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驚動朝堂
謀定天下:從一首詩震驚長安開始 作者:軍師在流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鑾殿內,雲靈帝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威嚴,俯瞰群臣。
朝堂之上,都在圍繞邊關匈奴犯境、並州旱災以及西涼之事討論。
“邊關傳來情報,匈奴又開始劫掠邊關城鎮。”
“陛下,匈奴屢犯我邊關,劫掠百姓,臣請戰,出關痛擊匈奴。”
“不可,大軍出征必定損耗無數錢糧,匈奴兵強馬壯,騎兵來去如風,應該堅守城池。”
一名武將剛出列,大司農錢植便趕緊出列製止,在內心暗罵這些莽夫隻會打打殺殺。
“此事就依大司農所言,如今並州災情如何了?”
“啟稟陛下,並州災情不容樂觀,預計超過四十萬災民。”
雲靈帝一驚,整個並州不過八十萬人,災民已超過五成,災情如此嚴重。
太尉王現之出列說道:“懇請陛下,下撥賑災糧,解救災民。”
“錢愛卿,依你之見,應當如何?”雲靈帝看向了掌管糧食和財政的大司農。
若之前沒有討論匈奴犯境的問題,錢植早就哭窮了。
這群武將還在虎視眈眈,一有糧草就想著打仗,現在用來賑災,看你們怎麽打仗。
“啟稟陛下,各地秋收受天災影響,比往年降了三成,如今也隻能下撥十萬石糧食。”
“並州四十萬災民,隻有十萬石糧食如何撐到夏季的冬小麥豐收?”
翼國公曾帶兵與烏桓征戰,比較熟悉並州情況,當即出列提出質疑。
並州苦寒之地,多種粟和小麥。
春小麥與冬小麥季節不同,冬小麥在秋季播種,次年夏季豐收。
這十萬石糧食看似很多,然而運輸過程,民夫和牲口也要吃糧食,至少要折損三成。
三成還算是好的,遇到路途遙遠,雨雪天氣或山路難行,至少要折損一半糧食。
並州連續兩年大旱,百姓早已沒了餘糧。
這十萬石糧食運到並州,折去三分之一,頂多剩八百萬斤糧食。
看似很多,可四十萬災民,每人每日隻領半斤米,八百萬斤糧食都不夠撐兩個月。
距離夏季收成還有半年時間,如何熬過去。
“翼國公,邊關吃緊,肯定優先保證將士的糧餉,至於災民,也隻能盡力而為。”
大司農錢植冷哼一聲,再多也拿不出了。
“先籌集賑災糧和五萬兩賑災銀,至於誰負責,容朕考慮。”
“臣,遵旨。”錢植鬆了一口氣,再多就難辦了。
翼國公歎了口氣,不由得為並州的災民擔心了起來。
“孫愛卿,之前交待你的事情辦得如何了?”
“啟稟陛下,西涼那邊已答應邀請,屆時會派遣代表前來參加冬狩。”
雲靈帝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塊壓在心中的石頭總算能放下了。
“陛下,臣有事啟奏。”王太尉再次出列。
“還有何事?”
今日朝堂討論之事頗多,雲靈帝都有些乏了,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長安府尹高千榮,擅自下令查禁民間話本《水滸》,如今事態失衡。”
“嗯?這《水滸》是何內容,為何民間反應如此之大?”
雲靈帝有些好奇,區區話本而已,既然王太尉提及此事,證明事態並不簡單。
“陛下,此書臣略有耳聞,內容宣揚暴力,蠱惑民心,容易引發民變。”
“如此大逆不道之書,臣懇請陛下直接下旨查禁,以正視聽。”
大司農錢植出列,提到此書,他可謂是深惡痛絕。
“朕問的是此書寫了什麽內容。”雲靈帝聲音略帶不滿。
錢植一時答不上來,他也沒仔細看過,倒是王太尉拿出一份手稿。
“臣帶有此書的引首,陛下可先行過目。”
一旁的太監接過手稿,遞給了雲靈帝,他好奇的看了起來。
“詩曰: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風流……”
“詞曰: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複見天……”
“這詩詞是哪位大儒所作,民間話本質量已高到如此地步?”
