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眾人至
穿越東京,我為大天師 作者:流年碎碎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上午,淺草寺雷門前,林晨被一名早就等候著的小沙彌迎進了寺中。
“施主這邊請,住持等人已經在殿中了。”
小沙彌將林晨領到了淺草寺一座偏殿門前,這座偏殿平時不對外開放,今天議事的地方就在此處。
林晨跨過門檻,走進殿中。此時殿內已經坐著四人,一人站立侍奉在後。林晨隻認識坐在中間的弘智大師,他身後站著的應該是他的弟子,好像是叫做覺海。另外三人皆是僧人,一名是白胡老僧,此刻正閉目轉著佛珠誦經,另外兩人一胖一瘦,約莫三十來歲的年紀,見林晨進來,正看向自己。
見林晨到了,弘智大師也起身迎接。林晨走上前,先是對著弘智大師行了一禮,又對覺海打了招唿。
弘智大師還了一禮,微笑著邀請林晨入座,然後說道:
“檀越來的倒早。”
“昨日聽聞大師所言,榮幸之至,自然不敢遲到。”
“嗬嗬,正好趁著此時,為檀越介紹。”
說罷,指著另外三人說,“這是我的師兄義澄,來自比叡山大光明寺。這是我的兩位師侄法正、法嚴,同樣出自比叡山大光明寺。”
林晨沒想到對麵三人就是比叡山來人,比叡山的大名他還是聽過的,於是對著三人也行了一禮:“沒想到竟是天台宗高僧,失禮。”
白胡老僧義澄並未睜眼迴應,繼續念著佛經。法正、法嚴口誦佛號,起身還禮。
弘智大師在旁解釋道:“我師兄一心向佛,功課未做完前,心無旁騖,還請檀越見諒。”
這麽有個性……林晨笑了笑,微微搖頭,示意自己並不介意。
這時覺海也為林晨奉上茶水。林晨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接著問道:
“不知大師今日還邀請了哪些高人?”
昨天弘智大師隻說了今日他邀請了一些宗教界前輩前來一起商討要事,其他並未細說,故而林晨並不清楚除了伊木大神官外其他還有誰。
這話剛剛說出口,門口就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
“哈哈哈,高人可稱不上。”
隨著話語聲走進來的是一個穿著草鞋,背著鬥笠,不修邊幅的中年和尚,一身黑色僧衣上還有著好幾個補丁。
這倒是讓林晨有些驚訝,在島國,僧人過的絕對不淒慘,看來眼前這位應是那種苦行僧一類。
這種苦行僧奉行一種叫做“千日迴峰行”的修行方式,不講究物質生活,用苦修來求得大解脫。
“千日迴峰行”大約起源於公元8-9世紀,最早可追溯至比叡山第二代慈覺大師圓仁。這種修行方式是指在7年的1000天時間裏,要來迴拜遍比叡山和平安京的270餘處聖跡,且走的都是崎嶇不平的山路。據說他們每天的淩晨一點起床,在黑漆漆的夜裏開始穿梭於樹林間來迴幾十公裏。在晚上迴來後也不能休息,而要迴到寺廟念經,每天隻有四五個小時的時間睡覺。
對於這種人,林晨隻能說佩服但不會去學……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貧僧來晚了。”
那人進來後朝著眾人念了句佛號,然後說道。
身為東道主的弘智大師雙手合十:“不早不晚,時候剛好。”
“嗬嗬。”
那中年僧人自顧自選了一個位置坐了,也未接弘智大師的話。
隻見他剛坐下,門口又來了一行人。
“施主這邊請,住持等人已經在殿中了。”
小沙彌將林晨領到了淺草寺一座偏殿門前,這座偏殿平時不對外開放,今天議事的地方就在此處。
林晨跨過門檻,走進殿中。此時殿內已經坐著四人,一人站立侍奉在後。林晨隻認識坐在中間的弘智大師,他身後站著的應該是他的弟子,好像是叫做覺海。另外三人皆是僧人,一名是白胡老僧,此刻正閉目轉著佛珠誦經,另外兩人一胖一瘦,約莫三十來歲的年紀,見林晨進來,正看向自己。
見林晨到了,弘智大師也起身迎接。林晨走上前,先是對著弘智大師行了一禮,又對覺海打了招唿。
弘智大師還了一禮,微笑著邀請林晨入座,然後說道:
“檀越來的倒早。”
“昨日聽聞大師所言,榮幸之至,自然不敢遲到。”
“嗬嗬,正好趁著此時,為檀越介紹。”
說罷,指著另外三人說,“這是我的師兄義澄,來自比叡山大光明寺。這是我的兩位師侄法正、法嚴,同樣出自比叡山大光明寺。”
林晨沒想到對麵三人就是比叡山來人,比叡山的大名他還是聽過的,於是對著三人也行了一禮:“沒想到竟是天台宗高僧,失禮。”
白胡老僧義澄並未睜眼迴應,繼續念著佛經。法正、法嚴口誦佛號,起身還禮。
弘智大師在旁解釋道:“我師兄一心向佛,功課未做完前,心無旁騖,還請檀越見諒。”
這麽有個性……林晨笑了笑,微微搖頭,示意自己並不介意。
這時覺海也為林晨奉上茶水。林晨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接著問道:
“不知大師今日還邀請了哪些高人?”
昨天弘智大師隻說了今日他邀請了一些宗教界前輩前來一起商討要事,其他並未細說,故而林晨並不清楚除了伊木大神官外其他還有誰。
這話剛剛說出口,門口就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
“哈哈哈,高人可稱不上。”
隨著話語聲走進來的是一個穿著草鞋,背著鬥笠,不修邊幅的中年和尚,一身黑色僧衣上還有著好幾個補丁。
這倒是讓林晨有些驚訝,在島國,僧人過的絕對不淒慘,看來眼前這位應是那種苦行僧一類。
這種苦行僧奉行一種叫做“千日迴峰行”的修行方式,不講究物質生活,用苦修來求得大解脫。
“千日迴峰行”大約起源於公元8-9世紀,最早可追溯至比叡山第二代慈覺大師圓仁。這種修行方式是指在7年的1000天時間裏,要來迴拜遍比叡山和平安京的270餘處聖跡,且走的都是崎嶇不平的山路。據說他們每天的淩晨一點起床,在黑漆漆的夜裏開始穿梭於樹林間來迴幾十公裏。在晚上迴來後也不能休息,而要迴到寺廟念經,每天隻有四五個小時的時間睡覺。
對於這種人,林晨隻能說佩服但不會去學……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貧僧來晚了。”
那人進來後朝著眾人念了句佛號,然後說道。
身為東道主的弘智大師雙手合十:“不早不晚,時候剛好。”
“嗬嗬。”
那中年僧人自顧自選了一個位置坐了,也未接弘智大師的話。
隻見他剛坐下,門口又來了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