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連婉娘都有些好奇了“雲希,能跟大家說說是什麽原因麽?”她自然不相信她閨女會無緣無故說這話。
蘇雲希看大家都把視線集中在她身上,連幾個小的也一臉好奇的表情
“我這樣說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小梅還太小了,她要臘月才正式滿十五歲,這個年齡其實身體都還沒完全長好,要是在這個年齡階段成親生孩子,對大人和小孩都不好。
二是他們倆是五服以內的近親,他們成親的話,是有很大幾率生出畸形的孩子的,畸形的孩子就是孩子有可能不是正常的。”
蘇雲希一說完蘇家人都靜悄悄的,還是楊氏開的口“雲希,這你是從哪裏聽說,還有這麽個說法麽?”
她倒不是質疑蘇雲希不喜歡小梅,才說出這樣的話,隻是覺得有些可惜這還沒到手的兒媳婦就飛了。
“大嫂,我還真聽過這樣的說法”婉娘突然接話道“二勇,你還記得那年我們帶雲希到縣城看病的路上,遇到的那對夫妻麽?”
蘇二勇見妻子問他,他也好好迴想了一下,這時他也突然想到
“確實有這麽個事,那年我們帶雲希到縣城看病,路上遇到一對夫妻帶著他們的女兒也正好是要去看病的,他們的女兒哪裏都好,就是三歲了還不會走路。
說是問了鎮上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後來我們一起到縣城的醫館,大夫才跟她說,近親成親的夫妻,是有一定的幾率生出不正常的孩子。
具體怎麽個不正常,要到生出來後才知道,並且這種情況無藥可醫。
當時我跟婉娘都懷疑我跟她是不是近親,隻是婉娘失憶了,後來迴來我們不是還問了娘,舅舅家那邊有沒有丟失的孩子呢,娘你不記得了?”
蘇老婆子對這事倒也有些記憶,也證實了蘇二勇的話。
楊氏還有些不甘心“這不是隻是大概率麽,我們老蘇家不至於運氣那麽差吧。”
“大伯母,可是這種幾率誰也不敢肯定就不會發生在蘇家人身上,要是真有到時候生下來的孩子怎麽辦,孩子會很可憐。”
蘇雲希語重心長的說道,在現代,這種情況是根本不允許結婚。
而在古代,很少會有人正視這個問題,有些孩子生下來就夭折了,有些等養大了才知道孩子不正常,這時候婆家隻會覺得是兒媳婦的問題,哪怕這個媳婦是自己的娘家人。
蘇老爺子這時也開口
“既然這樣不好,那就是算了,免得害了一代人,青山是長孫,娶媳婦不能馬虎,等下次青山迴家,也聽聽他的想法,雖說娶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也還是得尊重一下孩子的想法,老大家的,你還沒跟你娘家嫂子說吧?”
“還沒呢,這不是想先跟爹娘通個氣麽”楊氏聽了幾人的話也打消了想法,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她也不是那種死倔的人。
“沒說就好,不然沒成,會影響那孩子的名聲,也影響兩家的交情。”
這件事也就算到此為止了。
其實蘇雲希說這話除了事實確實是這樣,也還有她的一點小私心。
她可不止一次聽見她爹娘在討論她快及笄了,可以開始留意人家了。
她雖然沒想過不嫁人,可這種事她肯定是想選個合自己心意的。
還有等年齡再大一點再說,至少也得二十歲吧,現在說這話也等於再告訴她爹娘,太小成親對她不好,相信她的親親爹娘會改變主意的。
差不多快到月底了,蘇雲希和蘇二勇又到了鎮上,先賣掉了這段時間找的藥材,還有婉娘的繡的帕子,一共得了十二兩五錢。
然後去糧油店買了四百斤的細麵,買了點肉。
秀蓮這次也得了三兩一錢,她倒也大方了一迴,買了五斤五花肉,說是要好好犒勞自己。
店家照樣用推車把麵送到劉小牛的牛車上,蘇雲希父女又去鐵匠鋪取了訂做的鍋。
晚上家裏人迴來看到蘇雲希定做的鐵鍋都有些稀奇。這跟家裏平時炒菜的鍋不一樣,要說哪裏不一樣,這更像個鐵罐子。
後麵的一段時間,家裏所有人都停下了手裏的一切事物,抓緊時間做幹麵條,至少保證麵攤開起來不會出現沒麵條賣的情況。
在家裏用了兩百斤的麵粉做出差不多二百六十斤左右的幹麵條,蘇雲希決定明天去買熬湯的豬大骨還有準備做鹵肉的豬下水。
第二天一大早,蘇雲希父女倆還有蘇老爺子一人一個背簍,蘇雲希背簍裏是一些她抽空挖的藥材,有黃芪和天麻。
蘇二勇背了十斤幹麵條,蘇老爺子背了一隻雞,他們今天去趕集除了買東西,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就是去蘇小姑家打聽一下幾個孩子上學的事。
