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石破天驚
大宋紹興五年、大金天會十三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掛桃符,鞭炮聲聲賀新年。
在此合家團圓的喜慶時刻,明日卻率領十八親隨,一人兩馬,馬不停蹄,向北方疾馳而去,踏得茫茫白野上雪沫飛濺。
原來年前,他接到海青兒傳遞的十萬火急軍令,病重彌留的金主吳乞買忽傳聖旨,宣海州王即刻赴京師覲見。
本來,以明日的級別,皇帝臨薨之際,是輪不到他入京受遺的。
但郎主既然宣他,誰又敢攔阻?
尤其已經入朝的右副元帥撻懶,對女婿受到老郎主的看重,心中竊喜,又另以海青兒傳話於他,見機行事,謀得更大的好處。
明日見嶽父時刻不忘爭權奪利,想起其他幾位宗室大將、朝中重臣也是如此,這就是生於帝王家的悲哀了。
或許自己才是對那位高高在上的孤獨老人即將離去、而最感傷的人。
其實,兩人見麵的次數寥寥無幾,竟有忘年交的感覺,或許是教尊小姨在冥冥之中送給外甥女婿的最後禮物。
時當正午,冬日的驕陽照在雪野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天空忽然出現了一片陰影,明日還以為是雲彩遮住了陽光,繼續快馬加鞭。
不曾想,那片陰影投射在地麵的麵積越來越大,原本湛藍的天空迅速暗淡下來。
親隨中的海州子弟忽然驚叫:“天狗吞日了……”
明日一抬頭,可不是,竟然發生日食了,原本嬌豔的暖陽已經缺少了一角。
不等主帥下令,十八親隨紛紛減速,其中的女真子弟也惶惶叫道:“狼逐日!難道郎主……”
大金的軍旗是黑底白日,女真人的風俗有拜天祭日之禮,相當於漢人王朝的祭天大典,最為隆重,可見太陽在女真人心目的地位。
這大年初一發生日食,確實不是什麽好兆頭。
說話間,天色全黑下來,天空中隻剩下一個中間全黑、周圍一圈光暈的日環。
十八親隨早已翻身下馬,跪伏於地,不敢仰視,相傳,若是多看一眼,便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變成瞎子。
隻有明日兀自騎在馬上,他雖然不迷信,還是黯然神傷,又心中焦急,不知自己能否趕上見老人最後一麵。
遠近傳來敲鑼打鼓和放鞭炮的聲音,那是百姓製造噪音,要把天狗或狼嚇跑,把太陽吐出來……
大年初三的早上,幾天幾夜沒合眼的明日,總算趕到了會寧府。
十八親隨隻剩下七人還追隨左右,其餘人的坐騎都死在了路上,還得為主帥留下足夠的換乘之馬,隻好掉隊了。
而明日一行最後的八匹駿馬,都累得口吐白沫,隨時會倒斃。
沿途的驛館都有換乘之馬,不過明日為了趕時間,幾乎走的是直線,是以隻得犧牲了這三十六匹駿馬,即便它們不死,也廢了。
是以,明日沒舍得騎上小嬌妻的白馬小飛。
大金國朝堂和郎主寢宮一體的乾元殿前,無數女真百姓跪伏朝路兩側,在為郎主祈福。
明日一騎飛至,滿臉憔悴,翻身下馬,將金漆軍令扔給戒備森嚴的殿前侍衛查驗,一麵高喝“海州王明日奉旨見駕”,一麵衝上了大殿。
滿朝心事重重的文武大臣皆感詫異,這小子來的也太快了。
尤以斡本、蒲魯虎、粘罕、穀神、訛裏朵、金兀術等人的眼神最為複雜。
撻懶忙將女婿拉到一旁,未及問話,一手持柄銅錘的侍衛從空置的禦座旁轉出,揚聲道:“郎主宣海州王立刻獨身入見——”
在滿殿不解、不滿、不忿或羨慕嫉妒的嗡嗡聲中,明日快步進了寢宮。
這已是他的第三次單獨覲見了。
第一次是春獵大會後,第二次是居庸關救駕之後,而這一次,已是最後一次。
一座大大的熱炕上,瘦得皮包骨頭的老人,嬰兒似地躺在一張白虎皮中,邊上放滿了老參、靈芝、太歲等續命之物。
明日撲通跪倒在榻前,聲音哽咽:“郎主,明日來看你了。”
“小子,你終於來了。孤家還以為等不到你呢……”老人虛弱地睜開雙眼,氣若遊絲的聲音中流露出一絲的振作,沒有任何廢話,“召你來,是有一件事要問你……”
“郎主盡管問,小的知無不答!”明日跪前幾步,心中卻想,萬一問的是嶽父謀反之事呢?
