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晨霧還未散盡,沿街茶肆的幌子在風中簌簌作響。淩風勒馬停在朱雀橋頭,青石板縫裏黏著幾片被踩爛的紙頁,墨跡洇濕處隱約可見“白骨堆城”四字。橋下浣衣的婦人突然甩開木槌,捂住身旁稚童的嘴——那孩子正哼著不成調的曲子:“月牙彎,城門斷,血葫蘆掛在旗杆上……”
“三天內第七起了。”林清芷從巷尾轉出,指尖拈著半張殘破的揭帖。暗紋桑皮紙上,朱砂繪的骷髏頭咧著嘴,底下蠅頭小楷寫著更瘮人的詞句:“臘月十八,玄武泣血”。她將揭帖對著朝陽舉起,“用的是官造桑紙,尋常百姓可舍不得拿這個糊牆。”
淩風靴尖碾過滿地紙屑,“東市刻字鋪的劉掌櫃今早暴斃,仵作從他指甲縫裏摳出火藥渣。”他抬手指向鼓樓方向,那裏正騰起一道黑煙,“方才接到急報,戶部清丈田畝的文書房走水,救火時在灰堆裏扒出三具焦屍——後槽牙全被拔了。”
二人踏進應天府衙時,知府趙垣正將一摞案卷扔進炭盆。火舌卷過《洪武九年黃冊》,泛黃的紙頁間竟滲出靛藍汁液。“淩大人來得正好!”趙垣抬袖拭去額角冷汗,“昨夜收押的八個傳謠者,今晨全成了啞巴。”他掀開偏廳布簾,木柵欄內蜷縮的犯人齊齊仰頭,張開的嘴裏赫然是血淋淋的斷舌。
林清芷忽然俯身扣住一名老婦腕脈,“舌根切口平整,用的是薄刃快刀。”她掀開老婦衣領,頸後青紫指印形如鷹爪,“江湖上‘無影手’陳三的獨門手法。”淩風聞言劍眉驟挑——陳三正是三日前被斬首的江洋大盜。
“勞煩趙大人調閱陳三行刑記錄。”淩風話音未落,府衙外突然炸開撕心裂肺的哭喊。數十名披麻戴孝的百姓抬著門板湧來,板上屍首蓋著的白布被風掀起一角,露出青黑的麵皮。“青天大老爺做主啊!”領頭的老漢跪地磕頭,“昨夜更夫老王巡夜,就因哼了句童謠,今早發現時渾身爬滿毒蟻!”
林清芷掀開白布,銀針探入死者喉頭竟泛起幽綠,“是苗疆噬心蠱。”她猛然轉頭望向淩風,“當年藍蝶衣清理門戶時,說過逃了三隻蠱母。”
疾馳的馬蹄聲打斷對話。五軍營參將渾身是血撞進門來:“朝陽門守軍嘩變!他們說童謠預兆朝廷要屠盡金陵,現在扛著糧車堵死了城門!”淩風按劍的手背青筋暴起,“趙大人,立刻鳴鍾示警關閉九門。清芷,你帶我的令牌去神機營……”
“來不及了。”林清芷推開臨街窗欞。長街盡頭如黑潮翻湧,數不清的百姓扛著鋤頭木棍蜂擁而來,最前排的漢子竟高舉《新政十二疏》的抄本:“說什麽均田畝輕徭役!童謠裏寫的明明白白,臘月十八就是官府屠城日!”
淩風解下繡春刀擲給趙垣:“持此刀上城牆,見鼓樓紅旗升起,即刻放閘封死護城河。”他轉身劈手奪過衙役的火把,烈焰照亮眸中寒星,“清芷,敢不敢闖一闖這‘白骨堆城’?”
暗渠入口藏在秦淮河畫舫之下。林清芷以金簪挑開機關鎖時,腐臭氣息裹著童謠聲從地底湧出:“金鑾殿,銀鑾殿,不及閻羅森羅殿……”二十具桐油棺材在暗河中浮沉,每具棺蓋都刻著朝中重臣的生辰八字。淩風揮劍劈開最近那具,棺中爆出的卻不是屍首,而是成捆的遼東精炭——與九門水道藏匿的火藥同出一源。
“臘月十八是祭河神的日子。”林清芷突然抓住淩風手腕,“你記不記得《河防一覽》記載,洪武七年曾借祭祀之名,在玄武湖底埋下千斤閘?”她指尖蘸水在棺蓋上疾書,“若有人同時引爆九門火藥,再起千斤閘倒灌全城……”
地麵傳來悶雷般的震動。淩風甩出飛爪攀上岩壁,頭頂土屑簌簌而落:“是神機營的虎蹲炮!那群傻子當真在轟擊民亂!”林清芷翻出火折子貼近水麵,粼粼波光竟映出密密麻麻的銅線,如同蛛網鋪滿河床。“快走!”她拽著淩風撲向側道,“這些銅線連著湖底的火龍出水!”
