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專門惡心你
逆子別鬧了,爹是木匠皇帝 作者:快樂的小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年輕的盧象升出現在朝堂上,迷迷糊糊的好像天上的大餡餅,一下子把自己砸暈了,居然有機會見到皇帝,不明白究竟有什麽樣的事情待著自己。
早朝速度還是非常快的,皇帝朱由校默默無語的坐在龍椅上,魏忠賢精神抖擻地站在一邊,朱小鬆哈欠連天。
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皇帝朱由校還是緩緩的開口了,“太子南下祭祖,途經南京,重點考察一下東林黨,考察一下東林書院,最終作出一個定性,還缺一名主將,太子舉薦盧象升。”
忽然之間聽到自己的名字,盧象升趕緊站出來,跪在地上,“臣盧象升參見皇上。”
文武百官這才注意到這個年輕人,內心都在感歎,這個年輕人運氣真的是太好了,居然能夠得到太子的信任,還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以後升官發財,那簡直就是祖墳冒青煙了。
趙南星非常不服氣,必須選東林黨的人,盧象升和東林黨的關係可不好,非常的一般。“臣有異議。盧象升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是年紀上輕,經驗不足,能力有待考證,怎麽可以擔任這麽重要的職務?皇上請三思,太子是國家的國本,太子南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祭祖又是關乎江山社稷,怎麽可以輕率地決定?”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隻有跪在地上的盧象升明白,這時候所有的人,都在關注這個年輕人,皮膚非常的白,一看就是一個小白臉,這樣一個文弱的書生,長得又非常瘦弱,雖然個子非常高,恐怕也沒多少戰鬥力,怎麽可以當主將呢?
你就是一個文官,又不是讓你衝鋒陷陣,憑什麽用一個文官?雖然也有官當主將,比如孫承宗,可是人家都有一定的名望,你一個無名之輩,又沒有什麽顯赫的家世,憑什麽這樣的好事落到你的頭上?
太子朱小鬆覺得應該給滿朝文武上一課,這次恐怕是做夢不行了,馬上就有了想法,“看來有很多人對於盧象升,擔任主將有疑問,孤現在可以給你們一個比試的機會,隻要你們能夠光明正大的贏了,誰就可以成為主將!”
趙南星覺得自己爭取的這個機會是相當不錯,盧象升好不容易得到一個表現的機會,自然也是充滿了信心。
“如果滿朝文武都沒有意見,孤現在可就出題目了。”
朱小鬆用眼睛打量著滿朝文武,發現沒有一個人說話,魏忠賢站在一邊笑嘻嘻,從哪找了這麽一個文弱書生,又不懂得什麽拉幫結派,從來就是非常的清廉,這樣的人就沒有什麽朋友,君子隻做君子的事情,誰又知道這個人有沒有軍事才華?
領兵打仗到底行不行?這還是個未知數,自己還是不要說話了,皇帝朱由校也是非常好奇,這個盧象升到底有什麽神奇的閃光點,為什麽自己怎麽也看不出來,自己的兒子真的有一雙慧眼?
“既然滿朝文武都沒有別的意見,太子你就趕緊出題吧。”
“來人,把大刀抬上來。”
隻見一把長1.2米,寬30厘米,簡直就是一塊厚鐵板,被四個人抬了上來,就放在金鑾殿的正中央,滿朝文武倒吸了一口氣,這比試難道是大刀?
盧象升還在納悶的時候,太子朱小鬆用兒童稚嫩的聲音,“現在隻要有人能夠拿起這把大刀,在表演一段刀法,就可以得到這個主將的位置。”盧象升大驚失色,自己從來就沒有暴露過自己的力氣非常大,這太子究竟是怎麽知道的?
文武百官可不這麽想,畢竟這麽大的大刀,如果是個空心的,那還可以理解,看樣子起碼得一百多斤,想輕易地拿起來,恐怕是非常的困難,如果是空心的,那就比較簡單了。
文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瞻前顧後,當了官也一樣,萬一自己拿不起來,這不就丟臉了嗎?
