兵,兵力增至530餘人。
顏良眼見就要衝破出南寨,恰當此時,卻聽左翼冒出一聲叫囂,“毋那賊廝哪裏跑。”
竟是漁陽太守鄒丹。
顏良冷哼一聲,拍馬迎上,隨手便是一刀。
鄒丹昨日也見識過顏良的本領,不敢與之硬拚。便采用纏鬥方略,意圖牽製住顏良,不讓其敗逃。隨後再等公孫淵來援,一同將其製服。
可是他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詭計都是無用的。
相較而言,顏良的實力比他高出不止一個層級,或者用個更明了的比喻,如果說顏良的武力值是90多的話,那麽鄒丹最多也就剛到70。
實力懸殊如此之大,鄒丹那點小心思幾乎沒有用。在鄒用。在鄒丹刺出長槍的那一刹那,也收到了顏良送來的鄙視眼神。
他暗道一聲不好,卻是為時已晚。
顏良將手中大刀隨手一輪,看起來輕描淡寫,卻暗含著化繁為簡的要義。舉重若輕的一刀砸中鄒丹刺出的長槍上,鄒丹頓覺一股澎湃的力量沿著自己的雙手,傳至小臂,最終傾瀉在他的雙肩上。
肩頭仿佛挺舉過重事物超出負載一般,發出一連串“喀嘣喀嘣”脆響。
鄒丹還沒從震驚中緩過神來,顏良殺招又至,一刀將其拍落馬下。
鄒丹一死,隨同趕來圍堵顏良的幽州兵頓時鳥酢獸散。顏良本來還想轉身奪迴大寨,卻見寨中幽州兵實在太多,奪之不得。隻好借南門混亂的機會殺出大寨,向南逃竄。
經此一役,袁軍先鋒5000餘人,隻有300多人逃迴中軍。公孫瓚算是在首敗之後又扳迴一局。
顏良兵敗之後,逃迴中軍,向袁紹具稟兵敗之事。
袁紹氣急,卻又深愛顏良之才不忍治罪,想顧左右而言他,將顏良白丟5000先鋒的罪責敷衍過去。
軍師祭酒田豐卻在這個時候跳將出來,直言道:“明公,行軍作戰首講獎罰分明。有功不獎,則將校必生怠慢之心,不思進取。有罪不罰,則士卒以為敗績無責,不肯力戰。二者任得其一,軍心難穩戰力必爹。方今,顏將軍大意戰敗,致使我軍近5000兒郎命喪黃泉。其罪不小,還望主公加以懲戒。”
田豐說得有條有理,袁紹即便再愛惜顏良之才,也不得不按田豐所說加以懲戒。遂令顏良領20庭長,並奪其將軍之職,暫留於軍中戴罪立功。
自此,顏良與其好友文醜與田豐結怨。
懲戒完顏良,袁紹號令中軍連夜趕路,直逼廣陽城下。並與次日三更早飯,五更營,對廣陽城發起猛攻。
攻城戰一直持續了七天有半,敵對雙方均是死傷慘重,廣陽城下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
七天之後,有聖母教幽州分堂信徒給公孫瓚送來教會諜報。報知曰:近期冀州鄴城周邊出現異狀。有教會細作探得,鄴城軍械庫少了一大批兵器。這批兵器足可武裝三萬人兵馬。此外,有信徒不止一次見到小股人群結伴出城。這群人雖穿著便裝,但言談舉止似是受過軍事訓練。
讀完這條諜報,公孫瓚隨手丟在一旁,絲毫沒把諜報中的訊息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足以武裝三萬人的兵器還能運去哪了?肯定是運到冀幽邊境上來了。至於那些進進出出的人群,顯然是袁紹使出的障眼法。他不想讓公孫瓚查知自己增兵,這才想出這麽個點子。為免行蹤暴露,袁紹讓士卒穿上了便服,化整為零趕赴廣陽。待到了廣陽再搖身一變變成三萬雄師,給他來個出其不意。
對此,公孫瓚並不在意。眼下的廣陽被他守的固若金湯,城內錢糧、弓矢等項都是今歲欒奕送來的,充足的很。莫說袁紹隻添三萬大軍,就是再加六萬他也不怕。
然而,正當公孫瓚為自己布置下的堅固防禦體係而自得滿滿的時候,一則噩耗從北方傳來。
“你說什麽?右北平被袁紹大軍團團包圍,不日即將淪陷。”
為了抵禦袁紹北上,公孫瓚幾乎把所有兵馬都壓在了幽冀邊境上,右北平、漁陽、涿郡、代郡、上穀郡兵力嚴重不足。更笨抵禦不住大軍入侵。
所以在得到右北平被圍的消息後,公孫瓚又驚又怒,竟揪著信使的衣領將他提了起來。
“確實如此!”信使嚇得不輕,哆哆嗦嗦道:“主公饒命,主公饒命啊!”