等到了鎮上,三人先到肉攤訂了兩副豬下水。
這玩意沒人要,老板也隨便十文錢就賣了,又花了二十文買了堆沒什麽肉的豬大骨,跟肉攤老板說東西先放他那裏,他們就朝著蘇小姑家走去。
蘇小姑的夫家雖然是屬於鎮上,不過他們家其實是在離鎮上有一裏多路的一個大村子裏,隻不過這裏離鎮上比較近,村子也大,所以直接就叫平安村。
蘇雲希幾人朝著蘇小姑家走去。
而在同樣的時間段,在文安縣的縣城街道上,五個身著普通著裝的男子坐在一個茶棚裏裏,一人點了一碗茶水,他們也沒要吃食,就著茶水吃著幹糧。
暗一看著正蹙著眉思考的謝墨安,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出了口
“主子,我們從南平府城一路行來,所有的當鋪都問過,都沒有主子那塊玉佩被當的信息,是不是玉佩根本就沒有被當,還在主子說的那個人手裏。”
現在暗一也總算知道主子說的幹板菜根本就是個人,不是他以為的以為。
謝墨安也不是沒過這種想法,他也想直接找到人去問個清楚。
可他堂堂一個男子漢總覺的送出去的東西再去要迴來有點無恥,更何況人家還救了他的命。
哪怕那塊玉佩與眾不同,所以他才想著,如果玉佩被當掉,那就直接花錢買迴來,畢竟那天看見的女子一看就是家境不好,得了玉佩說不定早就當了呢?
他幹脆就從府城開始尋找,若是能直接找到就更好,也不用做個背信棄義的之人。
可事情不如他所願,按那天他被救的大概路線。
他猜想那女子應該就是文安縣下轄內的人,不過文安縣一個縣城,總共也沒幾家當鋪,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他們從府城就開始找尋,都沒結果,看來隻能厚著臉皮去找到人親自問問情況了。
五人放快速度吃完東西,又重新上馬疾馳,揚起的灰塵淹沒了幾人的背影,而他們的方向正是平安鎮。
這邊蘇雲希爺孫三也到了蘇小姑家,這是一座二進的青磚小院,蘇老爺子上前敲門,來開門的是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婦人“你們找誰?”
蘇老爺子上前接話,“我們找這家的女主人,我是她爹”
婦人讓幾人稍等,她進去說了一聲,蘇雲希就看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婦人急急忙忙走了出來,看見門口的幾人,麵上閃過欣喜“爹,二哥,雲希,你們怎麽來了,快進來,別在門口站著。”
蘇小姑把幾人迎了進去,又跟剛才的婦人吩咐了一句“馬嬸,你去鋪子裏跟我相公說一聲,就說我娘家來人了,順便買點菜迴來。”
馬嬸是蘇小姑家買來專門洗衣做飯的下人,得了吩咐,急忙就出門了。
蘇小姑帶著幾人到客廳裏,蘇小姑的婆母朱氏已經在客廳裏備好茶水等著了“親家來了,這走了一會兒路也口渴了吧,快快請坐,先喝口茶。”
來之前蘇老爺子也跟蘇雲希說了一下蘇小姑的家的大致情況,蘇小姑的夫家姓鍾,丈夫叫鍾陽,婆婆朱氏,公公在丈夫成家的前兩年就過世了,不過公公身前就略有薄產,所以兒子鍾陽就接替了父親,開了幾家店鋪,日子也算過的不錯,兩人育有一子,名叫鍾虎,小名虎子,在私塾求學。
蘇老爺子也不拘謹,雖然來的次數不多,不過兩家的關係處的很好,逢年過節都有來往。
朱氏對蘇雲希也格外的熱情“這小姑娘就是雲希吧,之前聽你姑姑說你的事情,天可憐見的,遭了這樣的禍事,還好你是個有福氣的,這從鬼門關走了一遭,以後肯定就順順利利了”
蘇雲希也大方的接受這對於她來說是陌生人的善意“謝謝婆婆的吉言,這是給你老帶的一點藥材,是我自己去山上找的,對老人家養身體是最好的。”蘇雲希就著就把藥材遞了過去,並說明了有什麽用途,該怎麽食用,直把朱氏喜得連連誇她。
幾人寒暄了一會兒,之前去買菜的馬嬸也提著一籃子子菜迴來了,後麵跟著個青年男子,正是蘇小姑的丈夫鍾陽。
中午,蘇家爺仨在蘇小姑家吃了午飯,蘇老爺子也說了這次來的主要目的“小芬,姑爺,這次來主要是想來找你們問問這鎮上學堂的事情。”
蘇雲希看大家都把視線集中在她身上,連幾個小的也一臉好奇的表情
“我這樣說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小梅還太小了,她要臘月才正式滿十五歲,這個年齡其實身體都還沒完全長好,要是在這個年齡階段成親生孩子,對大人和小孩都不好。
二是他們倆是五服以內的近親,他們成親的話,是有很大幾率生出畸形的孩子的,畸形的孩子就是孩子有可能不是正常的。”
蘇雲希一說完蘇家人都靜悄悄的,還是楊氏開的口“雲希,這你是從哪裏聽說,還有這麽個說法麽?”