英國公張維賢這是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好機會,立馬站出來,“臣願意親自一試。”
皇帝朱由校點頭表示同意,太子朱小鬆看著有人出來攪局,心裏有點不太高興,但臉上笑得依然非常燦爛,“英國公,你可以嚐試一下。”
張維賢走到大刀前麵,吐了一口吐沫,兩隻手摩擦一下,氣沉丹田,輕輕的彎腰,兩隻手握在大刀刀柄之上,一咬牙,大刀緩緩地被拿了起來,本來自己也就以為一百多斤,沒想到起碼得150斤,如果說是拿起來問題還不大,想要用這把大刀殺人,恐怕是自己做不到,哪怕是表演一段刀法,自己也沒有那本事。
慢慢地又放下,“皇上,這把大刀起碼150斤,臣能力有限,能夠拿起來,並不能夠表演刀法。”
文武百官現在有點相信了,畢竟英國公張維賢這個人做事還是有一定的條理,做事情也比較靠譜,具有非常大的信任度。
盧象升緩緩起身走到大刀麵前,一隻手就把大刀拿起來了,順勢表演了一段八卦刀法。
在場的所有人簡直就是目瞪口呆,想想也不可能啊,就這麽一個瘦弱的年輕人,居然有這麽大的力氣,可以把這把大刀拿起來,而且還可以輕鬆地表演一段刀法,看來武功不錯。
魏忠賢雖然提前有準備,對於這個結果還是比較吃驚的,畢竟自己得到的消息就是,盧象升這個人比較喜歡研究兵法,力氣比較大。
力氣有多大呢?按照自己的估計,大概也就七十多斤的大刀,沒想到對方的力氣這麽大,這簡直就是一個大力士。
皇帝朱由校看到對方的精彩表演,連忙拍手稱讚,“刀法不錯,人更不錯,就你了。”
太子朱小鬆趕緊跪下謝恩,“多謝父皇成全,兒臣這次南下祭祖,需要調動北京三大營其中的兩營,剛好和南京軍營互換,父皇還要給兒臣三道空白的聖旨,到了江南之後,正好隨機應變,東林黨的問題必須解決。”
皇帝朱由校根本就沒有考慮,“賞賜太子上方寶劍,一品以下的官員,可以先斬後奏,三道空白聖旨,內閣注意一下,魏次輔你就親自陪同太子南下。”
魏次輔本來就是魏忠賢的人,急忙站出來表示,“臣遵旨,一定盡心盡力輔佐太子。”
高攀龍作為禦史,覺得這樣不合規矩,“皇上,太子拿著三道空白的聖旨,風險太大,這不合規矩。”
太子朱小鬆對高攀龍不滿意了,“孤取三道聖旨,是為了便宜行事,畢竟南京和北京的距離太遠,突發問題就要解決,這是為了更好地處理大明王朝的問題,比如你們東林黨的問題,肯定要有一個說法,如果沒有聖旨,又怎麽讓老百姓相信呢?”
早朝速度還是非常快的,皇帝朱由校默默無語的坐在龍椅上,魏忠賢精神抖擻地站在一邊,朱小鬆哈欠連天。
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皇帝朱由校還是緩緩的開口了,“太子南下祭祖,途經南京,重點考察一下東林黨,考察一下東林書院,最終作出一個定性,還缺一名主將,太子舉薦盧象升。”
忽然之間聽到自己的名字,盧象升趕緊站出來,跪在地上,“臣盧象升參見皇上。”
文武百官這才注意到這個年輕人,內心都在感歎,這個年輕人運氣真的是太好了,居然能夠得到太子的信任,還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以後升官發財,那簡直就是祖墳冒青煙了。
趙南星非常不服氣,必須選東林黨的人,盧象升和東林黨的關係可不好,非常的一般。“臣有異議。盧象升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是年紀上輕,經驗不足,能力有待考證,怎麽可以擔任這麽重要的職務?皇上請三思,太子是國家的國本,太子南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祭祖又是關乎江山社稷,怎麽可以輕率地決定?”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隻有跪在地上的盧象升明白,這時候所有的人,都在關注這個年輕人,皮膚非常的白,一看就是一個小白臉,這樣一個文弱的書生,長得又非常瘦弱,雖然個子非常高,恐怕也沒多少戰鬥力,怎麽可以當主將呢?
你就是一個文官,又不是讓你衝鋒陷陣,憑什麽用一個文官?雖然也有官當主將,比如孫承宗,可是人家都有一定的名望,你一個無名之輩,又沒有什麽顯赫的家世,憑什麽這樣的好事落到你的頭上?
太子朱小鬆覺得應該給滿朝文武上一課,這次恐怕是做夢不行了,馬上就有了想法,“看來有很多人對於盧象升,擔任主將有疑問,孤現在可以給你們一個比試的機會,隻要你們能夠光明正大的贏了,誰就可以成為主將!”
