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朝堂上關於府兵製與募兵製的辯論陷入僵局後,唐高宗李治心中一直猶豫不決。這日,李治在後宮與武媚談及此事,言語間滿是對兵製改革的憂慮與困惑。武媚靜靜地聽完,心中已有了一番思量。


    第二日,早朝之上,氣氛依舊凝重。大臣們行禮完畢後,武媚身著鳳袍,儀態威嚴,緩緩開口:“陛下,諸位大人,本宮聽聞朝堂上關於兵製改革爭論不休,心中有些淺見,望陛下恩準,容本宮一述。” 李治微微點頭,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武媚微微頷首,然後向前邁進一步,她那美麗而聰慧的麵容顯得格外從容淡定。隻見她輕啟朱唇,聲音清脆悅耳卻又條理分明地向皇帝進言道:“陛下啊,這府兵製和募兵製兩者可謂各具長短。先說這府兵製吧,其最大的優點便是寓兵於農、兵農合一。如此一來,既能夠確保農業生產不受影響,又可以在國家麵臨戰事之時,迅速將散布於各地的兵力集結起來投入戰鬥。而且呢,這些府兵大多都源自本鄉本土,對於自己生長的土地有著極深的情感。所以一旦到了戰場上,他們保家衛國的決心必然無比堅定。然而,現如今咱們大唐的疆土日益遼闊,這府兵製在邊境的防禦方麵就逐漸暴露出許多不足之處啦。您想啊,要是從內陸地區征召府兵趕赴那些地處偏遠的邊境地帶,這一路上山高水遠不說,光是耗費在路上的時間就得好長時間。這樣一來,常常會錯失最佳的戰機,讓敵人有機可乘。再者,邊境地區的老百姓們也容易受到敵軍的騷擾侵害呀!更重要的是,府兵若長期駐守在邊疆,那就勢必會耽誤自家的農活,長此以往,誰還願意一直留在那兒戍守邊關呢?如此一來,邊境的防禦力量自然也就難以保持穩定嘍。”


    “而募兵製,”武媚稍稍停頓了一下,她那犀利且威嚴的目光緩緩地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仿佛要將他們的心思都看穿一般。接著,她用一種沉穩而有力的聲音繼續說道:“此製度不受戶籍之限製,乃是麵向整個國家廣納兵員。如此一來,其兵源來源極為廣泛,無論是來自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之人,皆可投身軍旅。由於這些士兵是以當兵作為自己的職業,故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軍事訓練之中,並接受係統且專業化的培訓指導。經過這般錘煉之後,他們的戰鬥力自然遠勝於那些臨時征召而來、未經嚴格訓練的士卒。


    此外,國家不僅會為這些士兵提供穩定可靠的軍餉以及充足的物資保障,而且對於那些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之人,更是會毫不吝嗇地賜予豐厚至極的獎賞。這種獎勵措施無疑極大地激發了士兵們勇往直前、奮勇殺敵的鬥誌與勇氣。同時,募兵製還具備一套完善健全的管理機製,可以有效地掌控整支軍隊,確保其紀律嚴明、行動統一。


    不過,凡事皆有利弊兩麵。募兵製雖好,但它也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國家耗費大量的錢糧來供養數量眾多的士兵。這對於國家的財政而言,無疑構成了一股極其沉重的壓力。若不能妥善解決這個難題,恐怕募兵製的推行亦難以長久維持下去。”


    “所以,本宮建議,實行兵製混合製。” 武媚目光堅定,繼續闡述:“在邊疆地區,地廣人稀,戰事頻繁,實行募兵製。朝廷可在全國範圍內廣貼招募告示,無論出身貴賤、戶籍何處,隻要身體健康、體格健壯,年齡在十六至四十歲之間,皆可應募。這些募兵將被編入專門的邊防軍,由經驗豐富、作戰勇猛的將領統領。他們長期駐守邊疆,接受嚴格且係統的軍事訓練,包括騎射、兵器使用、戰術配合等,訓練周期根據兵種不同,步兵不少於半年,騎兵則需一年,確保他們能熟練應對各種複雜的邊境戰事。”


    “對於腹地,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繼續推行府兵製。從當地的均田戶中挑選精壯男子為府兵,設立折衝府進行管理。府兵平時在家務農,農閑時集中到折衝府訓練,訓練內容主要為基本軍事技能,如兵器操作、隊列行進、簡單的戰術陣法等,訓練時間依據農事靈活安排,確保不耽誤農時。”


    “在軍隊管理上,設立專門的軍事協調司,負責統籌邊疆募兵與腹地府兵的行動。軍事協調司定期組織兩者進行聯合軍事演練,增進彼此的了解與配合。同時,建立嚴格的考核晉升機製,無論是募兵還是府兵,都要定期接受軍事技能、戰術素養等方麵的考核,表現優秀者予以晉升,不合格者進行再培訓或淘汰。為防止將領擁兵自重,無論是邊疆將領還是腹地折衝府都尉,都要定期輪換。”