她倒不是質疑蘇雲希不喜歡小梅,才說出這樣的話,隻是覺得有些可惜這還沒到手的兒媳婦就飛了。
“大嫂,我還真聽過這樣的說法”婉娘突然接話道“二勇,你還記得那年我們帶雲希到縣城看病的路上,遇到的那對夫妻麽?”
蘇二勇見妻子問他,他也好好迴想了一下,這時他也突然想到
“確實有這麽個事,那年我們帶雲希到縣城看病,路上遇到一對夫妻帶著他們的女兒也正好是要去看病的,他們的女兒哪裏都好,就是三歲了還不會走路。
說是問了鎮上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後來我們一起到縣城的醫館,大夫才跟她說,近親成親的夫妻,是有一定的幾率生出不正常的孩子。
具體怎麽個不正常,要到生出來後才知道,並且這種情況無藥可醫。
當時我跟婉娘都懷疑我跟她是不是近親,隻是婉娘失憶了,後來迴來我們不是還問了娘,舅舅家那邊有沒有丟失的孩子呢,娘你不記得了?”
蘇老婆子對這事倒也有些記憶,也證實了蘇二勇的話。
楊氏還有些不甘心“這不是隻是大概率麽,我們老蘇家不至於運氣那麽差吧。”
“大伯母,可是這種幾率誰也不敢肯定就不會發生在蘇家人身上,要是真有到時候生下來的孩子怎麽辦,孩子會很可憐。”
蘇雲希語重心長的說道,在現代,這種情況是根本不允許結婚。
而在古代,很少會有人正視這個問題,有些孩子生下來就夭折了,有些等養大了才知道孩子不正常,這時候婆家隻會覺得是兒媳婦的問題,哪怕這個媳婦是自己的娘家人。
蘇老爺子這時也開口
“既然這樣不好,那就是算了,免得害了一代人,青山是長孫,娶媳婦不能馬虎,等下次青山迴家,也聽聽他的想法,雖說娶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也還是得尊重一下孩子的想法,老大家的,你還沒跟你娘家嫂子說吧?”
“還沒呢,這不是想先跟爹娘通個氣麽”楊氏聽了幾人的話也打消了想法,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她也不是那種死倔的人。
“沒說就好,不然沒成,會影響那孩子的名聲,也影響兩家的交情。”
這件事也就算到此為止了。
其實蘇雲希說這話除了事實確實是這樣,也還有她的一點小私心。
她可不止一次聽見她爹娘在討論她快及笄了,可以開始留意人家了。
她雖然沒想過不嫁人,可這種事她肯定是想選個合自己心意的。
還有等年齡再大一點再說,至少也得二十歲吧,現在說這話也等於再告訴她爹娘,太小成親對她不好,相信她的親親爹娘會改變主意的。
差不多快到月底了,蘇雲希和蘇二勇又到了鎮上,先賣掉了這段時間找的藥材,還有婉娘的繡的帕子,一共得了十二兩五錢。
然後去糧油店買了四百斤的細麵,買了點肉。
秀蓮這次也得了三兩一錢,她倒也大方了一迴,買了五斤五花肉,說是要好好犒勞自己。
店家照樣用推車把麵送到劉小牛的牛車上,蘇雲希父女又去鐵匠鋪取了訂做的鍋。
晚上家裏人迴來看到蘇雲希定做的鐵鍋都有些稀奇。這跟家裏平時炒菜的鍋不一樣,要說哪裏不一樣,這更像個鐵罐子。
後麵的一段時間,家裏所有人都停下了手裏的一切事物,抓緊時間做幹麵條,至少保證麵攤開起來不會出現沒麵條賣的情況。
在家裏用了兩百斤的麵粉做出差不多二百六十斤左右的幹麵條,蘇雲希決定明天去買熬湯的豬大骨還有準備做鹵肉的豬下水。
第二天一大早,蘇雲希父女倆還有蘇老爺子一人一個背簍,蘇雲希背簍裏是一些她抽空挖的藥材,有黃芪和天麻。
蘇二勇背了十斤幹麵條,蘇老爺子背了一隻雞,他們今天去趕集除了買東西,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就是去蘇小姑家打聽一下幾個孩子上學的事。
等到了鎮上,三人先到肉攤訂了兩副豬下水。
這玩意沒人要,老板也隨便十文錢就賣了,又花了二十文買了堆沒什麽肉的豬大骨,跟肉攤老板說東西先放他那裏,他們就朝著蘇小姑家走去。