趙南星覺得自己爭取的這個機會是相當不錯,盧象升好不容易得到一個表現的機會,自然也是充滿了信心。
“如果滿朝文武都沒有意見,孤現在可就出題目了。”
朱小鬆用眼睛打量著滿朝文武,發現沒有一個人說話,魏忠賢站在一邊笑嘻嘻,從哪找了這麽一個文弱書生,又不懂得什麽拉幫結派,從來就是非常的清廉,這樣的人就沒有什麽朋友,君子隻做君子的事情,誰又知道這個人有沒有軍事才華?
領兵打仗到底行不行?這還是個未知數,自己還是不要說話了,皇帝朱由校也是非常好奇,這個盧象升到底有什麽神奇的閃光點,為什麽自己怎麽也看不出來,自己的兒子真的有一雙慧眼?
“既然滿朝文武都沒有別的意見,太子你就趕緊出題吧。”
“來人,把大刀抬上來。”
隻見一把長1.2米,寬30厘米,簡直就是一塊厚鐵板,被四個人抬了上來,就放在金鑾殿的正中央,滿朝文武倒吸了一口氣,這比試難道是大刀?
盧象升還在納悶的時候,太子朱小鬆用兒童稚嫩的聲音,“現在隻要有人能夠拿起這把大刀,在表演一段刀法,就可以得到這個主將的位置。”盧象升大驚失色,自己從來就沒有暴露過自己的力氣非常大,這太子究竟是怎麽知道的?
文武百官可不這麽想,畢竟這麽大的大刀,如果是個空心的,那還可以理解,看樣子起碼得一百多斤,想輕易地拿起來,恐怕是非常的困難,如果是空心的,那就比較簡單了。
文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瞻前顧後,當了官也一樣,萬一自己拿不起來,這不就丟臉了嗎?
英國公張維賢這是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好機會,立馬站出來,“臣願意親自一試。”
皇帝朱由校點頭表示同意,太子朱小鬆看著有人出來攪局,心裏有點不太高興,但臉上笑得依然非常燦爛,“英國公,你可以嚐試一下。”
張維賢走到大刀前麵,吐了一口吐沫,兩隻手摩擦一下,氣沉丹田,輕輕的彎腰,兩隻手握在大刀刀柄之上,一咬牙,大刀緩緩地被拿了起來,本來自己也就以為一百多斤,沒想到起碼得150斤,如果說是拿起來問題還不大,想要用這把大刀殺人,恐怕是自己做不到,哪怕是表演一段刀法,自己也沒有那本事。
慢慢地又放下,“皇上,這把大刀起碼150斤,臣能力有限,能夠拿起來,並不能夠表演刀法。”
文武百官現在有點相信了,畢竟英國公張維賢這個人做事還是有一定的條理,做事情也比較靠譜,具有非常大的信任度。
盧象升緩緩起身走到大刀麵前,一隻手就把大刀拿起來了,順勢表演了一段八卦刀法。
在場的所有人簡直就是目瞪口呆,想想也不可能啊,就這麽一個瘦弱的年輕人,居然有這麽大的力氣,可以把這把大刀拿起來,而且還可以輕鬆地表演一段刀法,看來武功不錯。
魏忠賢雖然提前有準備,對於這個結果還是比較吃驚的,畢竟自己得到的消息就是,盧象升這個人比較喜歡研究兵法,力氣比較大。
力氣有多大呢?按照自己的估計,大概也就七十多斤的大刀,沒想到對方的力氣這麽大,這簡直就是一個大力士。
皇帝朱由校看到對方的精彩表演,連忙拍手稱讚,“刀法不錯,人更不錯,就你了。”
太子朱小鬆趕緊跪下謝恩,“多謝父皇成全,兒臣這次南下祭祖,需要調動北京三大營其中的兩營,剛好和南京軍營互換,父皇還要給兒臣三道空白的聖旨,到了江南之後,正好隨機應變,東林黨的問題必須解決。”
皇帝朱由校根本就沒有考慮,“賞賜太子上方寶劍,一品以下的官員,可以先斬後奏,三道空白聖旨,內閣注意一下,魏次輔你就親自陪同太子南下。”
魏次輔本來就是魏忠賢的人,急忙站出來表示,“臣遵旨,一定盡心盡力輔佐太子。”
高攀龍作為禦史,覺得這樣不合規矩,“皇上,太子拿著三道空白的聖旨,風險太大,這不合規矩。”
太子朱小鬆對高攀龍不滿意了,“孤取三道聖旨,是為了便宜行事,畢竟南京和北京的距離太遠,突發問題就要解決,這是為了更好地處理大明王朝的問題,比如你們東林黨的問題,肯定要有一個說法,如果沒有聖旨,又怎麽讓老百姓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