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結束,李朝恩進來稟報。


    “陛下,二皇子求見。”


    張超揉了揉眉心,這個不省心的兒子。也都有二子三女了,本來也應當懂事了,可這兩年卻越來越不像話。


    這次,張超也是下定了決心,不把他扔到下麵狠狠的磨礪一下,是不會再把他召迴來了。


    “讓他滾進來。”


    張琿在伊吾接到皇帝的旨意之後,就星夜兼程的趕迴漢京。一路上快馬進京,半點不敢耽誤。


    和上次一樣,當皇帝的旨意下來後,他才開始後悔。


    可後悔已經晚了,皇帝這次對他的處罰無比的嚴厲,削奪爵位,一貶到底。爵位和封地都沒有了,他現在的身份僅剩下了個皇子,連個虛封貴族都不是,因此連貴族院的議員資格也被剝奪了。


    數千裏地,風塵仆仆的趕到京城,人也瘦了好幾斤。


    “兒臣拜見父皇。”張琿進殿,有些心虛的跪下。


    張超沒理會,繼續看著手裏的奏折,有意晾一下這個兒子。張璟與張琿是一母同胞,甚至還是三胞胎兄弟,可也許是因為他們是異卵兄弟,他們兩人性格上其實並沒有幾分想象的地方。


    張璟更成熟穩重,而張琿則魯莽的很,想一出是一出,從不計後果。


    而且這小子,是根本不長教訓。


    張超目光迴到奏章上,這份奏章是自己的得意門生程處默呈上的。


    身為雲南提督,程處默在雲南也已經好些年了,從雲南都護到如今的雲南提督,算是朝廷的雲南事務專家。


    貞觀時的雲南還是六詔相爭,到後來南詔獨大,再到後來朝廷進軍雲南,然後是南詔王去世,南詔王諸子內戰,朝廷以平亂之名出兵,不斷的擴大在雲南的地盤。到現在,南詔國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真正的雲南王是程處默這位提督,朝廷現在雲南駐有陸軍的兩個軍四萬人,還有兩個師的民兵。


    手握八萬兵馬,程處默確實才是真正的雲南王。


    上一次,劉仁軌進攻阿拉幹,程處默就也率兵南下協助。


    在上一次的行動中,程處默從南詔地盤借路經過,戰後,程處默卻並沒有就此撤離。


    相反,還在南詔的麗水駐紮軍隊不走了。


    程處默的這個行動並沒有事先稟報朝廷,不過事後上奏。


    樞密院對他的行動也給予了肯定,麗水在南詔的西南端,此時的麗水河邊,後世則是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麗水城則是後世的孟拱附近。


    從這裏往西北,有一條商路,可以翻越那加山,到達東輝國,進入到藏江下遊的孟加拉平原。


    而若沿麗江南下,則進入驃國境內。


    麗水的北邊是大雪山,西麵是那加山脈,東麵則是高黎貢山山脈。


    境內有麗江,直下驃國。


    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一地聯結數國。


    程處默久在雲南,當然清楚朝廷的戰略計劃,早晚要征服整個中南半島。雲南方向,首先要打通那加山脈,連通到東輝國,順藏江下海,取得出海口。將來,還要順麗江南下,征服驃國。