“哎!”公孫瓚一把將信使丟在地上。怒問:“袁紹大軍從哪裏來的,怎麽越過廣陽跑到右北平去了?”
“迴主公。袁紹的兵馬不是從南邊來的,而是北邊。”
“北邊?你是說?”公孫瓚驚問。
“沒錯。他們是從塞外過來的。”
“塞外?”公孫瓚瞬間想起數日前,幽州聖母教會送來的那份諜報。他衝到桌邊,翻了許久才從一本書下將其找尋出來,細細一看,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我當時怎麽就沒想到呢?”
原來,那批從鄴城軍械庫消失的軍械並沒有送到冀幽邊境上來,而是分批次運到了並州最北側的五原郡。隨後,一批批化整為零走出冀州,又在五原化零為整,換上軍裝,延塞外草原一路東向,最終抵達幽州北部。
公孫瓚終於看破其中內情,可是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此時領悟已是為時已晚,幽州北部危及重重。
!!
詭異的力量隨即將寶刀帶偏許多,砍在了空處。
眼見大好的機會付諸流水,顏良氣得哇哇大叫,瞄著公孫瓚提刀便砍。公孫瓚也不甘示弱,借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舉槍來迎。
一時間“乒乒乓乓”刀兵大作。
望著戰陣中央,險象環生的戰鬥,無論是袁軍也好,幽州兵也罷,無不把心提到嗓子眼,生怕自家主將有何閃失。
廣陽城外,從剛才的喧雜,瞬間轉化成一片死寂。僅剩兵器交擊聲在虛空中唱響。
公孫瓚、顏良二人你來我往殺成大戰百餘合後,已是年過半百的公孫瓚,體力開始明顯不支。視線中的顏良越來越模糊,不過可以看清的是,不到不惑之年的他體能仍然充沛,就算再打上百迴合也是綽綽有餘。
此時,這場鬥將之戰的結局已經確定,公孫瓚自知落敗是早晚的事情。不過敗歸敗,他發自內心的不服顏良,要說服,也隻能服老。“若是自己年輕二十歲,哦不十歲便可。定讓他顏良有來無迴。”
然而公孫瓚也知道這不過是句氣話罷了。畢竟,時間是不能逆轉的,該老人終歸還是會老。
公孫瓚不甘落敗,卻又無可奈何。他故意賣個破綻,引來顏良的攻勢,隨後虛晃一招,騙過顏良拔馬便退。
連勝兩陣,顏良見手下兵馬士氣旺盛,當即下令雷鼓進軍。麵對氣勢如虹的袁軍,以及殺神一般的顏良,幽州軍還沒交戰便嚇得心驚膽寒了。
不過一柱香的工夫,幽州軍陣腳大亂。
眼見敗局已定,公孫瓚不敢與袁軍再做糾纏,立刻鳴金,帥兵迴城。
顏良趁勢掩殺,斬敵上千,一直追到廣陽城下,被據守廣陽城的幽州守將——公孫瓚從弟公孫淵引弓弩手射退,這才心有不甘的退走,於距廣陽城10裏外安營紮寨。等待袁紹中軍駕臨,再合力攻城。
敗迴城內,公孫瓚心中幽憤,召集帳下文武共同商討抗敵之策。
幽州長史關靖獻策曰:“顏良雖勇,卻有勇無謀。今日大戰得勝,定生輕慢之心。明公連夜派兵出城襲其營,必有收獲。”
公孫瓚聞言大喜,“士起(關靖的表字)真吾之子房也!”遂既點齊兵馬,一路由公孫淵率領出西門,一路由漁陽太守鄒丹統禦出東門。兩路人馬借夜色掩護潛到顏良軍寨之外,驟然舉起火把向軍寨發起猛烈攻擊。
可憐顏良此時正做著斬殺公孫瓚的春秋大夢,睡夢中轟轟烈烈的喊啥聲清晰可聞,而且逼真無比……
“將軍,將軍。快醒醒,大事不好了,公孫瓚的兵馬殺進寨來了!”