    “至於後勤保障,” 武媚微微皺眉,神色認真,“邊疆募兵的軍餉、武器裝備、糧草物資等全部由國家財政支出,確保他們無後顧之憂。腹地府兵的武器裝備,國家提供一部分,如精良的兵器、鎧甲等,府兵自行準備一部分日常用品,以減輕國家財政壓力。同時,加強邊疆與腹地的物資運輸通道建設,保障戰時物資能夠及時調配。”


    武媚話音剛落,朝堂上便響起一陣議論聲。禮部尚書李崇義率先站出來,拱手說道:“皇後娘娘所言雖有道理,但混合製實施起來難度不小。如何協調邊疆募兵與腹地府兵的關係?一旦戰事爆發,兩者如何協同作戰?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戶部尚書王宏也麵露難色:“確實,混合製下,財政支出的分配也需謹慎考量。既要保障邊疆募兵的高額費用,又不能忽視腹地府兵的基本需求,稍有不慎,便會引發財政混亂。”


    這時,林羽向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皇後娘娘,諸位大人,卑職也有一策。不妨采用平戰結合的兵製模式,平時以募兵製組建常備軍,這些募兵經過嚴格選拔和長期專業訓練,作為國家軍事力量的核心,常年駐守邊疆和重要軍事據點,確保國防安全。而府兵製作為預備軍,從各地均田戶中選拔,平時務農,農閑時進行基礎軍事訓練,掌握基本的軍事技能。”


    “一旦發生戰爭,” 林羽神色堅定,繼續說道,“府兵迅速按照募兵製的管理模式進行整合。將府兵編入各個作戰單位,與常備軍協同作戰。統一軍令,由經驗豐富的將領指揮。在訓練上,府兵在戰前進行短期強化訓練,快速提升戰鬥能力,以適應戰爭需求。如此一來,既能保證平時軍事力量的專業性和穩定性,又能在戰時迅速擴充兵力,且在財政方麵,平時無需負擔大量府兵的高額軍費,減輕了財政壓力。”


    武媚聽完,微微點頭,若有所思:“林侍郎所言,確有獨到之處。本宮與林侍郎的兵製雖在出發點上都是為了結合募兵製與府兵製的長處,提升我大唐軍隊實力,保障國家安全。但在具體運用上,本宮按地域劃分,邊疆戰事多,以募兵長期駐守應對;腹地安穩,以府兵兼顧農事與國防。而林侍郎是平時募兵為常備軍,府兵為預備軍,戰時府兵再融入作戰體係。”


    林羽恭敬地迴應道:“皇後娘娘聖明。卑職的平戰結合兵製,更注重戰時的快速應變,府兵平時分散,戰時集中整合;娘娘的混合製則強調平時不同地域兵製的差異化管理,各有側重。”


    吏部尚書孫平這時插話道:“從管理角度看,皇後娘娘設立軍事協調司,平時就注重募兵與府兵的協同;林侍郎則是戰時才統一管理,這對指揮體係的要求可大不一樣。”


    就在眾人爭論不休之時,兵部員外郎趙康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諸位大人,下官也有個想法。是否可將募兵製再進一步細分,分為長期募兵和短期募兵。長期募兵,招募年齡在十六至四十歲之間的男子,他們在軍隊中服役,接受係統且長期的軍事訓練,成為軍隊的中堅力量,退役後迴歸家鄉。而短期募兵,招募年齡在十六至二十歲之間的男子,他們在軍隊中當兵兩年,這兩年裏接受基礎的軍事訓練,培養軍事素養和紀律意識。兩年期滿後,轉為府兵,迴到家鄉務農,農閑時參與府兵的訓練。如此一來,短期募兵在年輕力壯時接受軍事訓練,提升了自身素質,轉為府兵後,也能為府兵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提高府兵的整體素質。而且,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募兵製帶來的財政壓力,畢竟短期募兵服役時間短,所需的軍餉和物資相對較少。”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陣熱議。有人點頭表示讚同,認為這確實是個提升募兵和府兵素質的新思路;也有人麵露疑慮,擔心短期募兵與府兵的銜接以及訓練的連貫性等問題。


    李治靜靜地聽著眾人的爭論,心中越發糾結。他深知,兵製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個決策都關乎著大唐的興衰。良久,李治緩緩開口:“諸位愛卿,這兩日朝堂上關於兵製改革的辯論,讓朕看到了諸多思路和建議。此事關乎我大唐的長治久安,不可草率決定。朕命兵部,將這兩日的辯論內容詳細整理,結合各方觀點,完善兵部兵製改革方案。方案需充分考慮兵製的可行性、財政的承受能力、軍隊的管理與指揮等多方麵因素。待方案完善後,再行朝議。”


    眾大臣領命。隨著李治這句話落下,這場激烈的朝堂辯論暫時畫上句號,但眾人都明白,兵製改革的探索之路,才剛剛開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途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稻穀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稻穀香並收藏醫途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