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七十八章有人歡喜有人愁


    “一陽,我怎麽一點都感覺不到,你說的穩坐釣魚台的感覺,反而是有種吃牢飯的頹喪。”劉先河怨氣十足的說著,他的身份已經暴露,隻要一出這醫院的門,就有人盯。以至於,他們總以為背後有雙眼睛在盯著他們,多少有些神經質。


    “老劉,你後悔跟我來北平了?”


    “後悔?當初你說舍不了孩子,套不著狼。這不,我把自己都豁出去了,卻啥都沒瞧見,你說我該不該後悔。”劉先河沒好氣的說道。


    曾一陽心中暗自把小半句補全‘舍不了老婆,抓不住流氓’。問題是他們兩個大活人出現在了幾方勢力的中心,但是卻被無視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東北軍有顧忌,而且他們內部好像也發生了變故。王以哲雖然帶部隊起義,成了紅軍,但他對張學良還有些死忠,沒辦法,逼不得。”曾一陽無奈道,在國人的心中,背叛是可恥的行為。當然,這樣的道德標準,隻有在良心還沒有被泯滅的人身上才會出現。


    而背叛後,出賣原來的主人,更是無恥之極,將被世人唾棄。東北軍是張家父子的私軍,任何人都染指不得,這是毋庸置疑的,手下的將領也不缺死忠之人。還有不少年輕軍官,比較激進。


    這就讓東北軍更希望能夠找到一條夾縫中求生存的道路,隻要張學良沒有倒下去,手下的將領還都是有希望的。


    曾一陽看到的是東北軍將是一股大力,獲取和東北軍的合作,將讓紅軍可以在華北擁有港口裝運設備。單單靠西北走廊,或者是蒙古高原,根本無法滿足設備的運輸。


    沒有公路、鐵路,人拉馬馱的能夠運多少東西?


    抗日需要準備,沒有準備,而這個準備需要多少時間,蔣介石以為十年,而曾一陽卻知道,他隻有三四年的時間。


    曾一陽希望獲得的東北軍的諒解,更確切的說,是想獲得張學良的諒解。王以哲的部下,已經不可能送還張學良。他能夠有把握的就是,為東北軍在和克虜伯洋行之間,構架一條橋梁,讓東北軍的武器軍需,能夠自主采買,脫離南京軍政部這個環節,從而用更少的錢,裝備更強大的武器。


    既然聯合采購,能夠降低成本,為什麽不能將晉綏軍、東北軍還有原西北軍殘部的武器一起采購。


    原本準備好好幹一番事業的,現在成了老鼠,被貓耍著玩。連劉先河都不敢大搖大擺的出醫院,隻能和曾一陽一起,幹耗在病房裏。


    曾一陽底氣也不是很足,等了一個多月,雖然沒人打擾自己,也沒有軍警幹涉他們的自由。但總免不了的失望,張學良沒有找他們,陳誠也沒有派人來,馮玉祥更是消聲滅跡。


    自從把他們送到北平後,馮玉祥就像一個熱血青年,到處演講,要抗日,要救國。


    那些激情洋溢的演講場麵,在曾一陽的眼裏看來,更像是牢騷。


    沒有絲毫計劃的抗日,沒有一點策略的救國。這樣的抗日,這樣的救國不是掩人耳目,還能是什麽?有一個響亮的名號,但是什麽事都不做,一個軍人,做著文人該做的事。


    添亂倒是很像,就是沒有一點效果。


    也不是全然沒有效果,北平的學生們被煽動起來了不少,學生從軍衛國的壯舉一再出現。


    東北軍的招兵處依然冷清,門口幾乎可以羅雀,但中央軍25師的招兵處前,卻排起了長龍。


    “哪兒人?”


    “武安人。”


    “那就是河北人嘛?”


    穿著學生裝的青年點頭道:“是河北人,打日本,東北軍靠不住,就來中央軍了。”


    青年盡量讓自己笑的更燦爛一點,也讓招兵的軍官感覺自己不是被發配了,而是在做一個神聖的事業,沒有招兵處,部隊就得不到補充,沒有好的兵員,部隊的好裝備就用不上……當然,招兵處的夥計,比十五塊大洋賣的壯丁費事多了。


    “孩子,我看你像學生娃。今天一上午,我都見了五個像你這樣的學生娃,好家夥,都是大學生,要說你爹娘供養你們上學也不易,眼看著畢業後,就能有一份好差事。當兵?這是何苦呢?”軍官不是不想招收青年,而是為青年惋惜,中**隊不惜人,剛入伍受訓過後,就是新兵。


    什麽是新兵,新兵就是炮灰。衝在頭裏,死在第一敵人攻擊的就是這波人。


    猶豫了一會兒,軍官悄悄的拉著青年,到一邊輕聲說道:“中央陸軍大學每年都招收學員,一畢業就是當軍官,跨上盒子炮,多威風。文化考試對我來說是難,老哥哥本來就認識不得幾個字,連看個報紙都費勁。但你行啊!”


    軍官有點年紀,對於可以當他兒子的學生很看重,也很為對方著想。


    不過青年顯然很不樂意,嘟囔著:“華北才有鬼子殺,到南京,我這不是逃跑嗎?”