顏良猛地從睡夢中驚醒,側目一瞧,身旁站著焦急萬分的親兵;耳傾聽,才知喊殺聲哪裏是夢裏來的,而是源自於活生生的現實。
聽聲音,主將帳外已然亂作一團。顏良大急,顧不得披掛鎧甲,提起他那把金背劈水電光刀闖出大帳,四下環視一眼,暗道一聲不好。
此時,毫無防備袁軍在幽州軍兩路夾擊猛攻之下,化作了一盤散沙,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亂成一團。
幽州兵趁機湧進大寨,見人就殺,見帳篷就放火,火勢漫天,煙霧繚繞,又進一步推動了混亂的進程。
顏良自知大勢已去,營盤是守不住了。接過親兵遞來的馬韁,翻身上馬,迴頭怒視一眼大火燃燒的方向,憤憤道:“隨某家南退。”
顏良引著100餘親兵,在混亂的大寨中穿行,高速向南方退卻。路上多有幽州兵前來攔截,卻敵不過顏良勇武,被其一個衝鋒,殺的七零八落。所過之處,無人能攔。隨後顏良又收攏了數之袁軍殘兵,兵力增至530餘人。
顏良眼見就要衝破出南寨,恰當此時,卻聽左翼冒出一聲叫囂,“毋那賊廝哪裏跑。”
竟是漁陽太守鄒丹。
顏良冷哼一聲,拍馬迎上,隨手便是一刀。
鄒丹昨日也見識過顏良的本領,不敢與之硬拚。便采用纏鬥方略,意圖牽製住顏良,不讓其敗逃。隨後再等公孫淵來援,一同將其製服。
可是他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詭計都是無用的。
相較而言,顏良的實力比他高出不止一個層級,或者用個更明了的比喻,如果說顏良的武力值是90多的話,那麽鄒丹最多也就剛到70。
實力懸殊如此之大,鄒丹那點小心思幾乎沒有用。在鄒用。在鄒丹刺出長槍的那一刹那,也收到了顏良送來的鄙視眼神。
他暗道一聲不好,卻是為時已晚。
顏良將手中大刀隨手一輪,看起來輕描淡寫,卻暗含著化繁為簡的要義。舉重若輕的一刀砸中鄒丹刺出的長槍上,鄒丹頓覺一股澎湃的力量沿著自己的雙手,傳至小臂,最終傾瀉在他的雙肩上。
肩頭仿佛挺舉過重事物超出負載一般,發出一連串“喀嘣喀嘣”脆響。
鄒丹還沒從震驚中緩過神來,顏良殺招又至,一刀將其拍落馬下。
鄒丹一死,隨同趕來圍堵顏良的幽州兵頓時鳥酢獸散。顏良本來還想轉身奪迴大寨,卻見寨中幽州兵實在太多,奪之不得。隻好借南門混亂的機會殺出大寨,向南逃竄。
經此一役,袁軍先鋒5000餘人,隻有300多人逃迴中軍。公孫瓚算是在首敗之後又扳迴一局。
顏良兵敗之後,逃迴中軍,向袁紹具稟兵敗之事。
袁紹氣急,卻又深愛顏良之才不忍治罪,想顧左右而言他,將顏良白丟5000先鋒的罪責敷衍過去。
軍師祭酒田豐卻在這個時候跳將出來,直言道:“明公,行軍作戰首講獎罰分明。有功不獎,則將校必生怠慢之心,不思進取。有罪不罰,則士卒以為敗績無責,不肯力戰。二者任得其一,軍心難穩戰力必爹。方今,顏將軍大意戰敗,致使我軍近5000兒郎命喪黃泉。其罪不小,還望主公加以懲戒。”
田豐說得有條有理,袁紹即便再愛惜顏良之才,也不得不按田豐所說加以懲戒。遂令顏良領20庭長,並奪其將軍之職,暫留於軍中戴罪立功。