老人跟時間賽跑似的:“小子,我獲一密報,說你是來自明日之人,所以叫明日,此事當真?”
石破天驚!此話若非從一個垂死老人的口中吐出來,隻怕明日當場就跳起來,這可是他最大的秘密。
按說,當世知情者隻有張三瘋和宗印兩位世外高人,這兩位絕對不會泄露這個足以攪亂塵世的天大秘密。
那麽,會是誰呢……
“小子莫怕,密報者已被我滅口……你之所言,不出我耳、不出我口……”老人補了一句,不愧一代梟雄,殺伐果斷,不留後患,他說了這麽多話,語氣漸弱,生命力以看得見的速度流淌。
明日驀然醒悟,不管老人從什麽管道得到這個密報,都是到此為止了,顯然,他故意選在彌留之際才問他,就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
否則,以堂堂金主的身份,拿下一個小小的海州王,自然有各種手段讓他吐露實情。
明日想明白了老人的良苦用心,遂不再猶豫,點點頭:“郎主,我來自一千年後的世界!”
一聽此言,老人黯淡的雙眼忽地亮了一下,瘦骨嶙峋的手伸過來:“小子,快跟我講講……講我想知道的一切……”
明日忙輕輕握住老人的枯手,他自然知道他最想聽什麽:“郎主,大金國還會存在好久,跟大宋和平共處下去,直到蒙古族的崛起……後來,大金國的後裔統一了中華大地,建立了華夏民族最後一個帝國,叫做大清……一千年後的華夏子孫,生活在一個沒有皇帝的國家,無論是宋人、還是金人、或者是夏人,都是我們的祖先,我們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原來我們都是一家人……”老人死氣沉沉的臉上逐漸泛起了光芒,跟明日相握的手倏然用力,“好小子,難怪你在宋金之間搖擺不定,原來你早知我們兩國的結局!孤家臨死之前,得聞大道,可以瞑目了!哈哈……”
金主發出一聲響亮的豪笑,明日知道這是迴光返照,強忍著擠出笑臉,沒落下眼淚。
老人如釋重負地閉上了雙眼,輕輕哼起一首不知名的歌謠,跟教尊小姨臨死前哼的歌謠一樣,歌聲越來越弱、越來越弱……
片刻之後,寢宮裏爆發出明日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郎主駕崩啦……”
天會十三年正月初三,六十一歲的金主吳乞買病逝。
次日,年僅十七歲的諳班勃極烈(儲君完顏合刺,在其靈柩前繼位,仍沿用“天會”年號。
而失去了老郎主的平衡和製約,大金上層各派係的傾軋,好似脫韁的野馬,愈演愈烈。
少年郎主依托繼父斡本,首先將矛頭指向威脅最大的粘罕一係,改革舊製,廢勃極烈製,采用漢製,以相位易兵權。
免去粘罕的國論右勃極烈兼都元帥職,升為皇帝之下的三師之“太保”,領三省事。
免去穀神元帥右監軍職,改任左丞相。
免去高慶裔西京留守職,改任尚書左丞。
免去蕭慶平陽尹職,改任尚書右丞……
至此,不斷失勢的粘罕一係徹底喪失軍權,離開了經營已久的雲中地區,完全被架空。
但少年郎主付出的代價也不小,朝政大權盡被粘罕一係把持,加上右丞相為粘罕提拔起來的舊遼漢臣韓企先為,在中央可以說權勢無兩。
然而斡本早有預見,將三師之首“太師”授於另一大威脅——老郎主吳乞買的長子蒲魯虎。
當年若非粘罕橫插一腳,看中合刺幼小易製,迫使老郎主立為皇儲,今日坐在帝位上的,隻怕就是蒲魯虎了。
故而兩人結怨頗深,正好互相遏製。
作為勢力平衡,斡本當仁不讓地拜為三師之二“太傅”。
以往連老郎主都要敬讓三分的粘罕,淪為後輩小子蒲魯虎之下,如何受過這般窩囊氣,因為政事,兩人爭吵不休,以至不可調和。
正所謂以毒攻毒,合刺與斡本為首的帝係、暗謀大計的撻懶一係,樂得坐山觀虎鬥。
明日自然沒資格看這場大戲,他參與了老郎主的國葬之禮後,就迴到了海州,繼續做自己逍遙的海州王。
身為老郎主臨終所見的最後一人,他的身上隱隱多了一道光環,連粘罕和金兀術都感忌憚。
沒想到,明日才逍遙了三個月,就又接到了一道十萬火急軍令,少年郎主宣海州王即刻赴京師覲見。
這又是何事?連嶽父撻懶都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少年郎主背後站著的是斡本,跟撻懶並無衝突,反而多有拉攏之意,說不定是要給明日加官進爵呢?