    “你傻呀!等你學好了畢業成軍官,你就能帶著一個排,一個連的戰士打日本人,一個人幹那是單幹、蠻幹,一群人……”


    軍官聲音不斷的降低著,青年連連點頭,眼睛也亮了起來。是啊!一群人殺鬼子,總比一個人殺的多吧!


    很少來招兵處的杜聿明來了,軍官也知道這個嚴厲的代師長是多麽的狠,匆忙組建的十七軍有兩個師。一個是黃傑的2師,兩外一個就是由原來的4師**旅擴編而來的25師。師長關麟征,剛帶著部隊來到戰場,就身受重傷,雖然堅持指揮,但25師的人都知道,這時候,都是副師長杜聿明在指揮調動。


    兩天,死了4000人,對於一個才一萬多人的師來說,不潰敗是奇跡。


    督戰隊的機槍就架在陣地後麵,隻要有人往背後看一眼,就會招來子彈,更別說轉身敢逃出陣地的了。


    就是這樣,才頂住了日軍第八師團的進攻。可一仗打下來,一個師的架子都不在了,僅僅留下一個團的將士時不時的迴想起戰場上的慘烈。


    “何耀國,你偷偷摸摸的在幹什麽?”杜聿明慍怒道。


    “報告師座,補充團少校副團長何耀國,正在說服一個參軍青年。”何耀國一本正經的指著一邊的青年解釋道。


    何耀國還是有些急智的,25師的補充團,除了訓練軍官,其他的士兵都被關麟征和杜聿明送到前線,不是死了,就是在後方的野戰醫院裏躺著。出來招兵的都是他們這些軍官,按理說,一個副團長,還不足以對一個投軍的青年如此看重。


    但他這是在北平招兵,這裏大學林立,學生從軍的比例很高。有些還是很出名的學府出來的,即便是副師長杜聿明也是很看重。


    “哦……”杜聿明看見了躲在何耀國身後的那個青年,和善的問道:“叫什麽名字,為什麽投軍。”


    “報告長官,我叫孟學友,燕京大學二年級學生,為抗日救國而投軍。”孟學友高聲迴道,還學著何耀國的樣子,盡量讓自己站的像個軍人,好讓對方有個好影像,能夠讓他順利的參軍。


    杜聿明狐疑道:“大學生,為什麽不考軍校?”


    “這位長官也是這樣勸我的。”孟學友一指著身邊的何耀國,後者被點名後,挺胸站直。


    杜聿明讚許的點了點頭,頓時讓何耀國心花怒放,別的團副都是中校,而他這個少校讓他總有點抬不起頭來的感覺,這都是上麵沒人拉一把,才讓他有種有力使不上勁的感覺。這下好了,師長都知道他的能力了,這領子上的領章也該加顆星了。


    “你是怎麽想的。”杜聿明隨即又問。


    “我聽說軍校學員畢業後分配,自己做不得主,分到哪個部隊就是哪個部隊,我呢?又想抗日救國,要是萬一分到軍閥部隊,我可不是要給軍閥打內戰?”孟學友擔憂的說著。


    “好,你入伍的請求我準了,但是你要參加軍校的考試,畢業後,我自然會派人來接你。”杜聿明心說,又找到一個好苗子。


    杜聿明暗自佩服自己的這個想法,在中國最大的城市,開設征兵處,就是這個好處,人才源源不斷。才半個月的時間,他就招收到了一百來個學生兵,有中學生,也有大學生。這些人集合到一起訓練一下,就能夠組建一個教導營,為25師培養合格的士官,乃至基層軍官。


    不但如此,還有二千多關外逃難來的壯丁,也被拉進了25師補充團的營房,已經開始訓練了。


    這事別人都不敢做,就杜聿明一個人做了。25師傷亡7成以上,不招兵要麽退出防區,要麽就是就地解散,沒有第二條路。反正是豁出去了,也就是試一下,沒想到效果如此的好。


    張學良一連半個月,都在他的心腹將領們商討著整編方案。但是,一談到裁軍,要縮減軍隊數量,所有人都沉默不言,反而像看戲似的看著張學良一個人在台上大費口舌;但是一聽到德國裝備,火炮,頓時那些師長,軍長們兩眼就放綠光……


    商討了半個月,也沒整出一個結果來。反而是東北軍將領們更是有分裂的傾向,一部分老軍人,以張作相為代表,認為不應該裁軍,購買德國武器,一樣可以整編部隊。


    而何柱國等人卻堅決擁護張學良的建議,他們手下的部隊很多都是張作霖的部下,桀驁不馴,很多都不賣他們的仗。就因為那些是跟著張作霖的老將,才讓東北軍軍紀渙散,早就看不慣他們的不作為了,裁掉了,才是眼不見,心不煩。


    可張學良為難了,這些都是跟著他爹打江山的老人,把事情做絕了,難免讓人寒心。


    就在他舉棋不定的時候,一個消息,讓他認為,不能再等下去了。


    紅軍會師了!!!


    “孫銘九,集合侍衛,小帥要出去。”送來消息的何柱國,對站在廊下的孫銘九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戰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鬼遊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鬼遊魂並收藏血戰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