看到這一詩一詞,讓雲靈帝詫異,難怪如此大受歡迎。
“此書是作者虛構的民間故事,講述的是底層人民如何反抗暴政,展現的是人性的複雜和多麵,不同階層有著不同的解讀。”
“臣認為,若將此書封禁,可能會引發民眾猜疑,有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派。”
王太尉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認為封禁《水滸》就能堵住悠悠之口。
“陛下,此書寫的是朝廷的鎮壓和江湖的反抗,容易引發江湖人士的效仿,不可取。”
太常宋文禮出列,同樣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雲靈帝沉吟不語,覺得都有道理,左右為難之際,王太尉再度開口。
“兩位大人,此書並未完結,明月書齋售價一兩,供不應求。”
“在《水滸》新一期中,當日兩千份話本售罄,此時高府尹派的捕快才趕到。”
“然而新書已流入民間,在官府查禁期間,從一兩銀子,暴漲到了十兩銀子。”
宋文禮不滿的說道:“那又如何,隻能證明此書妖孽,更應趁早查封。”
王太尉隻是搖了搖頭,也不與其爭辯。
“陛下,您有所不知,城中已有流言,被查禁之書,疑似被二次販賣,背後有人從中牟取暴利,已超數萬兩銀子。”
“此等流言,居心叵測,還請陛下明鑒。”
大司農錢植認為這是有人故意放出流言汙蔑朝廷官員。
“錢大人,不管流言是否屬實,此番必定會影響春闈。”
“天下寒門學子何其之多,一本書十兩銀子,他們會不會加入其中?”
錢植一愣,啞口無言,這當官的都心動,更不用說那些寒門學子了。
“王太尉所言極是,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理此事。”
這已經影響到了春闈,雲靈帝不得不重視起來。
“此番封禁是由高府尹提出的建議,陛下可派人嚴查,並將《水滸》解禁。”
“待明月書齋正常發售,此書價格會逐漸趨於平穩,民眾才不會唯利是圖。”
“準奏!”隨著雲靈帝下旨,今日朝堂議政就此結束。
吳秀才的無中生有之計,也讓高府尹的日子到頭了。
朝堂之上,都在圍繞邊關匈奴犯境、並州旱災以及西涼之事討論。
“邊關傳來情報,匈奴又開始劫掠邊關城鎮。”
“陛下,匈奴屢犯我邊關,劫掠百姓,臣請戰,出關痛擊匈奴。”
“不可,大軍出征必定損耗無數錢糧,匈奴兵強馬壯,騎兵來去如風,應該堅守城池。”
一名武將剛出列,大司農錢植便趕緊出列製止,在內心暗罵這些莽夫隻會打打殺殺。
“此事就依大司農所言,如今並州災情如何了?”
“啟稟陛下,並州災情不容樂觀,預計超過四十萬災民。”
雲靈帝一驚,整個並州不過八十萬人,災民已超過五成,災情如此嚴重。
太尉王現之出列說道:“懇請陛下,下撥賑災糧,解救災民。”
“錢愛卿,依你之見,應當如何?”雲靈帝看向了掌管糧食和財政的大司農。
若之前沒有討論匈奴犯境的問題,錢植早就哭窮了。
這群武將還在虎視眈眈,一有糧草就想著打仗,現在用來賑災,看你們怎麽打仗。
“啟稟陛下,各地秋收受天災影響,比往年降了三成,如今也隻能下撥十萬石糧食。”
“並州四十萬災民,隻有十萬石糧食如何撐到夏季的冬小麥豐收?”