明日則沒有嶽父的樂觀,身為策劃人,他習慣了凡事往最壞處想,心中忐忑,萬一小郎主對老郎主的臨終召見產生猜疑呢?
又或者,帝係識破了嶽父的野心,要拿他這個女婿作為突破口呢……
不管怎麽說,有備無患才是硬道理。
因此,他將煙火彈、如意棍這兩件便攜式秘密武器都帶在了身上,還有那張西夏大弓,也讓親隨背上,以備不時之虞。
即便這樣,明日仍不放心,讓忽裏赤率領一組聖軍戰士,帶上了從未實戰過的大殺器——火龍出水,秘密跟隨左右。
一旦有事,他就吹響銀哨為號,以火龍出水直接轟擊大金皇宮,製造混亂,讓他可以趁亂逃脫。
如此,明日才有點踏實,能做的,自己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給天了……
大宋紹興五年、大金天會十三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掛桃符,鞭炮聲聲賀新年。
在此合家團圓的喜慶時刻,明日卻率領十八親隨,一人兩馬,馬不停蹄,向北方疾馳而去,踏得茫茫白野上雪沫飛濺。
原來年前,他接到海青兒傳遞的十萬火急軍令,病重彌留的金主吳乞買忽傳聖旨,宣海州王即刻赴京師覲見。
本來,以明日的級別,皇帝臨薨之際,是輪不到他入京受遺的。
但郎主既然宣他,誰又敢攔阻?
尤其已經入朝的右副元帥撻懶,對女婿受到老郎主的看重,心中竊喜,又另以海青兒傳話於他,見機行事,謀得更大的好處。
明日見嶽父時刻不忘爭權奪利,想起其他幾位宗室大將、朝中重臣也是如此,這就是生於帝王家的悲哀了。
或許自己才是對那位高高在上的孤獨老人即將離去、而最感傷的人。
其實,兩人見麵的次數寥寥無幾,竟有忘年交的感覺,或許是教尊小姨在冥冥之中送給外甥女婿的最後禮物。
時當正午,冬日的驕陽照在雪野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天空忽然出現了一片陰影,明日還以為是雲彩遮住了陽光,繼續快馬加鞭。
不曾想,那片陰影投射在地麵的麵積越來越大,原本湛藍的天空迅速暗淡下來。
親隨中的海州子弟忽然驚叫:“天狗吞日了……”
明日一抬頭,可不是,竟然發生日食了,原本嬌豔的暖陽已經缺少了一角。
不等主帥下令,十八親隨紛紛減速,其中的女真子弟也惶惶叫道:“狼逐日!難道郎主……”
大金的軍旗是黑底白日,女真人的風俗有拜天祭日之禮,相當於漢人王朝的祭天大典,最為隆重,可見太陽在女真人心目的地位。
這大年初一發生日食,確實不是什麽好兆頭。
說話間,天色全黑下來,天空中隻剩下一個中間全黑、周圍一圈光暈的日環。
十八親隨早已翻身下馬,跪伏於地,不敢仰視,相傳,若是多看一眼,便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變成瞎子。