爆炸聲在身後追咬。淩風背靠濕滑的岩壁喘息,手中半截銅線還冒著青煙:“是軍器局上月失竊的霹靂雷。”林清芷突然撕開染血的袖口,內襯上赫然是金陵城防圖,朱砂標注的爆破點恰是童謠中的“月牙彎”“城門斷”。
地麵又一陣劇烈搖晃,土塊砸落間露出半截鑄鐵管道。“是太祖爺修的地龍!”淩風揮劍斬斷鏽鎖。兩人在漆黑甬道中奔出半裏,豁然看見玄武湖閘口的齒輪組——三十名黑衣死士正將火藥桶壘成祭壇。
“傅友德的餘黨。”淩風認出領頭人臉上的黥印,“當年光祿寺走私案逃脫的漕幫三當家。”林清芷已解開隨身錦囊,瑩藍粉末順風飄向火藥堆,“是藍蝶衣給的磷粉,遇水即燃。”
黑衣頭目狂笑著舉起火把:“童謠早傳遍大江南北!今日金陵一炸,天下皆反!”火把墜落的瞬間,淩風的袖箭穿透他咽喉,燃燒的磷粉卻已沾上桐油。林清芷縱身撲向齒輪組,發間金簪狠狠刺入樞紐機關:“快拉閘!”
千斤閘轟然墜下的刹那,滔天洪水與火龍相撞,蒸騰的白霧籠罩全城。淩風拖著林清芷衝出水麵時,朝陽正刺破霧靄。鼓樓上的紅旗迎風招展,護城河閘口死死卡住洪水,九門方向的濃煙漸漸消散。
趙垣踉蹌著捧來塘報:“神機營及時轉向,轟開了堵塞城門的糧車……”話音未落,一騎快馬踏破長街:“急報!揚州傳來童謠,詞句與金陵一般無二!”
淩風擰幹衣擺的血水,望向玄武湖麵浮起的青銅鼎。鼎身銘文在陽光下刺痛雙目——正是新政推行前,他在太廟焚告蒼天的誓詞。
“三天內第七起了。”林清芷從巷尾轉出,指尖拈著半張殘破的揭帖。暗紋桑皮紙上,朱砂繪的骷髏頭咧著嘴,底下蠅頭小楷寫著更瘮人的詞句:“臘月十八,玄武泣血”。她將揭帖對著朝陽舉起,“用的是官造桑紙,尋常百姓可舍不得拿這個糊牆。”
淩風靴尖碾過滿地紙屑,“東市刻字鋪的劉掌櫃今早暴斃,仵作從他指甲縫裏摳出火藥渣。”他抬手指向鼓樓方向,那裏正騰起一道黑煙,“方才接到急報,戶部清丈田畝的文書房走水,救火時在灰堆裏扒出三具焦屍——後槽牙全被拔了。”
二人踏進應天府衙時,知府趙垣正將一摞案卷扔進炭盆。火舌卷過《洪武九年黃冊》,泛黃的紙頁間竟滲出靛藍汁液。“淩大人來得正好!”趙垣抬袖拭去額角冷汗,“昨夜收押的八個傳謠者,今晨全成了啞巴。”他掀開偏廳布簾,木柵欄內蜷縮的犯人齊齊仰頭,張開的嘴裏赫然是血淋淋的斷舌。
林清芷忽然俯身扣住一名老婦腕脈,“舌根切口平整,用的是薄刃快刀。”她掀開老婦衣領,頸後青紫指印形如鷹爪,“江湖上‘無影手’陳三的獨門手法。”淩風聞言劍眉驟挑——陳三正是三日前被斬首的江洋大盜。
“勞煩趙大人調閱陳三行刑記錄。”淩風話音未落,府衙外突然炸開撕心裂肺的哭喊。數十名披麻戴孝的百姓抬著門板湧來,板上屍首蓋著的白布被風掀起一角,露出青黑的麵皮。“青天大老爺做主啊!”領頭的老漢跪地磕頭,“昨夜更夫老王巡夜,就因哼了句童謠,今早發現時渾身爬滿毒蟻!”