翼國公曾帶兵與烏桓征戰,比較熟悉並州情況,當即出列提出質疑。
並州苦寒之地,多種粟和小麥。
春小麥與冬小麥季節不同,冬小麥在秋季播種,次年夏季豐收。
這十萬石糧食看似很多,然而運輸過程,民夫和牲口也要吃糧食,至少要折損三成。
三成還算是好的,遇到路途遙遠,雨雪天氣或山路難行,至少要折損一半糧食。
並州連續兩年大旱,百姓早已沒了餘糧。
這十萬石糧食運到並州,折去三分之一,頂多剩八百萬斤糧食。
看似很多,可四十萬災民,每人每日隻領半斤米,八百萬斤糧食都不夠撐兩個月。
距離夏季收成還有半年時間,如何熬過去。
“翼國公,邊關吃緊,肯定優先保證將士的糧餉,至於災民,也隻能盡力而為。”
大司農錢植冷哼一聲,再多也拿不出了。
“先籌集賑災糧和五萬兩賑災銀,至於誰負責,容朕考慮。”
“臣,遵旨。”錢植鬆了一口氣,再多就難辦了。
翼國公歎了口氣,不由得為並州的災民擔心了起來。
“孫愛卿,之前交待你的事情辦得如何了?”
“啟稟陛下,西涼那邊已答應邀請,屆時會派遣代表前來參加冬狩。”
雲靈帝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塊壓在心中的石頭總算能放下了。
“陛下,臣有事啟奏。”王太尉再次出列。
“還有何事?”
今日朝堂討論之事頗多,雲靈帝都有些乏了,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長安府尹高千榮,擅自下令查禁民間話本《水滸》,如今事態失衡。”
“嗯?這《水滸》是何內容,為何民間反應如此之大?”
雲靈帝有些好奇,區區話本而已,既然王太尉提及此事,證明事態並不簡單。
“陛下,此書臣略有耳聞,內容宣揚暴力,蠱惑民心,容易引發民變。”
“如此大逆不道之書,臣懇請陛下直接下旨查禁,以正視聽。”
大司農錢植出列,提到此書,他可謂是深惡痛絕。
“朕問的是此書寫了什麽內容。”雲靈帝聲音略帶不滿。
錢植一時答不上來,他也沒仔細看過,倒是王太尉拿出一份手稿。
“臣帶有此書的引首,陛下可先行過目。”
一旁的太監接過手稿,遞給了雲靈帝,他好奇的看了起來。
“詩曰: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風流……”
“詞曰: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複見天……”
“這詩詞是哪位大儒所作,民間話本質量已高到如此地步?”
看到這一詩一詞,讓雲靈帝詫異,難怪如此大受歡迎。
“此書是作者虛構的民間故事,講述的是底層人民如何反抗暴政,展現的是人性的複雜和多麵,不同階層有著不同的解讀。”
“臣認為,若將此書封禁,可能會引發民眾猜疑,有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派。”
王太尉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認為封禁《水滸》就能堵住悠悠之口。
“陛下,此書寫的是朝廷的鎮壓和江湖的反抗,容易引發江湖人士的效仿,不可取。”
太常宋文禮出列,同樣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雲靈帝沉吟不語,覺得都有道理,左右為難之際,王太尉再度開口。
“兩位大人,此書並未完結,明月書齋售價一兩,供不應求。”
“在《水滸》新一期中,當日兩千份話本售罄,此時高府尹派的捕快才趕到。”
“然而新書已流入民間,在官府查禁期間,從一兩銀子,暴漲到了十兩銀子。”
宋文禮不滿的說道:“那又如何,隻能證明此書妖孽,更應趁早查封。”
王太尉隻是搖了搖頭,也不與其爭辯。
“陛下,您有所不知,城中已有流言,被查禁之書,疑似被二次販賣,背後有人從中牟取暴利,已超數萬兩銀子。”
“此等流言,居心叵測,還請陛下明鑒。”
大司農錢植認為這是有人故意放出流言汙蔑朝廷官員。
“錢大人,不管流言是否屬實,此番必定會影響春闈。”
“天下寒門學子何其之多,一本書十兩銀子,他們會不會加入其中?”
錢植一愣,啞口無言,這當官的都心動,更不用說那些寒門學子了。
“王太尉所言極是,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理此事。”
這已經影響到了春闈,雲靈帝不得不重視起來。
“此番封禁是由高府尹提出的建議,陛下可派人嚴查,並將《水滸》解禁。”
“待明月書齋正常發售,此書價格會逐漸趨於平穩,民眾才不會唯利是圖。”
“準奏!”隨著雲靈帝下旨,今日朝堂議政就此結束。
吳秀才的無中生有之計,也讓高府尹的日子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