自此,顏良與其好友文醜與田豐結怨。
懲戒完顏良,袁紹號令中軍連夜趕路,直逼廣陽城下。並與次日三更早飯,五更營,對廣陽城發起猛攻。
攻城戰一直持續了七天有半,敵對雙方均是死傷慘重,廣陽城下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
七天之後,有聖母教幽州分堂信徒給公孫瓚送來教會諜報。報知曰:近期冀州鄴城周邊出現異狀。有教會細作探得,鄴城軍械庫少了一大批兵器。這批兵器足可武裝三萬人兵馬。此外,有信徒不止一次見到小股人群結伴出城。這群人雖穿著便裝,但言談舉止似是受過軍事訓練。
讀完這條諜報,公孫瓚隨手丟在一旁,絲毫沒把諜報中的訊息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足以武裝三萬人的兵器還能運去哪了?肯定是運到冀幽邊境上來了。至於那些進進出出的人群,顯然是袁紹使出的障眼法。他不想讓公孫瓚查知自己增兵,這才想出這麽個點子。為免行蹤暴露,袁紹讓士卒穿上了便服,化整為零趕赴廣陽。待到了廣陽再搖身一變變成三萬雄師,給他來個出其不意。
對此,公孫瓚並不在意。眼下的廣陽被他守的固若金湯,城內錢糧、弓矢等項都是今歲欒奕送來的,充足的很。莫說袁紹隻添三萬大軍,就是再加六萬他也不怕。
然而,正當公孫瓚為自己布置下的堅固防禦體係而自得滿滿的時候,一則噩耗從北方傳來。
“你說什麽?右北平被袁紹大軍團團包圍,不日即將淪陷。”
為了抵禦袁紹北上,公孫瓚幾乎把所有兵馬都壓在了幽冀邊境上,右北平、漁陽、涿郡、代郡、上穀郡兵力嚴重不足。更笨抵禦不住大軍入侵。
所以在得到右北平被圍的消息後,公孫瓚又驚又怒,竟揪著信使的衣領將他提了起來。
“確實如此!”信使嚇得不輕,哆哆嗦嗦道:“主公饒命,主公饒命啊!”
“哎!”公孫瓚一把將信使丟在地上。怒問:“袁紹大軍從哪裏來的,怎麽越過廣陽跑到右北平去了?”
“迴主公。袁紹的兵馬不是從南邊來的,而是北邊。”
“北邊?你是說?”公孫瓚驚問。
“沒錯。他們是從塞外過來的。”
“塞外?”公孫瓚瞬間想起數日前,幽州聖母教會送來的那份諜報。他衝到桌邊,翻了許久才從一本書下將其找尋出來,細細一看,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我當時怎麽就沒想到呢?”
原來,那批從鄴城軍械庫消失的軍械並沒有送到冀幽邊境上來,而是分批次運到了並州最北側的五原郡。隨後,一批批化整為零走出冀州,又在五原化零為整,換上軍裝,延塞外草原一路東向,最終抵達幽州北部。
公孫瓚終於看破其中內情,可是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此時領悟已是為時已晚,幽州北部危及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