蘇小姑的夫家雖然是屬於鎮上,不過他們家其實是在離鎮上有一裏多路的一個大村子裏,隻不過這裏離鎮上比較近,村子也大,所以直接就叫平安村。
蘇雲希幾人朝著蘇小姑家走去。
而在同樣的時間段,在文安縣的縣城街道上,五個身著普通著裝的男子坐在一個茶棚裏裏,一人點了一碗茶水,他們也沒要吃食,就著茶水吃著幹糧。
暗一看著正蹙著眉思考的謝墨安,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出了口
“主子,我們從南平府城一路行來,所有的當鋪都問過,都沒有主子那塊玉佩被當的信息,是不是玉佩根本就沒有被當,還在主子說的那個人手裏。”
現在暗一也總算知道主子說的幹板菜根本就是個人,不是他以為的以為。
謝墨安也不是沒過這種想法,他也想直接找到人去問個清楚。
可他堂堂一個男子漢總覺的送出去的東西再去要迴來有點無恥,更何況人家還救了他的命。
哪怕那塊玉佩與眾不同,所以他才想著,如果玉佩被當掉,那就直接花錢買迴來,畢竟那天看見的女子一看就是家境不好,得了玉佩說不定早就當了呢?
他幹脆就從府城開始尋找,若是能直接找到就更好,也不用做個背信棄義的之人。
可事情不如他所願,按那天他被救的大概路線。
他猜想那女子應該就是文安縣下轄內的人,不過文安縣一個縣城,總共也沒幾家當鋪,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他們從府城就開始找尋,都沒結果,看來隻能厚著臉皮去找到人親自問問情況了。
五人放快速度吃完東西,又重新上馬疾馳,揚起的灰塵淹沒了幾人的背影,而他們的方向正是平安鎮。
這邊蘇雲希爺孫三也到了蘇小姑家,這是一座二進的青磚小院,蘇老爺子上前敲門,來開門的是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婦人“你們找誰?”
蘇老爺子上前接話,“我們找這家的女主人,我是她爹”
婦人讓幾人稍等,她進去說了一聲,蘇雲希就看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婦人急急忙忙走了出來,看見門口的幾人,麵上閃過欣喜“爹,二哥,雲希,你們怎麽來了,快進來,別在門口站著。”
蘇小姑把幾人迎了進去,又跟剛才的婦人吩咐了一句“馬嬸,你去鋪子裏跟我相公說一聲,就說我娘家來人了,順便買點菜迴來。”
馬嬸是蘇小姑家買來專門洗衣做飯的下人,得了吩咐,急忙就出門了。
蘇小姑帶著幾人到客廳裏,蘇小姑的婆母朱氏已經在客廳裏備好茶水等著了“親家來了,這走了一會兒路也口渴了吧,快快請坐,先喝口茶。”
來之前蘇老爺子也跟蘇雲希說了一下蘇小姑的家的大致情況,蘇小姑的夫家姓鍾,丈夫叫鍾陽,婆婆朱氏,公公在丈夫成家的前兩年就過世了,不過公公身前就略有薄產,所以兒子鍾陽就接替了父親,開了幾家店鋪,日子也算過的不錯,兩人育有一子,名叫鍾虎,小名虎子,在私塾求學。
蘇老爺子也不拘謹,雖然來的次數不多,不過兩家的關係處的很好,逢年過節都有來往。
朱氏對蘇雲希也格外的熱情“這小姑娘就是雲希吧,之前聽你姑姑說你的事情,天可憐見的,遭了這樣的禍事,還好你是個有福氣的,這從鬼門關走了一遭,以後肯定就順順利利了”
蘇雲希也大方的接受這對於她來說是陌生人的善意“謝謝婆婆的吉言,這是給你老帶的一點藥材,是我自己去山上找的,對老人家養身體是最好的。”蘇雲希就著就把藥材遞了過去,並說明了有什麽用途,該怎麽食用,直把朱氏喜得連連誇她。
幾人寒暄了一會兒,之前去買菜的馬嬸也提著一籃子子菜迴來了,後麵跟著個青年男子,正是蘇小姑的丈夫鍾陽。
中午,蘇家爺仨在蘇小姑家吃了午飯,蘇老爺子也說了這次來的主要目的“小芬,姑爺,這次來主要是想來找你們問問這鎮上學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