林清芷掀開白布,銀針探入死者喉頭竟泛起幽綠,“是苗疆噬心蠱。”她猛然轉頭望向淩風,“當年藍蝶衣清理門戶時,說過逃了三隻蠱母。”
疾馳的馬蹄聲打斷對話。五軍營參將渾身是血撞進門來:“朝陽門守軍嘩變!他們說童謠預兆朝廷要屠盡金陵,現在扛著糧車堵死了城門!”淩風按劍的手背青筋暴起,“趙大人,立刻鳴鍾示警關閉九門。清芷,你帶我的令牌去神機營……”
“來不及了。”林清芷推開臨街窗欞。長街盡頭如黑潮翻湧,數不清的百姓扛著鋤頭木棍蜂擁而來,最前排的漢子竟高舉《新政十二疏》的抄本:“說什麽均田畝輕徭役!童謠裏寫的明明白白,臘月十八就是官府屠城日!”
淩風解下繡春刀擲給趙垣:“持此刀上城牆,見鼓樓紅旗升起,即刻放閘封死護城河。”他轉身劈手奪過衙役的火把,烈焰照亮眸中寒星,“清芷,敢不敢闖一闖這‘白骨堆城’?”
暗渠入口藏在秦淮河畫舫之下。林清芷以金簪挑開機關鎖時,腐臭氣息裹著童謠聲從地底湧出:“金鑾殿,銀鑾殿,不及閻羅森羅殿……”二十具桐油棺材在暗河中浮沉,每具棺蓋都刻著朝中重臣的生辰八字。淩風揮劍劈開最近那具,棺中爆出的卻不是屍首,而是成捆的遼東精炭——與九門水道藏匿的火藥同出一源。
“臘月十八是祭河神的日子。”林清芷突然抓住淩風手腕,“你記不記得《河防一覽》記載,洪武七年曾借祭祀之名,在玄武湖底埋下千斤閘?”她指尖蘸水在棺蓋上疾書,“若有人同時引爆九門火藥,再起千斤閘倒灌全城……”
地麵傳來悶雷般的震動。淩風甩出飛爪攀上岩壁,頭頂土屑簌簌而落:“是神機營的虎蹲炮!那群傻子當真在轟擊民亂!”林清芷翻出火折子貼近水麵,粼粼波光竟映出密密麻麻的銅線,如同蛛網鋪滿河床。“快走!”她拽著淩風撲向側道,“這些銅線連著湖底的火龍出水!”
爆炸聲在身後追咬。淩風背靠濕滑的岩壁喘息,手中半截銅線還冒著青煙:“是軍器局上月失竊的霹靂雷。”林清芷突然撕開染血的袖口,內襯上赫然是金陵城防圖,朱砂標注的爆破點恰是童謠中的“月牙彎”“城門斷”。
地麵又一陣劇烈搖晃,土塊砸落間露出半截鑄鐵管道。“是太祖爺修的地龍!”淩風揮劍斬斷鏽鎖。兩人在漆黑甬道中奔出半裏,豁然看見玄武湖閘口的齒輪組——三十名黑衣死士正將火藥桶壘成祭壇。
“傅友德的餘黨。”淩風認出領頭人臉上的黥印,“當年光祿寺走私案逃脫的漕幫三當家。”林清芷已解開隨身錦囊,瑩藍粉末順風飄向火藥堆,“是藍蝶衣給的磷粉,遇水即燃。”
黑衣頭目狂笑著舉起火把:“童謠早傳遍大江南北!今日金陵一炸,天下皆反!”火把墜落的瞬間,淩風的袖箭穿透他咽喉,燃燒的磷粉卻已沾上桐油。林清芷縱身撲向齒輪組,發間金簪狠狠刺入樞紐機關:“快拉閘!”
千斤閘轟然墜下的刹那,滔天洪水與火龍相撞,蒸騰的白霧籠罩全城。淩風拖著林清芷衝出水麵時,朝陽正刺破霧靄。鼓樓上的紅旗迎風招展,護城河閘口死死卡住洪水,九門方向的濃煙漸漸消散。
趙垣踉蹌著捧來塘報:“神機營及時轉向,轟開了堵塞城門的糧車……”話音未落,一騎快馬踏破長街:“急報!揚州傳來童謠,詞句與金陵一般無二!”
淩風擰幹衣擺的血水,望向玄武湖麵浮起的青銅鼎。鼎身銘文在陽光下刺痛雙目——正是新政推行前,他在太廟焚告蒼天的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