    麗江這樣的戰略要地,自然得早控製在手。


    借著上次出兵經過麗江,程處默本來先是跟控製麗江的那位南詔王子說借道,借了之後就沒還了。他還幾次增兵麗江,如今整個麗江都已經在他的控製之下。


    那位王子見阿拉幹亡國,戰事結束,便讓程處默退兵,可程處默已經控製了麗江各處要地,這時怎麽可能退兵,請神容易送神來。


    幾次不好的交涉之後,程處默幹脆把人抓了送給了他的兄長,直接把這位王子原來控製下的麗江東麵,怒山西的永昌鎮也給占了。


    這事情做的比較蠻,也把大華和程處默的意圖給透露了出來。


    剩下的幾位王子也終於明白過來,兄弟幾個打生打死,可結果都早晚要為大華做嫁衣裳。


    幾人一商議,不打了。


    他們聯名要求程處默退出麗江和永昌,但程處默哪會答應。


    於是乎,幾位王子一合計,派人去跟驃國國王求援。


    驃國國王其實自大華駐兵麗江後,也開始日夜不安。


    大華這幾年到處東征西討的,也讓他睡不好。尤其是驃國的南麵沿海地區,已經好幾次被大華的武裝商船闖進港口甚至是內河,要求他們租界地方做補給商港。


    驃國國王不肯,結果還打了幾仗,雖然說規模很小,甚至算不上打仗,因為那些跟他們交戰的隻是一些大華商人的商船而已。


    每次交火,最後的結果都是以驃國向大華租借地方而結束,大華商人付租金,然後租借沿海的島嶼或者內河海口的沙洲做租界。


    這些大華商人在海邊河口建起碼頭,建立集市,向驃國商人出售大華商品,也收購他們的一些物資等,幾處租界,倒是很快的繁華起來。


    有的小鎮有上千人,有的更是已經有上萬人,那些小島上也有了城鎮,甚至是堡壘。


    那些華商,甚至招募了一些雇傭兵。


    這讓驃國國王心中很不安,現在大華又有幾萬軍隊出現在了他們的北方國界,尤其那裏還是上遊地區。


    驃國國王自己並不敢輕易跟大華衝突,可既然南詔王子們願意與大華作對,他當然樂於看見。


    於是乎,現在驃國國王對著南詔王子們的使者一通承諾,南詔王子們還真以為就找到了靠山。


    一個個的興奮不已,派出使者給程處默送信,強烈要求程處默退出南詔,甚至是退出整個雲南。


    程處默當然不會害怕。


    他收到信後,還高興不已呢。


    現在他給皇帝上奏,是希望皇帝能批準他在南詔平叛。他宣稱,南詔本是大華的自治領,但現在已經叛亂了,身為雲南提督,他有責任和義務出兵討平叛亂。


    當然,驃國做為大華的藩國,居然還公然支持南詔叛亂,絕不可饒恕。


    程處默請求皇帝也同意他在適當的必要時候,向驃國出兵。


    手握著八萬兵馬,現在程處默都嫌隻打南詔有些太輕鬆了,準備南詔和驃國一起打,反正早晚要打,那不如一起上。


    劍南、黔中等地的改土歸流,加上此次程處默的強勢,確實讓南詔各部都下決心脫離大華。


    隻不過這些人雖然勇氣可嘉,但張超並不認為他們求助驃國就能怎麽樣。


    驃國在中南半島來說,地盤確實不小,但論實力,甚至遠不如真臘,隻不過過去周邊沒有什麽強大的勢力,因此也算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但現在大王既然猛龍過江,自然也不會再給驃國什麽機會。


    驃國的軍力,跟真臘差不多,以戰象為主要戰鬥力,然後有部份騎兵,其餘的都是些步兵。


    雖說那邊氣候和地形都比較特殊,熱帶叢林,道路艱難,交通不便。可再怎麽說,大華軍隊的訓練和裝備,都不是他們可比的。


    尤其是程處默手下的這支軍隊,可不是什麽剛從中原征調的府兵,而是在雲南駐紮多年,早就已經習慣了這邊水土氣候的一支大軍。


    其實雲南這邊土族眾多,南詔也隻是占據著大理一帶的較強部族,其餘各部,也不過是臣服於南詔,但本質上來說,整個雲南,就是無數大大小小的部族聯盟。


    一些偏遠地區,甚至根本沒有加入到這個聯盟裏麵。


    有一些部族,居於深山老林之中,出入甚至要翻越雪山,可能看似直線距離很近,但到外麵來一趟,往返迴家,可能卻得在路上走上一個月時間。


    交通不便,運輸更是隻能靠人背貨物。


    有許多地方,甚至每年還有封山季節,一年有半年的時間都不能與外麵聯絡。


    在雲南作戰,其實隻要把那些主要的城寨攻占就行了,至於周邊其它地方,根本不用管。


    慢慢來就行了。


    提起筆,張超給程處默迴複,讓他自己便宜行事。


    “如驃國不主動出兵越界進入雲南,則暫不急著對驃國宣戰出兵。先掃平南詔,控製雲南,然後再談驃國。”


    批複完,張超放下筆,抬頭,張琿還老實的跪在那裏。


    張超靠在椅上,對張琿道,“起來吧。”


    張琿精神一震,連忙起身。


    “在同一個坑裏摔兩跤,你知道都是些什麽人嗎?”


    “不是瞎子就是傻子,張琿,你說你是什麽人?’


    張琿也不吭聲。


    “朕今天連罵你的心情都沒有,因為你讓朕太失望了。朕給你最後一次機會,記住,這是你的最後一次機會。”


    “朕授你為陸戰第七師獨立團團長,你自己去招募兵員,組建這獨立團三千人馬,軍費開支都是由你自己出,說白點,朕就是讓你帶著這三千人到孟加拉去,自己去建功立下,你若是能打下地盤來,到時朕會考慮再給你授爵封地,若是你連自己開拓的本事都沒有,那你這輩子都不用迴中原了。”


    “朕給你一年時間,一年內,你若打下一百裏地來,朕給你十裏封地。你若能打下一千裏地,朕給你一百裏封地。朝廷不會給你兵員補充,也不會給你物資補給,一切全靠你自己,這是你最後一次機會。”


    “聽明白了嗎?”


    “兒臣聽明白了。”


    “既然聽明白了,那就滾吧。”


    看著張琿狼狽離去的身影,張超長歎一聲。


    讓兒子去印度,還給他開出這樣一個條件,也算是他最後的態度了。既然這小子野心那麽大,那麽不安分,那就讓他使勁去折騰。


    折騰的出來,那是他的能力。


    若是折騰不出來,那他以後也不要再折騰了,這輩子就當一個庶民好了。畢竟野心再大,也得有相應的能力匹配。


    光有野心卻沒有能力,那最終隻會害了他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