隻有明日兀自騎在馬上,他雖然不迷信,還是黯然神傷,又心中焦急,不知自己能否趕上見老人最後一麵。
遠近傳來敲鑼打鼓和放鞭炮的聲音,那是百姓製造噪音,要把天狗或狼嚇跑,把太陽吐出來……
大年初三的早上,幾天幾夜沒合眼的明日,總算趕到了會寧府。
十八親隨隻剩下七人還追隨左右,其餘人的坐騎都死在了路上,還得為主帥留下足夠的換乘之馬,隻好掉隊了。
而明日一行最後的八匹駿馬,都累得口吐白沫,隨時會倒斃。
沿途的驛館都有換乘之馬,不過明日為了趕時間,幾乎走的是直線,是以隻得犧牲了這三十六匹駿馬,即便它們不死,也廢了。
是以,明日沒舍得騎上小嬌妻的白馬小飛。
大金國朝堂和郎主寢宮一體的乾元殿前,無數女真百姓跪伏朝路兩側,在為郎主祈福。
明日一騎飛至,滿臉憔悴,翻身下馬,將金漆軍令扔給戒備森嚴的殿前侍衛查驗,一麵高喝“海州王明日奉旨見駕”,一麵衝上了大殿。
滿朝心事重重的文武大臣皆感詫異,這小子來的也太快了。
尤以斡本、蒲魯虎、粘罕、穀神、訛裏朵、金兀術等人的眼神最為複雜。
撻懶忙將女婿拉到一旁,未及問話,一手持柄銅錘的侍衛從空置的禦座旁轉出,揚聲道:“郎主宣海州王立刻獨身入見——”
在滿殿不解、不滿、不忿或羨慕嫉妒的嗡嗡聲中,明日快步進了寢宮。
這已是他的第三次單獨覲見了。
第一次是春獵大會後,第二次是居庸關救駕之後,而這一次,已是最後一次。
一座大大的熱炕上,瘦得皮包骨頭的老人,嬰兒似地躺在一張白虎皮中,邊上放滿了老參、靈芝、太歲等續命之物。
明日撲通跪倒在榻前,聲音哽咽:“郎主,明日來看你了。”
“小子,你終於來了。孤家還以為等不到你呢……”老人虛弱地睜開雙眼,氣若遊絲的聲音中流露出一絲的振作,沒有任何廢話,“召你來,是有一件事要問你……”
“郎主盡管問,小的知無不答!”明日跪前幾步,心中卻想,萬一問的是嶽父謀反之事呢?
老人跟時間賽跑似的:“小子,我獲一密報,說你是來自明日之人,所以叫明日,此事當真?”
石破天驚!此話若非從一個垂死老人的口中吐出來,隻怕明日當場就跳起來,這可是他最大的秘密。
按說,當世知情者隻有張三瘋和宗印兩位世外高人,這兩位絕對不會泄露這個足以攪亂塵世的天大秘密。
那麽,會是誰呢……
“小子莫怕,密報者已被我滅口……你之所言,不出我耳、不出我口……”老人補了一句,不愧一代梟雄,殺伐果斷,不留後患,他說了這麽多話,語氣漸弱,生命力以看得見的速度流淌。
明日驀然醒悟,不管老人從什麽管道得到這個密報,都是到此為止了,顯然,他故意選在彌留之際才問他,就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
否則,以堂堂金主的身份,拿下一個小小的海州王,自然有各種手段讓他吐露實情。
明日想明白了老人的良苦用心,遂不再猶豫,點點頭:“郎主,我來自一千年後的世界!”
一聽此言,老人黯淡的雙眼忽地亮了一下,瘦骨嶙峋的手伸過來:“小子,快跟我講講……講我想知道的一切……”
明日忙輕輕握住老人的枯手,他自然知道他最想聽什麽:“郎主,大金國還會存在好久,跟大宋和平共處下去,直到蒙古族的崛起……後來,大金國的後裔統一了中華大地,建立了華夏民族最後一個帝國,叫做大清……一千年後的華夏子孫,生活在一個沒有皇帝的國家,無論是宋人、還是金人、或者是夏人,都是我們的祖先,我們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原來我們都是一家人……”老人死氣沉沉的臉上逐漸泛起了光芒,跟明日相握的手倏然用力,“好小子,難怪你在宋金之間搖擺不定,原來你早知我們兩國的結局!孤家臨死之前,得聞大道,可以瞑目了!哈哈……”
金主發出一聲響亮的豪笑,明日知道這是迴光返照,強忍著擠出笑臉,沒落下眼淚。
老人如釋重負地閉上了雙眼,輕輕哼起一首不知名的歌謠,跟教尊小姨臨死前哼的歌謠一樣,歌聲越來越弱、越來越弱……
片刻之後,寢宮裏爆發出明日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郎主駕崩啦……”
天會十三年正月初三,六十一歲的金主吳乞買病逝。
次日,年僅十七歲的諳班勃極烈(儲君完顏合刺,在其靈柩前繼位,仍沿用“天會”年號。
而失去了老郎主的平衡和製約,大金上層各派係的傾軋,好似脫韁的野馬,愈演愈烈。
少年郎主依托繼父斡本,首先將矛頭指向威脅最大的粘罕一係,改革舊製,廢勃極烈製,采用漢製,以相位易兵權。
免去粘罕的國論右勃極烈兼都元帥職,升為皇帝之下的三師之“太保”,領三省事。
免去穀神元帥右監軍職,改任左丞相。
免去高慶裔西京留守職,改任尚書左丞。
免去蕭慶平陽尹職,改任尚書右丞……
至此,不斷失勢的粘罕一係徹底喪失軍權,離開了經營已久的雲中地區,完全被架空。
但少年郎主付出的代價也不小,朝政大權盡被粘罕一係把持,加上右丞相為粘罕提拔起來的舊遼漢臣韓企先為,在中央可以說權勢無兩。
然而斡本早有預見,將三師之首“太師”授於另一大威脅——老郎主吳乞買的長子蒲魯虎。
當年若非粘罕橫插一腳,看中合刺幼小易製,迫使老郎主立為皇儲,今日坐在帝位上的,隻怕就是蒲魯虎了。
故而兩人結怨頗深,正好互相遏製。
作為勢力平衡,斡本當仁不讓地拜為三師之二“太傅”。
以往連老郎主都要敬讓三分的粘罕,淪為後輩小子蒲魯虎之下,如何受過這般窩囊氣,因為政事,兩人爭吵不休,以至不可調和。
正所謂以毒攻毒,合刺與斡本為首的帝係、暗謀大計的撻懶一係,樂得坐山觀虎鬥。
明日自然沒資格看這場大戲,他參與了老郎主的國葬之禮後,就迴到了海州,繼續做自己逍遙的海州王。
身為老郎主臨終所見的最後一人,他的身上隱隱多了一道光環,連粘罕和金兀術都感忌憚。
沒想到,明日才逍遙了三個月,就又接到了一道十萬火急軍令,少年郎主宣海州王即刻赴京師覲見。
這又是何事?連嶽父撻懶都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少年郎主背後站著的是斡本,跟撻懶並無衝突,反而多有拉攏之意,說不定是要給明日加官進爵呢?
明日則沒有嶽父的樂觀,身為策劃人,他習慣了凡事往最壞處想,心中忐忑,萬一小郎主對老郎主的臨終召見產生猜疑呢?
又或者,帝係識破了嶽父的野心,要拿他這個女婿作為突破口呢……
不管怎麽說,有備無患才是硬道理。
因此,他將煙火彈、如意棍這兩件便攜式秘密武器都帶在了身上,還有那張西夏大弓,也讓親隨背上,以備不時之虞。
即便這樣,明日仍不放心,讓忽裏赤率領一組聖軍戰士,帶上了從未實戰過的大殺器——火龍出水,秘密跟隨左右。
一旦有事,他就吹響銀哨為號,以火龍出水直接轟擊大金皇宮,製造混亂,讓他可以趁亂逃脫。
如此,明日才有點踏實,能做的,自己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給天了……